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2020 年8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六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 号)中首次提出“新城建”概念,即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和更新改造,并明确七大建设内容,“新城建”拉开了建设序幕。
现阶段,多地公布“计划书”,“新城建”稳步有序地推进,不断取得良好建设成效,加快向全国推广。
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以及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任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2)》调查显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是被访对象所在单位最为关注的“新城建”内容,占比82.55%;其次是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占比60.44%;关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智慧社区建设的单位较为相近,分别占50.78%和54.83%;还有的单位重点关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内容,分别占48.91%和48.6%,32.4%的被访对象所在单位主要关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如图1 所示。这表明,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对“新城建”所涉七大领域内容都较为关注,由于CIM 平台可以在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智能建造、智慧市政、智慧社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以及政务服务、公共卫生、智慧交通等领域深化应用,因此得到更多关注。
图1 被访对象所在单位主要关注的“新城建”内容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的形势下,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既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又能推进一批“新城建”项目落地,带动有效投资,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扩大内需,引领城市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查显示,绝大部分被访对象认为“新城建”可以推动城市提质增效,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占82.24%;超过半数的被访对象认为“新城建”可以“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整体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分别占63.86%和63.55%;还有48.6%的被访对象认为“新城建”可以“充分释放城市发展潜力,带动有效投资,培育经济发展增长点”;认为“新城建”可以“适应并带动消费升级新趋势,强化国内市场”的被访对象占比较少,为19.31%,如图2 所示。这意味着,被访对象对于“新城建”所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新城建”发展将对城市治理水平、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城市整体发展等多个方面提供助力,全方位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最终培育经济发展增长点。
图2 被访对象认为“新城建”发展的主要作用
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以城市提质增效为引领,以应用创新为驱动,面向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需要,旨在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即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其中,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作为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为“新基建”和“新城建”提供了基础平台。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方面,调查显示,被访对象所在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一些应用场景,将CIM 平台应用到施工管理的单位占比最多,为47.66%;其次是城市管理,占比44.24%;还有单位将CIM 平台应用到工程项目审批和施工图审查方面,分别为41.34%和34.89%;20.56%的单位在竣工验收中应用CIM 平台,还有14.02%的单位在招商引资环节应用CIM 平台,如图3 所示。
图3 被访对象所在单位CIM 应用场景
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可对城市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在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智能化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占比43.93%;其次是智能化城市排水设施,占40.5%;第三位是智能化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占比38.63%;还有的单位在智能化城市电力设施、智能化城市燃气设施和智能化城市供热设施等方面展开建设应用,分别占28.04%、22.12%和10.9%;17.13%的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在其他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展开建设应用,如图4 所示。可见,被访对象所在单位目前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覆盖供水、排水、电力、燃气、供热、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全领域,但目前主要集中在供水、交通和排水等领域,其他方面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图4 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已开展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我国对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利用数字化技术等科技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安全管理能力。调查显示,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在城市风险防控方面都做了相关工作,有的单位近三年开展了城市风险评估,占33.96%;有的单位完成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管理平台设计和立项,建有燃气、供水、排水、桥梁等监测感知网,均占35.83%;30.22%的单位实现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管理平台常态化运营(场所、机构和队伍等),18.69%的单位在城市风险防控方面做了其他工作,如图5 所示。这表明,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在城市安全管理方面已初步形成风险评估、平台设计、后期运行的安全风险处置机制,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更具韧性。
图5 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开展城市风险防控工作情况
2022 年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推进城市通信网、车联网、位置网、能源网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针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情况,调查显示,部分被访对象所在城市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应用集中在智慧公交领域,占比41.43%;30.84%的被访对象所在城市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主要应用在智慧泊车领域,还有的城市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主要应用在无人配送、智慧环卫和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分别占20.25%、17.45%和16.2%;还有部分城市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尚无应用,占36.14%,如图6 所示。可见,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日渐丰富,并主要集中应用在公共服务领域,但在商业应用领域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需要加快商业运营步伐,形成商业模式,推动项目可持续落地。
图6 被访对象所在城市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具体应用场景
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方面,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访对象所在单位搭建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占比达63.24%;搭建省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和搭建县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单位占比相差不大,分别为33.96%和32.4%;还有20.87%的单位实现部、省、市、县平台联网安全运行,如图7 所示。这意味着,绝大部分被访对象所在单位都建立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但目前实现四级平台联网运行的城市占比较少,未来还需加快打通平台壁垒,实现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在服务市民生活、保障城市运行方面发挥更大效能,实现城市管理事项“多级联动”“一网统管”。
图7 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智慧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基础单元,在整个治理体系中发挥着奠基性作用。智慧社区是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智慧化服务则是智慧社区的具体实现路径。调查显示,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在社区智慧化服务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智慧物业,占55.45%;第二位是智慧安防,占比50.16%;其次是智慧防疫,占比33.96%;还有的单位实现了智慧消防和智慧停车与充电,分别占比24.61%和20.56%;实现智慧家居和智慧医疗与养老的单位占比较为相近,分别为11.84%和11.21%;8.1%的单位实现了重点人员关爱,还有10.59%的单位实现了其他方面的社区智慧化服务,如图8 所示。可见,智慧社区中的智慧物业、智慧安防等已达到了较高的普及度,这也是因为物业和安防是社区服务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必经之路。同时由于近年来疫情影响,疫情防控成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利用智能化手段实现精准防疫也成为社区智慧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此外,医疗、消防、家居等领域的社区智慧化服务也在稳步发展,智慧社区建设正在不断推进。
图8 被访对象所在单位社区智慧化服务情况
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方面,行业内的企业已经展开了多维度、多业务场景的智能化应用探索。调查显示,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在标准化设计环节实现智能化应用占比最多,达49.84%;智慧工地和数字化项目管理分列二、三位,分别占42.99%和42.06%;还有的单位在协同设计、参数化设计和数字化交付等关键业务场景实现了智能化应用,分别为38.01%、34.27%和32.4%;在建筑可视化运维、建筑智能运维(空间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巡检管理、综合管理)、性能化设计和装配式建筑施工等关键业务场景实现智能化应用的单位相差不多,分别占27.73%、26.17%、25.23%和24.3%;20.56%的单位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应用,此外,还有单位在智能审图、设备能耗管理、质量追溯管理等关键业务场景实现智能化应用,分别为18.69%、18.07%和18.07%;在部品设计、生产环节,实现部品深化设计和部品生产管理智能化应用的单位分别为14.02%和10.59%;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在部品存储与运输管理、无人生产工厂和设备智能化加工等业务场景的智能化应用较少,均未超过10%;还有5.3%的单位在其他关键业务场景实现了智能化应用,如图9 所示。这表明,被访对象所在单位已经在产业中的多个关键业务场景中实现了智能化应用,涉及设计、生产、物流和施工等多个环节。
图9 被访对象所在单位目前已实现智能化应用的关键业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