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娇,陈永霞,申琳,刘海燕,张维霄,许凌洁,杨莼莼
(河北农业大学文管系,河北 沧州 061000)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技能人才是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最紧缺、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贯彻实施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学校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两张皮”的现象,让企业和人才供需之间更密切地配合,同时发挥企业和学校双师联合培养优势,也是应对人口“红利”消退、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同时,企业作为一种兼具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组织,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虽然在企业发展阶段,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可能会造成企业前期成本投入与后期收益的失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长远而言,企业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活动的直接受益者,企业要在经济目标导向下的工具理性与社会目标导向下的价值理性之间做好取舍与平衡。
从最初个别企业传统的师带徒到现代学徒制再到企业新型学徒制,从理念而言,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才培养制度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仍存在企业重视程度不够、消极应对等问题,没有真正从理念上认可,员工缺乏终身学习理念,对培训效果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员工、学校、行业协会以及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多方联动,真正实现从理念到实施到评价的逐步优化。
企业新型学徒制提出后,不同的学者针对政策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解读,从试点企业的案例中总结问题提出建议。宋春扬[1]从“术、数、束”3 个维度(即实施的技术路径、试点项目运行的关键指标以及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总结了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要素。刘淼、韩文[2]通过对宝鸡技师学院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案例分析指出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投入与风险失衡、校企合作矛盾、缺乏监督机制。黄德桥、杜文静[3]分析了日本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理念和做法,日本企业新型学徒制不仅强调对于员工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其在职业情感、工作态度和可持续的就业能力。程舒通、徐从富[4]指出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五步法,确定培养方式、签订协议、实施、考核、评价。马金平、张敏[5]基于对企业和年轻人参与学徒制培训的动机分析,提出了新型学徒制实施的改进措施:完善投入机制、扩大试点范围,健全专业机构功能,降低各利益方的预期风险。也有部分学者重点关注学徒制实施效果的评价,鄢圣文、季芳琴等[6,7]分别进行了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绩效评估研究。
从2015年该政策推行实施以来,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试点企业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分析,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每个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企业状况、人员素质、人员结构都存在差别,每个省都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但也存在差异化。为了深入分析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本文着重从政府、企业、学员、学校4 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探讨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探讨实施的最优路径,并结合企业社会责任视角,来挖掘企业作为新型学徒制实施主体的重要动因。
据人社部信息,河北省自2015年在石家庄、承德、唐山、邯郸、邢台开展首批大中型企业试点,参加试点企业158 家,培养新型学徒近两万人,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期以来,该模式的推广速度依然比较缓慢,人社部、财政部的整体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还没有在社会上形成很大反响,具体实施问题及原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贯彻实施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但对于企业而言更多的是迫于压力,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是由于投入产出无法准确量化,参与学徒制的员工在学习期间要离开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法参与企业价值创造,同时企业要先行垫付培训期间的主要费用,培训期满再从政府申请补贴,如果学徒无法在学习期间达到规定的要求,则无法获得足额补贴,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了企业,导致企业参与新型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缺乏根本性的激励。对于企业而言,其比较担心的是培训的学员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之后会离开原有企业寻求更高的平台,导致企业人员流失,增加重新招聘成本,这导致企业对于新型学徒制的参与动力不足。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和参与涉及多元主体,包括企业、政府、培训机构、学员,多元主体就需要明确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同时需要完善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但目前从实施指南、实施方案中并未发现明确的对于参与学员培训的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明确监督制度要求,只对培训学员有培训期满的一个考核要求,考核未达到制定标准,企业将无法全额申领补贴。职责的不明确、监督机制的缺位导致制度的实施未形成完善的推进机制。
