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改革绩效的评价工具

2023-01-08 21:13:54应晓华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7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政策医疗

■文/应晓华

监测与评估是政策实施中的重要环节,既能够保证政策的有效落实,又是明确问题与改进政策的基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 “建立监督检查常态机制,实施大数据实时动态智能监控”的要求。而监控的前提是通过评估明确问题及其严重程度,而后进行管理控制。评估已经成为医保全行业、全链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评估工具的研制及其科学性也越来越被决策者所重视,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评估指标体系研制及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本文拟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为例,从内涵、原则等方面对评价展开讨论。

评价内涵。一般是指基于一定的标准,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政策评价中,很多时候标准是政策的目的,通过评价以明确政策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评价原因与目的。政策的不确定性是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以DRG 和DIP 改革为例,这种不确定性缘于:全国性政策是否能符合区域特点,包括区域人口、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市场特征等因素;区域政策落实、政策执行过程的差异影响,如DRG 改革中分组、权重等要素调整等;区域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差异,包括医疗机构筹资、运行、内部管理等;改革后医院行为的不确定性改变,例如DRG改革后可能倾向于选择轻症病人、推诿重症患者等。因此,评价目的一是为了快速收集全国或区域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明确区域共性问题;二是以此督促地方在改革中的工作与进程;三是基于上述信息对试点区域进行改革评价,明确其是否达成预期目标,分析其主要问题和根源,并探索后续的政策建议。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其理论依据。(1)相关性。指标应该与相应改革举措等紧密相关,从理论及实证上能证明彼此之间有因果关系。(2)全面性。指标体系应该基于目的,涵盖全维度、全过程相关指标,以及切实反映利益相关方的相应变化。具体包括:组织架构指标,如制度设计等;过程指标,主要为医院医疗行为变化等,如平均费用、住院床日、再入院率等;结果指标,如医保基金平衡、医疗服务质量、患者保障水平、医院收益变化等。不同的设计中,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可能会相互变化。(3)系统性。指标体系一方面要考虑医保、医院、患者等主要关联方的彼此影响,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如何与医疗服务体系主要改革衔接,如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衔接等。(4)科学性。主要体现为准确性、直接性、客观性等。指标的选择要有依据,能准确反映目标或标准状况;指标需尽可能客观、真实,减少主观性指标。(5)可行性。指标一要可得,二要能快速获得,三要注意指标数量。指标最好是可通过报表或者信息系统直接抓取;避免设计获取难度较大的指标;尽可能在达到评价目标前提下,减少指标数量,降低指标收集难度;尽可能减少需要后续专门填写的指标,以避免填写偏倚等。(6)重要性。尽可能挑选关键的、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如果指标可有可无,或者不同指标有重叠之处,则可在指标遴选中,考虑指标的优先排序等。(7)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指标设计要能敏感反映样本水平和差异,同时具备较强的特异性,此外,要注意指标界定与内涵边缘清晰,评分标准确凿,以保证评价中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等等。

实际工作中,指标体系的构建很多是基于政策文本内容,或者借鉴兄弟区域指标体系,或者由决策者基于经验进行,或者采取专家咨询等方法。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基于具体目标,考虑指标的选择原则,并基于原则去构建指标框架和指标遴选,是保证指标体系科学、有效的基础之一。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政策医疗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0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