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冬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教 授
谢伊宁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也与日俱增。充分研究和发掘地方传统民居的丰富内涵和风貌特征,对传承和弘扬地域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冀南传统民居的防卫性是其风貌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研究和整理其防卫性风貌特征,对保护和传承当地传统民居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伯延镇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武安市境内,距市区10 千米。此地西依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是连接晋、冀、豫三省的重要通道。古镇坐落在鼓山北麓、洺河南岸一片开阔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南高北低,面积43 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武安伯延作为邯郸西部最早的贸易中心,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间。因其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的重要通道,受商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当地人不再局限于农耕生活。自乾隆年间,便有大量原住民出外经商,由于有着丰富的挖掘草药的经验,一些商人在东北开创了药材事业,《武安县志》中记载伯延商人在东北开设了近200家药房。后来伯延人又开始经营南方的绸缎,也形成很大的规模。由于商业的繁荣,从道光年间到民国初年,伯延还因此设立了二级邮局,进行往来全国各地的银钱汇款。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武安商帮。经济上富足了以后,伯延人便开始置地建房,大量营造民居宅院,于是伯延逐渐成为院落众多、阁楼林立、街道纵横交错的冀南名镇,同时伯延也成为了武安的人口大镇。清末民初,在北方时局动荡和多年灾荒的因素影响下,冀南地区匪患严重,土匪和响马四处流窜,形成了一个极不安定的社会局面。老百姓在营造宅院时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防卫性,这使近代冀南民居整体体现出浓重的防卫意识,防卫性营造成为近代冀南地区民居宅院的一个普遍性特征。
现如今仍然有大量的传统民居保留在伯延古镇中,其中不乏许多百年历史的老宅。这些宅院多为青砖砌筑的封闭庭院,左右对称,轴线明确,中间是正房,左右是厢房,大门设在正中或东南方向。多个庭院通过巷道连接成大片的建筑群落,形成独立的庄园。由于经历的年代久远,大多数传统民居破损极为严重,因为经济和技术原因,户主自己无力修缮。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老的街、巷、住宅不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许多老宅院不再有人居住,使老宅院区域渐渐衰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一些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宅院得到了修复,但是作为古镇主体的大多数民居仍在衰败破损过程中,古镇的保护和活化仍然任重道远。
伯延镇位于鼓山北麓,鼓山北峰与南洺河之间的阶梯状冲积台地上,地势南高北低,九条冲积沟壑由鼓山北坡蜿蜒而下在村内穿过,出村后汇合为三条沟壑沿坡北下流入南洺河。当年镇子与外界的唯一的通道设在镇子的北面,与沟通山西和河南的东西向官道连接。镇子只有一条路与外界沟通,交通上比较封闭,便于观察预警和防守。镇子南面的鼓山,高大开阔,山势陡峻,成为古镇背后的安全屏障。镇内大多数建筑在平缓的山坡上,内部地势南高北低,沟渠交错,形成复杂的地形环境,利与防守而不利于攻击。
