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巢穴位注射治疗仔猪白痢实验报告研究

2023-01-09 08:47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白痢患病母猪

高 江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畜牧科技推广站 654100)

仔猪出现白痢,这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即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传染病。若仔猪处于10~30日龄,其更加容易出现此病症,表现为排出灰白色粪便以及黄白色粪便。现阶段,对仔猪白痢诊治的方式比较多,其中应用较广的为颈部肌注法,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交巢穴位注射方式有着操作简便与节省药物的优势,可以保障仔猪白痢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把某区域中200头白痢仔猪视作分析对象,开展分组治疗,治疗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某区域中的养殖场患有200头白痢患病猪进行分组治疗,有颈部注射组与穴位注射组,前组有53头患病母猪、47头患病公猪,出生日龄最小为16日、最大为25日,均数(20.11±2.74)日;后组有52头患病母猪、48头患病公猪,出生日龄最小为18日、最大为28日,均数(22.03±1.40)日,对比两组患病猪的基本资料,彼此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个小组的患病猪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选取泻痢宝,即复方蒽诺沙星注射液,规格是10mL,对肠炎与白痢等起到治疗作用。使用7号针头,对患病猪进行注射治疗。颈部注射组:对患病猪实施颈部注射,选取酒精(75%)、碘酒(2%)对患病猪的颈部下颌部位消毒,按照0.2mL/(kg·bw)给患病猪颈部肌肉注射,每日注射两次,共治疗三日;穴位注射组:对患病猪实施交巢穴位注射,明确患病猪的交巢穴位,处于肛门部位和尾根为主,注射药物过程应缓慢提起尾根,选取酒精(75%)、碘酒(2%)对患病猪消毒,针头的方向和直肠之间保持平行关系,在针体达到某深度的前体下实施药物注射,剂量为0.2mL/(kg·bw),每日治疗两次,共治疗三日。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病猪的治疗效果,有痊愈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和无效治疗。痊愈治疗是患病猪经过诊治之后的精神状况趋于正常,食欲以及饮水都得以正常化,粪便性状与平时相同;显效治疗是患病猪经过诊治之后的精神状况恢复程度大,粪便颜色和饮水量趋于正常;有效治疗是患病猪经过诊治之后下痢次数减少,对应粪便颜色出现变化,有所好转;无效治疗是患病猪经过诊治之后饮水和食欲依旧没有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不佳,严重情况面临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X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颈部注射组患病猪痊愈的有20头、显效治疗的有40头、有效治疗的25头、无效治疗有15头,总治疗率是85.0%,穴位注射组患病猪痊愈有25头、显效治疗有43头、有效治疗有23头、无效治疗有9头,总治疗率是91.0%,互相比较穴位注射组患病猪的效率指数更高,p<0.05,即穴位注射的方式可提高治疗效率,如表1。

表1 比较治疗效率 头(%)