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中,虽然企业会与培训机构或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训方案,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往往处于从属地位,更多的课程设计、培训方案都是在培训机构完成,但往往协议中并未有对于培训学校的具体责任的界定,学员具体培训的效果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并未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导致培训学校在对学徒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同时大多数企业也并未进行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未能将诉求精确地传递给学校或培训机构,也会导致培训的效果受到影响。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参与主体为企业新入职员工或者转岗人员,对于员工自身而言这是一种隐性的福利,将入职培训由更专业的机构、学校进行更为系统化的培训,但多数员工会考虑培训期间的工资收入问题,培训之后的主要评估方式以及培训之后自己能否获得工作所必备的技能,自己的原有岗位在自己培训期间是否会被取代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员工参与积极性造成影响。同时往往很多试点企业并未对该制度的实施形成系统的方案,很多员工不理解自己在学徒制期间的主要任务和职责,企业没有做好应有的说明和动员,也往往并未从学徒制员工实际特征出发,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顾虑和诉求,导致参与学徒制的员工对于自己学徒制身份的认同度较低,无法从内心积极主动地去适应。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快速推进需要企业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政府做好监督和服务,增加宣传力度,委托的高校和培训机构能够提高培训水平,并引入社会职业技能鉴定等权威机构,各方联动形成合力,加快政策的落地实施。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推进主要是靠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支撑,总体宣传和推进力度不够,可引入更多的参与主体,如行业协会、宣传部门,对于积极参与新型学徒制推进的企业给予重点宣传,提高企业形象,向社会展示企业精神和情怀,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很多研究已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从而为企业作为新型学徒制的主体作用提供内生动力。现在的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公众形象,以更正面积极负责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而对于自身员工的投资与培养也是企业积极负责任的重要表现,从社会责任的视角对参与的企业进行激励和动员,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企业参与的动力和积极性。
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试点企业将会获得专项补贴,补贴金额按照企业支付给培训机构培训费用的60%确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培训的压力,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将培训看成企业的投资,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相当于政府、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对企业而言是有益的,所有要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对于试点成功的企业,进行经验的推广,逐步提高该政策的普及率。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以企业为主导,但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简化审批报销流程和程序,保证补贴到位。同时该制度的实施需要多元主体参与,要加强对于各个参与主体的监督和实施评价制度。对于学员而言,培训机构或高校要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不仅考察培训学员在学习期间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还要跟踪考察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对于企业的实际贡献大小;对于培训机构要对其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培训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整个培训过程能够满足学员实际工作需求,避免出现课堂教学与实战操作相脱节的现象,保证学员学习期满之后能够高效快速地融入工作岗位中。对于企业而言,要考察每年在新型学徒制中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同时对于投入可以适当考虑在税收方面的优惠减免,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
在学徒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培训机构、高校以及企业各自的优势,将技能以更高效的方式传授给学员。企业是学员培训最终的实践基地,应让企业参与到课程设计、教材选择、培训方式选择等领域,并和高校一起参与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价。总体而言,参与学员培训的机构、高校要有一套完备的培训体系,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价4 个方面严格把关,形成闭环,真正地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参与员工培训期间既可以拿到工资,又可以在专业的培训机构学到本领,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动员。同时,对于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的员工要根据当地生活实际给予合理的补贴,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减少员工的后顾之忧。对于学期满、成绩优秀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激励,提供清晰的职业晋升通道,从而提高员工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内生动力。企业要形成完备的申请流程和实施体系以及后续的跟踪监督、职业发展,真正提升培训人员的自身技能,将实施的效果落到实处,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该政策的功能和作用,如此才能形成企业员工争先参与的良好局面,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时推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目前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更多地依赖人社厅的推动,在社会上的影响范围较小,多数人员以及企业并不了解该政策的实施目的、实施程序等,参与的企业对于该政策的了解也并不是很充分,政府作为推进主体需将该政策的实施背景、具体程序给企业和参与联合培养的培训机构、高校进行具体说明,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明确各自职责,并选择当地有权威的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对参与的企业、培训的实施以及培训之后的效果评估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报道,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既得到了宣传,增加了企业的知名度,又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对技能型人才的吸引力也会得到提高。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好的培训效果也会是其一张优秀的名片,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与其合作。
企业新型学徒制可以让企业获得更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优化劳动市场结构,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员、学校的多主体作用,多方联动。论文从不同的视角提出实施的优化路径,未来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还要从几个主体层面明确具体的职责和任务,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中的作用,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反馈,同时传递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真正发挥出企业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