伯延南依靠鼓山,北邻南洺河,道路从村北穿过,镇子南北短东西长,东西向展开空间布局,在历史上有七街、八庄、九道沟、七十二古道的民间说法。镇内大户人家往往聚族而居,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独立的庄园。这些独立的庄园外围有堡垒墙、堡门。这些庄园、街道、沟渠以及地势的高低差别把镇内划分为组合复杂的不规则区域,不熟悉的人很难分清方向和路线。
伯延的街道分为镇内公共街巷道和堡寨内街巷,街道以南北向为主,间隔八九十米,东西巷道较少,间隔较大,一般间隔一百四五十米。这种格局的形成大概与当地的院落东西面窄,南北进深长,坐北朝南为主要朝向有关。伯延镇的传统街巷没有十字形交接路口,多数以丁字形交叉为主。这些街巷曲折幽深,没有笔直贯通下去的形式,巷道每隔一百多米就会偏转或错开一下,再延续下去。镇内主要街道上有商铺、祠庙、院门对外开放,大多数的街巷都由高大的院墙和房屋的后墙封闭夹持,不开临街的窗洞。除了主要街道外大部分巷道十分狭窄,两侧是森严厚重的高墙,人行走在其中视野被遮挡、压缩,不好判断身处的位置。这种巷道空间形式使不熟悉的人分不清方向和距离,容易迷失方向。
伯延镇的很多大户人家往往聚族而居,十几个或几十个院落聚集在一起,这些庭院通过巷道连接,成为规模宏大的独立庄园。庄园的外围通过高墙、看家楼、券门维护起来,形成防卫性极强的堡寨。现在遗留下来的、保存完整的堡寨式宅院有房家庄园和徐家庄园。房家庄园是伯延镇现存规模宏大的院落,由两条主要内部街道(当地称古道)组成,古道两侧分列数条小巷道,巷道进去两侧分列两排庭院,每个庭院一般为两进院落,为北方典型的院院相套的格局。整个庄园的建造,先后延续了上百年,形成宏大的规模,庄园内院落重重,曲折幽深,庄园外则城堡高耸,壁垒森严。徐家庄园位于伯延老街北部,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包括徐安卿宅院、徐进士宅院、供销社宅院和九门相照宅院。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九门相照宅院占地面积2000 余平方米,坐北向南,整体建筑群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方向串联起来的四个院子门门相照,形成了“九门相照”。这几个庭院的东侧有一条两米六宽的南北巷道,叫马道,马道的端头为拱券门通向大街。各个院子的住户可以由马道直接通向大街。整座宅院的正门为硬山式砖雕门楼,东侧为马道的拱券门。
伯延的这些庄园内部有独立的大小道路,这些巷道与外界的街道有堡门相隔,完全独立,呈现出大的封闭环境中又套有小的封闭的镇内堡寨的形态。巷道狭窄封闭,两侧高墙耸立,各院的高大门楼矗立在小巷道的两侧。庄园内主路通向大街的巷口有庄园的大门守卫,每条小巷道的端头也有大门守卫,整体加强了庄园的防卫性。
伯延的院落进深大面阔小,一般由正房、厢房、倒座房、大门组成。庭院有一进的和两进的。庭院对内开门窗廊道,对外都是不开窗的高大厚重的高墙。要进来只有大门一个开口,有的大户人家有纵向几进院落,串联式连接。如徐家庄园的九门相照宅院,四座院子纵向连接在一起,进深很大。交通流线相互贯穿,日常生活容易相互干扰,为了各自拥有一定的出行独立性,这些院子又开有侧门。侧门一般在大院子的东南侧,通往宅院东侧的小巷道里,从小巷道通往大街,小道端头有门与大街隔开,保证了整个宅院的安全性。有些大的宅院不但纵向进深连接,而且横向也以跨院的形式连接在一起,例如徐家的棋盘院,由两列三进深的院子并列组成。整个宅院坐西朝东,东面接临巷道,临街开一大一小两个院门,南侧为正门,北侧为偏门,均为砖砌门楼。两列院落之间通过正房两侧的小过道连接,过道狭窄低矮,十分隐蔽。过道两头都有厚实的木门,有情况时可以及时封闭。
3.6.1 墙
临街临巷的宅院院墙和建筑外墙都建造得高大厚重,墙基础用条石砌筑,墙主体用青砖垒砌,厚约50 厘米,整体高约4~6 米,非常坚固。外墙一般都不开窗,特别需要开窗的地方也是只开离地面三米以上的高窗,而且窗洞窄小,增加安全性。如果房屋建筑的一侧外墙正对一条街巷,则往往在外墙的高处开一个小窗,有情况时可以观察街巷里的情况和射击。
3.6.2 屋顶
伯延的房屋建筑多数是平顶或单坡房顶,朝向院内的一面低,向外的一面高,屋顶向院内倾斜,包括流水都是排向院内。民房的屋顶都为平屋顶,用石灰细石和粘土夯筑而成,非常结实。屋顶都可以上人,平时可以放晒农作物,土匪响马入侵的时候看家护院的人持火枪上屋顶守卫。屋顶的外围用花砖砌矮墙,有透空的花格,人可以伏在里面透过花墙向外射击,当地人叫拦马墙,就是拦阻响马的意思。庙宇和祠堂为坡屋顶,这类建筑一般建在大街上,相对独立。与周围的民宅关联度较低,考虑的防卫性较弱。
