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心彝意共发展 民族团结结硕果*
—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新实践案例

2023-01-08 22:45段凯烨
智库时代 2022年3期
关键词:示范村民族团结彝族

段凯烨

(中共曲靖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

在云南散居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建设中,以散居民族地区为主的曲靖市为例,从建设之初到建设中再到现在,各个阶段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建设发展参差不齐,发展得比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曲靖市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建设,其成效显著,有较强的学习、借鉴意义。本文将通过对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背景情况、主要问题和经验启示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创新实践作为典型案例,为其他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背景情况

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始建于1984年,由板桥、钟山、大水井三个乡(镇)的偏僻村寨组合而成。位于罗平县城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9公里,地处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全乡土地面积120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居)委会,56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旧屋基彝族乡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四种主体民族,是曲靖市唯一的彝族乡。全境属山区,北高南低,北部面积大,南部面积狭窄,主要由山地和少量山间小盆地以及河谷组成。境内石山林立,石灰岩分布极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寸土寸金。2020年末,全乡总户数2649户,总人口11127人。其中,少数民族4129人,占总人口的37.1%。

旧屋基彝族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主要自然景观资源有“世界山峰之都”那色峰海、野猴谷、小三峡等,野生动物资源有猕猴、岩羊、獐子等。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古朴而丰富,包括彝文通书、彝文石碑、古彝文石岩书法、彝族文化古籍,《那色舞》《把式舞》等彝族原生态歌舞,以及彝族“三拜六祭”的传统习俗等民俗文化资源。彝族群众崇尚自然图腾,与大自然和谐共生,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所生活地区的森林植被保护较好。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1.5%,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旧屋基彝族乡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过程中,有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但是也遇到过很多难点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条件薄弱

旧屋基彝族乡喀斯特地貌突出,属于典型的石漠化片区,当地村民也习惯了就地取材,用石头搭建房屋,从各个村子的房屋建筑就可以真实反映出当地的石漠化情况。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之前,旧屋基自然环境恶劣,水资源缺乏,“九分石头一分土,土如珍珠水如油”是旧屋基彝族乡的真实写照,过去的彝乡人民多年来都饱受着缺水之苦。交通设施建设也相对比较落后,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虽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交通不畅,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开发难度较大。且网络覆盖率低,各族群众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相对闭塞。总体来说,过去的旧屋基很“旧”。

(二)产业发展困难

旧屋基彝族乡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万峰山自然保护区,因为处在自然保护区之中,可利用发展的土地面积不多,所以限制了很多村寨的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红线坚决不得触碰,发展阻力大。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是旧屋基面临的一个头等难题。所以,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旧屋基的传统产业支撑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而新兴产业的条件又不成熟,仍在起步阶段。享有“世界山峰之都”之称的那色峰海,因旅游开发资金有限,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都还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产业发展不起来,物质基础就难以打好。

(三)民族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屋基彝族乡是曲靖市唯一的彝族乡,彝族文化的潜在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传承与发展面临困难,且传承中出现了断层。随着社会的发展,旧屋基的毕摩文化传承受到的阻力日渐明显,年轻人对成为“毕摩”的意愿不高,毕摩传承人逐渐减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文古籍《玄通大书》保存完好,但是识彝文并能大致翻译的只有安木勒村的村长毛炳才一人,调研中毛炳才也表示愿意学习的人太少,都不感兴趣,大部分彝族青年只会说,不识彝文,更不会写,而为了更好地保护原书,2021年初毛炳才开始用手工纸张誊写原古籍全文内容,目前就他自己在进行誊抄工作,大致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整个工作。民族歌舞等民间艺人也逐渐老化,而年轻人大多受流行歌曲和舞蹈的影响,对彝族的歌舞文化淡泊。民族传统手工服饰和刺绣虽然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由于费时间、成本高,会手工刺绣和愿意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民族文化面临的传承困境,必须引起必要的重视和关注。

二、主要做法

云南散居民族地区的村寨大多偏远、发展滞后、受关注度较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建设是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对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帮扶政策和资金倾斜,这对于散居民族地区、民族村寨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就很早、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机遇,着力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创建工作,并取得了成效。

(一)规划先行,科学定位

(1)民主决策。在进行充分的外出考察学习和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由班子会议民主决策怎么发展、如何发展,聚焦难题找路子。

(2)准确定位。确定了发展目标,就是要把旧屋基彝族乡建成“生态家园·美丽彝乡”,并结合“民族、生态、旅游、扶贫、党建”五张牌,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入发展大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突出特色、展现优势、准确定位。以“那色峰海”为品牌、以“生态民俗”为基础,以“彝族文化”为特色,以“基地建设”为亮点,构建起别具特色的“民俗峰林”旅游小镇。

(3)统筹规划。通过对功能设计和产业定位的合理规划,结合全乡各个村寨的实际情况和特色,以北高南低的空间布局划分了三个功能区。乡政府作为中间位置,集镇所在地设计了彝族风情展示功能区;北部面积大,以种植为主,设计了生态农业发展区;南部面积狭窄,主要由山地和少量山间小盆地以及河谷组成,因其自然风光独特,设计了民俗峰林旅游体验区,从而打造生态、绿色、民族文化三大品牌,并以“那色”(彝语,意为彝家人)为品牌,对涉及旅游、文化、农副产品、服饰、住宿、餐饮等多领域的“那色”商标进行备案注册。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1)实施青山守护工程,建设生态田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天然林地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以保护生态为主,做好绣花功夫,打造“那色峰海”、野猴谷、小三峡三大景点。

