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分析

2023-01-09 10:15:08刘志兰
当代体育 2022年45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民族

刘志兰

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讲,文化是影响其发展、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在传承中,如果失去了文化自信,就好比失去了重要支撑,民族将无法更好发展。查阅文献资料可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文化要素百花齐放,其中传统体育文化地位较高,属于推动我国文化框架体系构建的积极因素。但从现阶段了解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留中遇到了传承发展瓶颈,前景陷入了困惑。若要改变这一现状,需加强文化认同感,转变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提高文化自信,在体育文化传承中下功夫,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健身体系的完美融合。本文将重点探讨文化自信视域下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以便为少数民族文化和体育精神的弘扬提供有效的借鉴。

中华民族文化厚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刻。新时期,多元文化的快速,加速了体育文化事业的变革,生存难题更加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民族体育,发展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了棘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民族体育文化的良好传承需建立在文化自信前提下”。具体来讲,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将其作为各项现代化事业的基础,借此实现民族的复兴。基于文化自信合理创新传统体育,可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坚定民众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在文化自信的影响下,让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国民体魄,彰显大国神韵。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内涵

1.1 儒家文化与农耕文明

通过论证分析发现,中国特殊的历史轨迹和文化积淀过程,给体育文化的孕育和后续的传承提供了好的土壤。此外,社会环境的动荡,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例如:儒家思想在中国人内心是有难以磨灭烙印的,这种烙印影响了数千年的时间。在传统农耕社会,体育文化的核心内涵主要集中在修身养性方面,开展体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竞技和获取商业价值。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实与农耕文化有脱离不开的潜在联系,各民族人民在实践中,形成了民族特征鲜明的系列体育活动。

1.2 图腾崇拜

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讲,图腾崇拜这种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是其重要起源之一。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人类思想非常单纯,动物被看作人类先祖。处于该时期,动物变化而来的图腾(重要形态)成为了体育发展雏形,也是传统体育创作灵感所在。就这样模仿动物的体育形式经后期的演变,不断发展形成了如五禽戏、螳螂拳体育项目。除了图腾带来的灵感之外,宗教信仰、民间生活等也夯实了传统体育形成的根基,为其发展创新提供了思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强有力推动着传统体育的进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汇集了生活实践的精髓,具有特有的民风特征,代表性较强。

2 基于文化自信创新少数民族体育的科学性

从现有情况来看,文化自信显然已经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基于文化自信创新民族体育是具有科学性的。随着社会文化发展,目前的文化自信内涵范围更为广泛。从概念的角度来看,文化自信表达的是对民族文化体系的认同,同時也暗含了民族文化发展趋势的分析和主要态度,文化自信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可引领社会先进的文化思潮。从文化心态的角度分析,文化自信源于尊重和热爱,以人民为主体,文化自信的弘扬中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由此可以看出,文化自信导向作用强,在具体实践中可引导人们思想,使其树立正确体育观,形成良好价值观,完成自我发展与完善,同时为体育文化事业夯实基础。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困境分析

3.1 项目推广普及效率低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经历变革后底蕴深厚,独有的物质文化景观,使其吸引力较大。例如:马球、蹴鞠、五禽戏等,这些丰富的民族体育项目,增添了较多传统文化色彩,夯实了体育文化的基础。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环境改变,促使许多西方文化在国内扎根,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一时间较为流行,成为体育运动主流。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传统体育项目空间被压缩,遭遇了发展挑战。再加上创新性不足,民族体育的传承开始变得青黄不接,经济越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就更明显。工业化进程加快,让传统体育竞技空间遭遇破坏,例如:赛马、龙舟等,已经难以寻找运动场地。而随之增多的是健身房和运动场,篮球、广场舞等成为了运动的首选,而像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推广艰难,项目普及效率变低。综上可以发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核心内涵丰富,诞生于特定的时期。传统体育文化的优质发展,需以环境作为支持,结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传统体育实施创新。社会高速的发展变革,促使理念的巨大变化,城市化的推进,让民族体育空间不断压缩。为此,开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的创新路径,非常必要。

