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政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连接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物流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加快物流园的建设,为众多物流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产业聚集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2021年我国物流产业产值超过10万亿元,我国基本已经形成了规模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全国物流园区网络体系[1]。然而,物流园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物流园区消防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物流园区必须重视消防安全管理,结合物流园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物流园区的安全性。
物流园区与其他的园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园区的占地面积广、入驻企业包含各行各业、货物种类十分丰富、人流量比较密集,是火灾的重灾区。我国物流园区火灾危险性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安全隐患多。物流园区是集仓储、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装卸、信息管理等为一体的物理活动,是整个物流产业汇聚的地方,园区涵盖社会各个外贸、医药、服装纺织、建材、家居、食品、办公用品等各个行业。物流园区的综合性,增加了各类火灾的安全隐患。由于物流园区的面积比较大,在仓储、搬运、配送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或提高流通效率,往往对仓库内部空间改造,导致改造后的仓库含有大量的可燃性物质[2]。
1.2 火灾的偶然性。现代物流园区货物进出仓库的速度比较快,部分物流园区为了提高空间周转率,让货物在园区流转速度非常快,在仓库停留的时间非常短,甚至实现了订单零库存。由于物流园区是产业聚居的区域,园区每天进出的人、货物非常多,火灾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无法对其进行预判,因此增加了消防安全管理难度。
1.3 火灾危害性大。由于物流行业特殊性,为了方便分拣分类,物流仓储逐渐向大空间、大跨度方向发展,园区的规模和占地面积不断扩大。根据2020年2月《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发布的数据信息,普洛斯物流园区、万维物流园区、中储物流园、传化公路港的物流园区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修订)丙类仓库的最大建筑面积可达到1200平方米,物流园的建筑大多数为开放式设计,一旦货物着火,火势迅速向周围蔓延,不容易控制[3]。
2.1 物流园区消防防火规划设计不足。物流园区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往往设计在城市郊区或者交通比较便利的国道,可以为货物流通提供便利。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受到地理位置和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物流园区的消防系统无法连接市政消防供水系统,或者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不足,无法为物流园区提供消防给谁,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启动消防栓,灭火装置。根据国务院2013年印发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在全国29个城市布局一流物流园区建设,在全国70个城市布局建设二级物流园区[4]。全国各地政府加快了物流园区的建设步伐,部分政府在发展物流产业的时候,为了追求数量,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对物流园区的各项消防设计进行审批,有些物流园区消防审批不合格,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直接投入使用,造成大量物流园区消防验收不合格;还有的物流园区没有通过消防手续审批依然在正常运转。
2.2 园区消防安全意识不足。目前,我国物流园区主要以企业自主经营为主,由政府委员会管理和第三方管理的物流园区数量仅占三分之一。由于企业主营以营利为目的,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企业,部分物流园区的业主单位缺乏相关从业经验,消防安全意识不足,在规划建设、日常管理过程中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企业未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物流园区包括大量的木制品、塑料制品、纤维纺织用品、包装物品等可燃性物品,为追求最大利润,提高仓库利用空间,企业没有按照要求将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物品堆放在一起,造成各分区功能混乱,作业区和生活区、作业与办公区混合[5]。部分企业在装货、卸货的时候,占用消防通道、逃生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不仅影响到人员疏散,而且增加救援难度。遇到旺季,企业可能需要加班完成作业,一些企业随意在物流园区接拉电线,电气线路铺设不符合建筑电气安全规范,容易诱发火灾事故。
2.3 物流园区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各个园区尚未建立相对完善的物流园区管理规章制度,导致物流园区管理混乱,相关责任划分不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各地物流园区频繁出现消防安全事故。由于物流园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涉及园区入驻的各个企业,各个企业,缺乏统一的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各个责任主体容易相互推诿,从而影响到园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此外,由于园区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园区内部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园区内进行巡视,及时发现物流园区存在的安全隐患。
2.4 消防设施老化。一些仓库中小型仓库在建设的时候,并不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设置相应的消防栓系统或者火灾自动报警灭火器,导致园区消防设施不完善。有的物流园区虽然设置了相应的消防设施设备,缺乏专人对消防设施管理维护,有一些消防栓无法与市政消防栓系统联网,部分消防设施出现了严重的老化、破损,火灾感烟感温探测器、报警装置、高清摄像头等设施已经无法正常使用,园区没有及时更换设备或者维护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消防器材不能发挥灭火功能。
3.1 合理布局规划物流园区、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物流产业的应用,促进了物流园区向智慧物流园区转变。大量电子设备、智能终端设备安装在物流园,对物流园区的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对物流园区的选址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分析物流仓储的性质、存储条件、存储量、火灾救援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立数据模型,得出相对全面的方案。物流园区的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仓储区、转运区、卸货区等公共功能必须满足防火间距要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修订)要求,建筑占地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厂房和仓库必须设置室内消防栓系统。占地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棉、毛、麻、化纤以及制品仓库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一定数量的安全出口、消防通道。
3.2 加强物流园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各地政府在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也要重视物流园区的消防安全建设,园区建设必须按照要求办理消防安全审批手续,达不到消防安全的园区一律不允许建设,最大限度确保物流园区的安全。物流园区建设后,需要对消防安全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禁止使用,让各责任主体单位引起重视,做好消防安全措施。物流园区投入使用后,消防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对物流园区的消防安全设施进行监督检查,查看物流园区是否按照要求,安装了各类消防设施,消防设施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各项消防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物流园区法人为第一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整个物流园区的消防安全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追究第一责任人,让物流园区管理者引起重视,做好日常消防安全措施。
3.3 建立健全物流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物流园区要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防火目标责任制、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进出入园区人员(货物)安全管理等一套完整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将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考虑到物流园区涉及多个责任主体,火灾隐患落实不到位,可以由园区产权单位与内部相关企业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将内部各个网格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对落实不到位或整改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主体,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物流园区产权单位定期在园区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让园区内部工作人员掌握各类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发生火灾后,可以选择科学的灭火方式,并快速疏散到安全地区。
3.4 重视物流园区消防设施保养维护。物流园区要增加园区消防设施投入,根据园区的业务量、存储工作要求,采购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物流园区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遥感技术等物流园区的出入库、存储、分拣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尽量在源头消灭安全隐患,提高物流园区管理水平。其次,园区要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发现老化、过期的消防器材要及时更换,以免无法正常使用。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按照要求填写保养信息,为后期器材管理提供参考。其次,还要定期检查物流园区建筑内部的自动喷淋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是否运行正常,如果发现异常要立即处理,确保发生火灾时,系统可以完成报警、灭火等工作。
物流园区消防安全关系到园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货物流通畅通,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物流园区的产权单位必须重视园区消防安全建设,按照国家建筑消防安全相关规定,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建立建全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物流园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