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徐州市广弘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在优化企业资源,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因为全面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相背离、指标设置不科学、监督流程不完善、绩效考核不公平等产生了诸多问题,对全面预算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困惑,认为全面预算数据做不准确,操作性不强,耗费企业的大量时间和资源。本文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编制落后、控制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绩效评价不完善等现状开始阐述,分析了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科学编制、加强控制、完善绩效评价、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全面预算信息化平台的对策。我们认为随着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现代管理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不断提高。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科学设置预算指标,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对绩效评价进行反馈,指导和调整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生产经营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全员参与,实时控制,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1.2.1 能够促进企业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企业可以将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紧密结合,进行层层细化和分解,最后具体落实到企业各预算单位、甚至到各个员工身上。并提出相应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全方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战略落地,实现国有企业的做大做优做强的美好愿景。
1.2.2 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也就是对企业的资源合理规划的过程。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是权力机构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没有与各单位沟通的情况下,简单粗暴的自上而下分解任务,导致企业资源配置盲目或浪费;员工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上下博弈,充分考虑业务活动组合的多样性,风险与报酬的关系,有效整合资源,改进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1.2.3 有利于促进了各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全面预算是全员参与的过程,通过预算编制和执行,各单位和全体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对各自计划和需求进行双向沟通和协调,业财融合,兼顾局部和整体利益,最后达成共识。
1.2.4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
国有经济的深化改革,企业结构的多样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全面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对标标杆企业,把预算设定目标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经营策略,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普及多年,多数企业都建立了一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是都不尽其意。一方面预算编制、监督、执行、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或者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组织机构没有设置或者虽然设置了,也形同虚设,无法指导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大部分国有企业预算编制方法落后,指标设置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资源的有机结合,导致预算目标与战略规划、实际经营情况相脱节。第二,很多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以上年的预算为基础,根据今年新的业务的增量,追加上年预算的数据,导致预算规模逐步增大、预算松弛、资源浪费。第三,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多数是财务部门参与,其他部门预算观念淡薄,参与度不高,即使参与了也只是敷衍了事,无法为企业预算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一手决定各单位的具体预算情况,下级部门只要按部就班执行就可以了。指标的设定主观性太强,下级缺乏责任心和动力。第四,预算指标体系设计单一、无操作性,难以有效发挥动态追踪、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功能。
全面预算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这就决定了执行和监督都需要各单位全面参与。但是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预算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跟踪都没做到位。月度或季度末,当发现实际目标与预算偏离较大时,企业已经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预算调整比较随意,没有严肃性。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没有授权审批的现象,导致预算权威性不够、执行不力,企业蒙受损失。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手工或者用excel编制预算的现有方法,无法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难以满足现代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
大部分国有企业缺乏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队伍,每年做预算时都是各部门进行临时抽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没有定期进行专门的预算管理培训。无法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国有企业预算绩效评价存在不合理性;一是往往是预算编制好了,预算考核管理办法还没有颁布。二是进行考核分析时,对各单位的实际绩效与预算数之间的偏差,没有考虑地区、市场环境等因素,深入挖掘内在原因,一味的以达没达标作为考核的依据。三是奖惩不到位,无法调动员工为企业做贡献的动力。四是没有考核报告作为企业实施奖惩的依据。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一方面表现为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另一方面表现为虽然设置了机构,但是没有发挥其职能作用。决策、工作、执行机构层级不明晰,岗位不合理,职责不明确。
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还不够重视,高层管理人员观念比较落后,制定战略目标只顾眼前短期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设置预算指标也比较随意,硬性下达预算指标,没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无法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员工,预算观念淡薄,要么为了完成部门预算指标,不惜牺牲企业整体利益;要么觉得预算指标定得遥不可及,而消积应付,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全盘失败。还有一些部门认为全面预算就是财务部门制定指标来考核自己,编制时跟自己部门没有一点关系,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还受到预算指标束缚而反感。等等错误观念。
全面预算理念强调“三全”,包括业务全覆盖、跟踪全过程、全员参与度。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应由企业管理层、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共同参与。业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起点,业务部门要合理判断国家经济形势,依照市场需求,结合企业资源配置,采用成本与效益原则,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和销售量;财务部门要结合预算标杆和企业历史经验,确定各项合理可行的财务预算指标。在全面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考核的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要充分沟通和协商,认可预算的管理价值,达成共识,保证企业价值链和业务链的统一。
企业缺少一个系统的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平台,传统的预算都是手工或者用excel进行编制,编制过程繁琐,数字的准确性不高,反馈也不及时,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一是部分企业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有的虽然文化水平较高,但是长期处在没有竞争意识的国有企业里,没有主动学习,知识停滞不前,靠老经验、老传统干事,已经跟不上企业的现代管理。二是部分企业舍不得投入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基金。
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指标没有定量和定性指标,固定指标和比率指标的结合。刚性不刚,偏差过大,评价随意,奖惩不明,导致部门之间为业绩扯皮,员工对自己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也不满意。
首先,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的组织机构。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预算管理工作组,各司其职,并保证信息沟通流畅。其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保证人、财、物使用的合理化和高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最后,建立健全考核与绩效机制,奖惩分明,树立员工预算意识和提高主人翁精神,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
第一,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行业环境、企业的生命周期、内部环境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配置资源。拟定预算目标,细化并层层分解,继而落实到各预算执行单位,各个环节及各个岗位。
第二,现有国有企业全面预算大多采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等编制方法,几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企业因根据自身状况,按照业务流程,利用全面预算的信息化系统,选择一套适合企业特点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
第三,要摒弃传统的权威式预算方法,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混合式的预算编制方式。企业的管理层应该与各预算部门就战略方向、预算目标、组织架构、预算控制、绩效评价等进行双向沟通,互相协调,提出修改意见;然后通过最高权力机构审批,形成企业最终预算。
第四,在制定合理性、可行性指标的前提下,要加强关键指标的预算控制,如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资产与债务的规模控制等,确保全面预算能够对企业实际经营活动做到有效的控制。
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监控的管理过程。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财务共享中心,当预算指标与实际相差较大时,自动预警,防范和纠正预算执行偏差。而且执行过程要尽量保持预算的刚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预算的调整。特殊原因确实需要调整的,需遵守严格的审批手续。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也瞬息万变。国有企业只有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合理预测功能,预防和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一是,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应该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二是,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数据要实现全员共享,需要企业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固化全面预算管理流程,把财务的会计核算系统和业务的erp系统等有机对接。三是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全程监控、追踪数据,分析数据,以做为企业重大决策的依据。
第一,随着全面预算信息化工作的普及,国有企业更需要吸纳高素质的预算管理人才,建立具备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人才队伍。第二,企业应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定期对全员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知识的专项培训,转变老观念,跟上新形势。
首先,企业的预算编制要与考核办法并行发布,让各单位做到心中有数。考核要公平公正,指标体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评价等情况,还要将企业关键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与职工薪酬及股权激励挂钩,奖惩分明,增强全员的预算意识。
其次,用平衡积分卡来进行预算考核,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以责任中心责任范围为界,完全可控和有条件可控的纳入预算考核范围,完全不可控的预算指标不予纳入。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乎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乎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从预算管理体系、编制方法、执行力度、信息化建设、人才供给、绩效评价六个方面分析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产生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应当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科学编制全面预算指标、加强监控的执行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业务水平和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等对策。希望通过本文对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探讨,对各位读者在研究完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方面提供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