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欣 吴心怡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近年来,国家大健康事业迅猛发展,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中药大产业迎来利好,与之相适应的高职中药专业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分析新形势下的高职中药专业就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如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把高职院校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中药产业各领域从业人员的基础技能也是必备技能就是识药辨药,多年来,围绕这一基本技能,许多学者、教师都深刻探讨了如何教、怎么学,但受教学学时或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1],绝大部分院校仍然是学生被动完成实践课教学,学生基本技能不扎实,不能很好地对接岗位技能需求,职业生涯发展受限。笔者从自身学校实际出发,尝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识药辨药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中药专业特色实践教学资源库,并尝试实践教学的延伸。
识药辨药就是要从来源上认识中药,中药来源鉴别中,药用植物原植物的鉴别是核心也是基础。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药用植物鉴别中较为简便易得的资源,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用好用活是关键。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直接由标本公司购入腊叶标本供教学使用,采购标本较为省时省力,但不能完全贴合实践教学大纲,学生仅仅用眼观察,每节课都是泛泛看过,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实现实践课实践操作的目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不能得到提高。同时,购入标本也不能体现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有时常见鉴别不准确、种类不全等问题。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常受到地域环境、植物资源的影响。本校位于历史悠久的黄帝故里新郑市,地处伏牛山余脉具茨山区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丹参、沙参、防风、木瓜、瓜蒌、红花、地黄、牛膝、芍药、白芷、金银花、半夏、远志、柴胡、桔梗等多科属、多品种药用植物资源,每年春夏秋三季,学院组织师生、百草社社团、药用植物兴趣小组成员不同批次、不同路线进入山区开展野外识药、辨药、采药实践课,学生采集标本带回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整理、脱水干燥、上台纸、杀菌、鉴定命名后装订制备腊叶标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标本,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锻炼了实践技能,同时补充了药用植物腊叶标本资源库,更为重要的是对中药的来源鉴别有了更深刻的把握。
对于性状破坏或改变的中药,尤其是不易区分的品种或者粉末类中药,显微鉴别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直观、取样量少、专属性强等特点,是中药专业学生在实践课学习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显微鉴别实践课安排始于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显微鉴别实践课内容包括细胞后含物、药用植物组织特征、药用植物器官横切及表面制片等内容,作为先导课程,其目的是为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打基础,但学生刚进入专业基础课的学期,专业课开设也刚刚开始,对中药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熟悉药名的阶段,对有些药名还很陌生。因此在实践课中只单纯操作,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意义,比如,最为常见的后含物草酸钙结晶,大黄中草酸钙棱角大且钝尖,人参草酸钙簇晶小且棱角多锐尖,学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接触中药,不能理解草酸钙结晶大或小的概念,更不能体会晶体对与中药鉴定的意义。再比如常见的厚壁组织石细胞,药用植物观察黄连鲜黄色石细胞,厚朴黄柏大型分枝状石细胞,学生仅仅看到形状的不同,不能体会石细胞类型在结构细微处的变化。还有药用植物保护组织中气孔的类型,学生只能区分气孔类型,不可能在实践课中观察各种叶类药材,对于中药名称都处于陌生的程度。而且实践课时有限,在药用植物实践课中增加中药种类观察后含物及组织特征不现实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药鉴定技术的实践教学开设于第四学期,药用植物开设于第二或第三学期,中药鉴定技术显微鉴别实践课开始时,学生对大部分药用植物的显微鉴别基础知识都逐渐遗忘,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安排时间复习药用植物显微鉴别基础知识,降低了学习效率。药用植物和中药鉴定技术没有很好地衔接,形成了两张皮,因此,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显微鉴别融合式资料库就显得很有必要[2]。
融合式资料库建立的基础是教师充分把握药用植物及中药鉴定这两门课程,细化知识点,制定任务并分解项目,在任务驱动下组成学生兴趣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按组分配任务,如针晶小组、菊糖小组、分泌组织小组等,按特征广泛观察具备该特征的中药,并利用显微镜拍照成像功能保存该特征在不同中药中的状态,由教师筛选入库。学生边学边做,提高了实践技能,图片资料在以后的实践课中直接调取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假期及网课期间,学生在家时间长、课余时间较为充足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居住地周边环境,安排药用植物课程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提交微视频作业,学生在活动区域范围内识别药用植物或中药,录制微视频,动手剪辑、配音添加字幕,上传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由师生共同参与点评。