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涵 徐国锋 苏一平 左冠宇
(1.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2.海军潜艇学院)
新时代强调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更突出了大数据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目前,多元文化对主流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各种文化数据呈现出复杂的关联性,这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智慧校园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智慧校园建设,优化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构建一站式和立体化的校园文化空间,是推进思政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基础。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当代校园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网络环境中,学生在校期间的认知水平与辨析能力往往还不够成熟, 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不再一味地追求知识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精神文化输入,高校逐渐将加强师生精神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列入铸炼校园文化的重要序列。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网络文化交流互鉴。智慧校园能够依托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移动互联等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从产生→管理→传播→应用进行数字化处理,开展智慧化系列应用,实现校园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共享。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将智慧校园作为宣扬精神文化的主要阵地,有利于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文化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 提升学生群体面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进一步拓展文化建设的空间,营造绿色网络教育环境,强化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智慧校园文化功能建设与应用管理,对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优化网络文化教育资源、弥补课堂文化教育空缺以及激发校园精神文化生机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慧校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宣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从多角度了解校园文化现状,多层次分析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与深度,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性、实时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当前智慧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基础功能和应用系统建设不完善,文化资源建设和深化应用推进较困难,应用系统的使用率和线上资源的点击率较低,文化信息碎片化,文化资源监管难,数据孤岛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文化建设意识不足,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局限性,缺少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力;二,内容建设单一,数字文化资源库匮乏,专题设计未能贴近学生并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缺少针对性与特色;三,形式设计保守,视觉传达传播形态未能与功能建设协调统一,缺少创新力与吸引力;四,功能建设落后,长远的系统规划与科学的评估体系不完善,缺少协同性与交互性;五,管理运维滞后,缺少专业文化队伍,文化信息资源未能得到严格把关和有效过滤,缺少行动力与监管力。因此,聚焦文化建设瓶颈问题,明晰智慧校园建设方向,凝聚院校各方工作合力,探寻文化建设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宣传引导作用,是保障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虽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但由于校内外各种文化形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差异性和冲突性,这也给智慧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困难。因此,直面智慧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寻找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提出整改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学术氛围,能够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1.着力营造良好的智慧校园文化生态
新媒体环境下,良好的智慧校园文化生态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流变性,需要依托智慧校园文化数据库与综合信息平台为高校文化教育与思政建设提供科学的管理决策与技术支持,营造良好的智慧校园文化生态。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完善配套体系和软硬件支撑平台,加强智慧化校园环境建设。既要全面构建科学高效的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又要及时升级数据中心机房设施与网络资源存储、传输等基础硬件设备,还要积极搭建智能先进的数字化应用软件平台,进一步优化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及授权中心等基本信息认证,提升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实现线下校园文化环境与线上校园文化环境相互补充的文化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则需要整合文化信息资源,丰富数字化文化资源。应重点把握主流价值观和办学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既要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为基础,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前瞻性,加强数字化思政教育主渠道建设,丰富智慧校园文化内涵,拓展智慧校园文化边界, 实现线下校园文化活动与线上校园文化活动互补的文化特色模式。
2.着力提高智慧校园文化服务效能
提高智慧校园文化服务效能是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条件。进一步提高智慧化应用和服务水平,发挥文化教育管理应用效益,要围绕高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需求,从整体上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服务系统层,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智慧校园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应用平台建设等,及时优化调整文化建设各模块的形式和功能,构建智慧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规避应用孤岛问题,提升智慧校园应用平台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则要建立完备高效的信息服务系统层,优化校园文化活动中个人查询、上报、统计分析等操作功能,实现不同层次的信息获取、利用与沟通,使智慧校园成为师生文化交流的园地、学校文化宣传的窗口。此外,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还应建立全面的、多级防范的管理服务系统层,建立配套应用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策划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集成解决方案,把握正确导向,加强监控管理,科学防范疏导,实现信息技术与文化教育的有效整合,构建文化教育规范化、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智慧校园新格局。
1.依托思政教育,加强文化建设支撑力
