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鲁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鲁能领秀城D区,山东 济南 250000)
龙门,一个普通的山间村落,生活着一代代平凡的乡亲。在这不足六百人口的村里,有位长者,叫刘志俊。一次偶然的遇见和之后的拜访,了解到老人与蜜蜂相处50多年的故事,不由得尊称他为“龙门蜂长”了。
淳朴厚道,话题丰富、幽默的“蜂长”住在村的最南面,普通的农村四合院,砖瓦结构的正房,大门向东。看似寻常的人家,院内却别有洞天。矩阵似的蜂箱排布全院,走近时瞬间置身嘤嘤嗡嗡的喧闹世界,蜜蜂在空中成群翻飞,箱上聚集成堆,又不由令人胆颤,手足无措,生怕冒犯了这些自带“武器”的可爱小生灵。
说起养蜂,刘老感叹20世纪60年代因家境困难,兄弟姐妹多,人均不足九分土地,口粮够不上,身为老大的他,就一门心思想着挣点钱解决生计。守着这山上的花花草草,经朋友的引荐结下了这份蜂缘,一干就是几十年。
是不是客人来了的欢迎仪式?一些蜜蜂在跳着8字舞,同时摆动着尾巴,像儿时的拍手歌,新奇又好玩。不时又冒出一个追随者,同样的舞者。刘老笑了,说这是蜜蜂在传递信号,应该是跑马岭一带的刺槐开花了,告诉伙伴们行动信息。8字舞的动作是一对一的传递,呈几何状扩展,每箱蜜蜂都会接到指令。天气晴好,两三天之后就会集结成大部队去采刺槐蜜。听着介绍,我半信着摇摇头,赞叹这精灵的神奇。
刘老没有转地养蜂,而是定地饲养。一代又一代的蜜蜂飞舞花间,安居为伴。院里的六排共计一百多个蜂箱席地而放,不足一米的通道上,蜂箱和环境浑然一体,蜂箱大都陈旧,修修补补的板条,块块隔板切口,包浆似的蜂脾,印证岁月的久远。
每年开春,花期一到,气温达到23℃以上,蜜蜂每天就要活动翅膀,飞出去来回近15 km的路程,开始了自然的搬运。摇蜜,取浆,过滤,储存这些重复繁杂的工序,喜乐着老两口。俗话说“蜜蜂的翅膀,养蜂人的手”,通过劳动,赚回辛苦钱。
过去蜂产品主要作为药厂和食品加工行业的原料由土产部门进行收购。老百姓只有家里人生病,才会到药店买点蜂蜜当引子。生活条件好了,作为营养品、保健品才逐步走进平常百姓家。
刘老对我说:“快干不动喽!现在眼花手抖,不太听使唤,养蜂时丢三落四,产量逐年降低,只要多少能挣点,不给孩子要钱就行。”刘老话中带着些遗憾,说有想要和他合作做抖音销售的,也有电话联系进行包装推广的,他都一概拒绝,觉得只要生产好蜂蜜,服务好老客户,就行了。
言谈间,恰巧一对老夫妻来买新蜜。一阵寒暄,一阵啧啧的称赞,说着刘老的蜂蜜如何如何好,十几年坚持着,喝了咽炎从没犯过,比吃药都管用。现在年纪大了,坐车也不方便,这不,趁孩子周末休息,开车过来,买上5 kg左右,一年就够喝了,顺便也见见老朋友,打点真蜜。那个“真”字说的很甜,语气很重,竖起了大拇指。
刘老告诉我,他市里几个蜜友,多年来往着,说他生产的蜂蜜品质好,还给送了字画匾牌。如“蜂之勤人之福也”“蜂勤致富传三代,蜜甜幸福伴一生”等。这些字画都有了年头,看得出送字画的人对刘老的蜂蜜品质认可以已有多年了,不亏厚道。
聊到蜜的真假。刘老讲喂白糖酿出来的蜜和从花蕊采回来酿的蜜,从感官角度难以辨别出来。所以,有的不法养殖户出售假蜜,造成蜂产品市场信任度低。说起前几年当地炒作的所谓枇杷蜜时,刘老有点上火,枇杷产于南方两广一带,拿着咱们这儿的荆条蜜来误导消费者,不地道,一旁的老伴也附和着。
是呀!正是这匠人匠心和坚守,才传承着自然的本真。我们的祖辈,世世代代都像小蜜蜂一样的辛勤劳作,才筑起我们民族的幸福大厦。龙门的绿水青山,不是最好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