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2023-01-08 22:45史红艳刘金凤
智库时代 2022年3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史红艳 刘金凤

(滨州职业学院)

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高职教育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专业型人才,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优化,应根据乡村振兴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供给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实践分析,从多方面总结了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的定位

在产业转型速度不断提高的当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依据角色理论的解释,在社会环境中,行动者具有更为明确的地位,依据权力的安排开展行为,调整自身的反应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行动者由于在自我概念和角色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认知,因此其互动的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作为与区域发展高度相关的教育行业,也需客观定位自身的社会角色。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导,明确自身在实践中的定位,这也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问题。乡村振兴作为有全局性特点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而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作用和特色,因此首先要明确角色定位,才能开始开展工作。

(一)供给技术技能人才

若想促进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便须从发展农业着手,推动农业产业的综合发展,形成更为科学的产业体系,为区域产业集群提供服务。这也是开展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是其办学的优良传统和经验的体现。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需充分发挥培养和输送专业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功能,该渠道可在下列方面具体体现:第一,侧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工作,争取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和工作支持。在招收学生环节,倾向为农村区域投放更多的招生比例,提高本土生源的占比,为乡村产业的顺利发展培养本土专业人才[1]。第二,增加毕业生在本地的就业机会。与地方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更为稳定的合作办学、育人、就业等机制,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毕业生在本地的就业率。第三,扎实开展本土人才的培养工作。主要结合乡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提供具有更高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服务内容,从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二)精准助力扶贫脱贫

在整个社会的扶贫系统中,职业教育对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解决其贫困问题能够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职业教育可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首先,在教育扶贫方面可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主动吸纳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这样便可在学生的带动下实现全家脱贫,从而打断代际贫困的链条。其次,在产业扶贫方面,可通过结对子等方式为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扶持,广泛吸纳贫困劳动力,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再次,在技术扶贫方面,可组织高职教师为乡村产业发展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指导,重点培养本土的高技术人才。最后,在治理扶贫方面,可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上述方式均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更为明显的效果。

(三)加强产业培育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是最关键的部分。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拓宽后,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根本性发展。高职教育可通过提高就业稳定性、生产率、人力资源质量等方式来推动农村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革新。作为推动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在整个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定位可从下述方面描述:第一,在专业设置上,需紧密结合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提高战略性规划的力度,通过培养更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引导。第二,在人才培养方面,侧重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更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优化。利用区域特征,借助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工学交替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有时效性的教育资源。第三,在办学模式上,需展示出职业教育集团化的优势,充分整合政府、园区、企业、院校等不同的资源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实现职业院校在产业和企业成长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优势功能[2]。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机遇

(一)政策支持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党一贯的工作任务,也是党在新时期工作的重要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党侧重提高精准扶贫的力度,同时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渠道要依靠乡村振兴。之后党中央也发布了具体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各项工作要求。教育行业应当主动适应产业化人才发展的培养目标,保证振兴乡村的战略规划能够顺利实现。可见,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关键发展期,可获得更为充分的外部条件保障。

(二)社会发展需要

我国农业产业规模较大,因此乡村振兴也与我国顺利进入小康阶段具有更为紧密地联系。全面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从解决人民根本的社会矛盾着手,不断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持续奋斗,其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更为明显。我国自2018年便提出乡村振兴需以优化供给侧结构为主,应在乡村产业经营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上述体系的调整也对新时期农民的文化、技术和经营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19年初,国务院推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方案,可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理论指导,也为提高职业农民知识与技能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三)院校发展需要

我国职业院校多依据行业分类和产业集群设置开展职业教育工作。其对行业划分较为明显,其中农类职业院校可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型,但占比较小。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职业教育也需承担新的任务,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从不同角度为“三农”提供服务。职业院校需主动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发挥自身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以强大的教育力量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也需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工作中,以此作为打造一流院校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专职教师储备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机会,也可将比作为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就业的有效渠道[4]。

三、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一)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乡村振兴

我国自2018年便出台文件,大力扶持新型职业,农民也将纳入系统的职业教育工程。作为新时代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也需围绕此任务来向社会提供服务。可参照的实用性做法主要有:第一,开展定向培训,提高职业农民在技术技能方面的应用能力。积极实施校地合作,在县区范围形成新型农民学校,开展以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活动。科学设置培训的科目与内容,定期组织专家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保障职业农民能够就近获得先进技术的信息资源。第二,广泛吸纳新型农民参与到学历教育中,培养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领军群体。农民学历教育需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运用农学结合等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第三,全面培养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职业农民,推动“高站位、宽口径”等专业融合培养模式的实施。实行专业技能之外的多种培训教育,在专业中优选出热爱农业、技能水平较高且毕业后有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学生。在专业课程之外,也要为学生提供农业经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出更多热爱农业,具有农业情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非农专业的教育中,也需广泛开设农业类的基础课程,通过实施主题教育,推广农业知识来不断促使学生形成更高的农业情怀和素养,为现代农业培养出更多的后备人才。

