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以“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为例

2023-01-09 09:42罗琪邱春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梅州产业园文化产业

罗琪,邱春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 5104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文化振兴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与关注[1]。新形势下发掘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知识经济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产生的结果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强调的是创新和创意,通过创新和创意把文化、技术、市场和产品4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既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同时也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3]。中国脱贫的一个重要标志事件是贵州省于2020年11月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

2021年2月25日,源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办公室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从扶贫共建到乡村振兴,无缝衔接,顺理成章[4]。在脱贫攻坚时期,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系统媒体资源、文创资源、智力资源等优势,以文化助力脱贫,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

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文件提出了“八大赋能”:创意设计赋能,演出产业赋能,音乐产业赋能,美术产业赋能,手工艺赋能,数字文化赋能,其他文化产业赋能,文旅融合赋能[5]。旨在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体格局,围绕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制定企业、人才、项目、用地等方面政策举措,引导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6]。

本文通过对梅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研究,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探索特定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的优点和不足,寻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定“客天下”品牌作为梅州创意文化产业的个案,具体分析园区形式、宣传效应等情况。总结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当前面临的较为严峻的形势,提出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1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1997年,作为文化创意的领头羊——英国,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1998年,英国出版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积极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在组织、人才、资金等有关方面逐步加强了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加以系统性政策扶持。以伦敦作为代表的大城市,非常注重对历史文化进行开发,形成产业集群,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创意城市”典型,推动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7],这就是比较常见的“历史开发+产业集群模式”。美国和日本由于对文化产业实行的是宽松自由的政策,所以其文化创意产业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和格局。如百老汇模式、吉卜森动漫模式,实现了商业化的发展,从而有效对外进行扩张。除了上述提到的较为经典的模式之外,国外村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自身的特点,也形成了很多文化创意模式,如“艺术群落”模式、“农业+休闲旅游业”模式、“综合集会”模式、“遗产保护”模式等,都极大赋能村落的发展[8]。

我国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代表性研究如华中师范大学黄永林 《从资源到产业的文化创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评述》(2012年)及经济学家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2006年),这两本创意产业著作讨论了国内创意产业的内涵、基本特征及相关产业组织。虽然我国的文化产业已形成了初步的理论体系,但是主要模式多依赖于政府主导,即通过政府针对当地的地方特色引入相关的产业,进行初步的布局安排,维护运营,带动相关文化创意的发展。

2 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这条民间俗语反映了农村家族成员之间关系逐渐疏离的过程,也折射出如今客家文化的传承现状。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有悠久的历史。而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导致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的风险。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经常听到老百姓说,如今年轻人的客家话讲得不好,年轻人对客家文化缺乏了解,年轻人对客家文化不感兴趣等。通过对梅县当地的调查也发现青少年学生的客家话熟语使用能力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9]。

为了方便人们交流,发展经济,促进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近几十年一直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在校园,传统客家地区不再使用客家话授课,年轻一代自小接受普通话教育。在公共场合,普通话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除了客家话以外,用客家话说唱的山歌、戏曲、故事及相关的文化遗产都随着客家话的弱化和断层,在年轻客家一代中逐渐弱化。

客家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开发利用客家地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对象,从事与文化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客家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且长期处于山区地带,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资源可开发的种类较多:有凝聚客家人建筑智慧的客家传统民居,如围龙屋、土楼、五凤楼等;有客家人独特的美食文化,如擂茶、扣肉、盐焗鸡及各种糕点等;还有富有内涵的客家传统习俗节日活动,如“花灯节”,观音庙会等;也有以客家话为载体而独创的山歌曲艺,如客家山歌、五句板、采茶戏、木偶戏等;还有许多地处山区的名胜古迹和英雄伟人,精致的陶瓷和木雕等民间技艺。

因此,具有“世界客都”之称的梅州,被誉为“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这里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文化资源丰富。因此,非常适合发展独特的客家文化产业。近年来,梅州当地投资建成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集中展现客家文化之大成的“客家公园”,展现伟人风范的“叶剑英纪念园”,展现林风眠辉煌艺术成就及高尚艺术精神的 “林风眠文化艺术产业园”,展现客家崇文重教与丰厚底蕴的“东山教育基地”,展现历史与现代,文化与休闲融为一体的“‘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展现山、水、林浑然一体的“麓湖山客家文化产业园”,展现宗教文化的“千佛塔文化旅游产业园”等。

同时,梅州市近年启动了“客家山歌歌手培养战略工程”“客家山歌创作战略工程”等工程;出版了《客家与梅州书系》和《客家书画》等系列著作;推出了《等郎妹》《桃花雨》《山魂》等优质客家山歌剧;成立了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盛唐动漫”“汉唐动漫”等动漫公司,成功打造出“客客龙”“细哥细妹”等动漫形象,借助网络平台,在客家地区和互联网上都掀起了一股客家动漫热;“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首届客家文博会”“2013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等大型客家文化展览盛会的举办,展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勃勃生机。可见,梅州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3 梅州“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个案分析

3.1 梅州“客天下”发展现状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位于梅江区东升村,占地约2 000公顷,总投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从2006年开始动工,2010年盛大开园。这是全国首个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园,目前已获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区的主题歌曲《客天下》邀请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迅速提高了国内外的知名度,成为世界客都梅州的一张亮眼的新名片。

