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玮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加强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体系建设,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抓手,随着书院制改革的兴起,如何利用书院制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探究更为具体的符合其时代特色的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体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社会的思想意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承载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新时代赋予其新的角色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在增强新时代大学生青年价值观培养效果的过程中,要加强培养思路的研究,探索大学生的思想逻辑规律,为实现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创新型思路。
双院制下大学生教育体现了当代中国时代发展中对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为双院制独立院校、教育者、共青团等各部门如何培养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教育提供的新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全面发展,并为其指明了准确方向和根本目标,对新时代下如何做好双院制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事务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现阶段,国外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研究尚未进行,但在价值观的文化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在长期累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价值观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日益成熟。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克奇对价值观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并明确指出价值观是一个恒久的信念。俄国学者康·德·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中对如何塑造青年人进行了研究。而美国社会学家施瓦茨从主观因素的角度对价值观进行了科学研究,并关注价值的目标导向效应,这对科学研究价值观定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内,对于习近平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专题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检索查询,仅检索到30余种相关期刊和论文,且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概念并未形成统一,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研究是以习近平的青年价值观思想和理论为基础的。基于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青年价值观理论是形成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根本,它是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研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方年根发表的《论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重要来源》一文提出,习近平总书记丰富的个人经历和对青年现状的思考,是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依据。顾友仁《当代中国青年成才观-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代中国青年成才系列重要论述的维度》也论证了青年人才观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早期实践者青年观的价值导向。此外,研究还表明,新时代青年观的提出,对当今中国各个教育领域方向的把握和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如:胡琴、刘聪在《略论习近平的青年观及其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意义》一文中指出,当代青年的思想意识对共青团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上述综述整理不难发现,关于新时代双院制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还不透彻、不深入,多以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经历、系列讲话为突破口进行研究,且对新时代大学生青年观的特点及培育机制的研究还不够,仍需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青年价值观的培养,并对青年价值观的培养要求进行了大量相关论述,这也反映了对大学生的要求,因为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曾经说过:“年轻人应该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目的选择职业,要实践自己的价值观,他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而马克思本人一生也践行以价值观为导向,为人民谋福利为目的,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双院制下大学生有其特殊的背景和特点,要坚持方向性、主体性等原则,结合其自身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价值观培育活动,才能保证青年自身健康发展。因此,要引导双院制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为基础思想,积极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新时代与全球化背景相互融合,给双院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时代受全球经济化大潮的影响,一些西方社会的思潮也在冲击着中国青年,导致一些青年人的价值观过于功利化、目的化、自我化等。这直接影响到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青春若盛,国家便盛。中国要想在全球化发展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就应该更加重视青年的教育和培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的责任。当前,青年的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使中国面临着这一新的历史方向、时代使命和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这些都影响着新时代双院制下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方方面面。对其价值观的培育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国公民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作为培养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关键形成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新时代双院制大学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活力,对其价值观的培育研究更加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时代双院制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科学依据所在。价值观是通过长期以来总结前人的思想成果,结合每一特定社会背景而形成的,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3]可见,对为何要培养青年大学生已给出了充分的解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关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并提出在新时代应考虑“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深刻且重要的问题。在育人方面,新时代双院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传统价值观的形成充分联系起来,是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价值观在内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凝聚着中国智慧,这一理论成果更加系统,更加完善,有助于指引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对新时代双院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步入社会后的外在行为表现,更与国家未来的建设紧密相关。大学生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底蕴,且这个时期形成的价值观的影响力也比较大。由于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全球经济化、文化多元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社会也形成了复杂的局面,大学生也被一些西方错误的价值观所影响,出现了享乐主义等一些错误思想,因此,要加强新时代双院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对未来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这个时代的特殊意义所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新时代双院制下大学生价值观也应当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将传统文化中的“五常”这一伦理德行聚合为新时代主流的价值理念,这是对中华民族百年传承价值观的一种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这就进一步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包含的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价值理念,正是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源泉。我们要学会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的资源和智慧,取其精华,开展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创新,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广大青年心中夯实根基,这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双院制发展迅速,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于双院制这一体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就成为探讨的问题。同时,在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大学生行为的失衡,价值观的偏差,自我认识偏激等现象,这从根本上来说不利于新时代双院制下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重担,其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作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教育事业的核心,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也是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加强青年价值观的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价值观培养覆盖率较低。价值观教育需要维护和整合国家、社会和个人。“整合社会各种思潮的主导价值观,在尊重差异中注重拓展价值认同,在包容与多元中形成价值共识……”[5]这就需要每一个大学生弄懂弄通。然而,就当前形势来看,随着大学生一代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逐渐加大,极少有大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即便是有时间,也不愿意去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己,这就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学习的覆盖率严重不足,更难弄懂弄通了。
其次,当前双院制下对青年价值观培养体系的针对性、有效性较差。传统的课堂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已不能满足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要求,一味地被动学习,教条主义盛行,使大学生对价值观的学习有种枯燥乏味的印象,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主动学习的难度,造成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虚假认同,不利于社会青年价值观的形成。
双院制对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时间养成不够。新时代双院制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是一种较为持久的教育工作,是对大学生价值观认知标准的培养,国家近年来对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当前各类高校的德育师资力量不断创新,不断优化,教育形式开展多样化,青年群体汲取知识的方式也不断拓展,但是体现在理论知识教育活动较多,实践参与不足,没有很好地突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不能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这就弱化了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未能将价值观的学习入脑入心。
“新时代是青年人的时代,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行的一代。”[6]作为新时代双院制体系为主的高校,青年大学生拥有怎样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决定了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和道德。高校应以科学的培育理念进行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要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当代社会认同的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就应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准确指导,使价值观的培育深入人心,达到内化的效果。
在通过传统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培育的同时,应注重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培育的成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通过文化产品,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拓展新的教育途径。欧美国家在进行青年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常引用欧美国家以文化产业为载体进行宣传教育。[7]我们可以借鉴这一做法,所谓文化产业包含APP、电影、视频等方面,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可以成为我们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每个国家的文化产品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通过加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宣传,帮助新时代双院制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全方位形成合力,构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通力合作。”[8]通过利用良好的家风、学校的教育资源、社会的舆论支持构建积极健康的教育模式。“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家风对青年价值观的培育有基础性作用”[9],可见,好家风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肩负着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要责任,是教育的主阵地,要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利用课外实践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群体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高校要加强宣传,利用院系、书院等多个渠道将价值观培育融入到生活中去,也可采取宣传英雄模范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培育体系建立,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推动新时代双院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0],新时代双院制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培养应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符合新时代特点的价值观,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理想中去,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