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伟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后勤存在的大量劳动教育契机,将劳动教育与高校后勤实现有机融合,是高校提升后勤服务品质、创新管理服务育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增强后勤服务文化内涵,讲好新时代后勤故事,发挥后勤在高校劳动教育中的显著优势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劳动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树立并彰显了一种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新理念,生成并传播了一种劳动者至上、劳动者平等、劳动者可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为指导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和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高校后勤之中,存在大量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机会,例如教学区与宿舍区的卫生保洁、餐饮服务等,超越了专业课程,完全可用于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为集体服务的社会责任感,而学校超市运营、建筑维修、园林绿化等,更能为相关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实训的机会。这正契合《意见》对高等学校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劳动教育与高校后勤的有机融合,对于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职业规划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参与到后勤实践活动中,有利于提升后勤社会化合作单位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有利于社会化合作单位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实现供需之间的有效对接,维持社会化单位在学校的良好运营。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后勤部门在全力为师生提供优质后勤保障服务的同时,更聚焦管理服务育人工作,将后勤育人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精心打造“后勤实践基地”,创新后勤育人的工作机制、载体、平台,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融入后勤服务全过程,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利用后勤管理服务的资源优势,创新后勤管理机制,总务后勤处联合学生处、教务处、产学合作处成立了“后勤实践基地”,实现后勤服务大联合。实践基地设立四大运营中心,即:一是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后勤工作的各项志愿服务、伙管会、学生满意度调研、投诉处理等相关事项;二是劳动课程中心,利用后勤各工作板块的职能,与二级学院相关的专业课结合开发劳动+专业课程,尤其是酒店餐饮、财务、物流、物业管理等专业课程,将课程实习与学校后勤实现高度融合;三是成立勤工助学中心,根据后勤工作岗位的要求,定期设立一些勤工助学的招募工作,根据学生的工作意愿和后勤工作需求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四是成立学生职业成长中心,根据学校工学结合实践要求,利用专业实践课时要求,把职业规划教育和职场发展的相关课程与实践课时融合在一起,提供不同层次的实习岗位,并设置一定的区域为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生可根据流程进行申请,尝试在校开展创业活动。
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加强与社会化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文化和重要节日挖掘育人元素,创新育人载体,实现“育人+服务”双向功能的提升。后勤部门立足于工作本职,挑选具有专业特长的后勤员工加以宣传并进行劳动示范,如邀请食堂大厨为后勤实践基地的学生讲解美食制作过程,现场展示并赋能“工匠”元素,实现专业技能示范育人。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从后勤战线中挑选优秀的一线员工,展示他们的优秀劳动事迹和劳动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劳动者学习,并开展系列的劳动者工作示范活动,以“最美劳动者”的带动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加强对劳动、对生活的理解和崇尚,实现行为示范育人。在中秋节,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学校文化元素,食堂为师生特制“登云”牌月饼,对后勤实践基地工作的学生进行免费发放,彰显了后勤工作的特色,元也能实现生活教育育人。社会化合作单位充分利用后勤实践基地师生的参与,尤其是利用食堂志愿者服务,改善食堂用餐秩序和用餐环境,根据每月抽样开展的师生满意度调查,积极改善后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改善后勤服务,在提升后勤服务品质的同时增强师生参与后勤管理服务的荣誉感、使命感。
后勤管理部门利用后勤实践基地的劳动课程中心,加强与学工部门、教务部门、产学合作部门及二级学院的沟通合作,精选优质师资与社会化单位合作,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教学场地延伸,丰富学生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如:学工部门利用后勤实践基地各工作岗位,打造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系列课程,制作《劳动最光荣》的系列微课;二级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与食堂开展合作,打造《登云美食我来Show》的微课,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结合学校文化元素和美食制作方法,同步推出我来试做试吃的环节,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环节中,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产学合作部门充分利用学校后勤基地的实习机会,将实习与创业相结合,通过设置不同的岗位和职业发展路线,为学生打造《登云职通车》课程。丰富多样的课程+劳动体验,学生既可以体会到初级劳动岗位的辛苦与奉献,还能享受到职业晋升带来的挑战,成功创设富有登云特色的课程+劳动的品牌。此外,后勤部门还在与教务部门合作,拟探索开设“劳动科学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劳动教育类公共必修或选修课程,以加强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养成和职业发展知识的教育,多措并举,将劳动教育课程纳进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清单。
通过构建后勤实践基地,学生以劳动教育的方式体系化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实践,实现了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拓宽了学生劳动实践机会和课程学习的边界,增强了对后勤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学校不仅需要搭建劳动教育的平台,更需要将建立劳动教育融入后勤管理服务的长效运营体系,从而确保劳动教育策略能持久实施,助推构建“学校、社会化合作单位、学生”三维一体的后勤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三者共赢、共建共享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局面。