(二)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职院校需充分发挥自身在工匠精神等文化方面的传承和创新职能。农民心态侧重推崇自然之乐,工匠精神则体现出专业人才精益求精的精神。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便是形成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播载体。通过校园文化开展专业人才的育人工作,可明显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推动人才素养的提高。近年来,部分地区的职业院校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更高深度和广度的育人体系,构建特色化的校园文化,主动将农民心态和工匠精神融入到文化当中,从而实现服务文化、专业文化与创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也就是说,在精神层面侧重打造服务文化,在技能层面打造专业文化,在职业层面打造创业文化,最终保障学生能够在品质、技能等方面实现综合发展。

首先,以“农业科技三下乡”为主要阵地,全面落实服务文化,体现出志愿精神。可定期结合与农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选派师生参加到地方农业和省委组织的大学生回乡实践等活动中。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可通过师生组建服务分队,或以与农户建立帮扶对子等方式,从不同渠道为农户提供志愿服务,大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便可实现校园文化与志愿服务的互动,最终达成高职院校育人的理想目标。

其次,可借助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彰显多种形式的专业文化,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农业教育的特色优势。可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结合专业技能来举办具有农业特点的专业文化竞赛项目。如茶艺专业可以弘扬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为主题开展表演活动;畜牧兽医专业可组织“狗狗志愿服务队”等活动;园艺专业可开展插花艺术竞赛等活动。通过实施上述不同形式的专业文化活动向学生传播热爱学校、热爱农业和专业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农业相关专业的技能水平。

最后,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渠道来宣传企业文化,用工匠精神感染学生。依据具体的农业企业标准,以行业前沿的技术作为指导思想,邀请农业龙头企业专家在校内组织开展相应的交流活动,宣传农业企业家的事迹和工匠精神,从而让学生在校期间便可形成更高的社会责任感与荣誉感。在校园中也可设置工匠精神论坛,并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来大范围传播工匠精神。通过不同形式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使学生对农业岗位形成更高的认同感,促使学生自觉明确自身的职业追求和技术钻研目标,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做好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一,需形成明确的思路,科学做好课堂的顶层设计工作。合理结合必修与选修课程,体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价值。需将双创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设置相关的必修课程,不断提高学生在此方面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设与政策相关的选修课程,通过创新基础、企业领导力等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创新、企业、乡村振兴等概念的内涵,衡量自身创业的可能性。当前,多数高职学生并未准确认识到乡村振兴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农村基层的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因此并未形成主动回乡工作的意愿。通过构建双创平台便可辅助学生准确意识到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把握发展机遇,形成建设家乡的主动意识[4]。

第二,建立双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体系,设置交叉专业课程,从而实现从“创业课程”到“课程创业”的转变,不断挖掘专业课程当中的创业内容。如视觉传播和制作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规划中,便侧重对学生的双创能力进行培养。依据相关教育方案的指导,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将上述内容融入到创业实践和创办企业的学习情境中。在教材、微课和慕课等多种教学手段融合的背景下,可将双创教育内容与专业创新基础课程的内容有机融合,不断拓展学生在双创方面的知识储备。

第三,可借助第二课堂来持续提高高职学生的双创意识,辅助学生掌握在创业期间所必备的管理知识,并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在KAB、SYB等专项培训中向学生普及乡村振兴和创业相关的知识,依据地方农业产业的特色来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还可定期邀请创业方面有经验的人员和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交流活动,辅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理论,了解创业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熟悉基本创业的流程。促使学生形成创业的意识,提高学生双创和迁移等方面的技能水平,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持

当前,我国已经将前沿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策略应用到农村振兴中,其前提条件便是为高职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如技术人才、电商和高素质干部群体,这也为来自农村的高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高职院校需从学生入学开始逐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工作中。此外还需倡导学生积极融入到涉农创新中。高职院校也可聘请相关的经营与管理人员、企业人员到校进行经验分享,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了解农村的就业前景,从而形成参与农村建设,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提升,其在为乡村振兴输送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从高职学生的家庭背景统计来讲,有半数学生来自农民家庭,因此侧重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可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推手,能够让高职学生成为热爱农业、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力量。此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需从生产、经营和服务方面实施,保证学生成为有思想、重实践的技术人才,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准确应用到乡村经济发展中,不断将创新和科研等能力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从根本上助力农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密不可分,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作为高职教师,应提高教学认识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学生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的提高提供有效助力,希望本文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