3.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不断损毁

在特定的时期,传统体育发展较快,良好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传统体育的发展脉络。自然经济持续发展,人们在自给自足之余,开设了传统体育项目(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彰显了体育项目民族性。在这一时期,物质和非物质性形态的体育文化遗产不断涌现,像特色表演、器械技艺等。进入全球化阶段后,传统体育发展受限,再加上创新性不足,很多民族传统体育被遗忘,文化资源逐渐消亡。甚至许多体育项目彻底失传,例如:搏克、布鲁等传统体育项目仅在少数地区才有留存,传承发展举步维艰。现阶段,传统体育文化信息非常分散,呈现碎片化状态,挖掘整理费时费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化资源逐渐损毁。

3.3 传统体育自主创新迟滞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讲解的是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精神,一些体育运动是为了强调修身养性以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相比之下,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非常外露与开放,一直崇尚个性的释放,体育项目比赛具有更多追求,获胜是最终的目的。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这种竞争激烈的西方体育项目成了焦点,赋予其极高商业价值。奥林匹克的发展,更是像一只推手,加快了体育文化转型,迫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处境更加艰难。西方体育项目除了商业性之外,竞技性也比较强,因此吸引了大众传媒的眼光。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正与之相反,在这方面的宣传资源和策略少之又少,不仅制约了传统体育推广,传统体育生存空间也在外力作用下不断压缩。举例来讲,近年来在国内掀起了跆拳道、瑜伽等热潮,各项球类运动深受喜爱,在我国快速发展。与之相反,传统体育项目却退出大众视野,武术、太极拳等关注度下降。为了改变现状,弘扬中华文化,将传统体育项目保留下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想要借鉴西方体育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但结果却是传统体育传承中忽略了民族特色,完全脱离了本土文化,创新停留于纸面,存在自主创新迟滞的问题,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并未形成。

4 基于文化自信的传统体育创新路径

4.1 良好树立文化自信

现实中,传统体育创新路径有很多,实践中需参考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树立充分的文化自信,创新传统体育传承路径,将文化符号传递下去。我国历史悠久,体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众多的物质文化景观,这样的土壤孕育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值得世界关注的。世界各国发展中,欧美等西方国家,将自身文化的先进性作为鼓吹的重点,认为只有自身地区文化发达,才会影响其他地区的价值文化。也正是因为如此,西方体育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侵略性,不断影响着我国居民的行为习惯。为防止文化的侵蚀,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明确传统体育文化优势和走向,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往往以“仁爱”为核心,体育目的是强身健体,例如武术项目时刻都在强调“点到为止”,并将“强身卫国”等爱民族、爱人民思想融入了体育项目中。历史上岳飞、霍去病等爱国名士用自己的言行升华了民族体育文化,用大无畏的爱国情怀感动了无数的人。基于此,文化自信的树立是传统体育传承的根基,传统体育发展中需将“德、仁、礼、道”渗透其中,巧妙运用这些文化符号,传承中国经典文化,为民族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

4.2 强化媒体宣传能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想要持续的传承以及走出国门,就要强化媒体宣传能力,提高传统体育影响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下,机遇和挑战是共存的。这种趋势下,不仅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系统传承带来了冲击,同时也保障了传统体育文化创新的空间。基于此,需依托报纸、电视等优质的媒体资源,开展传统体育宣传活动,借助有效的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热情,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高效促成文化传播。在较长的时间里,我国媒体始终坚持传统宣传方式,传统体育项目很难走出国门,外国友人对我国体育文化精华了解少之又少,传统项目得不到推广,也就丧失了借鉴和参考价值。关于这一问题,我国需要向他国学习经验,例如印度的瑜伽项目,该项目并不是奥运会项目,但该国政府却借助旅游文化传播和多种形式推广瑜伽,目前让瑜伽项目世界闻名。近年来,在科技引领下,新媒体高速发展,给传统体育的推广提供了契机。我国在新媒体领域是具有优势的,完全可借助抖音等平台,向国内外展现传统体育文化,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形成巨大影响力。除此之外,还要整合资源,定期举办体育培训以及传统项目竞赛等,给予参赛者较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加强国家合作与交流,通过传统体育文化的塑造,真正实现传统体育的崛起,将其文化魅力推向世界。

