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023-01-08 10:09:26方世雄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门窗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积裂缝混凝土

方世雄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1 前言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开展施工的环节中,由于其有着结构厚、体型较大、钢筋密实以及混凝土量大等诸多特点,所以在对其实施浇筑以后,水泥呈现出水化热现象,还会使温度产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在混凝土收缩或其他各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进而使混凝土出现严重的开裂问题[1]。因此,在建筑项目中对大体积混凝土开展施工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好各大施工要素,防止产生温度变形裂缝,以此保障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

基于此,本文首先就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施工特点进行论述,再分析建筑项目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因素,并给出有效的施工技术应用策略,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2 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施工特点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本身的概念来说,能够从其结构组成、性质特点、温度条件等诸多方面做出细致的考量[2]。

首先,结构体积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混凝土所具有的结构体积要超出1m3。

其次,大体积混凝土应用的胶凝材料,会由于水化热现象呈现出明显的内外温度差,致使整个结构受到严重损伤,很大概率会出现裂缝问题。据有关施工标准指出,大体积混凝土包含的施工特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体积较大、用量较多。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有着较大的体积,所以在开展施工的环节中,需要应用的砂石量也非常多,特别是大规模的公共建筑,砂石材料的最高使用量能够达到上千吨左右,确实耗费了较多的材料成本。

其二,施工困难程度高,技术水平要求高。和以往的混凝土施工方式进行对比,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难度更大,还对如今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想确保整个施工工作有较高的质量,就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新兴的理论和技术。

其三,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有着较高的特殊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地下空间环境中完成浇筑工作,但地下空间环境非常复杂,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困难程度。

其四,极易出现裂缝,需要较高的养护能力。大体积混凝土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基于胶凝材料产生的水化热现象而提高内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导致结构受到严重的损伤,出现较多的裂缝问题[3]。所以,大体积混凝土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良好的养护水平,只有更加充分的对各种先进技术和施工工艺进行应用,才可以减少结构裂缝出现的概率,增强实际的施工质量。

3 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因素

结合实践经验可知,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有着较为庞大的结构体积,所以,在开展施工的环节中,混凝土内外部结构就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只要温度应力远远高于混凝土原本的承受能力,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害型裂缝。

并且,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混凝土结构有很大概率产生不规则变形,只要变形总量高于混凝土原本的抗拉强度,同样会导致结构裂缝的出现[4]。若是裂缝宽度并未达到相关标准,就不会对整个混凝土内部的结构产生任何影响,但会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降低,缩短项目的实际应用年限。

所以,施工部门应该对结构裂缝带来的危害有着清楚地了解,明确引发结构裂缝出现的诱导因素,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以此减少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概率,保障整个项目有着良好的质量。

3.1 水泥水化热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浇筑的环节中,应用的胶凝材料会和大量的水分不断融合起来,产生明显的水化热现象,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因为混凝土结构有着较高的密度和强度特点,所以导致热量无法顺利地流散出去,让热量全部集中在整个混凝土结构中[5]。

但外部结构长时间处于自然条件下,其温度自然会慢慢下滑,这同样扩大了内外部结构之间的温度差,产生了较强的温度应力。只要温度应力高于混凝土结构原本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各种结构裂缝,而不一样种类的水泥材料,因为其构成成分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出现水化热现象的程度,或者是释放的热量等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3.2 混凝土收缩变化

水泥中胶凝材料出现的板结硬化对水分有着很大的需求。对整个项目进行检测可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作需要20%左右的水分,只要施工水分呈现出完全饱和的状态,剩余水分就会彻底地蒸发,混凝土结构也会随之产生某种程度的收缩情况。因为此种收缩不具备任何的规则,所以就会对混凝土结构本身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承受性造成不良影响。水泥材料的类型、具体配合比、外加剂添加量等,都会让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明显的收缩变化情况。

3.3 外界环境的变化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浇筑的过程中,浇筑温度无法避免会受到自然环境不断变化带来的影响。只要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周围气温接连下降的时候,混凝土结构本身的温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低,不只让混凝土内外部结构存在明显的温差,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各种各样的温度应力裂缝。

4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4.1 施工前准备

其一,对钢筋、控制模板甚至是保护层等诸多方面材料进行详细的检查,将所有材料的规格偏差有效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对模板支撑体系具有的稳定作用,或者是模板接缝处理工作的效果做出相应的检测,明确其是否满足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其二,和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增加对梁板柱、梁板甚至是混凝土标号等的控制和管理强度,了解控制梁板柱和整个空间结构体系的位置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振捣时间。