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革新,还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支撑。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校园文化则是院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二者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相辅相成,互联互通,对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形成具有渗透性和持久性。前者立心铸魂,内化于心;后者育苗培贤,外化于行,共同致力于高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能够为学生群体提供正确的行动指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有利于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弘扬时代主旋律,发挥积极的文化教育导向作用,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同时,校园文化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能够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效果,为学生群体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均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构建两者之间的积极关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智慧校园文化建设,而且有利于凝练大学精神,丰富智慧校园文化内涵,从文化创新层面推动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
2.注重内容建设,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网络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性,加强智慧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是引导正向舆论的有效途径。智慧校园是高校网络思想意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有利于丰富文化教育资源,扩大文化建设覆盖面。文化内容建设要与时俱进,既要契合主旋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又要贴近学生,找准切入点,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为基础,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富有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这需要注重智慧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一致性,凝聚各方工作合力, 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提升文化信息资源的创新力与吸引力,实现线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推进线上与线下文化建设协同发展。首先,要注重文化信息资源的针对性与时效性,避免信息的冗杂与滞后,提升文化内容建设的专业性,推进精品文化专题建设。其次,还要注意文化教育的整体性与持续性,规避文化教育的阶段性断层问题, 构建基础教育与进阶教育相结合的连贯教育体系。此外,还应打破文化壁垒,加大原创信息发布力度和宣传力度, 探索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新模式,扩大线上教育,强化正面引导,在资源应用与共享中丰富文化内容,在宣传与实践中发展校园特色文化。
3.优化可视化设计,增强视觉传达吸引力
优化可视化设计是增强智慧校园平台信息可读性与交互性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感染力与吸引力的重要条件。可视化设计要注重统筹兼顾,交叉融合,互联互通。具体而言,一方面,要从整体上把握各版块之间的关系,既要遵循美学原则,注重平台与文化专题风格的协调统一,同时又要立足于院校特色文化,凝聚校园文化精神,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凸显校园文化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另一方面, 要从细节上考虑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尤其是布局是否科学合理,门户导航是否清晰明了等等,既要符合审美规律, 营造和谐的视觉氛围,又要满足用户习惯,增强应用体验感,突出文化应用的可行性与协同性。此外,还可以利用色彩规律与图形元素强化可读性与趣味性,构建合理的视觉层次结构,增强感官刺激,渲染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增强对文化教育的参与感与认同感。可视化设计能够由表及里深化校园文化精神内涵,以准确、直观的方式优化交互过程,搭建具有特色、个性化的文化视觉传达空间和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化教育平台。
4.健全功能,创建交互传播新路径
文化大数据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这要求文化建设要从长远规划,将校园文化核心内涵与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挖掘智慧化应用功能, 从而完善智慧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信息资源与学生的有效交互。具体而言,一是要创新网络技术,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文化信息发布管理模式,将传统的专业网络编辑内容管理与在线信息抓取式的管理方式融合起来,改变信息发布的审核监控方式,从单向传播向交互传播转变。二是要完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扩大文化建设覆盖面。这需要充分发挥大数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不断与院校的特色相融合,将科学的智慧化服务理念与技术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构建集文化教育、信息服务与休闲娱乐等内容为一体的文化服务平台。另外,还需要打破文化教育的时空壁垒,延伸教学空间,加强远程教育开发力度,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文化学习内驱力。三是要加强文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视化建设,优化文化信息资源的可视化表达,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准确获取、精确分析、实时反馈,为校园文化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字化依据,便于文化管理系统的更新升级。
5.完善运维策略,强化信息资源监管力
强有力的监控和管理是智慧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发展的有力保证。在智慧校园建设中针对运维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提高运维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优化校园综合运维管理体系。首先,各部门要互联互通,引导自我管理和动态监管,加强网络实时监控和舆情监督,完善平台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在信息采集与发布环节要严格把关,实行引导与监控并重,提高运维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特别是在互动性较强的栏目中要进一步加强后台管理,严格甄选有效信息,及时消除不良信息。其次,还需紧密围绕文化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规范智慧校园平台运行流程建设,拟定各层级评估指标,提高文化建设的标准与质量。此外,在强化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兼顾网络文明建设,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及时净化网络环境,构建集思政教育、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专业实践与校园活动为一体的绿色文化空间,让学生群体在健康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资源共享中获得自我教育,积极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与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文化信息传输与师生群体反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高校文化建设需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制高点,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建设的积极作用。在高校文化建设中以立德树人为本,着力整合文化信息资源,规避其意识、内容、形式、功能与运维等方面的弊端,并通过强调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与服务性,为师生在传统校园文化教育基础上构建一个智慧化文化空间,进一步拓展传统校园的文化功能,提升校园文化教育运行效率。特别是,要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文化教育智慧平台,辐射带动师生进行渗透式学习,方能实现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校内校际融合的文化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