蝶变小红薯 升级大产业
——思南县三道水乡聚焦脱贫攻坚深化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2023-01-10 14:28田鹏
中国储运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南县春晖加工厂

文/田鹏

本文根据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发展情况,以思南县三道水乡发展的红薯产业为例,调查总结其开发利用现状,为乡村产业革命提出优化策略和发展建议。

一、红薯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甘薯是思南县一种传统特色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4万亩。2018年,陈薯公司落户思南县三道水乡,2019年带动全县推广种植甘薯种植面积2.1万亩,2020年达到3.6万亩,预计2021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达10万亩。近年来,随着“双高”甘薯种植面积的扩大,该产业存在“双高”甘薯品种单一、种植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种薯贮藏难等技术瓶颈。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拟在思南县建立甘薯试验示范基地,紧紧围绕甘薯产业技术瓶颈和技术需求开展系列科技攻关与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我所“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和“贵州省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两个科研平台的作用,重点从新品种选育、配方施肥、甘薯壮苗培育、栽插模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请当地科技人员、公司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全程参与,重点在育苗、栽培种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重要环节进行现场培训,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二传手,指导农户开展规范化种植,提高甘薯种植水平,解决甘薯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帮助企业及农户增产、增收、增效。通过2-3年时间,选育1-2个适宜思南县及铜仁市种植的高产量、高淀粉、耐贮藏的甘薯新品种;为思南县各乡镇及陈薯公司培育组建一支20余人的甘薯人才团队;培训人员2000人次以上,提高农户整体种植水平;帮助思南县打造为加工型甘薯种薯繁育基地,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优良的“双高”甘薯新品种。

二、三道水乡红薯产业发展现状

思南县三道水乡红薯粉加工厂系三道水乡春晖使者张诚,应县委县政府感召,反哺家乡、回报故土,在三道水乡深度贫困村周寨村依托集体经济合作社投资兴办的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该项目于2018年6月7日开工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从事红薯营养价值研究、红薯种植、红薯产品开发及销售,集种植基地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一期工程于2018年10月4日建成投产,共计投资3000多万元;二期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厂房正在建设中,生产设备已陆续到厂,于2019年9月建成投产。加工厂现有员工40多人,厂区占地面积40亩,建有10000平方米规模的GMP标准化生产加工厂房,引进国内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在红薯原料甄选、清洗、烤焙、磨粉、制粉以及全自动包装环节,均实现了无菌化操作。目前已成功开发了陈薯牌红薯淀粉、火锅粉、苕皮、水晶粉丝、方便粉丝、酸辣粉丝等系列产品。产品投放市场以来,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2018年,收购、加工鲜红薯3600吨,生产红薯淀粉720吨,生产红薯粉400吨,产值达1200万元。2019年,加工厂年处理鲜红薯7.5万吨,产红薯粉系列产品7500吨,销售额达亿元以上。

(一)产业生产合作模式。

该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

——红薯种植方面一是加工厂在三道水、塘头、石阡和瓮安等地集中流转土地3000多亩,建立双高红薯示范地基,进行品种研发、育苗和种植;二是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发展模式,与全县13个乡镇(街道)40个集体合作10373农户建立红薯种植协议,以0.5元/斤保底收购鲜红薯。

——红薯加工方面采取“加工厂+扶贫车间”的生产模式。解决当地40多名群众(其中贫困人口15人)在厂内就业,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就业人员进行了理论和实操培训,既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又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

(二)产业发展带动效应。

建立了“农户、集体合作社和加工企业”三方共赢的利益机制。

——红薯种植方面一是加工厂建设3000亩示范基地,解决600名群众就业,农户年受益资金达300多万元;二是带动全县40个村集体合作社连片种植红薯2000亩,每个村合作社年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带动全县13个乡镇(街道))10373户农户种植红薯20000亩,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可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红薯加工方面一是在加工厂就业的15名贫困人口,人均月工资2500元以上,可实现稳定脱贫;二是三道水乡周寨村、天山村、永兴、新塘、川坪、徐家坳等15个村(社区)投入的扶贫产业资金810万元,受益贫困户1126户,年受益资金72万元;三是红薯加工厂在以0.5元/斤保底收购鲜红薯的基础上,并以0.015元/斤结算经费给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社每年可增收2万元以上。