4.2 调配和优化设计

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配置,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浇筑效果和浇筑质量的有效方式。大体积混凝土对需要应用到的混合浆料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水泥或者是水资源的用量,只要配合比出现了问题,就会有明显的水化热现象,导致混凝土本身的性能受到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开展调配工作的时候,要对水泥或者水分的用量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混凝土强度,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但若想让混凝土性能获得有效的优化,就需要应用矿渣或是水泥,再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减少裂缝出现的次数。

4.3 搅拌技术

混凝土是开展施工工作的关键构成内容,对于建筑产业将来的发展体现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施工的环节中,将混凝土均匀搅拌,属于一项较高操作性的技术。对我国建筑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可知,工程项目所应用的混凝土往往是钢筋混凝土,其能够满足各种需求。

但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泵送混凝土在各行业内获得了广泛地运用,并有着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开展施工工作时,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混凝土,首先应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性能。

泵送混凝土有着明显的流动性特点,还具备相应的粘聚性或者保水性,若想让其呈现出更高的效果,要求工作人员对具体的水灰比实施调整,根据相关要求和标准,做好材料的配置工作,并结合各项施工内容,严格控制砂率。

而在处理水量的环节中,对外加剂的应用开展有效地搅拌,按照具体的施工情况,确定后续阶段的应用数量。在实施搅拌的过程中,应当按照与之对应的施工时间、施工需求等,严格控制施工周期和施工温度,挑选出搅拌合料的初凝时间,以此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制作出混凝土拌合料。

此外,还需要做好材料的运输工作,让泵送、浇筑、振捣、成型等方面的工作都有序、正常的开展,切实体现出混凝土拌合料具有的性能,达成混凝土的顺利构建。

4.4 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开展浇筑以前,需要全面检查模板、保护层垫块以及焊接位置等,将模板周围的杂物全部清除,只要周围环境温度超过35℃,需要马上对金属模板实施相应的洒水降温处理,但不能存留任何的积水。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降温效果,需要完成洒水操作,同时在混凝土通过有效的冷却以后,再实施搅拌工作。

工作人员在搅拌大量混凝土的时候,要充分运用冰水,并将棉布完全覆盖在整个混凝土运输车辆上,利用循环水逐渐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较高温度,而塑料薄膜等新型材料的充分运用,则可以对建筑项目的混凝土进行有效的保温和养护,如此能够更加轻松地对混凝土内外温差实施合理的调整。

在温度较低的状态下,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浇筑工作,要通过运输车的方式,将混凝土材料输送到施工现场,还要预留出一部分材料,将其转运到相关的串筒位置,而对于其他的运输车辆来说,则应该向泵内混凝土做好倒入,借助运输泵完成传送工作,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同时根据具体的运输总量,实施振捣方面的处理。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连续不断地进行,并在上一层混凝土正式初凝以前进行间歇,直到所有混凝土都顺利浇筑完毕,需要对混凝土做好分层振捣,以此保障实际的振捣效果。

5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组织管理

5.1 合理的部署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开展浇筑和施工工作以前,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工作人员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做出细致的分析,明确施工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注重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大量的技术要点和难点,知晓施工工作涉及的内容和流程,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使施工工作可以正常地开展。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应该进行全面的管理,让他们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完成各项施工工作。除此之外,按照浇筑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施工进展,对工作人员和大量的浇筑设备做好合理的配置,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正常开展铺垫牢固的基础。

5.2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若想优化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施工效果和质量,就应该制定出健全的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所有的流程,尽可能消除质量问题的产生。在建立管理制度的时候,一方面要凸显出其本身的合理性,对工作人员开展有效的培训,以此约束他们的行为举止,增强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严格把控施工工作,为所有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提供有力保障。并且,在正式上岗工作以前,应该做好细致的检查工作,要求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遵循认真、负责的基本原则,完成相应的浇筑作业。

另一个方面,要优化原本的奖惩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让他们知晓各项工作的要点,并将其彻底的落实下去,防止再次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若是发现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现象,要利用奖惩制度,对工作人员予以严厉的处罚,更好地对他们行为举止进行约束,达成施工效果的提升。

5.3 加强过程的监督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浇筑的环节中,施工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承担起相应的监管责任,第一时间发现浇筑工作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实施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此增强整个项目的实际质量。同时,需要工作人员细致观察浇筑环节,及时寻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本所在,并将其彻底解决和改正,如此才能够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效果,防止裂缝出现造成的负面影响。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质量则是整个建筑项目的关键所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项目也由此获得更加优质的质量。因此,相关人员要借助材料管理、技术研发、工艺控制等诸多方式,来实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在增强项目质量的同时,为建筑工程创造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真正为广大民众的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体积裂缝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8:04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裂缝(组诗)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3:56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地球的裂缝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