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的应用研究

2023-01-09 23:52岳奕霖
婚育与健康 2022年22期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负面情绪心理干预

岳奕霖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410)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n=411)加强心理干预,对比负面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SAS、SDS量表评分均更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中加强心理干预更具优势,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消除其顾虑,缓解病症,护理满意度较高,建议推广与应用。

【關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理干预;负面情绪;满意度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of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YUE Yil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Baiyin, Gansu Province, Baiyin, Gansu 73099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821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n=410) was provid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study group (n=411) was strengthe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P<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has more advantages, can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eliminate their concerns, alleviate the disease,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higher, it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Negative emotions; Satisfaction

近些年,以高血压为首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抵抗力减弱,虽然不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却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若血压水平持续在升高的状态可诱发心脏供氧、供血的血管发生堵塞并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脏血液循环出现紊乱而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临床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多采取药物的方式缓解症状,然而该疾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长时间处于患病状态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因此,有必要在其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以改善其预后[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并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10例,男225例,女185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43±1.2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64±2.09)年;研究组411例,男219例,女192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53±1.31)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59±2.14)年,分析一般资料,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高血压,经心电图监测证实伴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相关症状;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有效;③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配合完成各项诊疗活动。排除标准:①认知、精神异常、语言表达能力障碍以及意识模糊者;②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急性脑血管疾病者;③合并肿瘤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

(1)病情监测: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了解其既往史,针对诱发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清晨6点到中午12点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危时间段,在这个期间增加巡房的次数并加强心率、血压等指标监测,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或者胸痛等症状记录其发作的部位、发作频率以及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并及时上报给医生,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

(2)饮食护理:可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摄入钠盐量<6g,避免摄入的盐过多而导致血管硬化、血压上升;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肉类摄入量应<75g,以优质蛋白为主,避免进食动物肝脏等。在饮食中可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利于胆固醇的吸附,可促进排出胆酸,降低血胆固醇,严格禁烟酒,科学的搭配膳食结构。

(3)用药干预:讲解药物的名称、所治疾病、用药时间、服药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等,提高患者对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让其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耐心解释擅自增减用药剂量或者停药的危害性,加强患者安全用药的意识。若患者担心忘记服药可设定鬧钟提醒服药,若患者担心记不住药物的使用方法可在药盒或者药瓶上特殊标注,或者在放置药物的附近贴上标签以便随时能够看见,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必要时可由家属提醒患者用药。

研究组:该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1)健康教育:围绕高血压性心脏病诱发原因、治疗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很多患者因病情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控制而处于抑郁、绝望、悲观等负面情绪中不利于病情的康复,通过聊天的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分享预后效果较好的案例增加其信心。定期开展高血压性心脏病健康讲座,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学专家作为主讲,通过知识讲座让患者和家属了解高血压性心脏病预防及治疗常识,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饮食结构、用药方案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有任何疑问可现场向专家咨询,在讲座结束后可与病友相互交流治疗心得。

(2)心理护理:因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配合治疗,在漫长的恢复期间很容易产生焦虑、失望、恐慌以及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对治疗存在抵触的心理甚至想放弃治疗,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分享预后效果好的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告知患者不要有自我否定和自我贬低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通过深呼吸或者听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放松身心,适当为其按摩放松肌肉有利于提高其睡眠质量。此外,与患者家属沟通,望家属多给予患者家庭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对比SAS、SDS评分,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以50分、53分为临界值,症状严重者得分高。

(2)对比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 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SAS、SDS评分。

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量表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1。

2.2 对比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以高血压为首的慢性病患者数量与日俱增,高血压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起病较为隐匿且病程较长,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头晕、眼花、血压水平升高等,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但是对其采取有效管理可预防或者减少发病率,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3]。临床研究发现当患者血管弹性功能降低就很容易引发高血压,还可能导致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而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的状态也会增加心室的负担,并造成心室扩张与变形,很多患者会出现心脏肥厚或者发生器质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与病死率[4]。临床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采取降压、扩血管、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改善其临床症状,但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疾病控制效果不佳,在漫长的治疗期间很多患者也会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很多患者因心理应激反应过大还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5]。临床研究认为改善患者预后其关键的一点在于缓解患者的恐惧感以及对治疗的抵触情绪,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转变其对疾病的认知并帮助患者调理情绪,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增加治疗的信心[6]。与此同时,患者很多负面情绪来源于其对疾病缺乏认知,在疾病与治疗方面有很多知识盲区,所以在心理干预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患者健康认知方面的提升,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有助于患者提升对疾病的认知,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活动让患者自觉采纳并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习惯进而减少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常规健康宣教、定期健康讲座等多种途径形成健康意识并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能够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保持低盐低脂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以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好转[7-8]。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中加强心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病情且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建议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宝珠,陈晓,朱昌月.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4): 145-147.

[2] 褚晓彤.优化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2): 2489-2492.

[3] 刘小利,李红梅,崔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9,43(11):1828-1830.

[4] 车志刚,李芸芸,戴狄莎,等.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健康指导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2):410-412.

[5] 余丽莎.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界,2019(14):84.

[6] 赵欣欣.强化自我管理与适应性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3):123-125,128.

[7] 陈碧寒.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8):82-85.

[8] 唐银霏.健康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 7(7):169-171.

猜你喜欢
高血压性心脏病负面情绪心理干预
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应用
X线检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分析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
N末端B型脑钠肽原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
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探讨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