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1]390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党。在党经历百年奋斗,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迎来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总结,既为全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2]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我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2]提供了极为深刻的历史启迪。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3]372不断结合实践发展,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从中找到推动新的实践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克敌制胜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创建世界上最早的无产阶级政党和指导当时的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时,对总结政党的历史经验就非常重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4]456即马克思在总结法国革命经验时提出的科学论断。恩格斯也从考察德国阶级斗争的发展中,认为革命日益“成为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4]512恩格斯还撰写了《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对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发展作了经典的概括,在总结同盟发展经验的过程中,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尝试。马克思在革命爆发后,就细心搜集和研究所有能够找到的关于公社活动的资料,进而在公社起义失败后的第二天,就写出了被恩格斯誉为“在伟大历史事变还在我们眼前展开或者刚刚终结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这些事变的性质、意义及其必然后果”[5]1的《法兰西内战》,以“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4]249的精辟结论,丰富与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在领导俄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党同样把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作为认识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指导革命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国际工人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出了“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6]398的科学结论,并以“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6]399的科学思想方法,通过创造性地提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及形成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等重大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总结历史经验的高度重视,就在于“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7]379所以,马克思、列宁等人在他们所处的年代中,都对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每一段重要历史、每一个重要事件高度关注,总是能够从对无产阶级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概括中,促进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上述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发展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日起,就对总结实践经验有着切肤的体会。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复比较各种救国救民、革新图变的社会思潮,深入思考不同的民富国强、振兴崛起方案的过程中,总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体察“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8]448的时代潮流,创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以不断深入的探索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等国家的经验教训,立足中国具体实际,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和时代大势,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2]的基础上,以改革开放的鲜明主题,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实际出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迎击各种风险、战胜多重挑战的实践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在迎来自己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也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毫无疑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2]和科学总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理论创造和实践成就的基本导因。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实践表明,对历史发展的深入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运用,既是不断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客观要求,也是从历史发展中洞悉时代潮流与发展规律,为前行的方向与道路作出更加清醒、正确选择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发展之后,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进一步发扬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奋进智慧与力量的优良传统,对“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的伟大事业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作为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也是党在总结、运用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认识规律、指导实践的历史。所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促进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贯穿于党百年发展的几乎每一个重要阶段与时期。1926年,在党成立不过五年之时,早期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蔡和森,就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这部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史的著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发展与经验教训。在此之后,1927年蔡和森的《党的机会主义史》,1929年瞿秋白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论》,1930年李立三的《党史报告》等,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总结自身发展经验教训的高度重视。特别是1942年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的《如何研究中共历史》等著述,对党的历史研究对象、方法、性质、特点和中心等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全面阐述,是中共党史研究理论的开篇之作。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80、90周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对党史研究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9]7要求以史鉴今,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和党史研究作出多次重要论述和批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出版习近平总书记的《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有关部门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党的百年历史发展作为全会讨论、研究的主题,审议通过了《决议》,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中第三个关于党的历史的决议,实现了对党的历史发展和经验总结的一系列重大创新与突破,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历史上前两个关于党的历史的决议,分别是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前者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党面临解放全中国历史任务的重要关头,对建党20多年来党的历史问题及经验教训作出系统总结,为召开中共七大创造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充分条件;后者正值改革开放大潮初起,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发展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促进了全党全社会的思想统一,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奠定了思想基础。与党的历史上关于党的历史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党的历史上已有的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相比较,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发展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10]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无论从评价主题的时空背景、重点内容上,还是在立论前提、思想方法上,都实现了重大的创新与突破。
