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洲费莫氏研究
——以镶红旗温福家族为例

2023-01-09 09:42王金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嘉庆乾隆

王金富

(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1 费莫氏家族源流

1.1 费莫氏的由来

费莫氏(满语:Femen Hala)是满洲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钦定金史语解》所载:“费摩氏,卷一裴满令从八旗,姓氏通谱改正部名。”[1]可知,金代姓氏“裴满”与清代满洲姓氏 “费摩”相应,其汉意为“唇”,详解为唇下凹处[2],金太祖光懿皇后与金熙宗悼平皇后均为裴满氏,可见该姓氏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金代[3]。

1.2 费莫氏的生活地域与发展沿革

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四十四所载:“费莫为满洲一姓,其氏族散居于蜚悠城等地方。”[4]《清朝通志》中亦记载:“费摩氏散处于蜚悠城、布尔哈图、长白山等地方。”[5]由于满语与汉语属不同语系,发音方式相差甚远;通过两书可见“费莫”与“费摩”实为同姓,只是汉字音译转写用字不同。辛亥革命后,费莫氏多冠以汉姓“费、马、麻”,放弃满文改用汉字书写姓氏与名字,这是满族群体对汉族文化深度认同的结果[6];笔者亦认为冠以“费”姓是取自其满语姓氏发音之首音,发展为单音节姓氏不仅是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也是为适合在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环境之中便于称呼。而冠以“麻”姓和“马”姓与“费莫”汉意“唇”的意思没有直接关联,满语fomorombi,汉语译为“绒毛与麻混合在一起”,其词根为fomo,或许“裴满”的语义与“麻”有关。据此进一步推测女真语或满语该词的语义可能暗含其他含义或同源词的引申义。

2 军功之臣——温福父子

2.1 温福

2.1.1 初期经历

温福,满洲镶红旗人(出生年不详~1773年)。早年为翻译举人,在雍正六年(1728年)授兵部笔帖士一职,此后17年间多次升迁或改派;到乾隆十年(1745年)迁任吏部郎中,十二月提拔为湖南布政使,任此职4年后调任贵州布政使;乾隆十九年(1754年),因办理陈新序哄堂案,敷衍了事,体现出温福为官有失严谨的一面,后温福被革职于乌里雅苏台,办理粮饷。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随兆惠将军讨伐“小和卓”,十月围剿其于叶尔羌;颧骨受枪伤擦伤,被授予内阁学士;回部平乱后,回到京师被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迁仓场侍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被赏世袭云骑尉;通过对其封赏升职体现出了清朝统治者重视保家卫国之臣和旗人尚武的群体性格,受重视后遂次升迁福建巡抚、吏部侍郎在军机处行走,以及理藩院尚书、工部尚书兼正黄旗蒙古都统。

2.1.2 初战告捷

温福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领兵出师征讨金川之地。大军兵分三路进发,温福率领士兵2000多人。当时小金川头人泽旺子僧格桑,以割地为条件,请求大金川头人索诺木的援助,索诺木在暗中帮助他。皇上命令先去围剿小金川,不去声讨大金川的罪行。温福、董天弼、阿尔泰兵分三路进攻。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十二月到巴朗拉后上奏战役情况,其俘获敌人12人,后占据碉堡取得胜利,后被嘉奖小荷包两对。

2.1.3 由盛转衰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夺取达木巴宗,遂次征讨。十二月加授为定边将军,在其后的战斗中温福不听取他人的建言一意孤行,导致士兵死伤众多,军队战斗意志消沉,整日带头饮宴作乐。可见经过一系列战役后温福作为将领因初期之胜利导致后期放松戒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把握行军之策略、战事之发展导致战事由盛转衰。

2.1.4 战死沙场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大军驻扎于木果木,索诺木阴使小金川头人教唆降将叛乱。由于战况突发,加之温福没有做好要隘之防备,导致敌军四面而入,温福虽率兵御敌却于事无补,中枪身亡,以致军心涣散,节节败退。

2.1.5 身后之事

乾隆帝听闻温福战死并下旨:奖赏其为一等伯爵,后世可世袭罔替。入祀昭忠祠,并赏银两千两治丧,其子永保承袭爵位。但在其后,海兰察等上书说明温福在金川战事中的疏漏失职之实情,乾隆帝下旨免去其伯爵爵位,但为安抚其家属,另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2.1.6 人物评价

