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沁
随着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日益扩展丰富,普通高校开展街舞课程教学内容的编研成为重要问题,本文分别从爵士风格基本功以及独舞和团体舞教学内容方法出发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教学实践认真思考、探索创新,从不同侧面针对课程教学提出可行性方法研究。
1 普通高校街舞爵士风格课堂基本功元素教学设计
该舞种的舞蹈运用元素广泛,因此舞蹈动作技巧呈多样性。对于高校大學生的教学设计,在舞蹈基本功教学方面,应本着在统一性难度基础上,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群体需求,就是难易程度的把握以及难易动作比例设置问题。由于普通高校面向群体基本为普通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偏一般,甚至近些年有下降趋势[1],因此掌握易中有难,难易结合的方式,对于难度的把控也要有度,不能像要求专业水准那样去要求普通学生群体。基本功独立动作和套路设定教学也要挑选基础化、大众化、审美化、娱乐化的动作类型去进行课堂内容编辑教学。教师应先将爵士风格基础元素贯彻到位,加入一些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练习,还需注意培养普通学生人群的艺术修养、气质塑造以及对于学生肢体形态的锻炼要求,此外对于基础套路的课程设计方面应旨在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根据所学基础动作进行舞段自编,将基础教学套路中设置空舞段,并让学生加进自己独创的舞蹈动作元素,这样还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旋律的认知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控拍。在基本功课堂部分,也可将音乐舞蹈疗法运用进课堂教学中,这样可进一步完善该门课程建设的要求,将身体层面的提高上升至精神层面的改善,充分利用舞蹈类结合音乐的运动特点以及舞蹈对于培养艺术素养和情操的重点突出作用,恰如其分的整合了思想教育的作用。
2 普通高校爵士单人舞课堂教学内容编排
(1)针对教学内容难易度问题。普通高校爵士风格课程舞蹈创编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即其大众化基础决定了每个学生的身体基础素质、协调性、音乐修养、韵律感、肢体表现力等方面普遍一般化,个体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动作编排上要趋向基于简单原则上的适当提高,并兼具一定趣味性。舞蹈应突出个人特色,舞蹈肢体语言精神传达应切合舞者本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创编。由于普通高校大课堂面向人群较多,那么设定空舞段,根据音乐的曲词大意让学生进行自创舞段填充,便是舞蹈个性化的体现,由此也使该门课程的内涵性得到了深化,使学生不仅锻炼的外在,还可以通过音乐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改善表现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用舞蹈本身传达思想,发掘其充分表现自我的潜力,并可以据此使学生深入的回溯整支舞的细节和整体,包括音乐背景及旋律特点,改善了乐感、节奏感,将情绪融入其中,通过身体的扭转、舒张、摆动、跳跃等,释放自我,学习用无声的肢体语言去表达心情,改善内向性格心理壁垒导致的情绪压力、心理焦虑等问题。
(2)运用多种舞蹈元素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由于爵士风格本质上属于自由风格舞蹈,虽然其也有一定固定的基本功练习方法,但对于舞蹈本身而言其自由性、随意度决定了在舞蹈创编方法上的多样性原则,舞蹈元素的选材一般是两个种类的融合舞,以爵士元素为基础上赋予舞蹈以其他类型为特色,也可以选择更宽泛的综合类融合舞,比如Broadway、K-pop等风格,实际更加突出表演性,那么在教学选材上可能更具有发挥性和创新性,其教学难度更能适应普通学生的需求。多舞种元素类型的融合教学设计方法,不仅便于教学选材需要,而且可以使舞蹈教学内容内涵的更具有表现力,结合不同类型的舞蹈元素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和锻炼想象力、模仿力、原创力、展示力以及对美的追求等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运用多舞种元素去进行课程内容编辑时,对于每种舞的风格元素要进行适当把握,如Hiphop风格元素动作幅度较大,运用到肢体爆发力强,可以采用其基础独立动作元素来改善学生的身体力量,并且还可以锻炼到学生的身体灵活性,而力量型舞蹈风格元素也有着类似的功能,相比较而言抒情舞蹈风格元素则可以更多锻炼到柔韧性及灵活性,那么在教学舞蹈编排中则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或者曲词节奏点去进行较清晰的动作具象化,运用多元素表达方式尤其适用于舞台风格,而商业爵士风格的兼容性也同样更加开阔,所以对于高校课程教学的选材也是应特别注意。关于教师通过课堂要传达和教会学生的主旨,外放活泼亦或内敛含蓄,表现何种情绪又或何种情境等,在舞蹈教学内容安排中都是应考虑到的问题。
