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晓
随着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篮球运动已成为学校学子们最喜欢的一项运动项目,也是小学体育选项课中学生报名参加的热门项目。然而在普通学校篮球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某项技术动作,往往把大量有限的教学时间花在重复技术动作的环节上,造成篮球的教与学的目的发生错位,与学生实际需要相脱节,这样不仅使篮球教学的完整性、实效性和娱乐性得不到实施,而且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使身体锻炼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篮球教学的最终目的也难以实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穿插运用一些比赛教学法,无论从教师完成教学内容或学生学习技战术等方面来说,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比赛,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其中的乐趣;这也是教法上的创新,它既加强了学生进行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场实战能力和临场心理素质及战术意识的运用,也积累了裁判经验,达到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将比赛教学法运用到学校篮球教学实践中,对巩固和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培养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活跃训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检验教学效果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等对比赛教学法在学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的运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分析学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找出成功与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最终形成对学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实践成果有相对科学,理性的认识,为今后学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的发展方向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1 比赛教学法的概念界定和特征
1.1 比赛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比赛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在技,战术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的具体目的,任务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竞赛方式进行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或在比赛条件下,按统一的比赛规则和以最大强度来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提到的“比赛”有别于传统的竞技比赛,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按局数或分数进行的正式比赛,它有其自身的规律,包括所有的互相比较水平高下的形式,并不一定要像正式比赛一样对于人数,场地,规则等有严格的标准,而可以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对抗,游戏,娱乐的气氛中掌握和运用篮球技战术,感受篮球带来的乐趣。
1.2 比赛教学法的特征
1.2.1 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结合
在比赛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比赛的积极参与者,是“主角”,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导演”,不断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比赛,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1.2.2 对抗性
热烈的气氛源于激烈的对抗,在一定条件下对抗的因素越多,学生参与比赛活动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1.2.3 创新性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比赛教学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一种新的教学体系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对抗,娱乐的气氛中熟练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1.2.4 趣味性
趣味性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将比赛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不会使学生把练习当作是一种负担,而且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沉醉于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快乐中享受运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 比赛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运用情况的分析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学校体育课篮球专项选项的同学进行了实验班教学班和对照教学班分组,实验班为学校政法学院2010级篮球选项班1班和生物工程学院2010级篮球选项班2班;对照班:学校政法学院2010级篮球选项班2班和生物工程学院2010级篮球选项班1班。
对照班按照常规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篮球课教学,实验班则按照比赛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期结束时按照统一考试项目进行考试,最终通过考试成绩,来做教学效果的对比。
2.1 比赛教学法在篮球基本技术教学中运用
这种比赛法主要是在不同基本技术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掌握技术要领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方法和游戏形式,将某项技术的练习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这样,一是在比赛中强化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由于带有比赛的性质,技术的练习更加贴近技术运用的实战性,技术练习的难度要求更高,易于技术的掌握。二是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技术练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带有竞赛的性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会有所提高,学生对于练习的专注度也会更强,这样,学习的效果会大大提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方法和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方法,将技术的教学融入到比赛法中,实现技术的掌握和比赛形式的有机统一,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比赛教學法在篮球基本战术中的运用
