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学
基于绿色金融背景下的物流金融,实际上是各类金融机构在物流行业的一项业务运营,本质上是将金融产品与物流业务相结合,充分有效地调动货币资金,流向物流领域,在此基础之上,完成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净化。所以,它并不是某一行业的利润最大化,也并不是某一时间阶段的最优资源配置,而是面向整个社会总体利益的一项举措,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1.理论基础。绿色金融背景下的物流金融,它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点: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循环经济理论,它的模式可以用“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来体现。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引发了投入过高、消耗过大以及污染情况严重这些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绿色发展的最终目标。三是绿色物流供应链,这一理论是在全球绿色战略大方向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它在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基础模式之上,将物流行业对于环境的影响考虑在内,是实现绿色物流金融的不二之选。四是金融发展理论,作为物流金融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它研究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并利用相关金融分析方法,提高绿色物流所在融资环境的质量,也为金融业带来一项利润收益,是绿色物流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项正确举措。
2.国际经验。很多发达国家,绿色金融背景下的物流金融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演变,可以说已经成为普遍趋势,这些国家,不仅拥有先进的科技水平,还具有超前的社会观念,他们在绿色物流金融领域做出了深入的探索,也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绿色物流系统,它从商品生产到商品使用,再到用后的废弃,都囊括在内,以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实现了金融信息与物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从物流行业角度来看,当前中国,已经成为活力最盛、潜力最大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多的经济企业加入这个大体系之中,不仅国内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也将制造采购中心转移到我国。这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物流规模的扩张,物流行业价值增长幅度极快,物流行业费用周转速度也大幅加快,已经对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资金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资金融通并不顺畅这一风险,也是它们长期面对的一类问题;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资本结构并不适配自身企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们的进一步拓展。很多企业会选择银行介入这一途径,因为这样可以缓解上下游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还可以大幅扩展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从金融机构自身角度来看,与物流行业的结合也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协同效应。首先,我国物流金融市场规模巨大,具有强大的资金供给性,与物流业务的互动也让金融机构有了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的一个崭新的角度。其次,物流金融对于信息化的要求很高,金融机构强大的网点设置,能够更好地与之配合,从而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金融产品,进而带动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绿色金融是当前大力推进的可持续发展课题,做好在绿色金融背景下,物流金融服务的实践发展,对于金融资源持续不断的流向低碳产业,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绿色金融背景下物流金融的服务,能够大力推进我国绿色化改革,减轻传统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而且只有实行满足绿色金融标准的物流金融活动,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有限资源,才能架起经济金融系统和生态系统休戚与共的“桥梁”。这对于我国物流金融的进步,还有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具有正向作用。
1.大力培养市场需求型人才。高校培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面应试,而应该走出学校的大门,迈向社会,使学生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物流行业是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的产业,就更应该面向大众,面向时时变化的当代社会。所以只有深刻了解物流金融的发展规律、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人才培养,才能让毕业生适应行业,也能为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劳动力量。
(1)着重完善人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当前社会大力推崇的正确方向,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根本目标,也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物流行业已经是现代流通领域的支柱行业,也是推动传统商业向新型商业转变的重要驱动力,所以必须培养出一大批思想品德高尚,精通物流业务,同时懂得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方式的优秀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背后都离不开强大师资队伍的引导和教育。教师是人才培养环节中,极为重要的关键一环,所以在进行物流金融人才的素质教育之前,我们首先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2.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1)银行与物流企业开展合作。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实力发达的行业需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从事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那么资金本身并不充足的物流企业,就首先需要解决资金储备以及资金运转这一难题。所以这类企业不仅需要考量自身业务的开展及进步,还需要密切关注那些想要进入物流行业的银行,在它们有投资需求时,及时抓住机会,与之建立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达成合作意向之后,就可以结合银行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的相关业务,这样物流公司自身资金短缺的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又能够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接着,将绿色金融这一理论概念落到实处,就达到了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的目标,也是对绿色物流金融事项的大力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加入这一行业中来。
如果物流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顺利开展,那么不单单是为银行和物流企业带来利润的提升,还会创造出各种类型的新型金融产品,从而使物流行业有一些更为完善的进步。这样强强联合带来的最终结果,不光是展现出了绿色物流的强大生命力,而且还能够促使多方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实现共赢的目标。
(2)建设绿色物流金融信息系统。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信息的搜集,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没有了信息,就相当于没有了解市场,利润和效益更是无从谈起。作为现代物流飞速发展的助力器,基于绿色金融背景下物流金融,也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利用。尽力完善绿色信息的收集,是实现绿色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当然光有信息,不能够加以运用,也无济于事。只有将搜集到的,依存于物流业务展开过程中的信息,充分地应用到现代物流金融的实践当中,才是开展物流行业智能化运营的正确方向,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效率,减少时间资源和物材的消耗。更何况,物流行业资本相当密集,金融行业信息又相当繁多,物流金融又是一个高度综合化后的产业,很多方向很多业务都需要符合绿色金融标准,依据这些特征,总结出了几种绿色金融产品,会对绿色金融物流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首先是绿色信贷融资。绿色信贷业务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国各类金融机构都已经有了这项业务的涉及,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推动它的实施,比如各大国有行、股份制银行都可以开展这项业务。如果物流企业自身主动选择进行绿色转变,那么除了可以申请常规贷款以外,还可以向国际金融公司(IFC)及国内合作机构申请能效贷款(CHUEE),在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内合作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为交通能效提升项目提供一个很好的融资环境。节能服务一般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来辅助完成,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资等模式,借用抵押这一方式,完成节能的目标,实现绿色物流,绿色金融的目标。其次是绿色融资租赁。物流行业的基础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工具及设备,所以不免产生了很多大规模的固定资产需求,这些资产的通用性很高,升级改造十分复杂且频繁,所以采用融资租赁的形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绿色融资租赁指由金融机构按照物流企业的自身要求,购买绿色环保、可持续使用的高效设备,物流企业进行租赁,获得设备使用权,在租赁期内按期收取租金,租赁期满,租金支付完毕后,相关设备的所有权转让给物流企业。这种融资方式,它的优势在于操作手续简便灵活,成本也相对较低。而且在租赁期内,该项资产所有权并不在物流企业手中,而是归金融机构所有,如果一旦出现违约情况,那么还可以用租赁物的回收和处置来抵付债务。这种将融资融物结合到一起,同时能够满足设备技术更新的方式,是很值得大力推崇的,也可以为物流金融的发展带来好处。
在经过对于绿色金融背景下物流金融的理论概述,以及创新举措的探讨后,可以看到在当前的物流金融模式下,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加以完善进步:第一,拓宽服务思路。第二,组织形式的改进协调。第三,与最新科学技术展开合作。在未来,可以在实现绿色金融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将物流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创造出更多的新型模式,从而实现多方共赢。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