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影响因素协同效应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

2023-01-08 09:58谢林玲
关键词:科研机构组态条件

韦 铁,谢林玲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日益加快,如何抓住机遇,制定有效的技术追赶策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企业而言意义重大。①杨燕:《我国制造业技术学习与追赶的特点与逻辑遵循——基于以企业为核心主体的分析框架》,《技术经济》2020年第2期。已有研究指出,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因素众多且影响机制错综复杂 。②吴晓波、余璐、雷李楠:《超越追赶:范式转变期的创新战略》,《管理工程学报》2020年第1期。以往单一视角的研究已无法充分反映这个复杂的系统性变化过程,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视角动态揭示这个复杂演化过程。生态系统视角将事物之间的复杂影响及其变化纳入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框架,能更好地反映各种复杂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导致的整体性演化规律。因此,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将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视为一个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利用组态思维探讨这些因素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成效的协同影响,以期为后发企业制定技术追赶战略及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的贡献及创新点为:一是将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引入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研究,通过构建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模型来解释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的复杂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二是运用组态研究方法,通过实际案例来探讨这些复杂影响因素产生的协同效应,发现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成效的具体路径。

一、文献综述

后发企业通常指起源于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由于远离国际性研发中心和高端用户而处于竞争劣势,但又具有利用新兴技术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等后发优势并努力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①刘培林、贾珅、张勋:《后发经济体的“追赶周期”》,《管理世界》2015年第7期。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依赖于一定时期企业所处的情境因素,主要包括:

技术因素。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受其所依赖的技术因素的影响,②Mu,Q.,Lee,K.,“Knowledge diffusion,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atch-up: The cas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 China ”,Research Policy,vol.34,no.6,2005,pp.759—783.例如技术追赶更容易发生于技术生命周期短、初期知识存量较高的行业,但这些行业的技术追赶受到相关领域专利技术的知识独占性和可得性的影响。

市场因素。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态势等方面。例如早期日本、韩国等由于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其主要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实现技术追赶。③Keun,Lee.,Minho,Yoon.,“International,intra-national and inter-firm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technological catch-up: the USA,Japan,Korea and Taiwan in the memory chip industry ”,Technology Analysis &Strategic Management,vol.22,no.5,2010,pp.553-570.而近年来中国、印度等由于国内市场规模庞大,可通过本国市场实现技术追赶。④Mu,Q.,Lee,K.,“Knowledge diffusion,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atch-up: The cas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 China ”,Research Policy,vol.34,no.6,2005,pp.759—783

制度因素。有研究指出,一国的产业政策可通过影响企业的研发行为、外部资源的获得性以及技术能力积累来影响其技术追赶。⑤王明明、李江:《我国乳业技术追赶中的产业政策作用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3期。Kashima 等认为中国特殊的产业和国家创新系统制度安排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从而实现技术追赶。⑥Kashima,H.,Hasegawa,T.,Fukuuchi,Y.,et al.,“Institutional determinism and political strategi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Business Society,vol.48,no.3,2009,pp.284—325.

组织因素。Malerba 和Nelson 发现组织学习能力会影响其技术追赶效果。⑦Malerba,F.,Nelson,R.,“Learning and catching up in different sectoral systems: evidence from six industries ”,Industrial &Corporate Change,vol.20,no.6,2012,pp.1645—1675.Johnson 指出创新战略模式是促进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关键因素。⑧Johnson,E.A.J.,“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game changers,and challengers by 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vol.29,no.6,2012,pp.1099—1100.

综上,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是个长期和复杂的系统演化过程,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协同影响,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有待更深入探讨。

二、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我们构建了一个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在模型中,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生态系统主要由环境和主体两大部分组成。环境包括经济、政策、技术、市场等后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主体除了后发企业,还包括在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中,与其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种组织和个体。我们将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成效的因素归纳如下:

(一)环境因素

1.经济与政策环境因素。其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往往有基础性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为经济和政策环境能为后发企业提供基础的经济条件和可获取的创新资源制度保障。①吴东、吴晓波:《技术追赶的中国情境及其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第11期。

2.行业技术特征。主要指与后发企业所处行业相关的主要技术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太复杂的技术往往会提高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门槛。②江鸿、吕铁:《政企能力共演化与复杂产品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追赶的纵向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9年第5期。

3.市场竞争程度。在技术追赶的不同阶段,市场竞争程度的不同也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技术追赶效率。③李伟:《经济体制转型、市场结构变化与技术追赶——基于产业演化理论的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二)主体因素