1.以聚焦主题的精准定位,对总结党百年发展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进行了更为系统的全面概括。在党总结自身发展历程的历史上,重要的会议、文献、讲话和著述众多,尤其是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两个历史决议,都对当时条件下党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有着深入的探索,对党的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受当时特定历史条件、时空场域,特别是重点针对和解决的问题所影响,包括前两个历史决议在内的关于党的发展历史及其经验的总结,一方面,难于有历经百年的时间跨度,也不可能有历经百年的活动空间和波澜壮阔的实践素材,另一方面,以往的总结基本上侧重于阐述重大事件、总结历史教训、分清历史是非、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等。由于党站在党百年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拥有百年发展的丰富实践,所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能够把分析总结的着力点定位于党百年发展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上,由此实现了对党百年发展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更为系统、更加全面的总结: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党百年奋斗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任务和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第一次全面概括了党在百年实践中实现的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党的十八大以来迎来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四次伟大飞跃,以及从创立毛泽东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第一次科学概括了党百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与“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深刻揭示了坚持好党百年历史经验的基本要求等。这些概括与总结的站位高度、纵横深度和覆盖广度是史无前例的,它以大历史观视域阐明了党百年发展的辉煌历史、重大成就和经验遵循,由此使我们对统摄党自身发展的历史跨度更宏大,历史厚度更丰实,历史纵深感更突出,把党对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更高的境界。
2.以继往开来的战略视野,对总结党百年发展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作出了更为深入的规律性揭示。《决议》形成于党走过百年奋斗历史的特定背景下,形成于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正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进的征程中。百年发展中党所经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的历史跨度,使之能够比较以往党对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概括,具有融百年历史于一体深入思考、深度揭示带有规律性认识的优势;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加之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与异常艰巨的国内重任,使之能够在坚持以往党对历史发展经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以着眼长远、谋划未来的战略视野,从党的历史经验中获取更多具有规律性的科学认识。比如关于“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关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结论,关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的判断,关于全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观点,关于“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念,特别是关于党百年发展“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总结和推进民族复兴要始终坚持的“四个必须”等,[2]是一个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集中概括了百年发展之所以成功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2]的基因密码,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性认识,集中体现了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对党以史为鉴、引领未来,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进党对自身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深度。
3.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对总结党百年发展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提炼了更蕴创建性的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是富于理论创造精神与创新勇气的党。在围绕自身发展与经验进行总结的历史上,党总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促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百年发展中的这一特点与优点,在《决议》中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党不断探索的创造精神贯穿于《决议》的全篇论述中。比如百年发展实践中实现的伟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回答的三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由“八个明确”充实为“十个明确”,关于全党必须结合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做到“两个确立”,特别是关于党百年发展“五大历史贡献”“十个坚持”的经验总结等,都具有鲜明的创造性。而关于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的准确判断,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科学结论,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深刻揭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实践“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的深邃认识,关于“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战略意识等,[2]则以一系列全新的认识与判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内容的新丰富。
4.以立足实践的重点选择,对总结党百年发展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提出了更呈实践性的时代呼唤。总结历史是为了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过程中,着眼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新时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十三个方面的重大成就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既顺理成章地把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建立在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也在新时代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上,明确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事实上,当党领导亿万人民在过去的一百年中赢得了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争取新的胜利和荣光的责任落到当代共产党人身上时,面对更为复杂的形势与任务,传承红色历史,赢得更大荣光的根本,在于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决议》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对“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作出了科学回答。换言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拓性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路径,只能靠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开拓。而《决议》的这些回答,从党在过去百年成功的基本点上,提出了推动新的实践发展,争取更大发展成就的根本要求,实现了用历史映照现实、指导实践和远观未来的经验总结的新拓展。
5.以客观辩证的阐释思路,对总结党百年发展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提供了更富科学性的认知方法。《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11]其通篇贯穿的方法论意蕴体现百年党史的智慧和精华,需要认真领会和深刻汲取。一是坚持传承与发展相统一的认知方法,突出百年党史的整体性。《决议》以唯物史观大视野,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贯通百年发展的历史主题,全景式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百年历史进程,不仅深刻揭示了党百年发展中不同历史时期历史逻辑的关联性,而且把党在不同时期完成的不同任务以贯穿百年的民族复兴主题衔接于一体,使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间,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时期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时期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间,党的历史上已经有过的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与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间,以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间的传承发展关系,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分析认识百年历史发展的方法建立在了既不迷失方向、又不割断历史的基点上。二是坚持主流与支流相区别的认知方法,突出百年党史的本质性。