3 讨论

3.1 仔猪白痢基本情况与危害

仔猪白痢病因比较复杂,更多体现为生活条件的不舒适,仔猪体质有些衰弱,大肠杆菌会入侵到机体内。此疾病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雨季与炎热天气,患病猪粪便稀薄,颜色为灰白色以及灰黄色,在疾病发展后期,仔猪的排便会失去控制,逐步消瘦甚至死亡。如果可以及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患病猪是有望于恢复健康的。究其本质,仔猪白痢也是大肠杆菌疾病,剖检可见肠炎变化,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其一,仔猪白痢会影响仔猪成活率。在仔猪出生后,若有大肠杆菌感染的现象,会增加仔猪出现白痢的几率,超过10日龄的仔猪患病率大大提高,此疾病造成哺乳仔猪面临急性发病的趋势。若尚未对患病仔猪进行及时治疗,直接影响着仔猪生存,降低养殖场的效益;其二,阻碍患病猪的发育。大肠杆菌凭借着其黏附素存在于仔猪黏膜上皮细胞中进行定居繁殖,分泌肠毒素,使得腺苷酸环化酶有所激活,引出仔猪有离子失调的现象。仔猪以剧烈化腹泻为主,往往伴随脱水情况与酸碱平衡紊乱情况。处于哺乳阶段的患病猪以及处于青年阶段的生猪加以比较,免疫力水平不佳,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仔猪在身体康复后自身的肠道吸收效果也不够理想,即便患病猪康复了也会降低对饲料的吸收率,发育过程受到阻碍,甚至发展为僵猪;其三,大肠杆菌出现耐药性。治疗仔猪白痢疾病没有以药敏结果选在敏感药物诊治,治疗效果差,而且在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大肠杆菌耐药菌株,降低了抗生素对白痢仔猪治疗的有效性。部分养殖户增加了药物剂量,无形中增加细菌耐药程度,让仔猪白痢的治疗面临难题;其四,治疗药物有一定滥用趋势,或者用药剂量有所增加,生猪体内会有残留药物的可能,消费者在购买猪肉产品后对其自身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使得消费者有变态反应的情况或者过敏反应的情况,严重的会引出突变或者癌变的结果。

3.2 仔猪白痢的剖检与实验室检验

给予患病死亡的仔猪加以剖检分析,尸体有一定脱水现象。剖检过程中,患病死猪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呈黄白色,稀粥状,有酸臭味,有的肠管空虚或充满气体,肠壁菲薄而透明,且肠系膜淋巴结内出现出血点,在肾脏以及肝脏可见坏死灶。在实验室检查中,首先是采取涂片以及镜检的方式,无菌采集患病死亡的白痢猪的肝脏部位或者肠系膜淋巴结部位进行涂片镜检,可以观察到一些不含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其次是细菌培养,基于无菌理念挑选肝脏部位与肠系膜淋巴结部位,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将标本保存在培养箱之中,温度为37℃,在一天之后可见培养基上出现潜在圆形状态的菌落,然后取菌落染色镜检,镜检结果与病料镜检结果一致。再次是生化检验,大肠杆菌会对麦芽糖和葡萄糖等进行分解,产酸产气。甲基红检验为阳性,后续开展菌株的分离判断,即大肠杆菌;最后是药敏检验,分离菌株可能对链霉素生成较强敏感度,对土霉素的敏感强度表现上稍弱,最弱的是青霉素。由此兽医应综合患病猪的诸多症状和病理现象,准确判断患病猪是否为白痢仔猪。

3.3 仔猪白痢的影响因素与预防要点

3.3.1 影响因素。其一,饲养管理存在问题。仔猪体内有大肠杆菌的出现,更多受到母猪的影响,所以如果没有科学对母猪进行饲养管理,仔猪发病率高。母猪趴卧地面,自身乳房和地面接触,在地面上有大肠杆菌存在时会被仔猪吸入体内。或者母猪在生产之后患有疾病,体温升高,相应乳汁会变质,仔猪在吸入乳汁的过程,其消化系统会有所紊乱,相应病原微生物也会侵染仔猪个体,造成感染。母猪胎次以及仔猪白痢疾病的出现有着关联,胎次比较少的情况下,仔猪患病几率越大,挖掘内在影响因素,是母猪胎次引起免疫应答速度提高,乳汁内的抗体比较高,仔猪便会降低了患有白痢的概率。其二,消化体系不够全面。刚刚出生的仔猪,其消化系统尚未全部发育结束,其中消化道内胃酸分泌量少,不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产生,防护效果不足。再者微生物分泌较多的有害物质,对仔猪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使得黏膜被感染,这样仔猪会有腹泻的问题。刚刚出生的仔猪,其消化功能不佳,吸收受到阻碍的状态下也会出现腹泻,最终造成白痢。其三,环境影响。仔猪的生长与发育中,其体温调节和免疫机能不健全,因此对环境变化表现出的适应水平有限,一旦季节有交替时,仔猪不能在第一时间内顺应环境变动,之后表现出应激反应。所以温度降低和持续高温的状态下,仔猪可能在应激反应的作用下面临胃肠道蠕动缓慢的威胁,便产生腹泻。除此之外仔猪生存环境的管理质量不高,圈舍内温度频繁出现变化,通风不够通畅等,增加了病原微生物滋生的可能,提高了仔猪白痢的发生率。其四,引种不够严谨。生猪养殖阶段,要想促进养殖场朝规模化与规范化的方向经营与转型,要贯彻自繁自养的思路。可是生猪引种时,部分养殖户没能结合标准的检疫流程和消毒流程开展工作。检疫过程不够严谨的情况下,引进了病原微生物,导致仔猪白痢的发生。

