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桐乡市民政局
浙江省桐乡市抓住“订约、履约、亮约”三个关键点,全力推动“社区、小区、楼道”三级公约制定实施,充分发挥居民自治效能,居民对公约的知晓率从22.6%提升至98.7%、参与率从13.3%提升至85.1%、执行率从11.3%提升至83.9%,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区微治理新格局。
把好“民意关”,在“订约”上下功夫。一是群众做主角,全方位形成修约共识。下发《关于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的通知》,以村、社区、小区为单位,征求群众意见。发挥居民议事会、小区业委会、邻里汇和楼道红管家的订约主体作用,积极培育组建各类微治理团队,走访群众6.7万余人次,开展民情议事活动近2600场,征集意见建议4000多项。目前,全市217个村(社区)全面完成“两约”修订,制定楼道公约5247个、小区公约359个、特色公约96个。二是流程更规范,全周期实施订约服务。以“楼道公约居民定、小区公约业主定、居民公约大家定”为原则,联合“两会三团”等主体会商推出三级公约制定流程。2020年,梧桐街道《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定约“五步”法,为村(社区)组织换届省级试点提供了经验样板。三是内容接地气,全要素纳入公约条目。将乡村振兴等内容加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结合“一村(居)一品”品牌建设,制定特色公约。如九曲小区把不文明停车“一次警告、二次曝光”内容写入公约,引导小区430多位车主文明停车。濮院镇永乐村户籍人口3005人,外来务工人员约3.3万人,在村规民约中加入新居民服务事项,探索出“以新管新”的经验。
把好“执行关”,在“履约”上下功夫。一是事权下移,倡导公约自律。制定发布《桐乡市城乡社区议事协商规范》县级标准,开展44个议事协商示范社区的建设。如河滨小区“电梯加装”一事一议邀约协商会,成为全市首个加装电梯项目的成功落地小区。二是积分亮化,探索履约机制。积极探索三级公约履行情况的评定方式,开具正负面清单,将履约情况用分数进行标识。河山镇堰头村在村规民约中制定了平安创建、环境整治等方面26条加分项和27条减分项,并鼓励居民履约。全村“三治融合”积分管理项目覆盖率达100%,受益人群95%以上。三是红黑挂榜,强化执约成效。创新“两约”的执行方式,推行“红黑榜”管理机制,形成实施细则。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道德评判团等各类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高桥街道越丰村成立“执约评判团”开展履约监督等工作。崇福镇呼啸家园成立睦邻中心,通过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多个村集聚小区内村规民约的评价,让有约必依、依约办事、执约必严落地见效。
把好“宣传关”,在“亮约”上下功夫。一是以评促履,赛出典型示范。建立完善多种形式的公约评定体系,开展“两约”优秀案例征集活动。2021年9月组织开展桐乡市“耕耘者说”讲堂暨村(社区)“两约”案例擂台赛,宣传优秀公约,推介各自村社定约、亮约、履约过程,对优秀案例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归纳形成“桐治理”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微治理”。二是场景升级,亮化空间氛围。结合“一村(居)一品”品牌建设,全面推进“睦邻家”建设,做到醒目位置有公约,楼道、小区、主要道路第一时间见公约。累计投入565万元,完成社区睦邻家、小区睦邻站点两级公共空间建设37个。三是巧用宣讲,融入群众生活。成立桐乡市“两约”故事宣讲团,依托镇(街)社会工作站等场地开展宣讲。组织基层文艺团队创作接地气的文艺作品。举办亲子竹匾画公约、“公约行”纳凉会、“美丽有约”主题文艺晚会等宣讲活动1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