1.后发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学习能力的不断积累和提升过程,良好的技术学习能力是影响其技术追赶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④陈晓玲:《中国制造业追赶情境特殊性对产业追赶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杭州:浙江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页。

2.后发企业的创新网络构建宽度,即后发企业与其他主体所构建的创新网络覆盖的范围。若构建的创新网络宽度越大,后发企业技术和知识获取的渠道则越宽,从而越有利于其实现技术追赶。⑤寿柯炎、魏江、刘洋:《后发企业联盟组合多样性架构:定性比较分析》,《科学学研究》2018年第7期。

3.后发企业与其他主体的关系,包括与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用户、其他企业的关系。后发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越强,则企业从政府部门获得的支持和帮助越大,越有利其实现技术追赶,⑥王金凤、岳俊举、冯立杰:《政府支持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年第4期。后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关系强弱也会影响其技术追赶的成效,⑦孙孝科、赵晨:《专利研发生态系统主体博弈关系探析——基于后发企业为主导种群的视角》,《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后发企业与用户关系越密切越有利于其利用市场优势来实现技术追赶,⑧郑彤彤、谢科范:《基于用户创新视角的后发企业追赶战略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18期。其他企业包括创新合作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在技术追赶中,这些企业会为后发企业提供各种创新资源,后发企业与这些企业保持较好关系通常也能促进技术追赶。

三、研究方法

(一)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QCA)是一种定量和定性有效融合的研究方法,①李永发:《定性比较分析:融合定性与定量思维的组态比较方法》,《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fsQCA)是QCA 的一种,能够较好地对复杂系统中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并从组态分析中演绎协同影响效应。

(二)案例选择

本文选取15 家属于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案例。这些企业的成立时间都在10 年以上,主要产品涉及目前家电行业的各主要类型,企业规模(市值)也涵盖大中小各种层次,企业所在区域分布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具体见图2。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坚持走技术追赶道路,它们专利申请量在近10 年总体上都呈现不断增加态势,在传统家电领域和信息家电领域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分别以日本松下和索尼为代表)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见图3、图4)。

图2 案例企业规模、行业及地区分布

图3 传统家电行业企业专利申请数量(2009—2018)

图4 信息家电行业企业专利申请数量(2009—2018)

(三)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1.结果变量。本文用选取的15 家后发企业核心专利申请数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缩小来反映技术追赶成效。为了避免出现临界值和交叉临界值以及完全不从属于相应集合的临界值,本文参考徐雨森等人的研究,②徐雨森、李亚格、史雅楠:《创新追赶背景下后发企业路径创造过程与能力——金风科技公司案例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第6期。将案例分别赋值为1、0.67、0.33 和0,其中“1”表示完全隶属,“0”表示完全不隶属,数值越高,表示隶属程度越高。表1 列出了结果变量的赋值标准。

表1 结果变量赋值标准

2.条件变量。条件变量主要涉及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成效的环境和主体因素,包括经济与政策环境、行业技术特征、市场竞争程度,以及后发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创新网络构建宽度及其与其他各种主体的关系。条件变量的汇总见表2。

表2 条件变量汇总

本文通过公开的政府及企业官网收集相关信息,专利数据来源于incopat 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条件变量依次标记为a 到i,结果变量标记为z,最终整理数据如表3 所示。

表3 各变量赋值

四、结果与讨论

(一)单个变量的必要性检测

通常对于一致性大于0.9 的变量,被认为是结果的必要条件。①Barbara,Vis.,Jaap,Woldendorp.,Hans Keman.,“Examining variation in economic performance using fuzzy-sets ”,Quality&Quant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hodology,vol.47,no.4,2013,pp.1971—1989.对不能产生技术追赶成效的结果,则被认为是“非技术追赶成效”,在变量符号上一般用“~”表示“非”。本文利用fsQCA3.0 软件进行单个变量的必要性检验,结果见表4 和表5。

表4 单个条件变量的必要条件检测(outcome=技术追赶成效)

由表4 可知,在结果变量指向“技术追赶成效”时,只有一个条件变量,即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变量的一致性(consistency)超过0.9,可以认为该条件变量为结果变量“技术追赶成效”的必要变量,即该变量是产生技术追赶成效解释力度大的前因条件。

由表5 可知,在结果变量指向“非技术追赶成效”时,条件变量“市场竞争程度”低、“后发企业与政府关系”弱、“后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关系”弱、“后发企业与用户关系”弱、“后发企业与其他企业关系”弱的一致性都在0.9 以上,可认为它们是“非技术追赶成效”结果的必要条件。