(2)建设民族文化展示基地,展现民族特色文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线下”主要有彝族风情一条街,百米长廊展现彝家风情风貌和新时代的彝乡美好生活;标有“那色家园”的迎客寨门,非常有仪式感;还建有富有彝族历史文化内涵的通书文化广场和充满神奇色彩的祭祀场所等。“线上”通过抖音直播活动进行农特产品和自然风光的推介,2021年9月还在大补懂村民族文化广场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竞赛云南赛区。

(3)建设和谐民居,构建和睦生活。大补懂村(彝语“补懂”意为山顶上的美丽人家)特色民居以彝族群众最喜爱的红黄黑三个颜色为主色调,红色是火的颜色,黄色是稻子丰收的颜色,黑色是土地的底色,颜色的选取充分彰显了丰富的彝家民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彝家人对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

(三)靠前指挥,群策群力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及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各项工作。通过召开动员启动会、派驻工作队、开展宣传等活动,引导民族群众重视并主动参与,投工投劳,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积极投入到民族特色乡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建设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命名有效期为5年,旧屋基在这5年内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既没有止步不前,也没有向后倒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委政府也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加大了重视和推进力度,全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且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十分浓厚,并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从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览那色峰海、食那色佳肴、品那色香酒、宿那色小院、观那色歌舞。

(四)提前部署,巩固提升

旧屋基彝族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民族团结进步取得了重大突破。2019年,旧屋基彝族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和2020年,旧屋基彝族乡法湾村委会大补懂村分别被评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罗平县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取得成效后并不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是站在新时代新的起点上,乡党委政府及时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早谋划早打算,接下来还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打造旅游主题品牌来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前部署,巩固提升。旧屋基下一步工作创新点之一就是做好“民族文化”的文章,全力打造“十个一”,即:定制一套民族服饰、烹制一桌特色菜肴、建设一栋特色民居、编制一支民族舞蹈、打造一支演出队伍、创作一首彝族酒歌、安装一套特色标识、培养一批民间艺人、种植一朵彝乡乡花、保护一批文物古籍。

三、经验启示

旧屋基彝族乡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②。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旧屋基获得了重要的经验,可为其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地区提供参考。

(一)坚持党的领导,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组织基础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推进。一是压实创建责任。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了旧屋基彝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将责任分工到位,层层落实。二是选优配强“领头人”。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和优秀人才在工作中发挥了榜样作用,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三是发挥组织作用。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识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各党支部组织开展一次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并不定期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宣讲、法律法规宣传、平安创建等活动。注重发挥党员直接面对群众、服务带动群众的作用,让各族群众知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引导各族群众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

(二)围绕繁荣发展,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各民族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基本保障。实施集中供水“光伏提水”工程,全乡家家户户都吃上自来水;硬化猴谷公路,打通了旧屋基连接贵州的出省通道,实现“通乡、通行政村、通自然村、村内道路、入户道路、庭院”的六个100%硬化,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更方便。二是突出人居环境的提升。建设垃圾热解炉处理站,做到垃圾及时清运处理,大力开展“厕所革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卫生。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推进移风易俗、文明礼葬,建设20个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阵地,乡村医疗卫生条件也全部达标,服务水平大大提升。

(三)聚焦文化认同,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增强“五个认同”,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一是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辖区交通干道、公共场所等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展板、墙绘、标语,做到抬眼可见、举足即观的宣传效果,共筑民族团结进步共有精神家园。在大补懂村、小寨村等都能够很好地感受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氛围。在调研期间拍照的时候,会有村民主动来搭话,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对到来者表示友好和欢迎,表现出一种自信和自豪感,这是村民们展现出来的崭新的面貌,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二是开展主题宣讲。组织宣讲组深入村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好日子”的主题宣讲;组织各类少数民族文艺展演队到民族主题街区展演,把少数民族的幸福生活通过民族原生态歌曲、舞蹈等形式展现出来。三是强化日常宣传。利用赶集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活动,向群众普及民族团结进步的常识。

(四)创新乡村治理,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认真排查解决和依法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实际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条约式治村,让群众有规可依。结合本村情况,制定了7条乡规民约和民族团结公约,各村有自己的村规民约,各家也有自己的家风家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大补懂村的村民们根据自己家的家风家教,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的家训。比如,晏氏家训“正心术、端品行、勤耕读、睦亲邻”;杨氏家训“孝父母、敦人伦、奉公法、安本分”,既是传统文化传习的体现,也是新时代家风家训的模板。二是标杆式带人,让群众有样可学。开展示范户评比并表彰,通过正向激励,树立彝乡榜样。三是积分式鼓励,让群众鼓足干劲。每月开展1次积分评比,以“爱心超市”积分激励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四是重赏式育人,阻断代际贫困。“重赏”奖励优秀困难学子,表彰优秀学生,并建立乡土人才库和乡贤工作站,吸引旧屋基本地人才回乡创业,例如“云乡小丽”抖音视频拍摄带动了当地土特产品的销售。五是鱼水式聚人,融洽干群关系。通过走访群众、深入基层,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解决群众的困难。旧屋基彝族乡派出所的4位民警都自嘲很“闲”,因为治安好,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违法犯罪事件,就连小偷小盗的情况都很少。

大补懂村等村寨、旧屋基彝族乡、罗平县,从村到乡再到县,都取得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成效,很好地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好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仅推进曲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发展,还能更好地推动云南散居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示范村民族团结彝族
彝族海菜腔
民族团结之歌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粉墙黛瓦下做强“黄桃IP”吴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