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刚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继续教育部)
高职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培养,实现对社会应用人才的积极补充。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要求,注重产教融合的政策融入到高职院校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中,从而形成高职院校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的重要途径。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与重点,积极完善高等职业化教育、强调人才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将社会产业化发展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签约率、整体就业质量和水平。以产教融合为背景,积极探索与科学构建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践行人才强国战略、自我内涵建设、提高教育的社会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从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市场资源合理化配置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我国每年不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难以适应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布局的需要。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学历状况也无法完全适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所设定的岗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对于学生所形成的数量化培养,更决定于对学生所产生的质量化培养。但从高职院校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重视招生数量而忽视学生质量化培养的现实情况越发普遍。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为了能够不断对学生扩招的比例增加,在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的表现。尤其是不能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于专业技能化人才的渴求而进行定向化培养、不能设置较为合理的专业性课程,极大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给学生毕业后就业造成困惑。因此,需要将学生自身学习状态纳入到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受到传统就业与择业理念的影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与职业岗位选择上,有较为严重的认知片面性。学生大多希望留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选择的岗位也多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以及高校等较为稳定的单位,而对于去基层或一线工作,则表示无法从思想和情感上予以接受。这一现实的职业选择理念对于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形成极大阻碍,因此,需要不断革新学生传统的就业与择业思想,为学生开辟一条更加宽广的就业之路。
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激烈竞争的趋势,社会就业形势总体严峻。为此,各高职院校对于本校就业指导与创业帮扶工作也越发重视,以努力构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利用高职院校自身所具有的社会资源,为学生努力解决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但从总体成效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并不乐观,并且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仍旧是困扰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和走向的羁绊。寻求对于就业创业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加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要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技能入手,增强学生的拼搏意识和进取心,为高职院校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拓宽道路。为此,要深入挖掘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的问题,找到较为合适的解决办法,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高职院校构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技能与创业思维的教育培养和积极指导,也要从学生掌握较为科学的职业规划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特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更为优化的职业道路设计。尤其在现如今社会强调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人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未能对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形成足够认识,而仅仅将就业创业的理念当作是一些较为基础的就业指导课程敷衍了事。这种单纯从书本理论当中“扒下”的知识内容体系,不仅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与创业选择中的需求,还严重制约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在实践方面的开展。因此,构建较为完善与合理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所,成为高职院校未来人才培养需要着重加强和改进的重点。
从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情况的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学校对于学生在不同学习与实践阶段所形成的关注点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学生刚入校之时,既不具备对于所报专业的了解,也不具备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储备,面对未来人生职业生涯选择,表现出较为茫然的状态。然而,此时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高职院校如果能够利用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做好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教育,就能够让学生在三年学习时光中更好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但部分高职院校仅仅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对学校概况、专业设置、学习要求等情况为学生作简单介绍,未能将专业未来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向学生做精准表达和阐述,使得学生入校伊始,就未能利用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对自我未来规划产生清晰的认识;到了二年级时,学生经过一年在校的学习和生活,逐步意识到要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此时高职院校仍旧未能将明确的就业目标和市场实际就业状况,为学生做精准分析与研判,使得学生逐步焦虑于自我未来发展方向;到了三年级时,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正面面对自我就业与择业的现实,而此时如何能够调整好自己就业的心态、选择好就业的具体方向、强化自我就业综合技能,成为人生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转折。此时,高职院校利用各种招聘会、企业宣讲、发布招聘信息等方式为学生进行就业信息的推送。鉴于社会企业存在发展的差异性,广大高职院校学生依据自我职业素养、综合技能的不同状况,在就业与创业选择过程中容易出现迷茫的状态。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先前未能对学生采取具有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服务指导,通常只是采取较为泛化的就业理念灌输,使得就业指导所取得的成效相对较低。为此,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在毕业面临就业选择时,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也具有较好的实践应用技能水平,但综合素质能力与就业创业的要求仍有差距,往往会让学生在后期的个人发展方面出现动力不足的状况,事业发展普遍较为缓慢,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能力也在不断下降。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于企业来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也会逐步提高对于人才综合素质与技术能力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企业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在近些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都积极建立起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但从教育培养的实际内涵来看,高职院校缺乏具有自身实际特点的服务体系,所构建服务体系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际内容上来讲,都是对普通本科院校所形成的临摹、借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内容基本来源于课程的理论知识,服务体系当中的任课教师也缺乏对自我授课方式方法进行调整的能力。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对就业创业服务指导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就业与创业中遇到问题无法迎刃而解。此外,部分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仅将就业形势、国家政策以及面试技巧等内容作为单一理论性说教,而对于学生职业价值观、道德观、综合素质水平能力以及未来规划缺乏较为系统的讲解与案例性展示,致使学生无法从内心和思想深处达到就业与创业的指导效果,使学生极为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自暴自弃两个极端化念头,完全脱离社会的实际状况。
作为高职院校不断改革与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核心,师资力量的储备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学习来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需要优秀且丰富的教师资源作为教学成效的有力保障。一名优秀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不仅要能够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然而,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当中所存在的缺陷。优秀教师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卓有成效地开展,不仅对学校就业创业会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教育体制不断地深化改革。现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传统产业发展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也有了全新变化。因此,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也在积极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与形式的变革,要逐步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构建。高职院校应当立足于自身实际,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作出谨慎科学的判断,认真思考就业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所形成的关系,要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原则,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做好整体性规划。作为高职院校来讲,首先需要依据学校自身开设的专业的特点、生源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要从学校整体宏观角度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整体优化,使得服务体系能够更加科学、规范,并能够满足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需求,从而也可以较好地实现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中,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汲取其他院校的经验,通过不断的转化与变革而为其所用,有效提升自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整体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与企业合作,深化就业创业项目的共同合作,确保产教融合所具有的培养优势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利用,完成高职院校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新任务”。
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调研发现,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中,始终无法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就业指导理念,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差距越拉越大。为了能够较好的改变这一状况,在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探索与构建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的指导。高职院校应当着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且要增加实践应用技能培养所占据的比重。与此同时,依据每一年毕业季的实际情况,做好深度的人才市场调查,高职院校要牢牢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革新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提供更富实践水平的有效指导。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水平,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与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高职院校应当先对现有师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深入了解与精准掌握在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指导水平。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将教师送至企业进行实践化培训,也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管理专家、实践技能先进个人走进高职院校开展实践化教学和经验交流,促进高职院校现有师资水平的提升。此外,高校还应当通过定期培训、定期考核的方式,以良性化奖惩机制形式推动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具有就业创业服务兴趣和潜质的教师参与到服务体系师资队伍当中,使得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壮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的提高奠定教育基础。
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对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探索,不仅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储备、实践指导的加强等方面,也要注重对就业创业相关教材的慎重选择。首先,选择教材要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深入了解并分析新时代经济发展形势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要求。全面剖析产教合作背景下,如何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寻求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组织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深入交流,了解企业岗位设置与人才需求的实际关系,对于高职院校自身在专业设置、针对性就业创业培养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及时形成有效的弥补措施,从而开发出更符合就业与创业实际状况的课程教材。在教材编写期间,应当强调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足够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利用教材内容承载更多实践案例,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形成学以致用的积极成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企业改制对人才培养理念以及方式的影响,要能够结合社会实际变化来及时优化教材内容,使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能够具有时效性与针对性。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单位,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企业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积极革新传统就业创业的培养理念与方式,要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学生具体状况、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要,探索与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成为“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或应用型人才,使高职院校教育能够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