篮球运动是集体对抗类项目,配合和战术是篮球运动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篮球教学的内容,篮球运动的配合和战术教学是重点之一,战术教学和比赛相结合,更加接近篮球运动比赛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去了解和掌握战术方法,加深学生对篮球运动战术规律的认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篮球意识和战术素养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比赛法在篮球战术教学中主要的形式是小组对抗。比如:半场的2对2、3对3、4对4;全场的5对5比赛。从学生对于教学形式意见的征求结果中反映出的情况,绝大部分同学对于不同形式的小组或全场对抗的比赛教学法持赞同态度。在比赛中即学会了各种基本的篮球配合和战术方法,同时,在对抗中也使他们的团队协调配合意识、集体观念得到了强化,在攻守激烈的对抗中加深对于篮球运动比赛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培养他们对于篮球运动的热爱和兴趣。
2.3 实验前、后对篮球选项班学生基本技术的测评和考核项目测试
考试内容:定点投篮。考试标准:以罚篮线为投篮点,参加考试者站在罚球线前,面对篮筐,原地连续投十球;每人完成一次,不及格允许补考一次。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分别于实验前、后各进行了几次测验与技术评价,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记录与整理。在教学时,一方面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前与实验后的篮球基本技术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另一方面对实验教学的初期和后期的选项课考核项目进行相互比较,做出考核与评价。(其中实验后期的考核是学期末考试)
从考试的结果可以看出(1-1和表1-2)在通过一段的教学后,对在篮球的基本技术方面两组都有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来看,实验组的教学效果要略高一些。说明在实验组的教学相对来说是较为成功的。从表2也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在实验前的成绩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经过实验教学后则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明实验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3 比赛法在小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突出的问题是比赛中学生缺乏安全意识,课堂教学中不安全因素增加
篮球比赛是一项对抗激烈的项目,由于激烈的竞争在一定条件下,情况变化无常,有些是无法预料的,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特别是在进行比赛时,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上课喜欢嬉闹玩耍,,缺乏组织纪律性,特别在进行有身体接触,强度大,危险程度高的比赛中,易出现一些混乱,甚至可能会出现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有序进行;另外比赛时,各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会为了本方的胜利而做出不懈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无法保持清醒、冷静的心态,情绪会变的异常兴奋,做出与比赛规则和要求不相符合的过激行为,很容易造成意外的伤害事故。
3.2 学生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影响组织教学
由于在选项教学中,学生全部都是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项目,基本上是每学年选择一次,学期间只作个别调整。有的学生偏爱篮球,自始至终都选择篮球作为选修项目;而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兴趣广泛,什么项目都想学,自然造成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先天条件好,技战术水平学习较快;而有的学生则受各种原因限制,掌握较慢,这也是造成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的另一原因,这样一来就给组织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3.3 比赛教学法的频繁运用容易激化学生间的矛盾
小学生做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往往都喜欢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成就和才能,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渴望赢得他人的赞许,在群体中一枝独秀,而比赛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要分出胜负,如果频繁的运用比赛法,会在获胜方和失败方的心理上造成优劣之分。而且在班级的小群体之间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封闭性和排外性倾向,故而比赛的胜负会使双方在交往的行为上容易出现相互疏远与排斥,从而激化学生间的矛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相比传统教学法,比赛教学法在学校小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锻炼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学习情绪,能使学生感受强烈的比赛气氛,有利于战术意识的培养,比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不会把上课当作一种负担,而且还会积极主动參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出勤率。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水平,个性的舞台。所以将比赛教学法运用到普通学校篮球教学中,对巩固和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培养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活跃训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检验教学效果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2 建议
(1)比赛过程中要把安全意识时刻贯穿于教学比赛中,组织教学中不断强调组织纪律性和宣传安全教育,加强有效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比赛教学的顺利进行,让学生在安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和应用知识技能和享受比赛。
(2)针对不同学生基础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保持耐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合理分组进行比赛教学,在比赛中,多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和积极参加课堂比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提高迎接挑战的能力,使他们由“门外汉”到学会比赛,赢得比赛,享受比赛,另外,让篮球水平好的学生去帮助这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发展和提高篮球技能,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友谊,实现课堂双赢的局面。
(3)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心理活动,使情绪状态符合比赛的需要,以免因过渡兴奋或比赛胜负等原因使双方在活动和交往容易出现相互疏远与排斥,激化学生间的矛盾。因此组织比赛的分组方法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动水平和实际情况等,比赛双方人数可以变化,尽量使各组人员搭配合理,双方整体实力相当,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充满对胜利的渴望,都有机会享受胜利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体育道德。让学生明确比赛的目的是为了身心的健康,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结果。使学生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保持正常心态面对竞赛结果。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作者单位:晋江市中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