(二)组态分析

基于必要条件分析,将前因条件纳入模糊集真值表分析程序,设定案例频数阈值为1,一致性大于0.8,PRI(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inconsistency)一致性大于0.7 的标准值,降低可能存在的矛盾组态。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6 所示,其中:☉代表核心因果条件存在,○代表核心因果条件缺失,●代表边缘因果条件存在,○代表边缘因果条件缺失,空白表示该条件既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从表6 可以看出,产生技术追赶成效结果的组态有6 个(H1—H6),且这6 个组态的一致性指标均大于0.9,模型解的覆盖率为0.79375,说明这6 个组态解释了形成技术追赶成效的主要原因。同时产生非技术追赶成效的组态有4 个,一致性大于0.9,覆盖率为0.858571,说明这4 个组态是技术追赶成效的充分条件。

(三)具有较高成效的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路径

1.环境支持型的技术追赶路径。H1 显示,后发企业在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支持下(核心条件),无论其所处行业的技术复杂度有多高,如果市场竞争程度高(核心条件),就可以依靠自身技术学习能力(边缘条件)的逐渐积累和提升,同时争取政府的支持,以及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用户之间的合作(核心条件)来提升其技术追赶成效。在这种路径下,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支持,后发企业与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等主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取得较好技术追赶成效的关键因素。H3 显示,后发企业在好的经济和政策环境支持下(边缘条件),如果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且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关系较弱(核心条件缺失)时,应该争取政府的支持以及加强与用户的合作(核心条件),这样也可以促进后发企业获得较好的技术追赶成效。在这种路径下,后发企业与政府、用户保持良好关系是重要的核心因素。H4 显示,后发企业在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支持下(核心条件),如果市场竞争程度较高且其与政府、用户的关系弱时(核心条件缺失),后发企业可以通过拓宽创新网络,以及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核心条件)来获得较好的技术追赶成效。在该路径中,后发企业对创新网络的拓展,以及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是关键因素。H6 显示,后发企业在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支持下(核心条件),如果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核心条件缺失),即使技术学习能力不高(边缘条件),但只要努力拓展创新网络,保持与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用户的强关系(核心条件),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技术追赶成效。

2.主体促进型的技术追赶路径。H2 显示,如果缺乏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支持,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核心条件缺失)和行业技术复杂度较高(核心条件)时,即使后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用户的关系较弱,也可以通过不断拓展创新网络以及保持与政府的强关系(核心条件)来获得较好的技术追赶成效。H5显示,如果后发企业缺乏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支持,当面临较低复杂度的行业技术门槛时(核心条件缺失),只要拥有较高的技术学习能力及拓展较宽广的创新网络,同时保持和高校、科研机构及用户的强关系(核心条件),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技术追赶成效。在该路径中,后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及用户保持强关系是实现技术追赶成效的核心因素。

除了上述6 个产生技术追赶成效的路径外,表6 还有4 个产生非技术追赶成效的组态(NH1—NH4),其前因条件的核心因素均为后发企业与政府关系弱。因此可知,获得政府支持是后发企业取得较好技术追赶成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结论

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从创新生态系统来看,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和主体两大类型。在这些因素中,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是企业获得技术追赶成效的必要条件,后发企业与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用户关系弱是企业产生非技术追赶成效的必要条件。

第二,产生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成效的路径包括两类:一是环境支持型,H1、H3、H4、H6 组态表明在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下,后发企业可通过制定相应的创新战略,抓住市场机会进行自主创新,积极拓展创新网络,积累自身的技术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好的技术追赶成效;二是主体促进型,H2、H5 组态表明在不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下,后发企业也可以通过主体因素,例如不断拓展创新网络,加强与其他主体的合作,突破环境因素的制约,获得好的技术追赶成效。

第三,对于后发企业而言,在制定技术追赶战略和相关政策时,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要争取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政策和市场优势进行创新;二要拓展创新网络,加强与其他创新主体如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知识和技术来弥补自身不足;三是加强与用户的关系,在创新中鼓励用户参与,坚持创新的市场需求导向,打造多主体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本文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探讨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影响因素及其协同效应,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未来研究可在此框架下进一步考量更多的环境及主体因素,以及进行更丰富的实证性研究来检验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影响因素及其协同效应。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组态条件
浅谈力控ForceControl V7.2组态软件在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逆行者的武汉
Rh XIII—Cd XVI 离子4s24p3—4s4p4 能级与跃迁的理论计算*
组态软件技术现状与发展
高职“工业组态技术”课程建设探析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