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生
天水市伏羲中学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有一种教学方式得以出现并得到了逐步的发展,此方法即单元整体教学,它是一种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盲目性与随意性的克服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传统语文教学通常都是学完一课再进行新课程的学习,不仅耗费时间比较多,效率亦不够高。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新的教学理念告知人们,要想实现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激活,需要针对性地改变并创新原有的教学形式。
基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教师一般情况下都会将知识点与考点在整个课堂中贯穿,对课文进行多个知识点的分解,并对逐篇课文依次讲解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加以采用,特别是针对重点课文,多数教师更是会花费大量的课时进行讲解,力求做到讲解的透彻性,然而这却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乏味而又无趣。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单元教学更为看重“整体性”,教师既需融合课文内容,又要从整体层面对教材作出相应把握,对各单元教学进行具体分析,充分理解各篇课文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及其彰显出来的教学价值,以各个单元的文体特点以及编排特色为依据,将对应单元中的多篇课文视作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教学,进行单元整体层面教学目标、单元主题、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情感体验等各项教学要素的构建,以此形成一个综合而又有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我建构单元整体知识体系的能力进行培养。总的来说,单元整体教学其实就是用多个课时来完成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集中的教学目标,有较为明显的教学整体性体现出来,对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必须提高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综合能力的重视,不过分析目前的教学形势,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往往分散于不同的课堂安排之上,例如通过写作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单篇课文的讲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语文学科能力培养的分散,虽然各类课堂之间有相应的联系存在,但是衔接性并不理想,教师很多时候都是以“同学们,今天我们上XX 课”开场,未做到对语文学科要素的有效融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会在各堂课程之中对综合能力进行贯穿。在课堂预习环节,教师会让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内的全部课文,并对重难点内容作出相应的探讨和归纳,以此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文主题学习过程中,又会对相关主题的群文阅读进行拓展,实现对学生阅读面的进一步丰富;在精读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与考点的讲解,这是单元教学的主体内容,通过对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主题或文体相关文章的仿写,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综合性的拓展学习。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不再分别集中于某一特定类型的课堂之上,而是在教学各个环节均有涉及和贯穿,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特点。
20 世纪80 年代,教育工作者开始强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予以遵循,教师应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高度的重视,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单元整体教学同样强调的是对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以教学过程为视角,单元整体教学方式下的预习环节,学生会对全部课文进行自主式阅读,并将相关问题提出来;进入阅读教学环节,学生又会进行单元主题的自主探讨,并基于教师的引导开展群文阅读,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精神的培养,同时,还能提升他们自主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归纳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材内容以单元的形式来编排,教师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研读和分析,与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将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以单元主题、课文内容、课后习题等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组织与整合,通过对相关教学资源的全面与有效收集,实现对学生阅读面的拓展、实践性的提升以及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与单篇课文教学方式相比,单元整体教学有表1 所示3 个优势表现出来。
表1 相较于单篇课文教学而言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
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目标是需要考虑的第一项重要问题,而这亦是整体的一大内涵,目标的设定可以发挥出保证整体教学价值的关键作用,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以下3 方面内容加以明确:(1)明确课标对学生学习所提基本要求,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以往,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大多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单元中重点知识的讲授,但此方式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不相符,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由已知到已知,而对于学生而言,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则是由未知到已知。出于对这一实际情况的考虑,教师需要针对性地将思路转换,在逆向设计思维的指导下“以学定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其确定下来。(2)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受到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这一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事先做好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工作,将他们的学习起点确定下来,通过适宜“脚手架”的提供发挥出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促进作用。(3)充分分析教材结构关系。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教材以主要载体的形式而存在,初中语文教材单元整体教学构成一个闭环,均用以指向目标的达成,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将对教师明晰目标的提示作用发挥出来。面对教材中一些相对散乱的提示,教师可以基于对“N读二清”方式的运用对单元指向的目标达成点进行逐一整理,其中,“N 读”指的是对课文、课后习题以及课前导读等进行认真研读,“二清”则主要是将单元语言训练要点以及单元教材结构理清。只有对教材编排体系有一个清楚的把握,教师才可以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将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确定下来,并基于整体分析“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最终为单元语文目标定位的精准性提供保证。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每一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来展开,有着十分鲜明的单元整体性特点,涉及到的文章不仅有中外文章同时存在的可能,亦会出现古今同存的情况。在相同的单元内,学生接触到的作品可以不只一种文体,亦可以对不同时期予以涉及,这对其视野的拓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时,对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加以运用,不仅有系统的理论性,还有丰富的实用性,课文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学活动的开展适宜对不同板块加以运用,这可以做到对学生个性化以及差异化学习需要的充分考虑,实现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阶梯式学习需求的有效满足。针对单元内表现出共性的文章,将其视作一个在一起进行捆绑的整体,教学过程中对整体式的教学方法加以运用,也就是由统一的知识块或知识链对语文教学中较为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可以实现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很好提升。
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之时,初中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清楚此种教学方式与单篇教学方式之间的联系及不同。单篇教学对教师全面而又深入地分析单篇课文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内容、层次、思路以及写作特点。相对应的,单元教学将相同类型的几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以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让教师面向学生进行教学,虽然如前文所述,此种教学方式优势比较明显,但是它并不能与单篇教学相脱离,更为重要的,也不能简单地对单篇教学进行相加,而是需要提高对各篇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视,对共性内容加以掌握,实现对主题内容的提炼,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教学。
以学生为视角,单元整体教学能够让他们较为集中地对某一方面或是某一内容的知识进行学习,并较为系统地了解、认识以及积累这一类型的知识,这对于其举一反三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动脑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在进行单元教学之时,教师需要从整体层面对教学设计进行考虑,对教材内在联系加以把握,保证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同时,提高对知识连贯性及概括性的重视,在强化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同时,让其完成对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举例而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为主题,此单元的课文采用多种方式对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忧虑及思考进行表达,课文包括《敬畏自然》、《大雁归来》等,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把握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将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与文章内容以及教学所需相结合,对文章的顺序进行调整,如可以先进行一两篇示范课文的讲解,让学生对于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引导学生对单元中其他篇幅相对较短,内容较为简单的文章进行分解,深化他们对于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在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习趣味性,对其学习兴趣进行调动,利用连贯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完成对相对清晰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依旧是以知识体系与文章体裁为依据,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引导,同时,培养其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出明确的把握,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此特点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对语文工具加以掌握的同时,还要接受文化、文学、思想以及情感的熏陶。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做到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初步积累,认知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可以基本实现对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由此一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材编排的单元内容这一整体,对该组课文的教学进行综合考虑,强化单元整体层面的教学,在综合施教过程中将整体效应发挥出来,以此实现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