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公共危机事件应对引导研究

2023-01-09 02:56
智库时代 2022年24期
关键词:辅导员群体大学生

张 玮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全媒体时代,大众置身于大数据之中,信息获取和发布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网络虚拟空间使得信息跨越时间、地域的局限得以急速扩散。对于大学生而言,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对所接触的一切都保有好奇,不成熟的心智又使他们对接触到的信息甄别有限。基于此,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引导学生认知事件、纾解心理,从而进行有效引导已成为高校尤其是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面对网络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充分利用生动的社会教育资源,实现学生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进而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工作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延伸。本文从精育网络素养、深耕责任担当、厚植爱国情怀三个方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大学生思政引导进行探讨。

一、以基准意识、底线意识、提升意识精育大学生网络素养

据统计1: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8540万,其中10-49岁网民群体占比57.1%,20-39岁网民占比38.3%;在学历结构上,初中学历网民群体占比40.3%,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20.6%,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19.8%;在职业结构上,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群体占比21%,是最多的群体。可以看到,青年群体已成为全媒体时代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由于自身社会阅历不深、思辨意识不足、政治素养不够,在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轰炸尤其是面对一些突发性危机事件信息传播时极易受到误导。因此,以基准意识、底线意识、提升意识培育大学生网络行为素养、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已成为全媒体时代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重要延伸。

全媒体时代,信息获取渠道极度丰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说教,他们更关注也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和自身解读的信息。信息渠道的丰富和信息获取的自由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单向的信息流动,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体性更加明确。同时,随着5G技术的深入,较之传统的教师叙事讲述,他们更愿意接受可视化的画面观看,鲜活的形象、贴近生活的表达,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从而接受画面传达的价值观信息。在危机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事件本身成为焦点,与之相关的信息霸占了广播、电视、网站、微博、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介版面,多元媒体的共同报道真正让公众实现“坐观天下”,但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也给大众甄别、筛选带来了困难,尤其是三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群体。

据了解,大学生对事件资讯的了解更偏向于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短视频平台等自媒体平台。这些自媒体平台准入门槛较低,自媒体人自身素养参差不齐,一些媒体人为了增加浏览量,获得更多点击、点赞,有意制造一些“新奇”信息博人眼球,传播一些有煽动性、误导性的内容(如针对、辱骂某一区域人员),甚至有借公共危机诋毁党和国家的信息,这些信息误导了大众,激化了社会矛盾。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而言,面对这样的信息时很容易被挑动情绪,受到蛊惑。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们往往会被一些“新奇”的标题吸引,点开内容。大数据根据点击内容,借助算法推荐,匹配观看用户偏好,即时推送数据匹配内容。尤其是在抖音短视频等点滑式信息浏览中,同类信息的不断加固形成信息茧房,让学生对接收内容“信以为真”。至此,学生由一个“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接受者”。同时,当下大学生群体勇于表达、乐于表达的特点,又使他们将所接收到的“内容”以转发或评论(或转发+评论)的方式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平台,大学生从一个“信息接收者”变成一个“信息传播者”,甚至成为一个“信息生产者”。学生自身社交平台的内容表述又在同辈群体中形成回音室效应,由此进一步扩大了网络辐射范围。

从这个信息“传播—接受—再生产”的过程可以看出,高校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及时引导、培育大学生网络行为素养的重要性。培育学生基准意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避免被盲目跟风,脱离追求点击点赞的低级趣味,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以坚实理论知识武装应对信息爆炸;培育学生具有底线意识,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引入权威信息指导,让学生在法治思维的培育中明确网络行为的“红线”;培育学生具有提升意识,在理性思考、法治思维的孕育下自觉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舆情引导的“守门员”,激发网络信息传播的正向活力,维护网络虚拟空间的“风清气正”。

二、以个人责任、社会担当、国家使命深耕责任意识担当

在一些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舆情引导中,在危机前期,由于学生和公共危机事件在空间上存在距离,导致他们无法真切体味,对事件紧迫性认知不足。再加上大学生群体自身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尚浅,对于国家、政府采取的一些紧急措施存在思想上不理解、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不配合的现象。等到危机波及自身,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大学生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鼓动,产生高度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对此,辅导员应当深挖其内在心理动因,从个人责任、社会担当、国家使命角度深耕大学生责任意识担当。

