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及实践研究*

2023-01-08 14:57王东杰李姣
智库时代 2022年17期
关键词:立德劳动考核

王东杰 李姣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在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高效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思考性不足”“考核存在不合理现象”等。为了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相关教师要正视问题,不断优化改革方案。“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对教师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指导。教师将深刻地意识到:分数不是唯一,技能不是唯一,学生需要具备良好品德,需要坚持全面发展。教师个人认知的转变,有利于调整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系,推动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立德树人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影响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立德树人理念出发,教育工作要贯穿服务意识,以服务学生的初心,达到培育学生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以主观思维单向输出知识,要以学生为核心,与学生进行观点碰撞、思想碰撞,提高劳动教育课程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地探索知识,不再是“教师说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除此之外,依据立德树人理念,学生心理变化、思想变化,都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1]。通过关注这些细节,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让不同性格的学生活跃起来,积极面对劳动教育课程,用心钻研相关理论。

(二)优化课程目标

立德树人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影响,可以集中体现在课程目标上。具体来说:一方面,突出素质教育目标。在立德树人理念中,仅仅学习成绩好,并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学生。学生个人素质是一项基础,只有具备这个基础,“好成绩”与“好技能”才显得有意义。基于此,教师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无论是面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面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都将突出素质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提升素质[2];另一方面,突出全面发展目标。从立德树人思想出发,培育人才要多视角、多渠道,制订全方面的育人计划。受到立德树人理念的影响,教师将在各个环节提醒学生,反复地渗透全面发展理念,提醒学生查漏补缺,提醒学生关注社会不同领域,而不是只聚焦于学习成绩。

(三)促进教学设计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学生思想层面的动态,关系到具体的教育方案。比如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思考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事物?学生在实习期间如何理解工作……教师需要留心这些思想动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劳动教育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所想所感,可以被关注,可以表达出来,学生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师生默契”,更加乐于参与劳动教育课程。除此之外,在劳动教育课堂上,为了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将传达一些生活化信息、社会化信息,从更大的格局出发,渗透课本以外的内容,提高学生认知事物的水平,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责任感[3]。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劳动教育课堂逐步走向开放化、多元化。总体来说,无论是“互动型劳动教育课堂”,还是“开放化劳动教育课堂”,都是教学设计的进步。

二、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缺乏高效的教学方法

在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整、优化,属于重点改革内容。目前,有些教师还是以“说教模式”为主,教学思路围绕教材展开。在整个劳动教育课堂上,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教师的主动权,远远超过学生,没有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除此之外,在整合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传达劳动教育相关知识时,有些教师比较传统,不善于借助信息化工具。无论是口述教育内容,还是板书教育内容,教学效率很难提高[4]。更重要的是,新时代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丰富的网络信息,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吸引力明显不足。以上都是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遭遇的典型问题。

(二)教育内容思考性不足

当前,导致劳动教育课程思考性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缺乏跨学科内容。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劳动教育知识并不是一项孤立存在的知识体系,往往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具有一定融合性。但在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关注的范围有限,并不注重跨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如果教师只聚焦于劳动教育课程本身,学生的思维也会局限在这个领域[5];另一方面,缺乏社会性内容。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关于各项理论的深入分析,以及应用问题,不能脱离社会现状。这一点,有些教师的个人认知还不够深刻,并没有联系社会现状,渗透一些合适的社会性内容。由于跨学科内容不足、社会性内容不足,学生思维很难打开,很难彰显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思考性。

(三)考核存在不合理现象

推进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注意一些不合理的考核现象。比如说,在考核内容上,对于劳动教育方面的考题设置,有些学校并不注重“思辨性”。简单来说,学生拿到考题之后,并不需要深入思考问题,也不需要针对考题,发表个人见解,只需要背诵相关理论,完整地复述理论。久而久之,考核环节类似于背诵环节,降低了考核环节的价值,并没有达到考核学生思维的目的。再比如说,在考核形式上,尽管劳动教育课程强调实践应用,包含大量实践环节,但有些学校组织的考核工作,只需要学生答题、不需要学生实践。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主要是思维在运转,主要在调用理论知识,学生个人的实践能力,很难体现出来。这是一种更倾向于理论检验的考核形式[6]。进入改革阶段,如何调整这些不合理的考核现象,这是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结合立德树人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劳动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立德树人理念,朝着融合创新的方向,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探究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踊跃实践,与学生一起探讨劳动教育相关问题,唤起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意识,突出学生在劳动教育课堂上的主体价值,响应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号召。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以更便捷、高效的方式,呈现劳动教育内容,建立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宽教学范围,分析新颖、丰富的劳动教育网络资源,以与时俱进的视角,渗透美育、德育相关内容,传达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呼吁学生以品德为重,立志全面发展。

(二)以立德树人为方向优化教育内容

为了更好地突出劳动教育课程的思考性,相关教师可以围绕立德树人,优化教育内容。具体来说:一方面,增加跨学科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方向,育人工作要有一定前瞻性,相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考虑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问题。举例来说,从实践应用视角出发,相关教师可以设计“劳动教育中的计算机技术实操”,将劳动教育融入计算机技术实操练习,向学生传达跨学科内容,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社会性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先进力量、重要力量,教师要培育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说,开展“劳动教育下社区活动”,带领学生参与社区一线工作,启发学生思考:劳动教育理论与社会发展之间,具体有哪些联系?教师可以围绕这个思路,渗透一些社会性内容,指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典型的社会现象,逐步建立责任意识。

