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下医药类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路径*
——以广东药科大学为例

2023-01-08 10:51
智库时代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药抗疫新冠

兰 涛

(广东药科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2020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流行。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12月8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67268046例,累计死亡病例5285023例。疫苗的接种使各国防疫形势得到阶段性好转,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新病毒变种的出现,让疫情不断反复,使世界经济发展遇到空前的危机和挑战。新冠疫情使得以跨境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几近中断,也将医护工作和公共卫生推向了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本文尝试分析疫情之下医药类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医药类高校在国际抗疫合作中的使命与担当,提出重大疫情形势下医药类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发展路径。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医药类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带来巨大冲击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分化与冲突日益明显,贸易摩擦已延伸至科教领域,对未来一段时间医药类高校师生海外留学、人才交流、联合研究、合作办学等各方面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国大幅度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人员往来、航班数量,人员跨境交流近乎停滞,各国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国际教育投入大幅度下降,正常教学科研秩序遭受严重破坏,以人员流动为核心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医药类高校的国际化规模大大缩小。

面对依然不断变化的新冠疫情,国际教育的有序恢复依然是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诸多原本有留学打算的学生及家长会打消出国留学的念头,而选择在本国接受教育。一些专家学者预测新冠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共存,这一前景愈发使得越来越多的潜在留学生改变留学规划,放弃留学打算。这一切都会缩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模,使高等教育国际化出现倒退。

二、医药类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相比综合性大学,医药类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层次都有所欠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中、西方医学形成的背景不同影响了交流互动

在中、西医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背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西方文化发展方向不同造成了中、西医学截然迥异。西医学注重逻辑推理思维,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医学是在吸收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再与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军事学等众多学科交互渗透而构建出的医学理论体系。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严重影响双方医药院校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医药院校对外交流合作层次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药院校服务国家外事工作大局,与国外医药高校在医学教育、国际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合作。但是许多医药院校的对外交流大多停留在事务性的迎来送往、疲于应付的层面,尚未制定合理的国际化战略目标、路径和具体实施方式。如何在医药对外工作由民间交流过渡到政府合作的良性发展趋势下,抓住有利时机,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当前和今后医药高校外事工作需要不断地深入思考。

(三)医药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管理体制有待优化

医药类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学院及学科层面的交流很少,学术团队之间的交流更显单薄。学院及学术团队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不高,没有主动出击的习惯。学校把桥梁搭起来了,但是利用率不高,国际交流的持续性和实效性不能充分发挥。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管理模式有待健全,尚未建立成熟的“校-院”两级外事工作管理模式,需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上下联动”。

三、当前医药类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面临的机遇

(一)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带来系列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动亚太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互认,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范围学历互认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和职业教育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参与国际学生评估测试,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国家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医药类高校外事工作应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

(二)高等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从“精英化”到即将步入“普及化”的世界奇迹;同时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医药类高校抢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在办学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以广东药科大学为例,该校2016年成功更名大学,为建设高水平药科大学赢得宝贵基础和机遇;2017年该校开始建设云浮校区,填补了云浮市没有本科高校的空白,学校办学空间扩大,“一体两翼”办学新格局正式成型;该校学科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4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该校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增至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增至6个,学校建设和发展加速,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同时,学校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区位优势明显,社会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要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国家将鼓励围绕服务湾区内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合作办学,重点支持世界科技前沿、新兴交叉学科和广东省高校薄弱、空白、紧缺、“卡脖子”的学科专业,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命工程等保障大湾区民生和产业发展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类专业开展合作办学,打造大湾区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打造教育开放新高地。该校与港澳医药行业联系紧密,具备夯实的合作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进一步深化与港澳高校合作带来良好的机遇。

(三)新冠疫情给中医药教育全球化带来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抗疫国际合作,推广使用中医药诊疗技术,惠及更多民众。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认可,为传统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四、医药类高校在新冠疫情防疫的国际交流中成绩斐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场合倡导“携手抗疫”,并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医药类高校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抗疫合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积极作为,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广东药科大学为例,自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坚决贯彻落实中俄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抗疫合作共识,在教育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指导,以及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支持下,积极开展助力欧亚国家抗疫、中西医结合防控疫情、科研攻关、主办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等活动,取得系列重要成果,为中俄以及全球合作抗疫贡献了医药高校力量。

