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优化路径分析

2023-01-09 04:46高家有
种子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林木药剂林业

高家有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观音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5)

近年来,我国林业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防治难度逐步加大,对我国林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有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3 种,种植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措施。从实际情况来看,种植人员多选用物理防治技术,该方法对林木品质和生态环境危害较小,应优先采用。

病虫害给我国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种植人员应在确保林木品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持续探索与实践中寻求更加科学、高效的防治方法,从而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1 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意义

林木生长受区域、气候、附属条件等因素影响,防治病虫害可在确保林业质量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减轻环境因素对林木生长的限制,实现商业林产量最大化。实践表明,采用科学的林木栽培技术,林木生长情况较好,不易受病虫害影响,可促进林业生产,提高林业效益,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林木品质,提高林木的抵御能力,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性[1]。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

近年来,工业快速发展,大量废气、污水等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如何有效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值得有关部门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病虫害防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林业资源丰富,“十三五”时期,全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已完成108.27 万hm2。

目前,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林业资源面临着外来病虫害种类增多的风险,要实现对外来病虫害的有效防御,必须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2]。

我国人工林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方便管理,确保栽种效果,种植人员通常选择较为单一的树种,一旦暴发病虫害极难控制。相关人员需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方面出发,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现阶段,个别地区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取的方法较为单一,以化学防治方法为主。长期使用化学防治方法会造成土壤板结,对其他植物造成伤害,严重时可能导致个别种类灭绝。此外,林业主管部门在引种、林木种植、育苗等过程中,无法有效协调管理和生产环境,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障[3]。

3 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

病虫害是影响我国林业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林业资源的减少与其密切相关。在林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当前,有关部门对病虫害的认识比较薄弱,多数单位把工作重心集中在林木种植方面。基层林业经营单位人力、物力等资源较为紧缺,缺乏专业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

同时,相关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不足,部分林业工作者甚至认为病虫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不需要过多防治。个别林业部门对病虫害所致损失的认识不够深刻,仅局限于将有关情况汇报给上级,没有深入分析与总结[4]。

3.2 防治机制不完善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想取得明显的效果,就需相关制度作保障。当前,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统筹规划、措施落实不到位、技术指导不科学,难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生长,破坏了林业生态环境。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关人员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充分考虑病虫害的特点、周期和规律,确保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3.3 监测力度不足

监测病虫害有助于相关人员及早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监测,病虫害一旦发生将会迅速传播,增加防治费用,提升防治难度,影响林木生长。当前,病虫害监测工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监测点选取不合理,难以对病虫害进行准确预测,从而导致病虫害扩散。

第二,监控设施和技术缺乏专业化,病虫害防治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专业的机械和技术作为支撑,但部分单位的专业装备、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病虫害监测效果不佳[6]。

3.4 防治技术使用不合理

相关人员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化学药剂有着较强的依赖性,通常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无法保证其合理性。个别林业部门对杀虫剂的了解不足,无法确保防治效果,会使病虫害产生耐药性,提高防治费用。现阶段,我国多数林业经营单位采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较为落后,未广泛应用新技术,导致病虫害防治成效不理想。

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个别管理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足,频繁使用杀虫剂,导致环境破坏严重。诱发林业病虫害的因素较为复杂,相关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防治技术,避免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4 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内容

4.1 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病虫害是林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当生态环境改变时,病虫害的抗性和范围会随之改变。外来物种带来的病虫害问题更加严重,相关人员要加强管理,全面、系统地研究病虫害发生特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防治[7]。

4.2 加强病虫害监测

个别地区由于防治不及时,导致病虫害泛滥,防治工作难度加大,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在实际防治过程中,要及时监测病虫害情况,确定发生范围及数量,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

4.3 分类防治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病虫害的为害程度进行分类,提升对病虫害的识别能力,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提高相关人员对病虫害的认识,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在综合防治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林业树木品种、病虫害为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保证分级防治的成效。

4.4 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投入力度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坚持多渠道、多级投资的基本原则。政府要建立预警系统,设立专门的防治基金,有计划地开展防治工作,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将病虫害问题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保障生态稳定性和平衡性[8]。

