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

2023-01-09 02:34刘禹璐
中国储运 2022年9期
关键词:陆海校企物流

文/刘禹璐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该项政策为西南内陆地区架起了一道联通国内外的经济桥梁,这对广西区域物流发展以及物流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区的中职物流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提出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时代大背景下按照物流企业岗位用工要求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多方面,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做好思政育人工作,为广西区域物流行业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的物流企业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物流人才的支撑。中职物流专业教育顺应发展趋势,利用自贸区优势,与物流企业深入沟通与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于培养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1.中职物流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常年来一直为广西物流行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一线从业者,是物流人才的培养摇篮。目前广西物流企业用工市场上出现了冷热交替的尴尬现象,部分企业的关键物流岗位虚位以待,高薪也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然而,大量的中等职业物流专业教育毕业生在用人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物流工作,被迫转行。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目前的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陆海新通道浪潮中正处于资源整合和深度转型物流企业的用工要求。

1.1 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技能与实际用工需求技能不匹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职业院校就有将近900所,如果算上高等学府,全国有超过1400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相关的专业。但不同的院校对于物流专业的侧重各有不同,从职业教育的层面来看,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主要是为物流一线岗位培养实际操作型人才,学生掌握了基础的物流上岗技能就到达了毕业的要求。然而,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以及相关经济产业的飞速提升,物流学科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逐渐开始显露出来,更加强调物流的对外贸易性质、时间和空间的效率、区域辐射影响力等等。一线物流操作员的就业门槛越来越高,简单的物流知识已经无法完全胜任相关的岗位,物流企业对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一直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而变化,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设计得比较周全,但是却无法充分调动所有的教学要素,将理论教学、素质教学、技能教学三者合理区分、融合,将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1.2 物流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现代化的物流专业知识体系的覆盖面是非常广泛的,难以把控日常教学的重点,有时会因为过分侧重于物流技能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其他关联科目知识的教育;有时会因为专注于物流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而忽视了基本的职业素质教育;有时会因为所教授的物流知识过于宽而泛,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物流行业的细分需求……虽然中职物流专业的课程看起来丰富多样,能够满足各种类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但却缺乏实用的内容支撑,这会导致部分专业知识被重复教学,各个模块的知识内容之间联系不强,技能指向不明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困惑,感觉一些课程学了没用,感兴趣的技能又无法习得,长此以往会大大降低低学习兴趣和缺乏主动性,出现学生课堂纪律散漫,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产生反感情绪;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不配合,物流教师感觉教学工作缺乏意义,教学成就感得不到满足,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日常教学工作,这势必会影响物流课堂的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更加不愿意学习技能知识,甚至会出现辍学和退学的现象。形成中职物流专业教育的恶性循环。

1.3 中职物流专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实际脱节。校企合作的概念在物流职业教育领域长期存在,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物流操作技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和了解企业文化,融入岗位,培养更符合物流企业用工要求的合格人才,是职业物流教育公认有效的培养模式。但是校企合作却过分形式化,常常流于表面。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与物流企业的合作都是高开低走的,学校方面拥有极大的合作欲望,合作模式不乏创新,但从物流企业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前期虽然投入成本小,理论上可行,但中后期维护成本高并且责任重大。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基本能实现教学目标,但是物流企业却往往很难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出满意的用工者,投入与产出无法形成正比。

2.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2.1 根据陆海新通道物流行业用工需求进行跨专业资源整合。解决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的方式有很多,但只有改变课程设置才能从本质上将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不仅要满足物流经济条件变化所带来的教育调整,还必须根据地域物流产业差异进行特色办学,才能培养出专业对口,企业满意的合格物流人才。西部陆海新通背景下的物流环境需要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而且是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广西物流行业的发展正在向链式结构倾斜,从对外港口到自由贸易区,再到最终客户都在逐步形成一个紧密协作的整体,其中涉及贸易、港口、物流、冷链、计算机、法律、政务、航空、船舶、金融等等多方位的知识,单一专业的物流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了,必须发挥学校优势,以物流专业为核心,充分调动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市场营销、电子技术、会计等新商科专业群中其他专业的积极性来共同培养物流人才。首先,需要重新调整和完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家要求,中职教育分为在校学习时期和顶岗实习时期两个阶段,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分为对应的两个部分。在校时期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符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时代背景,联合多学科共同协调开发专业课程,在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关联学科的必修、选修课。其次,物流专业教学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和层次性,要同时兼顾理论教学、实践实训、竞赛模拟等多个方面,从低年级至高年级形成多维度,宽横向,深纵向的全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顶岗实习期间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加强与陆海新通道政策中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的校企合作,围绕物流企业用工的岗位需求展开教学设计,明确物流企业用人和职业培育的实用目标,制定合理有度的物流企业岗实习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在切实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落实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物流专业培养方式,积极指导学生在物流企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助力学生完成在校生到物流从业者的思想、技能和身份转变,完成学生个人职业生涯成长的目的,也促使企业与学校、行业达成三方共赢。