3.6.3 大门
镇内的大门分别有庄园的大门、街门、巷门和宅院的门。庄园的门设在庄园出口,通向镇内大街,宽度和高度都较大,宽度一般为2.4~2.7米,为砖砌券门,也有平木梁门,位置重要的大门上方都设有望楼,楼上有圆形的小窗洞,有匪患等紧急情况时可以眺望预警和射击;街门和巷门尺寸较小,位置一般是由院落群的功能性质和地形需要决定的,形式也多为砖砌拱券。宅院的门楼多数与倒座房组合在一起,是砖砌硬山砖雕门楼,形式讲究,用条石和砖密实砌筑,门板厚重。有的独立临街的宅院门楼顶部也设有望楼,望楼高出院墙和周围的房屋屋顶,设有圆形的窗洞,可以瞭望和射击。有些望楼的顶部的女墙做成垛口形式,也是出于防卫考虑。
3.6.4 房屋
伯延的民房多为青砖砌筑,高大厚重。面向庭院内部的一面也是由砖墙围合,墙上开砖拱券或木过梁的门窗洞口,无论是正房还是厢房、倒座房都很少用开放的外廊,墙上也基本不用上下通高的木隔扇窗,整体外观上显得封闭坚固。
3.6.5 躲避设施
遇到突发情况需要躲避转移,伯延人又发明了多种躲避转移的方法。首先常用的是地道,每个大的宅院都有地道,一般设在厢房的边上,洞口砌筑为拱形,内部可以通往院外,有匪患时人员可以转入地道躲藏或转移;其次是天窗,伯延地势局部高差较大,天窗出到外部可以上到隔壁院子的屋顶,利用屋顶转移到其他院子里。如果情况紧急,来不及转移,还有屋内夹墙可以作为躲避空间,有的庄园把两个院落之间的墙垣做得很厚,中间中空的区域可以藏人,通过衣柜后面的隐蔽小门进入。
传统民居建筑是一个地区某一特定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历史的见证,是地域文化内涵的浓缩。冀南民居的防卫性是传统地域民居风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稳定,动荡和恐慌已经成为历史,壁垒高深的宅院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作为一种传统民居文化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古镇风貌就是保护传统文化,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对古镇历史民居的保护,不仅要对重点文物进行保护,也要对大量的普通历史民居建筑及其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同时积极进行功能更新和活化利用。使老的住宅区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古镇风貌的保护还要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精神,发挥传统民居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发展、流传的积极向上作用,从而达到对人们进行一种精神上的传承。
伯延古镇的风貌保护要根据古镇的环境、保护的内容和范围,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1)首先要整体保护,不仅要对重点文物进行保护,也要对大量的普通历史民居建筑及其环境进行整体保护。不仅要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实体进行保护,也要保护包括村落的肌理,街道的尺度,建筑的材料、色彩等影响要素。
(2)进行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完善,完善镇内的排水、电路以及燃气等设施的铺设,尽量隐藏、入地,使其不破坏古镇的传统氛围。
(3)旧宅院的修缮要用专业的技术和材料,性能优越的新材料的应用应注意与老房屋的协调。
(4)积极进行老旧宅院建筑的功能更新和活化利用,使这些历史文化住宅区能够和谐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本文通过前期对大量史料文献记载的整理以及实地测绘考察,从地理位置、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等多个方面对伯延镇的防御性进行分析研究,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区域历史文化的独特内涵,揭示其防卫性风貌特征,对于冀南民居风貌的研究以及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