(一)第一时间投身国际抗疫物资和技术支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俄两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围绕疫情防控、患者救治、药物研发等领域展开合作,相互坚定支持,密切沟通协作,携手应对疫情,已成为全球各国抗疫合作的典范。2020年4月以来,俄罗斯等欧亚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广东药科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组织校内曾支援武汉、荆州抗疫的专家团队,为俄罗斯等欧亚国家的中国留学人员建立了专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咨询国际医学平台。平台启动后,通过提供抗疫宣教资料、接受抗疫热线咨询等方式,为俄罗斯等欧亚国家的中国留学人员提供专业的防控意见建议。学校还密切关注国外疫情,克服重重困难,共寄送4 批次, 2.76万只医用口罩、1万只医用帽子至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及时为莫斯科国立第一医科大学等国外合作伙伴及在外人员提供了物资援助。

(二)服务国家战略,主办高水平中俄联合抗疫学术会议

作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一员,广东药科大学在2020年8月至12月期间,共召开了7次高水平中俄联合抗疫学术会议,累计参会人数超3000人。其中8月16日该校主办的“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议”,有包括16位中俄院士等顶尖专家参会,会议被国内外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近2000条次,会议成果作为重点活动阶段性成果通报被写入中俄科技创新工作简报2020年第5期,并作为广东推动抗疫国际合作重要内容呈送教育部。通过一系列会议,中俄两国专家同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相聚,共享抗疫信息和防控经验,助推中俄抗疫合作新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广东药科大学连续两年举办中俄青年学者论坛,累计300名中俄师生参与,为中俄师生缔结了友谊的纽带,推动了两国的学术交流,对青年学者学术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向的确立、对推动国际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021年该校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医科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等合作院校联合举办15场学术讲座(含线上讲座),累计2000多人次参与线上课程;该校还选拔师生参加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医科大学举办的VESALIUS_2021第七届国际解剖绘画年度竞赛,共选送作品6份到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医科大学赛区参赛,进一步提升了师生国际化视野及英语应用能力。

五、医药类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发展路径

以广东药科大学为代表的医药类高校在新冠疫情期间,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在疫情防控与国际学术交流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医药类高校在重大疫情期间做好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树立了榜样。当前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新冠疫情仍然会成为影响全球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做好高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握正确发展方向

医药类高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是要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深度融合日常业务工作。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深入研究、透彻把握政治理论以及涉外工作文件、决策和部署的政治意义和深刻内涵,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把党建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

(二)坚持对外开放,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医药类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首先必须勇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赋予我们的对外时代担当与文化使命,深刻体会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在顶层设计中要坚持共赢理念,建立以长期互惠共赢为前提的可持续交流。再次医药高校要坚持全方位交流。要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要面向国际社会开展多维度交流,将中国抗疫精神、医药文化与智慧传播到世界。

(三)坚持守正创新,拓展对外交流业务新局

在开展实际工作中,医药类高校应持注重学科引领,提升国际科研合作水平。要充分发挥学院及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与国(境)外友好院校或机构联合申报国际教育科技合作项目;支持学院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或学科年会,提升重点建设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支持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到国(境)外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学术访问、研修、科研合作、博士后研究等活动;加强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助力我们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全球形象。

(四)拓宽合作渠道,推进师资人才国际化培养

配合高校人才培养中心等工作,医药类高校应扩大学校选聘人才的国际视野,健全有利于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和拔尖青年人才来校兼职任职的机制和制度。邀请国(境)外知名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国际期刊主编等短期来校开展访问、交流,定期来校讲学、指导科研和论文、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争取经费来源,统筹设计学生海外交流基金项目,拓展更多学分互认项目和双学位项目,加大鼓励和支持师生出国交流学习力度。加强智能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交流互访、学术会议等活动的“智能+”模式,积极探索在地国际化。

(五)防范涉外风险,做好新冠疫情防控

医药类高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要对各领域的风险挑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可以针对外籍教师、在国外学习教职工、外国留学生、港澳台籍学生、在国外参加国际化教育项目学生等工作对象分类进行细致精准的隐患排查和日常管控,做到信息互通顺畅、分析研判及时、协同应对迅速,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基础上,协同国内外相关单位,为各类涉外师生群体提供到位的指导、管理与服务,做到涉外疫情管理工作全覆盖、无死角,防范涉外风险。

(六)加强统筹规划,理顺外事工作机制

医药类高校要建立学校国际暨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明确其职能和作用,指导全校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工作的开展,统筹全校相关资源,协调重大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审定;在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设立负责国际交流和对外合作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纳入各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并在有条件的学院开展国际化办学试点评估;完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将国际学术组织任职情况、国际合作项目开展情况、留学生授课和培养等相关指标列入相关教师业绩内容,并纳入相关教师任职考核与职务晋升的评价体系,理顺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医药抗疫新冠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新冠疫苗怎么打?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古代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式概述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