教育的意义在于学生发自内心的接纳,只有学生从浅层次的认知转向到深层次的认同,教育的实效才能水到渠成,尤其是面对宏大叙事的引导问题。因此,方法的选择和时机的介入都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当下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佛性”—不争不抢,不关注不在意,这种看淡一切、无所谓的态度显然是当下大学生群体中所盛行的“佛系”文化的表现。佛系文化折射出来是学生个人责任担当意识的淡化,对自己人生没要求、不负责,进而对社会责任不承担、不作为,更遑论国家使命。因此要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必须从对自我负责意识的培养开始,在对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之中,进而培育学生的社会担当和国家使命。

要加强舆论引导,高校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应做好“解说者”和“串讲人”的角色,将官方决策立意与学生自身成长对接,获得学生们的心理认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面对危机事件的发酵、传播,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引导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叙事的生活化,立足于学生自身经历,激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参与欲,让学生感受个体与社会、国家的“命运共同体”:个人的成长是基于社会、国家环境的保障;个人成才又承载着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未来的构成。这种个人经历、情感、心理的“在场感”让学生明确了自身的责任,进而从责任认知到责任践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这对于高校进行日常学生常态化管理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学生经历高考重压之后进入大学,突然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大学相对自由的管理方式又让他们无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及时得到肯定。久而久之,“佛系”文化自然滋生。对此,高校尤其是辅导员可以在学校制度管理下挖掘学生管理方式,强化量化考核的效能,在“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两个角色平衡中充分关注学生,完善跟进、反馈机制,让学生在被重视、被肯定中明确个人价值和社会、国家责任担当。

三、以中国态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我国政府当机立断、部署得当、执行得力,凝聚出新时代中国精神谱系中一个个崭新的标识。发掘其中所展现的中国态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以生动事例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也是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

以2021年7月河南洪灾为例,罕见的强降雨导致河南多地受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面对突然的汛情,从地铁告急、医院告急、城市乡村告急到众志成城、有序救援,我们以中国态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交上了一份令人钦佩的中国答卷。在这期间所涌现的鲜活事迹也为高校辅导员进行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从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中国态度培养学生自豪感。面对灾情,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基于此,尽管道路瘫痪和通讯受损为救援造成了难度,但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队到民众、从企业到个人,各级救援联动施救,与时间赛跑,形成抗击洪水的强大合力。据统计,截至28日,此次抗洪救灾中,解放军、武警部队累计投入4.6万人次,民兵6.1万人次。浚县卫河决口封堵、新乡群众转移、郑州城区排涝、郭家咀水库除险、开封黄河备勤,各方救援力量戮力同心,构筑防汛救灾的钢铁长城。一切从人民出发的中国态度让学生以自己是中国的一分子而骄傲。

从举国同心的中国力量培养学生自信心。汛情紧急,救援物资、救援人员陆续告急,全国各地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橄榄绿、消防橙、救援蓝、志愿红,每一个颜色都闪耀着生的希望。22日21时,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卫河河堤决口,被称为“救灾界航母”的中国安能应急动力舟桥迅速抵达,打响卫河保卫战;面对受灾地区大面积断电、断网问题,截至2021年7月28日,国家电网26个省份一万多工作人员紧急驰援河南,抢修电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闻令而动的中国速度对灾区救援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所展现的中国力量让学生真正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其制度自信。

从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中国精神培养学生信念感。这场抗洪斗争中,有解放军战士们的身先士卒、有党员干部们的舍生取义、有各界救援力量的同心协力,更有无数志愿者们的相扶守望,不同群体中涌现的事迹让学生在一个个生动事例中真切体悟到伟大的抗洪精神,倍感人民的英勇,祖国的伟大,加深了学生爱国信念。

显然,全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发酵对于青年学子的影响不言而喻。事件突发时,面对各种信息的冲击,青年学子极易受到所接收信息的干扰,进而导致他们对事件本身认知上的偏颇。因此,面对危机事件信息传播,如何挖掘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如何融焦点事件资源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并将其运用到学生常态化管理工作中成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注释】

1数据统计来自于中国网信网,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3,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2数据来自新华网,《举国驰援战洪灾—全国支援河南防汛救灾纪实》,2021-07-31。

猜你喜欢
辅导员群体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