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姿询,李洪喜
(1.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麻醉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桦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黑龙江 桦南 154499)
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是一种有效的分娩方式,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也是挽救母婴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1]。麻醉与手术安全密切相关,腰-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常用麻醉方式,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2,3]。罗哌卡因属于常用麻醉药物,对心脏、神经中枢影响较小,且具有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4]。但是罗哌卡因的应用剂量临床无统一标准,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可能对孕产妇血流动力学、麻醉质量产生不同影响,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至关重要[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5 月-2021年6 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70 例孕妇,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6 月在佳木斯市中医医院行剖宫产的70 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对照组年龄22~39 岁,平均年龄(26.29±2.10)岁;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40.33±0.24)周。观察组年龄23~38 岁,平均年龄(25.98±1.43)岁;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40.12±0.35)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剖宫产指征[6];②均行腰-硬联合麻醉[7];③无麻醉禁忌症[8]。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9];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10];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协助产妇取右侧卧位,给予常规吸氧,采用阻滞麻醉针刺入L3-4间隙,确认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通过穿刺针放置25G 腰穿针芯,进入蛛网膜下腔,直至脑脊液流出,穿刺完成。然后注射配置罗哌卡因(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8,规格:75 mg)。对照组用2 ml 0.75%的罗哌卡因加入1 ml 生理盐水配置,观察组用1 ml 0.75%的罗哌卡因与2 ml 生理盐水配置,注射结束后拔除腰穿针,向患者头侧放置长度3 cm 的硬膜外导管,协助产妇取平卧位,每2 min 评估1 次阻滞平面,若腰麻不理想,手术中酌情给予0.2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效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同时间(麻醉15 min、分娩后、手术结束)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恢复指标(麻醉消退、自主排尿时间)、麻醉质量指标(感觉阻滞、麻醉阻滞、麻醉平面维持时间)、新生儿1 min Apgar 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率。新生儿Apgar 评分[11]:8~10 分为正常新生儿,4~7 分为新生儿轻度窒息,0~3 分为新生儿重度窒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麻醉15 min,两组HR、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手术结束后观察组HR 低于对照组,MAP、SpO2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麻醉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麻醉消退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恢复指标比较()
表2 两组麻醉恢复指标比较()
2.3 两组麻醉质量比较 观察组感觉阻滞、麻醉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平面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质量比较()
表3 两组麻醉质量比较()
2.4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分娩1 min Apgar 评分为(8.89±0.20)分,与对照组的(8.46±0.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9,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剖宫产手术麻醉需要确保良好的麻醉效果,有效保证母婴安全,这无疑对麻醉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13]。临床常规剖宫产采用耻骨上横切口方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中广泛应用[14]。但是麻醉方式多种多样,不同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不同[15]。相同麻醉药物不同剂量也会产生不同的麻醉效果[16]。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影响[17]。因此,其麻醉剂量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15 min HR、MAP、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娩后和手术结束后,观察组HR 低于对照组,MAP、SpO2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均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生影响,但是小剂量罗哌卡因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使产妇血流动力更稳定,从而有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腰-硬联合麻醉通过硬膜外注入药物,药效发挥速度较慢,可加强机体代谢,从而促进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1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麻醉消退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小剂量罗哌卡因产妇麻醉消退时间短,可较早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同时研究显示,观察组感觉阻滞、麻醉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平面维持时间基本一致(P>0.05),表明1 ml 罗哌卡因可实现与2 ml 罗哌卡因基本相同的麻醉平面维持时间,进一步提示小剂量罗哌卡因可实现良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起效快速,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 评分与对照组接近(P>0.05),提示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新生儿无显著影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剂量罗哌卡因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小剂量罗哌卡因对中枢系统的毒性较低,且不会通过胎盘屏障,从而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19,20]。
综上所述,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可减小血流动力学波动,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和起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