4.3 利用校园传承优秀文化

结合实践经验可知,文化传承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需要各界不断努力。在优秀文化传承中,学校是重要的阵地,不容忽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想要持续传承发展,关键一步是要找到关键的载体,而学校在文化传承中,恰巧承担着这样的作用。我国民族体育发展形态自由,但是科学化、规范化才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前提。为此,需合理整合校园资源,为体育文化发展铺平道路。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現有的体育课程之中,民族体育的身影较少,体育文化传承无从谈起。针对上述问题,需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例如柔力球、蹴鞠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广泛参与,并对蹴鞠等传统体育产生浓厚兴趣,利用这样的方式,促进传统体育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吸取传统体育文化精髓,在此前提下结合青少年需求,实施教学创新活动,打造特色的体育课程。发挥教师的优势,持续整合开发与利用体育教育资源,让学生耳濡目染,感悟到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为少数民族体育精神的传播提供保障。在校园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期间,为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拓宽传统体育的传播面,需在体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学知识,提升学生参与热情。从实际了解到,体育教学与心理学的良性互通,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成果。在现实教学中,可通过体育心理学渗透,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借此促成“终身体育”思想,为学生体育素养增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打下根基。

4.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全民健身体系建设的融合

为较好应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商业化压力,从根本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体育文化的传承,需采取正确途径,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全民健身体系建设的融合。调查显示,全民健身中还是有不少人钟爱太极拳、传统气功等项目的,这一现象充分证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质量的全民健身体系建设融合存在先天的基础。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理念虽然集中在强身健体上,但在锻炼的同时休闲放松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将传统体育项目巧妙渗透到全民健身体系中,可强化健身、娱乐效果,提升传统体育创造性、多样性。例如:根据武术改编的长拳,不仅富有韵律感的特点,也传承了武术精神。

4.5 处理好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矛盾

通过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仅是民族精神传递形式,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基调。新时期,想要发扬传统体育,汲取其中营养与内涵,就要处理好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矛盾,在传统文化保留基础上,对体育项目形式积极创新,提高大众的喜爱度。以哈尼族为例,哈尼族群居住西南边疆,属于最早期的农耕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哈尼族不仅有梯田耕作农耕系统,哈尼族传统体育也异常灿烂辉煌。哈尼族传统体育形式活泼,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传递的是哈尼族不屈不挠精神,它的意义远超强身健体,除了弘扬历史文化外,更是彰显了文化自信。新的历史条件下,想要激发出传统体育的活力,需从体育活动内涵出发,通过整理、改造,促使传统体育逐渐向现代化转换。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以大众体育为主,对传统体育内容变更,改良摔跤、武术、打秋千、打陀螺等项目,提高大众的参与度。实践发现,哈尼族体育发展模式值得推广,在普及、继承的目标下,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体育的融合,体育活动改良创新后,不仅获得了社会关注,又不失民族体育风格。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没有继承就没有更深层次发展,如果脱离民族文化,只会让民族体育发展走弯路。为此,需以发展角度看待体育文化传承,将继承与发展结合。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改革民族传统体育呈现方式,使其与世界竞技体育接轨。

综上所述,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传统体育精神是当前体育强国战略实践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可助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为达到理想建设目标,需充分建立文化自信,整合资源推动传统体育发展,利用校园传承优秀文化,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全民健身体系建设的融合。借助这样的方式,吸纳少数民族体育的优良传统,为体育文化事业平稳转型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