《清史稿》中评价:“温福锐进,似胜开泰辈,乃又刚愎,有董天弼不能用,予兵至少,令僻处军后,卒致偾溃,徒以身殉,岂不惜哉。”[7]笔者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够以偏概全,要坚持正反两面兼顾,看待其本质。温福在金川战事前期积极备战取得初捷,并得到赏赐与晋升,为其子孙得到皇帝重用奠定基础;但其在战事后期玩忽职守,导致战事失败,也体现出其性格方面的不足。

2.2 勒保

2.2.1 初期经历

勒保为温福之子,字宜轩。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初,任笔帖式,于十一月充任军机章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授予山西规划城理事同知一职,后因办案不利被革职,但念其父温福在金川战事中的功绩仍可在军机处行走;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始被派至江西、安徽等地担任地方官,同年六月以母忧而回京,被任命为库伦办事章京;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充任办事大臣,此后相继提拔;在乾隆五十二年(1781年)六月,被任命为陕甘总督;乾隆六十年(1789年)六月调任云贵总督。其从“笔帖式”到作为一地总督封疆大吏,在反映勒保自身为官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仕途之路与其家族密不可分。

2.2.2 平定苗疆

乾隆六十年(1789年),勒保被调任为云贵总督时,贵州与湖南的苗民时有叛乱。为平定叛乱,勒保在福康安的军队中效劳,其负责军队补给和安抚正大、铜仁、镇远三地的归降苗民。而后在围剿云南威远倮匪和湖北教匪中屡立战功。

嘉庆二年(1797年)春天,以贵州南笼洞洒寨苗妇王囊仙为首的苗民发动叛乱,其叛兵分三路合围了南笼府。三月勒保前来,经其精密部署,而后直捣敌巢擒获王囊仙等人。六月,在平定了叛乱后多次对苗民叛乱地区进行赈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地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嘉庆帝为嘉奖勒保的功绩,册封其一等侯爵,封号威勤。

2.2.3 剿匪巴蜀

嘉庆三年(1798年)正月,其到四川梁山,该地常有匪寇出现。石坝山一带有曾柳作乱,青号徐天德、白号王三槐、蓝号林亮工等贼人集聚于开县。勒保先攻破石坝山,取得了进入四川后的第一捷。于二月调任四川总督,经过激战后,“三号”贼人纷纷逃窜,勒保令副都统六十七、总兵富森布对蓝号与白号进行围剿;亲自追讨白号,九次战役皆取得胜利。乱贼逃窜至巴州一带,后东进仪陇。勒保追踪贼人,所至裹胁,调动民众调整战术,“令百姓扎寨屯粮,团练乡勇,以期自卫,并设法招抚贼中裹胁之人”[8]。战术调整后军民合力以治匪患,使大量的人口移至堡寨之内进行自卫,减少了教军裹胁人口的机会[9]。在此形式下贼寇由仪陇到孙家梁准备和白号罗其清汇合,但在路途中遭到了惠龄与恒瑞的堵截,王三槐被迫逃至渠县。战斗持续至七月,后在勒保等人的考量之下,为了建立军功、加官晋爵,改原定的招降计划为生擒,后将王三槐,押送至京师[10]。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林天德被额勒登保打败后,逃窜到新宁仁市铺,与黄号王光祖汇合。勒保命额勒登保与百祥分别追击,自己率领大军策应。四月,围剿林天德等人,乱贼欲逃窜至开县东乡,而后分别逃窜准备进入陕西。五月,勒保派额勒登保进行阻击,将其逼退回四川,有效地阻止了匪患的进一步扩大。至八月间勒保所率部将擒获部分贼首,乱贼势头趋于衰弱。

嘉庆六年(1801年)正月,勒保大军进入四川东部剿匪。战事在川东呈现出零星多点进行的趋势,勒保及其部将连续追击,擒获其众多党羽。嘉庆七年(1802年)十二月,匪患基本平息,晋封勒保为一等伯爵。其后3年间仍有匪患之势力残余,勒保皆派兵平定。

2.2.4 返京任职

勒保因平定巴蜀匪患有功,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仍任四川总督职位。嘉庆十五年(1810年),回京担任工部尚书,而后调任刑部任职。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京短暂担任两江总督,其后又回京再次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吏部,后改为兵部担任领侍卫内大臣一职。

嘉庆十八年(1813年)起担任军机大臣兼管理藩院。嘉庆十九年(1814年)开始因病带俸修养。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逝世,皇帝下诏赠一等侯,谥号为文襄。

