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翻译中的文化迁移现象研究分析

2023-01-09 09:42王丹丹张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源语言俄语语句

王丹丹,张爽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鸡西 158100)

语言是不同国家间沟通的媒介,而翻译则是不同语言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不同语言的国家,因历史、人文、地域风俗等的演化,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的产生,催生出了文化迁移现象,文化迁移现象又反作用于翻译行为,对翻译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翻译偏差、翻译错误等问题,其原因很可能并不在于词语翻译本身,而是由于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文化迁移所致[1],然而,在翻译行为中,阻碍翻译有效进行的文化负迁移现象,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加以克服和避免的。对汉俄翻译中的文化迁移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可进一步促使翻译行为更加准确和升华。

1 文化迁移现象及产生原因

1.1 文化迁移现象概述

“迁移”一词从心理学上解释,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翻译行为过程中的“迁移”是指译者将先前所掌握的母语知识经验和交际规则等运用于目的语的一种过程,在说话和接收理解话语时发生,可直接对交际效果产生影响。“文化迁移”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列德菲尔德(Ledfield)、林顿(Linton)和赫斯科维茨(Herskovits)提出的,他们认为文化迁移表现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易受到母语规则的一些影响,进而导致文化模式发生某种变异的现象。翻译者常常将源语言中的语句搭配、词语意义、翻译习惯等迁移到目的语言的文化中去[2]。

1.2 汉俄翻译中的文化迁移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中国和俄语国家的民族风俗、宗教信仰、自然条件、发展历史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中俄作为两个历史悠久的大国,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文化差异显著。在中俄翻译行为中,翻译人员常常会将自身的文化特色、语言结构习惯等应用于翻译行为中,并以此来指导和评判翻译行为双方的语言理解。国家的历史演变路径不同,导致本土文化之间产生一定差异,而文化差异的产生又导致文化迁移现象成为必然之势。因此,汉俄翻译中的文化迁移现象出现的本因就是中俄两国文化的差异[3]。文化迁移通过其作用效果的不同,又分为文化正迁移和文化负迁移,文化正迁移指在翻译行为过程中,存在于源语言文化中的一些词语、语句有效融合在目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对翻译结果起到促进作用,从而称为文化正迁移。若源语言文化中的词语、语句未被目的语言文化融合甚至无法融合,直接翻译将会导致翻译失败,对翻译效果起到阻碍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文化负迁移[4]。

2 文化迁移现象对汉俄翻译的影响

2.1 文化正迁移现象对汉俄翻译的影响

在汉俄翻译行为中,文化正迁移现象对翻译效果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文化正迁移现象,无论在英语中还是俄语中,都有存在。在俄语中,如旗袍,可翻译成“Ципао”,当讲俄语人看到“Ципао”时,头脑中展现出的内容与我们所想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又如太极拳,可翻译成“Тайцзицюань”;功夫可翻译成“Кунг фу”。 虽然中俄两个国家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但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词语,在两国翻译交流中却得到了有效融合,而且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翻译过程中,不但保留了事物本身的特征,而且目的语言国人员,见到此类词语,可以实现等效理解,这样的词语翻译过程也就达到了等效翻译的目的,可见,文化正迁移现象对汉俄翻译可以起到促进作用[5]。

2.2 文化负迁移现象对汉俄翻译的影响

在汉俄翻译行为过程中,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迁移现象,往往会给翻译行为带来阻碍和困扰,按照源语言字义、语句结构、语序等原则进行翻译后,接收者往往无法理解翻译者的意图,甚至有可能发生接收者扭曲翻译者内容的现象[6]。比如,我们经常说的“走起来”,如果直接翻译成“Идти”则词意就完全不对了,汉语口语中的“走起来”常指开始做某件事情,与“走起”类似,可译为“заняться чем - то”;再如我们形容某人的相貌,如某人的“蒜头鼻子”,如果翻译成“нос как головка чеснока”,那么接收者往往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因为在俄语中,有和“蒜头鼻子”表达意思效果一致的语句,就是“нос как картошка”,“нос как картошка”与“蒜头鼻子”这两个短语表达意思和表达效果完全一致,可用“нос как картошка”来表达某人的鼻子像蒜头[7]。

3 避免文化负迁移的策略分析

3.1 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是指在翻译行为过程中,为完成有效的翻译结果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8]。翻译行为过程中,要在翻译结果不违背原文的表达意思、翻译结果对翻译双方产生等同效果的目的上,采用得当的翻译手段[9]。在俄语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主要有意译、直译及释译或转译等,针对俄文中无法找到准确的对应词汇的情况,就需要采用释译或转译的策略,如在翻译表达一个人能当机立断、知所取舍的“壮士断腕”时,不能直译成“壮士+断腕”,这样会让翻译接收人摸不着头脑,错误理解译者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此句要表达的是行事果断的思想,可翻译成“采取果断的措施”[10]。而在中俄文化上无明显差异时,则可采取直译策略。当所译内容文学色彩明显浓厚于词句本身时,应采用意译,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手胼足胝”这个成语,则不能简单地翻译成 “手掌、足底的老茧或手掌足底生满老茧”,而要在翻译中突出“人们经常辛勤劳动”这一精神。