3.3.2 预防要点。其一,饲养管理。仔猪出现白痢疾病,最关键的因素是无法保障饲养管理的科学性,不管是处于妊娠阶段的母猪,或者处于刚刚出生阶段的仔猪,饲养管理力度是应该强化的。妊娠母猪,在生产之前要重视产房的清洗,开展针对性消毒操作,使得产房的环境卫生,温湿度适宜。生产后哺乳前,给予母猪的腹部实施消毒操作、也要对乳房进行消毒,避免乳头污染引出白痢问题。科学对饲料进行调制,饲料营养要均衡,增强母猪的免疫水平,强化乳汁内免疫球蛋白含量。刚刚出生的仔猪,仔猪被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应进行保暖,借助红外灯或者加温板等进行加温。让仔猪吸足初乳,使得机体的综合免疫力水平提高,哺乳前对乳头内的乳汁适当挤出,实施乳头的消毒。哺乳仔猪的管理上,结合体重固定好乳头,让其和同窝的生猪体格保持统一。其二,圈舍管理。养殖户建设圈舍,要以水泥地面为主,使得圈舍环境足够干燥。母猪生产之前,不单开展清洁操作,还要开展消毒操作。每日进行圈舍清扫,对饲槽进行洗刷,避免污水粪尿堆积,让圈舍可以保持干净卫生。养殖户还要关注温度管理,在仔猪逐步发育中,围绕环境情况落实防暑保暖的项目。其三,制定免疫流程。因为疫苗种类有所差异,接种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孕期母猪在接种过程中,应尽量在分娩前三个星期或六个星期前进行,在预产之前的一个月内注射生物工程疫苗。仔猪疫苗接种,以2~5日龄为主,剂量按照1/20视作参考,配合20mL冷开水稀释,滴入仔猪口腔中,使得仔猪的抵抗能力不断提高。其四,微生态控制。仔猪出现白痢疾病,主要是肠道微生态有所紊乱造成,引进微生态制剂可以及时规避白痢疾病产生,常见的制剂有益生菌以及益生元,前者包含酵母菌类型、丁酸梭菌类型、乳酸菌类型;后者包含低聚半乳糖类型、大豆低聚糖类型与低聚异麦芽糖类型。

3.4 仔猪白痢的治疗结果

仔猪白痢的治疗上,药物注射是比较常见的,在交巢穴位注射中,按照针刺的刺激与药物刺激让机体疏通络血,促进患病猪振奋经气,不仅缩短了白痢仔猪的治疗平均时间,还可以保障仔猪治疗效果。另外部分资料表明,对仔猪进行后海穴药物注射,此部位在肛门之上,即直肠末端,涉及的经络走向以及神经分布,都是可以直接促进机体肠道免疫系统能力提高的,从而保障了消化道的免疫系统运作质量。本次调查研究中,2020年4~12月对患有白痢的200头仔猪进行分析,对这些仔猪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两个小组,结果颈部注射组总治疗率是85.0%,穴位注射组总治疗率是91.0%,穴位注射组患病猪的效率指数更高,p<0.05,即穴位注射的方式可提高治疗效率。因此要首选交巢穴位注射药物的方式,提高诊治疾病的有效性,最大化降低养殖户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白痢患病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