《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历史中,一方面,坚持以“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对党在百年发展中出现的失误、挫折,表现出“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12]167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又始终把这样的认知建立在正确认识党史发展中主流与支流不同性质的区分之上,既客观地揭示了各种机会主义倾向,以及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的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造成的损失与危害,也决不对失误和曲折作任意夸大,从认识曲折与实践的过程中,划清主流与支流、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的本质差异,以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成就揭示百年发展的时代价值。三是坚持历史与发展相联系的认知方法,突出百年党史的使命性。历史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整体,党百年奋斗不断前行的每一步,都为下一步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决议》从这样的联系性出发,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连接百年奋斗的辉煌历史,更把争取新时代新征程的更大胜利与荣光,作为对党的百年历史发展的最好纪念和对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的最好总结,借此深入分析判断当今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发展的深刻变化,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对的重大课题,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2]的实践呼唤,要求全党居安思危、接续奋斗。这种以未来的使命谋划现实的任务,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的解析思路,既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带领人民群众坚定信心、永不迷航、决不懈怠提供了精神滋养,也为理解《决议》作为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找到了最好的切入口。四是坚持世界性和民族性相融通的认知方法,突出百年党史的时代性。《决议》把党的百年历史放诸时代发展潮流与世界发展趋势的大格局、大场景中加以体察与审视,在立足中国实际、着眼人类发展进程的统一中,阐释了党坚持在历史进步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变革的潮流中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了党通过百年奋斗促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2]的重大贡献,不仅为深刻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道、发展之路和复兴之径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也必然促进亿万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胸怀民族复兴大业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更加主动地站到历史正确的一边,增强推动发展的时代性、预见性、创造性,实现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认识的前瞻性新提升。
宏大的历史画卷,只能在砥砺前行中铺展。“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9]121学习把握《决议》的精神要义,只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历史启迪与前行力量,才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铸就更大的辉煌。
1.理解把握《决议》的精神要义,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从党史中汲取不断前行的智慧与力量,把党的历史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基本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事实告诉我们,在党史认识与把握的问题上,抓住某些枝节问题而否定党的发展主流,以党在某个时期出现的失误与不足歪曲党的整个历史,确实容易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思想混乱。而一些同志之所以面对各种敌对势力抹黑党史、抹黑党的领袖、抹黑英雄人物的倾向警觉不足、认识不深,甚至产生认知迷失和认同困惑,恰恰就在于在党史观上出现了偏移与错位。所以,学习理解《决议》的精神要义,必须以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文明进步的发展进程中,牢牢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看待党史上发生的失误和曲折,把党的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活动放到历史长河中加以分析审视,放到特定背景中予以甄别思考,放到发展规律中进行认识判断:既不能对曾经出现的失误与问题视而不见,也不能以树木否定森林,任意夸大党史上的某些失误;既不能脱离具体条件、具体过程,把历史发展的得失成败简单地归结于某个个人,也不能用今天的时空条件、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在这样的问题上,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那些通过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以及将党史中的若干事件同现实问题恶意勾连的错误思想、观点和认识,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因错误历史观导致社会主义事业严重受损的深刻教训教育干部群众。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就是20世纪90年代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苏共党内在“民主化”、“公开性”、揭开历史“空白”的喧嚣下,苏联国内的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共同发力,使整个社会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造成了以否定共产党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时髦的恶劣局面,意识形态阵地逐渐为西方自由化思潮所占领,社会的集体历史记忆完全被摧毁,以致到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否定苏共历史、抹黑苏共领袖形象和否定基本的历史事实,基本成了舆论主流并完全颠倒了是非曲直。而谎言和谬论被当作真理的后果,就是苏共被解散和苏联被解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9]5这样深刻的教训我们必须深刻汲取。
2.理解把握《决议》的精神要义,必须以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决议》对百年党史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深刻揭示了党在百年发展中对指导思想、实践道路、制度选择和文化传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使百年发展呈现出的,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进行艰辛制度判断、道路选择和优秀文化传承与创造的历史。在无数次重大转折、重大挫折、重大斗争考验中,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方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带给中国社会的制度优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历史告诉我们,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不容易,在继续前行的征程上,坚持走好这条道路更需要有坚定的政治定力与价值定向。这就需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以高度的认知自觉,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源于百年的艰辛探索,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由衰到盛演绎推进的逻辑结论,是时代进步趋势与中华文明传承相互呼应的结果。只有从历史选择和人民选择相统一的发展中,从真理伟力与百年实践创造的融合中,培育“四个自信”的科学理念,坚定“四个自信”的政治立场,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始终不渝的“四个自信”中,获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3.理解把握《决议》的精神要义,必须以不负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自觉回答好新的赶考路上新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新的时代与新的征程,向全党提出了“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以及“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一个是关于成功的渊源与传承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党的性质与使命的问题,是新的赶考路上不能回避的现实考题,对其的回答蕴含了新时代新征程赢得更大荣光的全部答案。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通过过去百年的奋斗,以“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的辉煌成就,及时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2]但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正经历的关键时期,上述“两大问题”无疑构成新时代新征程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的新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事实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不可能是平坦的大道,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也不会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13]1364距离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越近,面临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9]236在更多逆风逆水的情势可能出现,更多内外叠加的风险可能袭来的环境中,回答好新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根本的要求就是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永保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自觉推进自我革命、自我完善,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攻坚克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笃力奋楫,努力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以不断开创的新的历史伟业的新成就,书写好新时代共产党人回答新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历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