(3)关于舞蹈动作技术的问题。在舞蹈创编上,应基于不同舞蹈类型的特点去进行动作编辑,但还要注意涉及到难点动作,如需要重点运用到力量或柔韧性的动作,不可添加太难的动作,因为不同舞蹈由于其伴奏曲风或是类型特点所强调出的动作特色有所区别,如欧美爵士风格普遍要求爆发力、核心肌肉群力量控制更高些,或者在遇到音乐中重拍子的时候,动作设计上需要侧重表现力量、动作大框架,又或者延伸感,那么动作创编应注意尽量避免运用难度太大的动作去表现旋律起伏特点。在律动方面的动作设计要更易具备连贯性,不能忽视其与身体连接的关系,使学生练习的时候更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性。对于协调性要求较高的动作,比如Wave型动作,避免设计较复杂的同类型连贯动作变化,只是在身体局部去做表现即可。练习爵士舞身体力量也很重要,有很多动作都要求力量素质要到位,否则舞蹈风格表达含糊,动作会有变形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选材和套路编辑的时候应考虑学生总体水平与能力,扎根于基础,力求突破。
(4)对于舞蹈表现力的开发。在动作设计方面,应持续引导学生内在情态和外部形体动作的一致性,如加入不同手势、面部表情等肢体动作,同时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舞蹈情绪感觉,让学生进入联想学习状态,达到只要做出何种姿态便会想到某种心境和情绪状态的作用。例如舞台爵士风格因可介入的舞蹈元素类型很多,特别适用于开发学生的表现力,其剧情特点可以很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细致体会及把握剧情人物的情绪,将心理与身体动作更好的结合起来,恰如其分的表达情境要求。近些年由于中国风格元素通过流行乐和古典舞的进一步普及,将中国风与西方风格舞蹈相融合,使得中国古典爵士风格流行开来,中西方文化彼此互相渗透,例如拉丁舞中也有更多的中国风格元素融入其中,加之中国流行乐在国际上取得了更广泛的认可,抒情爵士风格中出现了很多中国流行乐伴奏,中国舞者在国际上也取得了更多的成就,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播,因此舞台爵士风格舞蹈也将带有中国古典风格之元素搬上了舞台,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对于普通高校学生的爵士风格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本国舞蹈元素去对学生进行变相的文化普及与传承,通过舞蹈教学充分的开发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传达与表现力,古典舞元素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宇宙观,其舞蹈风格姿态,表现含蓄内敛的舞感,正是“圆融”精神的传达,其动作风格具有“圆”的轨迹特点[2],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显于外的表现。舞蹈内涵的传达与体现通过肢体语言与表情更加的细腻与微妙,因此更能锻炼舞者的表现力,动作表达到位的前提便是心神的到位。
3 高校街舞爵士风格团体舞教学内容编排技巧
(1)根据音乐层次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编。在团体舞的编舞技巧上,可以着眼于所选乐曲本身,由于爵士风格音乐素材比较丰富,一般都是流行乐,乐曲内含元素多样,如从乐曲曲风所表达情感上区分可分为不同的意境,那么相对于舞蹈设计采用的动作元素也不尽相同,这里可以将目标乐曲进行分层来编辑不同的舞蹈動作,乐曲大致包含基础旋律、节奏重拍、音乐音效和人声音效,有时乐曲中没有人声音效。明确音乐的分层结构,对于舞蹈创编有着很大的帮助。单人舞可以着重于其几个点去编排和对想要表达的中心主题进行渲染,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要素都必须兼顾到,鉴于创作的重心有所不同,也因人而异,比如着重于基础旋律,还是想要去突出歌词描述,又或是一种更深层的抽象表达方式,而团体舞区别在于所表达的主题由多个人参与完成,这相对来说更可以完整清晰的表达舞蹈所要表现的内涵,人物丰富,更易叙事写实,对于想要强调多层次的音乐节奏,通过多人配合,舞蹈会更加饱满,对于旋律层次的阐述会更直观些,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并能调动更多的情绪意识,因此群舞的特点是能激发更多的情感共鸣。在乐曲中,可设计一定量的重复性动作去表现整个音乐的基调,在此基础上安排另一些舞者去表现重拍节奏,重音鼓点的表达需要加入爆发力型动作来强调节拍的强烈变化,音乐中的一些音效是起到修饰作用的,可采用一些卡点动作去表现,人声等其他音效是可以运用带有一定活力与趣味性的动作去更好的表达出来。
(2)根据音乐结构进行教学舞蹈创编。一支乐曲的结构大概分为前奏、主歌(两段)、副歌(一段)、桥段、重复主歌、重复副歌、尾奏。在音乐的前奏中通常是对歌曲中某段旋律的演绎,或主和弦,对于前奏的动作处理,可以采用局部肢体动作去展现这种前奏对于音乐主旋律或小段落的一个简述,其效果更贴合编曲的常规设定;也可以用整个肢体动作去表达,但这个时候,动作更多是要强调动态式的移动,这种编舞设计是根据曲调本身的特点,看其前奏是一上来就代入高潮部分而并没有平缓的过渡决定的,或者是因为整首乐曲的基础旋律问题而使之贯穿了一种紧迫性导致的。对于主歌部分的动作编排,应注意强调爆发力的动作对于普通人群通常具有一定难度,而主歌部分往往占据整个音乐的大篇幅,那么在教学舞蹈创编过程中教师应本着一定程度上弱化重音部分旋律的原则去进行编舞,并且更频繁的运用到基础动作。而副歌通常会包含高潮部分,编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卡点动作,以更好的衬托出这部分的特点。对于音乐中的过桥段则可以设置一些重复性动作。