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应以实现后勤管理现代化为目标,强化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服务实践,实现多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管理模式,多举措凝聚关于开展劳动教育的共识,汇聚合力促使劳动教育长效化开展。劳动教育的长效化开展,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首先,应完善后勤经费保障制度。由于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工作,在管理的许多环节可能增加后勤服务部门的成本,从而转入到承担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单位上,使社会化单位参与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受影响。如能从学校现代化治理的视角,将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纳入为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在学校的事业经费中增设专项支出列入人才培养的经费,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并维持后勤实践基地的持续运行。其次,应制定后勤社会化单位和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兼顾社会化单位与学生双方的利益,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如在学校考核中获得优秀的社会化合作单位,在获得经营资格和经营费用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对学生而言,参加劳动教育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奖励,还能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将有利于调动学生持久参与后勤管理服务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建立考核制度,成立学校后勤工作监管委员会,全面督导考核社会化单位和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服务的工作,形成持久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及时予以公布并与切身利益相关,发挥常态化考核促进工作改善的功效。
后勤管理服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其特定的育人功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大学生劳动教育情感养成、劳动态度树立以及劳动教育体系的建立起到促进、支撑与引领作用。开展好劳动教育,后勤部门要注重对自身服务理念的凝炼,找准工作定位,充分发挥劳动示范效应,满足师生对后勤管理服务高品质的需求的提升。后勤部门开展劳动教育的示范效应,构建精品劳动教育体系,重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打造特色后勤实践基地。后勤实践基地建立后,更应体现在特色化运营上,后勤实践基地成立的四大服务中心,涵盖了师生参与后勤劳动实践的多方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一张名片。在后勤实践基地的运营中,后勤部门担任统筹协调、规划设计的重要职责,通过制度完善调动师生参与后勤管理的积极性,通过重大节日活动、劳动通识课程、特色课程的开展融合学校办学元素,逐步建立劳动教育体系。二是发挥后勤工作人员的劳动示范效应。挖掘后勤工作人员的优势资源,发挥“鲶鱼效应”,强化竞争意识,使后勤工作人员的技能在日常服务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引导师生正确看待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以后勤人员的劳动风采展现“劳动最光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育人内涵,通过劳动示范,增强劳动教育的亲和力,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随着国家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还是短板,急需将专业课程与劳动课程相结合,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可以将劳动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相结合,如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就创业指、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还可以将劳动课程与专业教学课程,如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工商管理、财务、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开发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逐步完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高校后勤要注重劳动文化建设,积极建构劳动教育环境,多角度、多层次地渗透劳动最光荣的精神文化,增强后勤文化育人的影响力。劳动教育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大学生成就人生理想,步入职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勤部门在劳动教育文化建设方面可以做到:一是打造后勤劳动教育文化窗口。后勤文化的展现要与学校的育人特色相结合,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着力打造具有专业技能、业界乐用的工匠人才,在后勤文化中要充分挖掘“工匠”元素,将崇尚工匠、争做工匠成为劳动教育开展的目标,后勤服务的形式、内容要与工匠相结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劳动与工匠精神的联动效应,以工匠精神注入到后勤文化建设中。二是优化后勤服务,提高师生满意度。高校后勤要以实际行动为师生提供细致、周到、温暖的服务,以高效快速反应体现出劳动的价值并以此提升服务师生的品质。我校推出的钉钉一键式线上报修服务,全校师生在办公区域、宿舍区域以及校内各类场所,如发现公共物品的损坏,既可以立刻进入钉钉进行线上维修申报服务,后勤管理部门安排专员接受钉钉维修通知,收到维修通知后立即进行任务派发,一般的简易维修服务在保修1~2小时内即可完成,对于较为复杂的服务在24小时之内都能完成,后勤维修人员在新生入学报到或节假日高峰期加班保证维修服务,已然成为了我校后勤快速高效服务、开展劳动教育的生动名片,用后勤人的辛勤劳动诠释了服务师生第一的工作理念。三是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后勤部门可协同团委、学工、教务部门开展校园劳动教育文化活动,多形式多载体开展校园劳动文化教育活动。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室、宿舍等区域加强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标语、横幅、展板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行为规范、基本道德规范、校训以及后勤服务中的先进典范、工匠人物等设置于校园人流集中的地方,大力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伟大的校园文化,通过劳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涵养深厚的劳动情怀,在校园内营造人人关心劳动、人人参与劳动的良好氛围,协同校内外各单位构建劳动育人共同体,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后勤肩负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的使命,在开展劳动教育中构建后勤管理服务育人体系,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增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导向性、亲和力、渗透力和实效性。在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后勤充分发挥其劳动资源优势,在劳动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实现创新,凝聚劳动教育的合力,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是适应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校后勤现代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