期末开展“我身边的药用植物”微视频活动,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整理、鉴定后补充到药用植物微视频资料库,比如,焦作地区学生以道地药材怀地黄为例,利用地理优势,拍摄地黄栽培基地、地黄原植物特点等相关内容,制作药用植物地黄微视频资料,唐河地区拍摄唐半夏微视频资料、西峡地区的学生拍摄山茱萸视频资料,灵宝地区拍摄冬凌草资料等。也有以常见药用植物鱼腥草、蒲公英为例,拍摄视频首先从根、茎、叶、花讲解三白草科、菊科植物特征,最后学生再整体展示鱼腥草、蒲公英作为全草类中药材的整个入药部位。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论课药用植物分类学知识识别药用植物并进行各器官的简单解剖描述,充分巩固所学内容,为中药鉴定技术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分类、定义、分析、整理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以赛促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补充入资料库的微视频资源中有年级、班级、姓名和照片等资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活动 的积极性,同时在实践课中使用学生自己拍摄的视频,拉近了学生与专业课的距离。
通过课堂效果、课后作业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学情,分析知识盲点,分别组完成以下陈设区,陈设区控制药材使用量,不设标本柜,学生可以接触药品。
易混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及饮片陈设区,主要陈设性状特征易混根及根茎类药材及饮片,如山药与天花粉,白薇、徐长卿、细辛与白前,玄参与地黄,黄芪与甘草,山豆根与北豆根,牛膝与川牛膝,三棱与泽泻,牛膝与川牛膝,当归与独活,白芍与赤芍,拳参与重楼[3]等易混中药材及饮片,制作标牌标出识别特征及鉴别点。
常用全草类中药饮片陈设区,全草类中药饮片易混难记,识别区陈设常用30种全草类中药,金钱草、广金钱草、连钱草、鱼腥草、仙鹤草、紫花地丁、蒲公英、广藿香、半边莲、半枝莲、泽兰、佩兰、萹蓄、瞿麦、豨莶草、马鞭草、马齿苋、荆芥、薄荷等全草类中药,并在每一味药中标出突出鉴别点,如金钱草:对生叶、叶全缘、脉黑褐。其中性状特征易混全草类药材及饮片相邻陈设,比如金钱草、广金钱草、积雪草与连钱草,藿香与广藿香,半枝莲与半边莲,泽兰与佩兰等,标牌标记主要区别点。
易混种子类药材及饮片陈设区,种子类中药个体较小,肉眼观察鉴别特征需仔细谨慎,需多观察、多比较,把种子类中药陈设一处,配备放大镜,便于识别记忆。如菟丝子质地坚硬,一端有淡色圆点,放大后可见布满白霜的细颗粒;紫苏子果皮薄而脆,表面具微凸起网纹;苦杏仁呈扁心脏形,基部略不对称,桃仁长卵形,扁平;砂仁表面有刺状突起,益智表面无刺有纵向棱线等性状对比鉴别能更好地识别药物[4]。
易混皮类、叶类药材及饮片陈设区,香加皮、五加皮与地骨皮,肉桂与阴香桂,合欢皮与秦皮,黄柏与关黄柏,罗布麻叶与番泻叶等易混药材比较鉴别。此外,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立生品与炮制品对比陈列区,筛选2010版药典收载饮片炮制品种及单列炮制品种。设立正品与常见伪品陈列区,通过药材市场收集部分伪品,与正品比较陈设,提高学生识药辨药技能[5]。
中药鉴定实践课内容受课时及场地的影响,远远不能将常用中药鉴别纳入课程安排,中药种类繁多,鉴别知识点枯燥琐碎,易混难记,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微课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以往的微课录制多为教师独立完成,在实践教学中显得单调。笔者尝试师生共同参与,以性状鉴别为主要内容,采用微视频的方式录制常用、易混中药材或饮片。对于内容的选择,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选取学生认为有难度、易混难记的品种,以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性状描述为准,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分组完成脚本编制,由教师把关,最后在中药标本室或模拟中药房完成录制及配音讲解,长度控制在两分钟以内。录制完成后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学生可以在课上课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学习,时间短、效率高、不占用资源[6]。
在视频录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学情特点,活跃、动手能力强,每参与录制一味中药,学生就对该药物有了深刻印象,同时学生对于自己录制的视频非常亲切,接受度高。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及微视频制作技能。
定期举办“识药辨药我最行”微视频活动,学生组成2-3人团队,针对某一味中药,利用药用植物及中药鉴定实践教学库资料,从中药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等方面选择突出特征,录制3-5分钟小视频,从视频内容和专业知识两方面选择优秀作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展示,并收入中药鉴定技术实践教学视频资料库。
本校位于新郑市,距离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禹州中药材市场仅一小时车程,自古禹州便有“药都”之称,有“药不过禹州不香”之说。禹州药材资源丰富,盛产动、植、矿物类药材1084种。冠以“禹”字号的三十六个道地品种被列入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其中,白芷、南星、白附子、豫西丹参等品种获准国家原产地保护。禹州中药炮制工艺更是以加工精良、疗效明显而著称,于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药材市场距离学校一小时车程,每学期在教学进程内安排16-20学时,分批分组带领学生深入药材批发摊位,同时在每学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带领百草社成员到药材市场进行实践学习。进入药材市场后,由带教老师带领小组学生根据药商所售品种选择学习重点,让学生亲身体会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锻炼在实际工作中的识药辨药技能。
开展药材市场的延伸实践教学,杜绝参观游园,前期组织和后期考评尤其重要,前期学生分组后选择带教老师,由学生写出实践调研项目计划书,制定学习目标,每组选择10种中药作为调研重点,准备前期资料,进行项目分解、任务驱动以提高学习效果[7]。实践结束后,从药材性状、市场行情、炮制品种、应用沿革等方面完善实践调研报告。
学校经过数年的建设,实践教学硬件环境模拟医院、药店、工厂等工作、生产环境,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走进校内授课,学生经过校内实践培训后,利用周末及假期进入附属医院、张仲景连锁药房以及润宏、本草国药等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对接工作岗位,在顶岗实习中锻炼技能,开发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