(3)根据音乐表达主题进行教学套路舞蹈编排。音乐赋予的意象事件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舞蹈创编方式,在高校教学中,运用此种方法往往更具有教学趣味性,还能促进师生互动,教学舞蹈编排通过乐曲中事件的关联性犹如歌舞剧般的演绎了出来,更易使学生参与其中,由内而外的跟着音乐事件去认知动作和提高表达力。音乐事件往往与歌词或歌名相关联,有些音乐仅有曲名,有些则是在歌曲片段中夹带了一些对于音乐主题的提示,对于成套舞蹈教学来说,教师在编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曲词中心或者为了切合教学安排需要,可以重新编辑曲词内容,通过改编或重编曲词,能够得到与动作教学编创相适合的肢体语言表达,使单一的以锻炼身体为目的,上升到身心素质同步提高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的歌词编创的过程中来,通过重新填词或部分改编,使学生更多的融入对音乐本身的体悟之中,并且加强了对于音乐素养的培养。
(4)根据动作在旋律中的变化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编。自由舞蹈与规定动作相结合,群舞中多人动作的间隔交替与合舞变化,都可以成为创编的依据。在创编过程中如何使动作线条串联更流畅,不止是动作技术问题,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尤其爵士风格突出自由性和随意性,那么在过程中要不断的激发内在与音乐的共鸣,启发灵感与想象力,使舞蹈具有个性化特色,更加形象生动,能够使动作创编根据音乐自然的展现出来,其前提是要对音乐及其要表达的内涵有着整体的深入认知,再结合对于所设定的动作技术元素,便可以在教学舞蹈创编中游刃有余,使音乐表达通过肢体语言形象化起来,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控不必非要求卡住节奏点,教学舞蹈的创编还可以采用错位式与拓展式方法[3],根据所累积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于舞蹈肢体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信息沟通与情感传达都在举手投足间,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故事主线伴随着自然的情感流露呈现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既有趣味又有意味。尤其是群舞,彼此间的配合很重要,关于团体舞的课程教学创编需要注意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交流与想象,激发学生间对于所学成套舞蹈在相关情感传递与表现上的精神共鸣。
(5)根据队形变化进行教学成套动作创编。根据不同的队形排列,先编排出多人动作Pose点,可有对称和不对称之分,然后将多个Pose点间添加过渡动作进行串联,这里衔接动作比较重要,需要教师充分熟悉音乐才能规划出自然的动作路线,并应充分注意音乐的大小高潮部分。根据音乐所表现的故事梗概,设计出大致的几种队形,同样包括不对称队形和对称队形,描绘出不同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去编排个人动作。做队形变化的前提是所有人都熟悉了套路动作,然后在编排队形效果的时候,将原套路动作根据不同队形的变化做适当修改,就其中一些动作进行更改,使之更贴合团体舞要求以及音乐的要求,再通过对称和不对称性的团体风格动作去修饰舞蹈的剧情架构,使之更加生动、写实、有趣。
4 结论
在街舞运动已纳入体育舞蹈项目的时代大背景下,普通高校爵士风格舞蹈教学内容的编创也是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之一,由于该舞种的包容性及可塑性很高,涵盖的舞蹈风格类型很多,所以其具有流行性、娱乐性、大众性的特点。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而该项目类型恰恰符合了体育美育的要求,是体育与艺术新的结合体。利用街舞进行健身活动的社会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其作用愈加突出,并加速与本土优秀文化的融合,彰显追求个性与乐观自由的心态。因此,该课程项目教学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迎,邓春菊,殷宏亮.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5):40-44.
[2]周美荣.浅析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J].文艺观察,2021.
[3]唐磊.浅谈音乐在舞蹈创编中的三种表达方式[J].舞蹈技术和方法,2013.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