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本春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科研处,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政治能力是各级党员干部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是一个复合概念,包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个基本元素。党员干部为了更好地履行政治能力,需要其遵循基本的原则,即把握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三者有机统一。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尤其应注重政治能力的提升,把提升政治能力作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要求。当前,我们已经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齐心协力、昂首阔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需要一大批政治能力过硬的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冲锋陷阵,担当作为,在压力面前敢于奋勇前进、永不言败,在胜利面前戒骄戒躁、积极工作,对党忠诚,为奋力胜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
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包含三个基本元素,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所谓政治判断力是指党员干部具备较强的政治眼光,政治意识、政治思维,善于从政治视角,基于政治立场来判断是非曲直。政治领悟力是指党员干部根据通过政治判断,进而对事务产生的政治认知、领悟、理解等能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属于对事务的“认知”层面,是一个人的思维意识、反映状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侧重于思维认知,属于“认知”层面。政治执行力是指党员干部通过对事务的判断、领悟以后,接下来对事务所采取的政治行动,将产生直接的政治效果。政治执行力属于“行动”层面,是一个人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行为,侧重于实际行动。先有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继而有政治执行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给予政治执行力思维理念指引,政治执行力是对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的直接行为表现,同时,政治执行力在实际层面的效应反过来修正校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为完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提供实践支撑。党员干部只有做到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提升,才能在处理政治事务的过程中得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其政治能力。
党员干部行使政治能力必须遵循基本的政治规则,即把握政治方向、坚守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三个基本维度。把握政治方向是指党员干部应时刻从讲政治的高度,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把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系列成果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行动指南,这些指导思想是把握政治方向的原则大纲。坚守政治立场是指党员干部面对政治事务所处的政治立足点和价值旨归,即始终坚守党的立场、国家的立场、人民的立场,这三个立场有机统一、缺一不可。严守政治规矩是指党员干部言谈举行要遵守基本的政治准则,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矩,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党员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是一个连环统一体。党员干部只有做到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三者统一才能确保政治能力建设不偏移、不变味。
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三个元素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三个元素是党员干部作为一个合格政治人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党员干部只有具备了这三个元素,从认知上才具备政治能力建设的基本素养。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三维结构即把握政治方向、坚守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是党员干部作为合格政治人在政治能力层面的行为表现。只有始终坚持三个维度才能确保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能力不出错,不逾矩。一方面,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三个元素与三维结构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每一个元素、每一个结构缺一不可。认识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必须以这二者为基本立足点。当三个元素与三维结构充分协同发挥作用时,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效果才能充分彰显。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三个元素与三维结构都是党员干部主观意识的表现,容易受到党员干部自身政治素养差异的影响和外在环境变化的挑战。因此,必须时刻注重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作为党员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始终坚守政治立场,把握政治定力,抵御政治诱惑,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时刻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大德、行大道,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但是与新时代新特征新要求相比,仍然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不足,比如在政治方向、政治定力、政治纪律等层面出现问题,进而导致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出问题。事实证明,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不足会带来系列问题,既影响到党员干部自身发展以及正确履行工作职能,也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甚至影响到党的形象乃至党群干群关系。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各种思想信息相互碰撞,党员干部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方式越来越多样。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党员干部难免受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保守主义、拜金主义、庸俗主义等思潮依然存在。社会上的不良思潮对少数意志不坚定、信仰不纯粹、立场不牢固的党员干部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导致少数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诱惑,政治上放松警惕,思想上容易精神懈怠,能力上停滞不前。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不能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当一个政治上“冷漠者”“退缩者”,不关心政治能力建设,不能驾驭复杂的政治局面,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发声“亮剑”,群众观念淡薄,在困难压力面前不敢冲锋陷阵。