5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5.1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基于物理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为树木增加保护层。研究发现,在树干下部包裹塑料膜可抑制病虫害通过主干传播扩散。在林木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灯光灭杀幼苗上的虫卵,在树干下部涂石灰浆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入冬前,许多成虫会将虫卵产于树木根部,待春季气温升高虫卵孵化,对树木生长产生严重影响。白灰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将白灰涂抹在树干上,可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9]。

5.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对林木进行有效保护,避免林木被外力干扰和破坏。目前,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技术较为常见。施药时,应先将药剂涂在幼苗上并包裹,避免药剂浪费,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化学药品会对其他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化学药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但长期使用会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所以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用药的频率、用量,把握好关键时期,避免滥用农药[10]。

5.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以生物原理为基础,控制害虫繁衍与蔓延。生物制剂主要是利用生物菌种,从具有害虫免疫的昆虫中分离出抗虫活性细菌并进行生物培育,将其应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有效阻止病虫害扩散。害虫成虫接触到生物制剂后,会失去繁殖能力,进而降低对林木的破坏。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均处于特殊的生态链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防治害虫,维持生态平衡[11]。

5.4 科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为了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实效性,综合管理相关林业项目,为分析、处理林业系统的空间数据提供有利环境,利于林业管理者作出科学、准确的决策,相关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GIS 采集信息,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林业资源质量与林业资源利用率。利用GIS 技术可以直观反映林业的具体状况,并根据不同时期的规划资料,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子,从而促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更科学、规范。

另外,GIS 在林业制图、林业采伐中具有重要作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智能分析林相图,合理调整林区总体布局,确保林区区域化经营的科学性。利用GIS 技术集成采伐数据、采伐限额指标和其他有关数据,可以优化采伐流程、空间配置[12]。

6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优化路径

6.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科学防治意识

目前,我国林业资源保护政策有待完善,理论体系缺乏完整性,不同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差异较大。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拓宽宣传领域,增强科学植树意识,比如在林区采用“科学防虫知识进教室”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观念的壁垒。

6.2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要了解种植区域的情况。在种植林木时,应分析土壤成分、水利条件、气候条件等影响因素,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施肥的科学性。合理施肥是林木种植的重要环节,既可以提高树木产量,又可以充分激活土壤生命力,提高肥效。为了精确鉴别肥料组成,必须分析土壤化学成分,了解作物所需但土壤匮乏的物质,为后续有针对性的施肥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要运用科学检测方法测试土壤并分析结果,改善土壤中的微量成分,确保其适应植物生长,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6.3 培育管理

在培育管理过程中,药剂是最常用的方法。栽种前适当喷洒药剂可使幼苗具有一定抗病性。施加药剂前,要了解药剂的作用、用量和组成,以便对症治疗、有的放矢。

药剂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若使用剂量过大,或选用药剂不合理,将会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此外,在选择幼苗时,应尽可能选用枝叶均匀、树干笔直的树种,并在挖掘过程中保留较多宿土,以达到保护和防止病虫害侵蚀的目的,同时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6.4 入冬前林地管理

冬季林地管理工作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幼苗中耕,通过中耕可以有效消除土壤板结,为幼苗生长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第二,及时灌溉越冬水,压碎土块,运转氮肥,促进林木吸收养分。

6.5 春季管理

春季气温不稳定,幼苗病虫害抗性较低,难以适应外部环境,是病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季节。若防治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极易导致大量林木坏死,从而影响林业效益。在防治方面,要注重剪培、合理布局、精耕细作、透光处理等工作。

另外,应清除腐朽树枝,及时销毁病残枝叶,切断病源,阻止病原菌繁殖和扩散。

6.6 采用综合防治方式

在培育过程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防治方式,结合化学、物理以及农业防治技术,在不破坏土地结构的基础上,保证林木的成活率,提高产量。一般情况下,相关人员会优先采用物理防治技术,其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可持续等特点。同时,需要对林地进行细致化管理,通过及时清除杂物、捕杀害虫等方式,减轻病虫害对林木的为害。

7 结束语

随着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对林区的日常管理与养护,综合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GIS 建设等手段,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林木药剂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什么是碳中和?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land produces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