(三)基于立德树人高度改革考核体系

在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针对不合理的考核现象,相关教师要及时进行优化。在考核内容上,学校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设置一些具有“思辨性”的考题。比如说,乡村振兴战略与劳动教育有什么联系?农耕体育项目的兴起对劳动教育有什么影响?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这些考题,涉及新政策、新现象,不仅在考核课本上的专业理论,还在考核学生思维,需要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考核内容更有挑战性,更有思辨性。在考核形式上,基于立德树人高度,考核形式可以创新,侧重于不同维度,检验学生综合能力。比如说,结合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学校可以设置“情境考核”,模拟出几个典型的情境,以“个性化情境分析”“小组情境实操”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理论、能力等要素,都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来,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考核。

四、立德树人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课堂氛围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关于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不能过于强势,要凸显人性关怀,营造合适的课堂氛围。比如说,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制作“劳动教育多媒体课件”,播放劳动教育相关信息,在绘声绘色的情境、丰富多彩的故事中,很自然地渗透立德树人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尊重、包容,而不是教师的强制要求。再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合作理念,组织“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设置一个个具体的劳动教育学习项目,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理论、验证实践,完成各个学习项目。这样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导,凝聚学生群体的智慧,充斥学生群体的欢乐,可以揭示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二)注意学生建议

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学校部署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时,要紧密联系学生,认真汇总学生建议。具体来说:一方面,搜集体验型建议。对于改革之后的劳动教育课程,学生有何体验?体验感是否越来越好?教师可以重点搜集这方面建议,分析学生体验感,以及体验感的变化趋势,判断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成效;另一方面,搜集优化型建议。关于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学生有什么建议?搜集这方面建议,也非常重要。学生提出的优化型建议,未必很成熟、未必易于实施,但具备一定参考性,可以揭示学生需求。如果教师长期保持“倾听建议”“搜集建议”的习惯,可以将学生需求与立德树人理念结合起来,制订出更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三)注意改革成果

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不能盲目、轻率,相关教师要积极总结改革成果。从课程出发,改革成果主要体现在:(1)课程设置。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措施,整体课程设置是否更合理?更科学?这是学校要重点关注的改革成果之一。(2)资源质量。经过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是否可以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也是一项改革成果。(3)教学质量。采取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之后,教学质量是否有所提升?这对课程改革来说,非常关键。从学生出发,改革成果可以表现在:第一,学生所获知识。推行课程改革之后,学生是否获得更完整、更丰富的知识体系?这是学生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需要管控的问题;第二,学生个人素质。经过课程改革,学生个人素质是否有所进步?这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

五、立德树人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

(一)设置评价体系

设置“立德树人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之后,可以发掘教学团队的内部问题,以及学生群体的各方面问题,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针对教学团队的评价,主要涵盖:“教学态度(亲和力、积极性)”“教学设计(方案、流程)”“教学吸引力(趣味、创新)”“教学质量(效率、成果)”等,强调优化教学体系,引导教学团队进行自主反思,激励教学团队不断进步。对于学生群体的评价,主要涉及:“学习习惯(提问、作业)”“学习能力(实践、探索)”“学习素质(认真、创新)”等,关注学生在不同维度的具体表现。

(二)培养教学团队

关于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学校要重视教学团队的引导,善于发挥教学团队的号召力、感染力。那么,如何培养教学团队?一方面,传达立德树人理念。学校可以围绕立德树人内涵,组织“立德树人理论认知-教师队伍培训”,将抽象、宽泛的立德树人内涵具象化、条理化,带领教师深入学习立德树人理论,在教师的理论认知层面,构建清晰的框架,指导教师顺利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另一方面,提供立德树人思路。立德树人理念如何渗透到劳动教育课程?这关系到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视角出发,学校可以开展“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教师队伍培训”,提供一些成熟的教学设计方案,打开教师思路,鼓励教师探讨,促使立德树人与劳动教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改革要心系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成长的机会。“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好的育人形式,也是一种非常创新的育人路径。举例来说,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学校可以联合企业,开展“环卫志愿者-立德树人劳动教育活动”,组建不同的环卫小分队,深入各个街道,进行“街道清理”“垃圾分类”“值班站岗”等,一边传达劳动教育内涵,一边服务公共环境,在社会上掀起良好的影响力,以劳动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参与,是一种配合,是一种带动,可以提供工具支持、人力支持等。更重要的是,活动结束之后,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召开“立德树人劳动教育活动总结”,将企业员工的想法与学生的想法集中在一起,在对比中分析,在分析中总结,让学生有学习的机会、反思的机会,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劳动教育课程的内涵,积极配合相关的改革措施。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可以保持一条清晰的主线,不易走弯路,不易陷入形式主义误区。未来,为了更好地结合立德树人理念,相关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探究更优的工作模式。具体来说:(1)结合立德树人理念,洞悉学生视角,创新教学方法。(2)以立德树人为方向,保证教育深度,优化教育内容。(3)基于立德树人高度,突出考核的严格性和科学性,改革考核体系。与此同时,相关教师还要关注“课堂氛围”“学生建议”和“改革成果”,多倾听、多反思,循序渐进地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改革。

猜你喜欢
立德劳动考核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