在开发过程中,“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深挖客家文化渊源,将其融入文旅发展的基因,以客家文化为纽带,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注重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客家文化。以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通过文化实物化、场景化、大众化,激发文化价值的乘数效应。其中,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两大游览景区为“客天下”广场和客家小镇,文化景点主要有粤东长赋——客家赋、客家民俗风情生活长卷——客家墟日图、客家人的摇篮——客家祠、潘鹤大师雕塑群、石雕艺术一绝的“客天下”巨石广场、百米大型客家迁徙图、名家群星汇聚的作家庄园及客家民俗风情街等文化含量极高的景观。

2021年,“客天下”旅游产业园荣获“2020中国特色小镇运营品牌影响力TOP15”,入选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通过乡、镇、城互动融合发展模式驱动乡村振兴,通过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城乡居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建设,实现古村落幸福居家梦,实现城里人的田园梦。

3.2 梅州“客天下”文化创意的优点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在文化创意方面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明确发展定位,选择“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培养特色品牌。该文化产业园区以特色小镇为引领,以“乡、镇、城互动融合发展”为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拓展版图,形成特色小镇集群,积极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该产业园区依托客家优质的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天然生态资源和人工建筑相互协调统一,在各种景观景点里都融入客家精神和元素,形成独特的产业定位。把生态文明与农业、农村、农民相结合,自2010年1月“客天下”景区正式开园以来,接待游客数量及经营效益屡创新高,7年来累计接待游客总量逾234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0多万人次,客源消费达4亿。园区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将客家文化纳入发展内涵之中,通过客家群体的辐射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如2021年举办的粤闽赣客家旅游节,旨在通过三省客属地区同根同源的文化交融,打造独具特色的客家圩日文化,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体验客家传统民俗的平台,弘扬客家文化。这种文化创意活动将天下客家为一家的理念贯彻到底。

3.3 梅州“客天下”文化创意的不足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在文化创意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后续创新力不足,品牌运营模式简单。“客天下”旅游景区的载体是客家文化,在景区开发前期,利用客家文化作为一个宣传点,有利于促进世界客家群体的身份认同,同时开创的文旅融合模式也非常有利于吸引客流量。但“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深化,是对内容和科技创新进行有机融合的新经济形态。自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的暴发,简单实体经济无法得到应有的群体流量,使得整个产业盈利急剧降低,创新人才缺乏,继而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客天下”文化产业运营模式较为单一,多是招募各种商家进驻园区,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后续缺乏文化氛围的运营建设。而“客天下”的品牌运营也较为简单,多是不分特色的“复制粘贴”模式,最后“千村一面”,陷入同质化的产业建设困局。

4 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基于对梅州“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的个案分析,结合有关政策文件,本文提出以下3条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议。

4.1 创意设计赋能,鼓励校企合作

在创新力上,需要为园区注入新的血液和模式,该园区附近有嘉应学院、广东省梅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大专院校和研究所集群。因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鼓励相关艺术、设计类专业甚至制造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园区的开发和运营;进行教学和实践的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训练基地;开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邀请海内外客家文化研究学者进行评审,能够增加学生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扩大“客天下”品牌的海内外影响力;这些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和价值,有利于在当地发掘和培养优秀的文化产业知识的管理人才,从而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园区的良好运营。

4.2 数字文化赋能,利用网络优势

由于疫情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线上的宣传和活动便成了必不可少的措施。需要鼓励当地的数字文化企业积极深入当地乡村,努力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平台和技术优势,打造出优秀的线上传播平台。2021年,敦煌博物馆联合相关企业举办了敦煌线上艺术展,展览利用VR虚拟实境技术,集合专家线上讲座的形式,在线上展览了9个主题,分别是丝路漫行、壁上丹青、庄严佛宫、净土梵音、通达丝路、霓裳美仪、匠心营造、历程、众心一念。民众扫描展览二维码即可在线观展。

因此,梅州文化创意产业在宣传方面可以借鉴敦煌博物馆所打造的园区线上文化展览形式,让观众在网络上便能沉浸式地体验梅州客家文化的魅力,展现出该景点应有的面貌。同时,将线下的文化活动转移至线上,通过沉浸式表演、互动游戏、动漫角色扮演式等新产业形态带动客家文化地域的宣传。

4.3 手工艺和演出产业赋能,打造“千人活动”

旅游园区是一个能很好展示梅州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在梅州客家文化里,作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的广东汉乐,保留了中原音乐的特点;被称为《诗经》遗风的梅州客家山歌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当地文化融合的艺术;竹马舞通过竹马、浪伞、唢呐等装饰物让演出别具一格,莲池舞和铙钹花通过融入佛教的因素表达了对离世之人的留念;元宵节前后举行的花灯节则通过放天灯和赏花灯的活动,展示了诗歌中“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的新春盛况;通过文化管理人才,将这些演出进行整合,并邀请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在民俗节日活动中展示各自的风采,合力打造一个客家民俗节,实行线上线下巡回式的演出展示。还可以将当前的热门事物和传统文化相融合,例如,把传统山歌和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把传统陶瓷艺术和热门吉祥物相结合,让大众体验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乐趣,实现传统与创新的并重。5结语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较为优秀的代表,前期的发展表现相当不错,但难免会陷入大多数文化产业园区都会面临的问题,如创新力严重不足、经营理念和营利模式落后、偏重硬件的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专业创意人员的缺乏等。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梅州各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梅州产业园文化产业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澳门梅州妇女会和澳门梅州青年会成立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