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力对青少年体育舞蹈选手竞赛失利心理的调节效应研究

2023-01-09 18:42韦艳娜
当代体育 2022年45期
关键词:失利复原竞赛

韦艳娜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现场调查法,将体育舞蹈青少年竞赛失利心理状态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选手在竞赛失利后会形成消极情绪7大思维定式,因此笔者通过复原力的调节作用来解决选手竞赛失利后心理不良情绪的蔓延、恶化。通过“选手自身复原力调节”“家庭复原力调节”“教练复原力调节”三个方向出发,得出自身复原力可以通过情绪疗法ABCDE和“3I”提问法进行调节,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选手自身复原力,教练员在注重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选手的心理训练。

体育舞蹈是一项动作美、音乐美、服装美的体育运动,在双减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学习体育舞蹈,在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的同时考虑到目前社会用人要求越来越高,让孩子能多一项技能,赢得一份优势。随着学习人数的增加,各类别的体育舞蹈赛事如火如荼,青少年作为体育舞蹈赛事的主力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中,有人站上领奖台笑到最后,有人遭遇淘汰失落愤怒,如何帮助竞赛失利选手的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使选手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复原力从中体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1 体育舞蹈赛制

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近40年,国际上有(WDSF)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和(WDC)世界体育舞蹈协会两大组织,其评分方式存在差异,但是两者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比赛制度,竞赛赛制主要有:竞赛规则,竞赛约束,竞赛安排。

1.1 竞赛规则

体育舞蹈属于技术难美型项群运动,其评分主要依靠裁判员的主观评判,评判方式因赛而议。无论是WDSF还是WDC比赛的顺序均为预赛、复赛和半决赛,再以96的约数的选手对数进行同场竞技,采用“mark”选出前6名,舞池四周站着7-11位裁判员,由裁判员给出的“√”作为晋级的凭证,此方法为淘汰法,两大协会一致。进入决赛,两大协会一同采用“顺位法”,但是WDSF更注重比赛的竞技性,追求体育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WDS则更注重艺术感,追求韵味和高雅,重点突出体育舞蹈的原始美。无论是何种评判方式,选手晋级与否都与裁判员的主观评价有关,各选手之间的排名可能就只是相差分毫就遗憾退场。

1.2 竞赛约束

在规则中也提到,体育舞蹈竞赛的评判依靠的是裁判员的主观评价,所以体育舞蹈联合会在不断的完善这一弊端,在裁判员的选排,培养,制裁能力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裁判员的道德品质,制裁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参赛选手的切身利益,甚至关乎选手的未来发展。如有徇私舞弊则将其列入“黑名单”,轻则警告,重则撤销等级称号并终身停止裁判工作,以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体育竞赛消耗最快的就是体力,一场比赛要经过4场比拼才能决出胜负,虽然每支舞规定比赛时间为1分10秒至1分30秒,但每支舞的间歇15-20秒,每轮比赛结束,选手的心率可达到179-177次/分。

1.3 竞赛安排

为了吸引更多的选手参加,主办方在组别的设置中也更加细致,可根据年龄、性别、舞种和技能参加不同的赛道,主要分为三大类:(见表1-1)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少年Ⅰ与少年Ⅱ的参赛选手,此时的他们处于青春期重要阶段,此时他们的心理状态波动是最大的,应给予及时的调节,帮助他们走出挫折。在体育舞蹈竞赛安排中采用“一站到底”式的车轮战比拼,在一天内完成“精英组”“业余组”“牌赛组”三个组别的比赛,每一轮比拼结束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示出选手背号,晋级者留在场上进入下一场比拼,失利者则直接下场。

2 竞赛失利心理

体育舞蹈比赛场被称为“最美比赛赛场”,精致独特的妆容,华丽夺目的服饰,婀娜多姿的舞蹈,无不体現参赛选手对比赛的重视,对获胜的渴望,但是有比赛就会有输赢,获胜者是拔尖,是极个别,是荣耀。本文研究的对象是12-15岁的参赛选手,此时的他们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并且这个年龄阶段的体育舞蹈选手家庭条件优越,是家庭的中心,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中成长,极少遭受挫折。

2.1竞赛失利心理影响

在比赛失利后,选手容易产生错误的归因,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有调查表明,赛后一个月运动员动作错误率比平时高20%,比赛失常和意外获胜的选手甚至高达45%。张大为先生提及在体育竞赛中遭受的挫折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认知评价、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都与竞赛任务密切相关。选手参赛目的单纯,多为赢得比赛,但是当客观环境与主体诉求不一致时,主体心理失衡,情感就会先于认知,产生挫败感。尤其是优秀的选手更容易出现克拉克现象,在重大赛事面前这些选手的心理压力会更大,遭遇淘汰他们更容易出现情绪性心理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2.2竞赛失利心理状态

在竞赛约束中提到,体育舞蹈竞赛的评定是根据裁判员的主观评价,在竞赛安排中会出现场次冲突,错漏赛场,体力不足等情况而无缘奖牌,在同场竞技中也会因为对手的碰撞,阻挡等意外失败,在竞技结束后直接在大屏幕上显示出结果,竞赛失利者在众目睽睽下直接下场,“公开处刑”的晋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对选手的心理造成伤害。在这样的情境中,如果不对负面情绪进行干涉和改变,负面情绪蔓延恶化,最终形成消极情绪7大思维定式:

以上思维定式都不利于选手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体育舞蹈多以培训机构为主,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带动机构的生源,体育舞蹈的培养需要家长投入财力和精力,教练的厚望,家长的期待,选手自身的需求没能的到满足,因此往往采用挫折教育法和挫折训练法来解决淘汰后不良心理现象的发生。

3 复原力

复原力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安东尼提出,英文resiliency,国内学者翻译会有不同,有的翻译为心理弹性、韧性、挫折复原力,逆商,抗逆力等,复原力最开始应用于患者的恢复,之后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教育领域。

3.1复原力概念

有学者认为复原力是在遭受创伤、面对悲剧和威胁、身处逆境或面对压力时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应状态;徐敏将复原力结构分为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笔者认为复原力是一种维持身心平衡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非适应性状态重组下能将主体从7种消极情绪思维定式中剥离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认知机制,能从以往的挫折中获得学习经验的心理特质,并做出出复原力作用图如下:

3.2 复原力对竞赛失利心理的调节作用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生理,安全,社会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体育舞蹈选手一般家庭都比较优越,是家里的中心,在生理和物质上都会得到较大的满足感,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缺忽视了,在人生的马拉松中更重要的是拥有跑完全程的毅力品质,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在所难免,如何锻炼孩子思维上的独立性,意识的自觉性,态度上的坚韧性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礼物”。

3.2.1 选手自身复原力调节

首先,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复原力,只是没能有效的调动认知资源来灵活的管理自身不好的认知和情绪。在遇到挫折感受到压力时可以利用情绪疗法ABCDE进行自我调节,A(aversive)即引起主体受挫、焦虑的事件;B(belief)即主体遭遇事件后的态度、信念和想法;C(consequence)即在主体身上呈现出来的结果;D (dispute)即质疑,主要质疑B过程中产生的态度、信念和想法是否合理,从而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E(effect)质疑之后产生的效果,通过积极的干预,有效的抑制负面情绪的产生。在此过程中选手要清楚的认知A只是C的产生的间接原因,B才是直接原因,主体的思想切切实实影响着自身的感受,力比多定向机能指出个人的大脑一旦被某一个想法占据,个体将不自觉的将这个想法合理化,并且会将这个想法付诸现实。A过程是明确“发生了什么”,B、C过程是自身的“情绪波动过程”。复原力并非是克制情绪,而是能从消极情绪中恢复自身情绪的过程,因此D、E阶段是复原心理状态过程,即“自我认知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就能从归属感、乐观感、效能感出发,利用“3I”提问法进行自我认知对话,我有(I have)明确自身拥有的外在支持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我是(I am)挖掘自身内在优势,增强自身自信心提高乐观感;我能(I can)发觉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效能感。

3.2.2 家庭复原力调节

“双减”政策之后随之又下发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其目的就是让家长重视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培养。张金勇等人通过家庭功能量表得出心里复原力的形成过程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认知存在一定的关系。家长首先要改变自身对竞赛输赢的认知,笔者曾在比赛现场就看到过选手失败后,家长情绪比选手还要激动的情况,这样的家长就没能做到言传身教,树立正确的榜样形象,场下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比赛输赢没什么,不需要对选手进行心理疏导,随着孩子长大,孩子自然而然会明白其中道理,甚至有些家长认为这些都应该是机构老师该做的事,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都不利于选手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优化家庭基础性作用,增强家庭因素外在保护因子,提高选手的归属感与安全感;设立正确的目标。

3.3.3 教练复原力调节

教練员作为体育舞蹈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赛的观赏性和竞争性。但是社会机构中的教练员难免会有一些急功近利,想要以优异的比赛成绩带来更多的生源,但是往往却忽视了竞赛失利选手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研究中发现在训练过程中战术和心智能力的重视度不高,因此提高选手心理素质应加入到选手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建立教练员评定考核机制,将心理素质训练落到实处;提高教练员自身挫折教育素质水平,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引导选手通过比赛自觉积累经验来获得自我分析、自我辨别、自我成长的能力;提高机构任教老师的聘用要求,机构体育舞蹈教师大多学历不高,多处于大专或本科学历,年龄多处于25岁以下,无论是在学历教育还是经验教育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在韩清的调查分析中可知培训机构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自评中教育学评价结果为差,心理学评价结果为一般,因此机构在聘用体育舞蹈教师注重技能的同时也更应该注重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选手赛前、赛后心理状态调整方法的应用,切实了解因材施教,以需求为导向的心理训练模式,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优势,提高选手的心理承受能力。

4 建议

赛后情绪的变化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将不利于选手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竞赛就会有输赢,赢是选手追求的目标,输是客观存在必然事件,选手应该正确看待竞赛的输赢。

(1)个体应调动积极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念,提高认知水平,学会利用“ABCDE”训练法自行调节,利用“3I”提问法提高自身复原力。

(2)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应积极调动家庭资源,为选手自身复原力赋能,增强家庭因素外在保护因子,提高选手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不过分溺爱也不过分监督。

(3)教练员应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与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正确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机构建立教练员评定考核机制,将心理素质训练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失利复原竞赛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东风二号首射失利之后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军为何失利?
英军考文垂防空战为何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