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例

2023-01-08 10:51
智库时代 2022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院校高职

张 艳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方式,专业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从当前高职专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形势并不乐观。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中脱离地方产业实际,出现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降低了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效果。对此,高职院校要紧扣地方的产业布局、发展态势以及转型方向,以服务地方产业为目的,调整、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意义

(一)破解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就业难是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市场上能够提供的岗位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突破900万。与2020年相比,本年应届生招聘需求减少8.2%,而求职人数却增长了125%。岗位供需层面的失衡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具体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而言,在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影响下,开设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不断增加,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也在增长。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弱,这进一步加剧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1]。因此,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服务地方产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有助于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调整、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点,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破解就业难的问题。

(二)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在产业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因此,为地方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就成为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然而,当前的人才供需关系中,不仅面临着供大于求的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更存在着供求错位的问题。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每年均会毕业大量的学生,但真正能够满足企业需求、胜任企业岗位工作需要的毕业生少之又少。这既影响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口碑,也不利于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对此,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化解地方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困境。基于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做好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工作,将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存在的挑战,作为专业教育的重点,不断提升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使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成为相关产业的人才“摇篮”。同时,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也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点。

(三)贯彻落实产教融合基本要求

产教融合以产业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全面、深度融合为内容,既能发挥产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性、规范性作用,也能增强教育对产业的服务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将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保障性因素,多维度探索、创新产教融合的思路与路径。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2],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完善明确了方向。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以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无缝衔接为重点,是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表现,在贯彻落实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角度来看,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不仅可以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也能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协同促进专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一举两得。

二、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要点

(一)变革育人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也在变化。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范畴,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更高。因此,紧扣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变革育人理念,成为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地方产业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首先,注重学习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成为生产的核心要素,并且,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仅凭学校接受的教育,远不能满足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型人才[3]。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根据岗位工作的需求,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身的岗位胜任力。其次,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日益复杂,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多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单一技能型人才已经难以满足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要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借助跨学科教育等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高职院校要从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模式。从理论教学的角度而言,传统的理论教学多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变革理论教学模式,借助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拆分为一个个有待学生探究的模块,再通过任务式教学,将模块内容任务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实践教学的角度而言,实践教学是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职业型技能人才的关键。因此,一方面要增强实践课程的比重,按照理论课程、实践课程1:1的模式,解决实践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精选实践主题、创新实践的开展方式,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能。

(三)强化双创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日益密切。从创新的角度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单纯的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从创业的角度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双创教育在提高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借助双创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发挥高职毕业生在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4]。因此,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要以强化双创教育为重点内容,一方面,从课程协同的角度出发,发挥好创新创业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在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紧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开展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大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优化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地方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少学校在学生毕业前才开展就业指导,并且,指导方式以理论、政策的宣讲为主,既达不到就业指导的要求,也不能真正地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优化就业指导为重要内容,并从以下三点来采取措施:首先,将就业指导与课程教学结合。学生进入校园就应该接受就业指导,同时,根据学生所在学年,不断调整就业指导的内容。初期的就业指导以理论教育为主;后期的就业指导则以实践训练为中心,发挥各类课程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协同作用[5]。其次,注意指导内容的系统性。在专业技能指导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指导,使学生更好地满足地方企业的需求。最后,注重就业指导的差异性。就业指导既要做好整体的推进工作,也要遵循因人而异的要求,从“一人一案”出发,利用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方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强化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三、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保障

(一)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体系建设是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工作,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专业体系的建设要以产教融合为出发点,不断调整现有专业中不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内容。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并根据市场环境动态优化专业群[6]。专业群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学校形成专业优势、专业特色、推进学校的差异化发展,也能将教师队伍进行优势整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还要从品牌化建设的角度出发,积极打造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优势学科。课程的设置要具备灵活性,能够与市场的用人需求配套,从而有效解决人才供需错位的问题。专业质量考核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环节,要注重质量建设和品牌发展,逐步形成面向社会、贴近需求的电子信息技术。

(二)做好课程开发

课程资源是教育的物质载体。根据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高职教育课程资源包括国家、地方、校本三种类型。而依托学生的学情,强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则是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对此,要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学校师资队伍为主体,组建专业的课程资源开发队伍,并积极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持续丰富、完善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打造完备的课程体系。对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而言,课程开发的要点有二:一是紧扣当前地方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的课程,比如特定行业的办公系统运维课程、特定电子设备的调试课程等,以专门的课程提升毕业生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二是健全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开发、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三)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是课程教学的主体,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在高职专业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既为高职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要从以下两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应严格师资队伍的准入机制。围绕当前高职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出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岗位素质要求,使进入学校的师资,能够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其次,将双师型队伍培养作为师资培训的要点。“双师型”教师是一个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概念,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 年)》,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参与企业实践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义务与责任,要求高职院校继续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建立健全双师型队伍的培养机制。

(四)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下高职院校推进就业的重要路径,也是落实产教融合政策的根本路径。对此,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要着力于深化校企合作。比如,以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训练。实践训练是专业技能的实践部分,在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以及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职学生的实训基地以校内实训为主,在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培养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打造新型的实训基地,围绕学生专业教育开展实践训练的同时,加强创新实践训练以及创业实践训练[7]。同时,学校也要与周围的企业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推动产、研、学的一体化建设,借助校内资源帮助企业破除发展中的技术、管理难点,利用企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高职院校也要从深化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四、结语

高职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革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对此,要从变革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双创教育、优化就业指导四个角度明确人才培养的要点,并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措施。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