2.2 物流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并驾齐驱。多年来,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职业技能的培养中,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西部陆海新通道赋予物流从业者更多的使命,如果只是掌握了精湛的物流技术,缺乏责任心和担当力,思维狭隘,目光短浅,明显不符合变幻莫测的物流经济大环境。对于中职物流专业教育而言,能力培训和素质培养之间的分寸很难掌控,物流技术能力的培养是核心,是面向职业的培养重点。但是中职物流专业毕业生即将迎来陆海新通道形势下的物流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讯息集中爆炸、充满各种诱惑的时代,是我们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必须解决的人生课题。能力素质的培养可以在物流课程设置时增加自我开发的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帮助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己,学会剖析自己的优缺点,寻找到符合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轨迹的物流职业成长路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修课程,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现代物流职业道路上可以拥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职业素质教育本质上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导学生爱国爱党,形成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从而可以独当一面,建功立业。

2.3 多元化的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彻底改善单一化教学模式导致的欠佳教学效果。“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将物流专业教学的主体回归到学生本身,教师可以通过云班课、物流云之类的教学平台及时发布和推送有关广西物流行业的发展报道和相关资讯,引导学生自发关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相关政策、铁路建设的进程、贸易区的谈判等新发展、新动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小组讨论和思考,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物流专业学生的国内外视野并对广西物流行业进行的发展和创新进行思考,激发其对未来职业道路的美好展望,转中职物流专业学习被动为主动。学会学习是现代物流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西部陆海新通道带来的物流行业局势变化导致了物流专业知识更新周期的剧烈缩短,仅靠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只能解决就业考试,不足以应付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在中职物流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学习上太过于依赖老师,无法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跟不上西部陆海新通道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不断加速的物流知识更新进程。因此,行之有效的物流教学模式必须先破后立,破除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着重培养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第一步需要物流专业教师打破传统的广撒网式教学模式,以实际物流企业工作岗位为教育指导,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能力。以了解物流行业的现状以及相关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为课程规划的标准,分析学生学情,思考物流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和实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时将大班教学拆分为小组学习,化整为零,多采用情景驱动式、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等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模拟实践物流技能,教师在旁纠错引导,并且根据物流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寻找学生的学习短板,有针对性地直击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和技能教学难点,真正做到将物流课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科学融合。第二步需要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和观点,掌握自主能动的“学”,辅以教师的“教”,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在日常的物流专业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主导者转变成为辅助者,通过课前发布案例、视频、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前思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中。课中利用角色扮演、岗位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打造物流沉浸式的课堂体验,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团队协作的机会、教师在旁把控课堂节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还教于学生。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有拓展意义的作业,鼓励和督促学生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物流问题,增长见识,有意识的、全方位的培养物流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洞察力等。

2.4 创新中职物流专业校企共育模式物流企业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细胞,既承载着经济发展的重任,也承载着培养物流人才的社会职责,可以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来实现。校企合作是没有定式的,需要双方在合作中不断探索和调整。物流专业教育一方面要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教学标准,完善教学质量,实现与物流企业的无缝对接。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可以采用“互联网平台+顶岗实习”的模式,引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企业资源,紧扣物流企业最新的岗位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校内构建与物流企业岗位无差别的模拟仿真训练实训室,与用人单位一起和建设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作业仿真系统、智慧物流等创新的教育平台,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共同制定教学目标,编写物流教学材料,指导学生运用教学平台提升物流专业技能,并且定期开展物流企业进校园教学活动,安排物流行业专家给学生讲课,以保证教学内容符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时代要求和物流企业要求。课程考核评价环节引入企业评教机制,物流企业享有对物流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估权力,负责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对学生的实训成绩打分,从中选择合格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学习,学习成果由学校和物流企业共同监督,形成校企共育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发挥潜能,实现个人成长,全方位的提升教学效果。

2.5 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优良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校企合作的延伸。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师资队伍专指在校任教的专任教师和代课教师。在校的教师队伍一般都与学生有长时间的接触,相互之间感情深厚,比较了解学生的身心情况,能够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在校教师也有教学短板,由于长期闭塞在校园里,普遍缺少物流企业的工作经验,在思维方式上与物流企业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传授的物流技能知识与物流行业发展实际情况相脱节。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培养老师,鼓励物流专业教师研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政策,深入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物流企业运营模式,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参与物流企业项目运作,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增加教师去物流企业跟岗培训、参观交流的机会,帮助教师学习和吸收物流行业最新的知识,掌握先进的岗位技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能力。广义的师资队伍除了在职在岗的教师外,还应该包含物流企业的技师,物流行业的领军者,甚至是学生家长等。将物流企业技术人员吸纳进师资队伍,有助于及时发现物流教学中的疑难杂症,完善物流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将物流行业领军者吸纳进师资队伍,有助于厘清学思路和明确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的物流人才培养方向,保证中职物流人才培育合理有序地进行;将学生家长吸纳进师资队伍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学生懒散、怕吃苦、不作为的有害思想,消除学生对于物流一线工作的抵触,学校与家庭共同培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早日走出迷茫,脱离困境,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符合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以及物流行业企业需求的物流职业道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未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机遇,也是物流产业实现快速转型的关键。物流专业正在逐渐现代化,与其他学科交叉互通。伴随着时代赋予物流的新使命和新理论技术的应用,物流中职教育也应该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为物流行业输送复合型应用人才。C

猜你喜欢
陆海校企物流
陆海之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