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单位预算管理转型研究

2023-01-09 11:50黄善聪
上海商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职能管理工作

黄善聪

一、引言

从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经济仍旧处于形势较好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下,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传统形式的预算管理工作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组织职能建设的需求。不管是何种组织,想要通过提升工作效率的方式,使自身更能满足社会服务的需求,就必须尽可能地利用好信息技术所体现的优势,让资源在工作中获得更好地共享,让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再有信息交流上的壁垒。通过搭建起财务预算共享服务中心的方式,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效用,为单位在后续的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方面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二、财务共享理论概述

把对财务共享理论进行分析,则是指以特定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为基础,辅之以目前较为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结合提升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与规范工作流程为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尽可能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或价值再造等等,确保单位对社会充分发挥服务作用,履行自身应有职责。由此可见,单位想要更加有效地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创新工作,应当深入研究财务共享理论,目前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困难很多,最为关键的是与经营流程的整合,即财务共享的难点在于企业流程再造、制度再造和系统再造,通过企业共享中心与业务流程整合,实现以利润为中心、以成本为中心、以经营风险为中心的财务共享流程控制,推进企业组织整体提升管控能力。

对于我国大多数单位而言,其主要职能在于承担社会体系中的公共管理,特别是对于高校、医院和各类研究所等组织,与企业组织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该类单位主要承担卫生教育和研发等重要公共职能。与此同时,单位的公益性更加突出,并不注重盈利目标。因此,想要保障单位更好地展现自身职能,必然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加以维系,确保其自身职能得以顺利完成。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如果能获得有效改善,就能确保单位的财务支出更加合理,工作职能发挥得更加有效。从单位当前的预算管理现状来看,需要对其管理职能进行更高层次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这一点,不仅能够确保本单位的发展更加稳健,同时,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体系与审查监督体系也能获得更加坚实的支撑。对此,加大研究财务共享理论的力度,确保财务共享理论融入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当中,对于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单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效分配单位有限的财务资源

当前,由于疫情反复的影响,我国财政资金日趋紧张。在要求单位规范预算管理的背景下,如何针对有限的财务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如何做到保障各事业按期按计划完成,是各个单位都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以更加有效地让预算得以执行,确保单位对于有限的财务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分配,尽可能让资金使用效率获得提升,让政府获得更加充足的收益,确保公共事业都能按照计划持续推进。对此,首先应当突出预算计划。想要获得合理规划的预算,其主要依靠单位的规划与工作安排,让预算与单位具体工作有机结合,为日常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其次,突出预算的强制性。在合理的预算制定好之后,单位在后续的经营过程中,禁止变更预算金额,或超额执行估算,必须严格执行,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因为资金不足而影响项目进展的情况出现。

2.有效提升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对于单位而言,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能够帮助促进预算管理单位对于有限的资金更加合理地分配到单位实施的不同项目之中,确保各个部分都能稳步推进,确保单位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大大提升。作为分管领导和财务人员,也能更加清晰地掌握当前资金的使用情况,提升对单位工作的协调管理能力。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可以针对预算不合理的部分,在工作过程中加以及时调整,从而尽量避免出现由于使用不合理等问题造成的资金浪费,甚至引发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水平获得提升的情况下,使各项财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确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有效提高单位内控水平

在有效的预算管理作用下,单位的财务工作开展更加规范,能够准确反应单位具体各项财务收支状况,让资金获得更加高效地运转。不仅如此,通过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及时发现各项经济活动中面临的问题与风险,并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关措施,开展有效防控,让单位财务的运行更加合理。单位提升内控管理水平,确保本年度内各项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开展,保障各项工作计划顺利实施,在内控制度区域完善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水平也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四、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预算管理模式单一传统

从我国单位的普遍工作内容来看,其往往承担着较为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且属于财政拨款单位。因此,无论是单位的领导人员,或者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开展往往按照旧制进行,抱着求稳的心态办公。对于所下达的工作任务,其目标为维持现状,而没有将心思放在精益求精上。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仍旧按照传统方式开展,预算决算工作流程不仅没有系统化进行,且完善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无法针对细节展开改进,更无法做到尽可能缩减成本与提高收益。