三、三道水乡红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深耕产业革命“八要素”,优化产业结构。三道水乡在土地分散、破碎的自然劣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谋发展,立足优势要素,盘活山地资源,选好主导产业,在产业革命“八要素”中找到答案,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乘势而上,站上农村产业革命的潮头。一是聚焦市场导向,精准选好产业。三道水乡从全产业链着手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市场调研,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通过感召春晖人士回乡兴业办企,最终“一锤定音”,确定了群众参与度高、产量高且风险小的红薯产业。继而,投资5000万元打造红薯种植、加工及销售一体化绿色产业,形成综合产业园区,企业配套建设全自动化的红薯加工厂应运而生,1000亩红薯种植示范基地落地生根。二是强化技术服务,注入科技含量。三道水乡以红薯产业为支撑,全力跟进技术服务。邀请河南农技专家,俯下身,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土壤、气候、降水、市场深入研究,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服务,确保农户掌握实用技能、熟练运用,实现技术覆盖到村到户,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含量”。

(二)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入龙头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带动合作社适应市场规则,从而整合资源进行盘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户利益最大化,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道水乡顺势而为,推行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小农生产引入了大市场。

一是强化产销对接,拓宽营销渠道。三道水乡瞄准市场需求,瞄准饮食方式从精细到粗粮的转变,关注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干作风,打通产销对接这关键一环。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市场。周寨村红薯加工厂不仅实现线上线下的市场营销渠道,还通过搭建“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渠道,相继在思南县城和贵阳市花果园、花溪大学城等开设5家面对面近距离的实品体验店,逐步打开贵阳、广州等省会城市销售路径,并利用“黔货出山”、淘宝、懒猫e商城、微商等平台进行销售,实现了红薯产业种得好、有销路、卖得好。二是创新组织方式,壮大发展格局。为进一步做实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周寨村红薯加工厂与三道水乡周边13个乡镇(街道)40个村集体专业合作社10373户农户签订了销售协议,发展“双高红薯”2万亩。扩大规模化生产,引进新型设备,7分钟完成红薯加工从原料到成品的一体化生产,并实现每日600吨的红薯吞吐量。建立集体经济示范园区,红薯作为主导产业的方向发展格局日渐形成。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和村企组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产业发展整乡推进全新格局。根据各村产业发展情况和村情实际,建立村集体、群众、企业之间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综合共同体,实现集体经济变强、群众创收能力变强、企业发展规模变强。三道水乡通过引导群众,激发内生动力,采取农户自种、家庭农场的方式,完成贫困户3亩以上,非贫困户2亩以上,村级合作社50亩的全覆盖,同时将土地以入股、流转的方式加入到龙头企业和村级合作社,实现空壳社清零,进一步实现兜底贫困户清零。

(三)建优春晖平台,构筑治理体系。三道水以提升治理力为目标,借助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广大春晖使者返乡创业兴业,支持家乡建设,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一是完善春晖阵地。以微信、电话、倡议书等形式,与在外游子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分类建立春晖人才数据库。借助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返乡时机,每年组织召开两次春晖使者座谈,群策群力推动家乡发展。截止目前,成立春晖社18个,吸纳社员100余人,礼聘春晖使者36人。规范完善村级春晖阵地,吸纳广大春晖使者广发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二是搭建创业平台。鼓励春晖人士参与市场开拓和产业发展,领办一批春晖脱贫产业,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周寨村春晖使者张诚投资5000万元建日生产17吨红薯粉的加工厂1座,建设红薯高产高淀粉示范基地1000亩和饲料加工厂1座,带动全县40个村集体合作社年增收5万元以上,50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三是创办公益平台。倡导“尽孝、感恩、反哺、回报”的春晖理念,组织和动员广大回乡游子为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外乡友参与家乡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鼓励在外大学生利用寒暑假通过开展“我爱家乡”主题活动等回报桑梓。以“春晖社”为统揽,引导春晖使者张诚、邓杰等出资300万元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万元修建水泥路1.5公里,发放奖学金、慰问金50万余元。

引用出处

[1]庄小兰.跨境电商的人才核心技能需求分析与培养对策[J].管理观察,2015

[2]张夏恒、马天山.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及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15

[3]杨坚争.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6.

猜你喜欢
思南县春晖加工厂
水木荣春晖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春晖
参观便便加工厂
香味加工厂
贵州思南县老年大学校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唱给父母的赞歌
全家总动员上学去
参观奶酪加工厂
铜仁市工关委到思南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