2.2.5 人物评价

勒保身材短小精悍,充满智谋;吸取了其父温福在金川战役中的教训,优待下属、团结部众;其处事知人善任,根据将领的优势分配任务,能够充分调动所率部队作战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最终胜利。对于清王朝,其平定匪患稳定了地方局势,增强了清王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在某种客观程度上对匪患横行地区的社会经济起到了恢复作用,并促进了农业生产。对于费莫家族,其汲取温福失败的教训,立下赫赫战功,取得封号与赏赐,为家族日后的繁盛及家族成员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小说作家——费莫文康

3.1 人物经历

文康(1794年出生,去世年份不详,一说其在清光绪初年去世),字铁仙,一字悔庵,号曰燕北闲人。据笔者查阅《清史稿》《清史列传》等书籍推断文康家世,其是勒保之孙、但不知其父何人,为费莫氏温福家族一系一脉之传承。

道光元年(1821年)被选补为理藩院员外郎,道光十三年(1833年)升任理藩院郎中,道光十一年(1831年)京察一等,但实际上没有上交至军机处记名,要做道府地方之用。从道光十七年(1837年)开始,文康下派到地方为官,实际上担任江苏省松江府知府一职,后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升任福建盐法道一职。

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其父英秀去世,依照归旗制度,旗人死后其遗骸均需送京归旗,其家人也必须归京治丧”[11],该制度也体现出了清朝统治者为维系八旗制度,从政治手段上加强了对旗人的管理,从思想手段上加强了旗人的群体意识。据此制度文康必须放下工作归旗回京治丧。治丧结束后,在京担任理藩院郎中上行走一职,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跟随钦差大臣大学士塞尚阿奔赴天津治理防务,从十一月开始署理天津道,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四月,开始实际担任天津道,主理一道事务,据此可推测,文康在地方任职期间比较尽职才得以晋升。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四月至七月,文康继母那拉氏去世,其回旗治丧,后任理藩院郎中一职。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二十五日,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帮办,但其上奏因痰症且有伤,申请休养,但是仍不见好。文康之前担任职务的驻地皆为繁华富庶之地,突然被调任西藏苦寒之地,可见其心中将两地对比后产生落差,故出于私心找借口不赴藏地任职。从此之后,史料中再未有关于文康担任官职的记载,推测文康之仕途,在其未去西藏上任驻藏大臣帮办后,基本结束。

3.2 人物作品

文康的代表作是著名小说《儿女英雄传》。该书在其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帮办告休后创作。由此也可推测,文康在远离仕途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写作,客观来看,虽仕途终止,但为清代文学贡献出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儿女英雄传》可谓是八旗之人写八旗之事,其与其他小说家主要以八股技法写小说的结构不同,他别出心裁借用八股文题目立意,在行文中仅仅扣题,情节生动丰富,涵盖当时旗人生活的各个方面[12],深刻描绘了19世纪中国社会的真实景象,是了解当时旗人底层社会生活较为生动的小说作品。其中不乏通过小说的描写暗自揭示了在清朝中后期官场腐败、社会黑暗与科举制的弊端等诸多社会乱象。通过该书也可推断文康对当时社会现状持不满与批判的态度。

3.3 晚年生活

从马从善所写的 《序》可了解文康晚年生活凄惨,这与清代中晚期的官场风气也是密不可分的。其家道中落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在其作品中也有深刻的体现。

3.4 人物评价

文康前期为官之路较为顺畅,其中不乏其曾祖父温福与其祖父勒保立下战功,为费莫家族后世打下的坚实荫庇,但根据文康的履历可见,其为官期间未有关于其过错之记载,可推测文康在为官期间中规中矩。后期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帮办期间,文康名为称病告休,实则是其心理上的消极怠慢,在前期为官皆为富庶之地,如转至西藏苦寒之地落差之大,难以接受。在远离官场后家道中落,其专心创作,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京味小说《儿女英雄传》,丰富了满族文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文康在为官方面是一个平凡之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一个杰出的小说家,其作品《儿女英雄传》所揭示的清代社会阴暗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康对当时社会诸多乱象的不满和壮志未酬。

4 结语

费莫氏家族温福与勒保父子两人皆为将领,为维系地方安宁与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们立下战功被统治者授予爵位,并加以官职,为费莫氏家族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勒保长子英惠任科布多参赞大臣,并承袭爵位,第四子英绶担任工部侍郎,其孙文厚承袭爵位,其孙文康为清代著名小说家。可见费莫氏家族温福一系后世生活殷实。

猜你喜欢
嘉庆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嘉庆时期继德堂「小迷宫」陈设小考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再也不怕了
盛世之巅的一声叹息——《红楼梦》与乾隆前期政治谈片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款景泰蓝花开富贵 加座兽足天球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