2.预算编制不规范

首先,预算编制缺乏依据。由于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很难按照所给出的规范要求和政策依据,进行全面及时地规划。导致后续项目的开展脱离现实的编制依据,部分预算的制定仅仅依靠工作人员的以往经验和主观臆断。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的纳入变得更加不合实际。其次,编制程序不规范。想要真正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应当切实按照单位所进行的业务开展状况进行制定。同时,参考工作中涉及的部门和成员,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流程与方案,确保编制中涉及全体成员。但是,从部分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不仅没有合理的机构,流程也更加随意,科学的方法与程序更是无从体现。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导致预算编制具有极大的不准确性。因此,在后续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工作的开展状况进行不断地变更与及时地调整。

3.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对策

由于单位存在自身特点,不具备企业的盈利特性,其主要工作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很容易给大众造成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无需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只需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拨款即可,按部就班地落实工作是单位的主要职责。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导致单位项目的管理日趋混乱,工作程序不严谨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规范有效的监督和内控制度落实的情况下,资金运转不畅、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一直存在。甚至部分工作人员会钻制度的空子,想方设法为自己牟利,不顾单位的效益。

4.预算落实不严格

首先,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在预算获得批准之后,预算的执行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单位在展开财务预算工作时,往往直接由财务部门负责,甚至编制的落实也在同一部门,甚至是同一成员。因此,预算在批复之后,由于过程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工作按照预算严格执行具有很大的难度。从一般情况来看,在工作的开展中,获得资金最多的项目主要是最为重要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预算相互占用的情况。在年初工作时,预算犹如形同虚设,年终决算时与年初预算严重脱节,导致预算的效用大大降低。其次,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虽然部分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在实际落实中往往不会按照制度严格进行。甚至部分单位由于管理制度与单位实际情况具有很大的出入,由于预算管理工作没有了按照制度展开的前提条件,导致各项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实施。

五、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单位预算管理转型改进措施

1.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优势,改善预算管理单一模式

基于财务共享理论,使预算管理系统升级获得更好的前提条件,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关联与融合,与此同时,通过程序的设定,不同数据之间又存在权限设置,确保相互独立,达到稳定安全的服务于不同子系统。首先,网络预算系统应当保证预算的规范,进行数据传输。其次,管理系统可以做到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错误和遗漏的快速传输与转换,提升预算效率,使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最后,财务预算制定之后的核算方面,财务管理理论的核心优势充分发挥,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不仅预算管理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在工作过程中无需担心由于人工操作出现的风险遗漏问题,同时流程的规范化,可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有序性与及时性,改善预算管理单一模式下存在的缺陷。

2.明确共享模式以转型升级预算管理系统

对预算管理职能加以强化,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让资金获得更加合理的管控。其次,提升预算工作的开展效率。在财务共享理论的支撑作用下,预算管理模式得到极大地创新。同时,由于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更加方便预算管理人员针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查询,为其提供安全便利的获取平台。实现即使管理者的权限有所不同,也能根据工作需要,随时随地展开数据的共享与传输。不仅如此,对业务流程的处理同样具有极大化帮助,确保工作能够稳定高效地开展。

3.深度融合业务职能与预算管理,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地深化改革当中,单位也存在着职能的转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大众对于单位社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在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作用下,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不能只仅限于满足工作需要,而是应当持续为打造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对此,部门与部门之间应当加强连通与沟通,使相互之间更加熟悉对方的职能与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业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获得深入融合,使之在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达成沟通,不断提升自身部门的工作效率,也能改进相关部门的工作水平。在联动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信息的不对称,作为预算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针对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防。同时,也能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管理中,降低认为造成风险的可能,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4.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预算管理能力

在财务共享理论的支撑作用下,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不仅要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与此同时还应当学会应用信息系统平台,具备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采用配套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开展实际的预算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利用相关技能,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规范安全,达到避免由于信息泄露而造成重大风险的发生。因此,要提升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复合能力,不仅要求预算管理技能和信息处理技术,同时安全防护技能也应当学习到位。此外,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水平也应当持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从上到下真正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确保预算管理模式获得改进升级。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职能管理工作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