党的十八来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得到极大的改变,干事创业的热情得到极大的增长。众多事实表明,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能自然而然始终保鲜,必须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锻炼。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教育,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能力。政治理论学习与其他学习要求不同,它需要科学的课程设置,系统的教育培训以及直观的学习教育反馈机制实现。比如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领悟,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把握,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驾驭以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思想状况的了解等,这都需要党员干部树立时时处处学习的理念,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通过系统的学习来逐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但还是有少数单位、少数党员干部对提升政治能力的学习不深入系统,少数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教育,少数单位日常学习停留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会议贯彻会议,学习存在碎片化、片面化的现象,学习效果的针对性、系统性、实践性不强。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治能力建设,很多地方对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从实践锻炼层面做了大量工作,实践证明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确实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但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传统的基层挂职锻炼、蹲点等方式不足以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比如面对数字经济、移动互联网等自媒体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党员干部如何及时有效地回应群众诉求,及时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有效凝聚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社会建设都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能力。同时,面对基层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基层特别是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变化,基层事务矛盾不断变化转移,以及城镇新人口的聚集引起的生活生存等压力矛盾如何及时化解等,这都需要党员干部及时调整工作视野、知识结构和实践方式,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善于根据形势变化创造更合适的实践锻炼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在城市基层一线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相配套,比如奖惩机制的构建,否则政治能力建设将会缺乏持久的动力源,而且这种考评机制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优化调整。通过各地的调研以及查询相关文件得知,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考核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有些地方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考评机制存在过时老套不管用的现象,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这导致了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有些地方不重视政治能力考评机制建设,把政治能力考评机制与其他考评体系放在一起。在政治能力提升评价指标与其他考评指标之间的关系处理以及如何充分有效地凸显政治能力考评结果等方面比较欠缺。有些地方政治能力考评体系笼统单一,比如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评价标准缺乏政治特性等。
众多事实表明,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好,党员干部就能努力奋进,干事创业热情就高,反之,党员干部争先进位意识就弱。政治生态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优质土壤,土壤优良肥沃,党员干部修身立业的养分就充足,反之则退步不前。近年来,通过巡视巡察组对部分单位巡视巡察后公开反馈的意见表明,少数地方政治生态不好,导致该地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遭到较大破坏,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面临一定的阻力。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与新形势下任务的发展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不相适应。比如少数党员干部仍然存在政治意识不强,对规则、纪律遵守的意识不严,无论是作为一名党员还是领导干部都比较缺乏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有些党员干部只具备三个元素之一。少数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党性观念需要进一步强化,不能始终坚守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少数党员干部对参与党内组织生活不积极主动,争先进位意识较弱,甘于奉献、敢于吃苦精神不足,其一言一行与政治能力要求有一定差距。
1.积极完善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纠偏机制。正确的理念是科学行动的先导。理念歪了,思想错了,其行为必然是负面的。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积极弘扬主流价值理念,梳理分析宣传不良社会思潮的危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作斗争,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纠偏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善于辨析不良思潮,始终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准则。同时,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报告思想动态。必须时刻紧绷一根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红线,坚决做到任何时候不逾矩,不违规。积极主动抵御错误思想影响,不断端正思想动态,高举马列主义伟大旗帜,时刻铭记言谈举止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关乎组织形象和党的声誉,积极争做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先锋模范。
2.时刻坚守理想信念,把筑牢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抵御政治诱惑,永保为民之心的重要武器,是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首要任务,一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那么其政治能力建设会出大问题。当然,筑牢理想信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它需要一辈子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永恒课题,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行一辈子。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党员干部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如果具备坚定不可动摇的理想信念,就会以理性的思维自觉辨别各种社会风气、扬正气、抵浊气,就会自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党员干部要时刻明白,只有群众利益、集体利益、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和私人利益,任何时候都要心怀“国之大者”,具备大局观、群众观、集体观,始终站稳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高举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情操。
1.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理论的学习。党员干部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理论的学习,带着问题读经典、悟原理、学原文,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党员干部要认真学、反复读,并学会用这些理论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处理社会矛盾。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提升政治能力的行动指南。作为谋划事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重要抓手,作为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法宝,积极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者、倡导者、宣讲者。