3.2 加强源语言与目的语言文化差异的知识积累

文化迁移本因是文化差异,文化迁移又反过来可以在长期的应用中影响文化差异。这是不同语言国家的文化受人文、历史、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在时间基础上共同作用的结果[11]。若想在翻译行为过程中避免文化负迁移现象的影响,从而准确而又华丽地完成翻译行为,就需要加强源语言国及目的语言国之间文化差异的知识积累,如俄汉翻译行为过程中,译者需要了解我国和讲俄语国家的不同发展历史、民族信仰的区别、人们风俗习惯的差异等。若没有强大的语言文化差异知识的积累,翻译行为必然会产生歧义,像中国人民习惯用樱桃来形容女人的嘴,而讲俄语国家通常用樱桃来形容面容红润等[12]。倘若在汉俄翻译行为中,将汉语中的“樱桃小嘴”直接翻译成俄语的“Вишневый ротик”就会让讲俄语国家的听众产生误解。如我国古典名著《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42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这里的“大学”和“道”就与俄 语的“Высшее учебное заведение”和 “Ддорога”用意是完全不一样的, 俄语的 “Ввысшее учебное заведение”指的是高等学府,而文学作品和相关会议中引用的“大学”是指处事、治国的大学问,“道”的意思是指处事、治国的原理、宗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在我国诸多名著用典翻译中,将“道”翻译成“Истинная мудрость”,意为“真正的智慧”,也凸显出译者的深厚文学功底。再如“一带一路”建设,对其的翻译,就要建立在两国文化差异以及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将“一带一路”翻译成“Один пояс,один путь”,既避免了拘役于文字意义上翻译的烦琐,又可以借助文化正迁移的效果,简洁明了,增强翻译双方的认同感[13]。

3.3 加强中国经典文学的学习

近些年,我国领导人用语以及官方会议场合,经常会引用中国古典文学语句的相关内容,其中,诸多语句引用自 《论语》《诗经》《尚书》《周礼》等经典名著,这些语句的引用,可以起到强化语言表达目的的作用,更能言简意赅地将表达人想表达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汉代思想家王符《潜夫论·释难》中的“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其意为,大鹏翱翔,靠的不是一根轻盈的羽毛;骏马驰骋,靠的不是一只脚的力量[14]。这句话可翻译成“Подвиги орла зависит от одното легкотолера,темп коня не зависит от одной нотн”;又如《增广贤文》中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意为,学习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会向后退。我国学者将此句话翻译成“Как грести против течения:стоит только остановиться,как начинаешь идти вслять”,不但巧妙地表达出了原句的意义,又使句子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再如《论语·学而》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意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可翻译成 “Встретить друга,прибывшего издалека,разве это не радостн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特别是对儒学经典的学习,有助于在翻译行为过程中,准确把握原文内涵和精髓,促使利用文化正迁移来加强翻译效果[15]。

4 结语

文化迁移的本因是文化差异,翻译行为的效果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迁移特别是文化负迁移的阻碍和影响。翻译的使命是沟通和交流,翻译行为要想达到让目的语言的听众准确了解原文意义,并且产生和原文同等效果的影响力的目的时,就要克服文化负迁移的影响,采取得当的翻译策略,加强中国和俄语国家历史、人文、民俗等各方面文化知识积累,从而达到等效翻译的目的。

近些年,我国的经典诗词和古文等内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甚至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也不乏使用经典诗词,对经典诗词和古典文学名句得体、恰当的翻译不但可以作为汉俄翻译学习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有利于俄语国家加深对我国的治国理念、民族理想的认知与认同。广大译者可以通过加强《论语》《诗经》《尚书》《周礼》等经典名著的学习,加强对经典名著中经典语句的翻译能力,把握汉俄翻译的精髓,不但要把语句的意义表达明确,而且要能够使翻译后的内容达到源语句的力度、强度和作用效果,最终达到等效翻译的目的。

古典文学的翻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其简介的语句需要采用巧妙的翻译技巧,无论是直译、意译、释译还是转译,在翻译行为进行的同时,还要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达到等效翻译的目的,而原语句的语气强度甚至是否存在隐含意义,也要准确翻译出来。在古典文学的翻译学习中,在掌握一定翻译技巧的前提下,要透彻研究我国学者对经典文学语句的翻译行为,了解我国在中俄翻译学术上较有成就的翻译著作、文献等资料,帮助译者在古典文学翻译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源语言俄语语句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重点:语句衔接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
从目的论角度看《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