2.针对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差异适时举办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培训。优化学习反馈机制。政治能力建设是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在各级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课程中占有一定比重。要针对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设置科学的课程培训体系,比如委托党校、大专院校等教学研究机构开展系统的教育培训,以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稳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特别是提高其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为了提升学习培训的实效性,各级教育培训部门必须针对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举办专题学习培训班,开设相应的专题课程辅导。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要事前做足功课,摸清干部学习短板,必须考虑到党员干部之间政治能力的差异,分层次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针对党员干部行政层级、具体工作属性差异、知识结构差异开设针对性的专题课程。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分类性、多样化,既有理论学习,又注重身临其境的学习或者感悟式学习。比如通过案例式、体验式、情景式课程、专家讲座、外出学习考察、现场教学等方式有序提升党员干部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社会实践是生动的大课堂,是练兵场,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鲜活实验基地。要利用好实践平台,在一线摸爬滚打中磨砺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注重实践成果的运用。
1.根据干部需求特点以及岗位需要,选择适宜的实践方式,分层分类实现干部挂职实践全覆盖。政治能力建设必须要在一线实践中推进,坐在机关办公室里是万万不行的,必须在基层实践的熔炉里不断淬炼才能取得真经。各地党委组织部门应事先做足功课,根据干部的实际需求、能力特点、学识差异选择适宜的实践方式,做到社会实践全覆盖。每年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比如选派干部到村委班子挂职第一书记,在基层的广阔天地特别是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锻炼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提高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以及为民服务的能力。在发展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一线锻炼培养干部,比如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等专门指导小组,选派相应的干部进驻小组,着重培养干部与企业打交道的能力,抓经济促发展能力。选派干部到高新技术企业挂职交流,了解企业运行规则,提高干部抓经济促发展能力本领。每年定期选派一批干部赴老少边穷地区、相对困难地区、城乡结合地区挂职锻炼,重点培养干部的担当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甘于奉献精神与处理基层疑难事务的能力。
2.着力打造一批提升政治能力的样板性实践基地。根据中心工作需要进一步精选实践基地,善于开辟提升政治能力的“主战场”,敢于大胆考验选拔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其重要前提是对实际非常熟悉,了解实际运行状况,这样遇到事情才能临危不乱,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贯彻实事求是的要求。基层社会实践领域较广,必须进一步精选实践基地,精准提升党员干部实践范围。“中心工作”都是一个地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较大影响力的工作,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也是锻炼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比如在疫情防控一线、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领域,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实践锻炼,增加政治能力考评元素比重,积极用好用活实践锻炼考评体系。建议各级组织部门有组织、分层次、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到“中心工作”一线去摸爬滚打,锻炼服务群众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真抓实干的能力,通过多维度的基层锻炼提升其政治能力。各级组织部门要在辖区内根据各地党委政府年度重点中心工作积极创设一批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实践基地”。
科学优化考察方法,强化党员干部政治能力考核。政治能力建设包含一系列要素,必须针对这些要素完善科学合力的评价体系。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及时完善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综合考评体系,科学细化考评细则,真正实现以考促评,以评促优。
1.突出政治因素,强化实践效应,实现考评方式的政治性、包容性、针对性。首先,政治标准是选拔考核干部的第一标准,组织部门应把政治能力建设作为干部管理工作的第一考评因素,确保政治能力考评的包容性、客观性、全面性。其次,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政治能力考评方式,善于发挥鞭策激励效应,确保考评方式易于操作,考评结果便于转化应用。真正让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对照政治能力建设标准,积极作为,克服不足,优化自我,以更合格的党员干部形象展现自我。最后,必须按照分层分类标准,确保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全覆盖,纵向确保中央到地方乡镇五级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全覆盖,进一步扩大到村居干部;横向能够延伸到国有企业党员干部,非公企业党员干部,大中专院校的专业技术党员干部、各科研院所党员干部,尽可能体现考评的包容性和创新价值。
2.积极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效力。在现代科技社会,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适应现实考核需求,必须积极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科技手段。要探索移动互联网方式掌握党员干部的行为动态。比如利用各地的政风行风热线、电话热线访谈、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对党员干部的工作绩效进行实时评价与考核。要善于引入网络信息化以及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表现进行数理分析,建立数据模型,便于党委组织部门了解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状态、行为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同时也能更客观真实地掌握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评议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
在一个和谐清朗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里,党员干部应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和行使党员权利,不断完善自我,茁壮成长,提升政治能力。
1.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党内环境,弘扬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不断涵养政治生态土壤。我们党始终重视政治生态建设,政治生态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事实表明,政治生态好,党员干部就能见贤思齐,凝心聚力。要不断弘扬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始终保持蓬勃向上、昂扬奋发的精气神。积极营造见贤思齐的学习风气,组织党员干部向先进模范代表人物学习,增强政治意识,磨炼政治本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的带领作用,着力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才。先进模范党员干部要主动帮助后进人士,力争共同成长进步。积极发挥党组织大家庭关怀帮助效应。各级党组织要规范党员干部组织生活,通过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评议党员自查自纠等形式,及时发现党员干部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发挥党组织大家庭的作用帮助党员干部克服不足,提升政治能力。
2.坚持严明的纪律,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必须要依靠严明的制度效力来督促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铸就优良党风、实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当严明纪律坚实的贯彻者,党内法规纪律忠实的维护者,敢于碰真碰硬。对于违法违纪、漠视纪律的党员干部,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主动作为,善作善成,通过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和红线思维、底线思维来推动政治生态的不断改善。要善于发挥违法违纪案例的警示效应,部分党员干部对违反政治能力的标准并不是十分清楚,要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分析、播放新闻短片等方式,多角度立体化展示违反政治能力建设的具体细节,力争在心灵深处引起党员干部的共鸣,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要积极发挥教育引导与案例警醒融合作用,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创造优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