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友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学徒制最早起源于封建时期,这是一种独特的师生关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些旧式的学徒制逐渐被新型学徒制取代,新型学徒制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工作和现代学徒制的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学徒的意义和其他合同工、工人、学生有所不同,能否对学徒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关键,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不仅会增加企业整体的管理成本,还会对学生的权益造成损害,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问题,无法真正地做到“学中做”。因此为了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的充分结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们得到更好的教育。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也深受这方面影响,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整个教育理念和社会严重脱节,不仅导致学生们进入社会后整体的适应能力较差,还无法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例如在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依然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学习状况[1]。此外一部分高职院校所选择的教材内容也十分陈旧,没有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进行有效的衔接,因此导致学生们所学的实践知识无法应用到工作中[2]。另外再加上大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理论知识内容为主,导致学生了解和接触实践教学的次数较少,所以高职院校许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很快上手,这样会大幅度增加学生的工作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真正成长。
高职院校在实施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主要依靠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可以说师资力量是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资金有限,导致在配备方面无法满足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例如高职院校的理论型教师较多、实践方面的教师较少,而且许多高职院校都缺少双师型教师,许多教师空有理论知识,无法帮助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内容,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教师们如果没有在企业中真正待过,那么对于企业的具体要求、状况等方面则无法清楚了解[3]。另外有些高职院校对于我国市场发展趋势的掌握并不是十分准确,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时,缺乏清晰的目标。其次高职院校和部分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不顺畅,虽然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但是学校并没有合理使用企业闲置资源,从而导致学校的实践资源有限、企业资源过剩等情况发生。所以说,要想加强高职院校新型学徒制人才的培养,必须让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同时还需要高职院校聘请更多实践性、双师型教师,最终让教学计划和企业发展计划同步进行。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不重视实践教学质量的管理,同时在效能评估方面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例如整个评估指标的难度较大,导致高职院校的有效评估指标不够具体[4]。另外高职院校在评估某些数据内容时的难度较大,因为本身学校对于获得的评估数据缺乏统一的处理标准,甚至当面对某些数据时不知如何处理,同时还存在客观测评的情况,很容易在客观测评过程中带入测评人想法,这对于测评的客观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有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学校校外聘请的,对于这部分教师的质量进行管理时的难度会比较大,这对于评估兼职教师的实训课程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说,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
新型学徒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空间,而且通过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因此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才能全面地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和特点,像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们找到发展方向,这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5]。此外也能帮助学生们全面融入到新型学徒制教育活动中。所以在实施新型学徒制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为学生们提供专业、全面的教育,同时高职院校方面也要不断完善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方案,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管理。另外在实施新型学徒制的过程中,教师和院校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特点、特长给学生们提供符合要求的岗位,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在学徒制的实施下促进学生完成发展目标,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新型学徒制主要建立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只有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效果,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属于成年人了,部分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一些单调、无新意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高职院校利用教学管理体系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从而实施有效的学徒制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们充分掌握学徒活动中的自理、自律、自治等能力[6]。此外高职院校在实施新型学徒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行知合一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主要是帮助学生有更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因为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都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如果学生空有理论知识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必要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信念,帮助他们培养探索能力,让学生们可以在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不断成长,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最终让学生们在人生道路中实现个人价值[7]。
要想充分发挥出新型学徒制的作用和价值,高职院校必须对新型学徒制的教学考评机制进行完善,并且在完善过程中注重结合新型考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给学生的发展和努力指明方向,从而使学生们得到更好地成长[8]。因此开展新型学徒制教学目标时,首先应根据现有高职院校的学徒制教育管理模式,依照日常考评、综合考评等方法,充分发挥出各个考评环节的作用,同时还需要结合新型的考评体系,如对学生作业表现、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考评,最终形成一套综合性较强的考评体系。另外高职院校在考评理论知识内容时,也需要完善实践能力方面的考评,同时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评价,帮助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况。此外新型学徒制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需要企业方面给予帮助,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意见,通过企业中的师傅、同事、同学以及学院教师等综合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使他们不断进步和提升。
为了和企业的新型学徒制工作充分结合,同时也为了推动高职院校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对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和内容进行改革,建立和新型学徒制相配套的教学管理体系[9]。但是在构建这种管理体系前,必须坚持“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让企业作为实施新型学徒制的主导,并且设置具体的培训工作内容,同时还需要企业和高职院校分别承担培养工作,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法和体系,并将企业的发展理念、实践内容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最终构建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能力、安全生产、职业素养多种内容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是否能顺利完成。所以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迫切要求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同时还需要打破现阶段教师编制、招聘制度等方面的束缚,从而打造出适合流动教师、兼职教师的岗位,而且通过这种规章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加强企业与学校人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能实现双向挂职、横向结合,最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人才的共同发展[10]。而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在这方面有所需求,通过双导师的形式,让学生们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提升了实践能力。因为一般在企业中主要通过导师制的形式带动学生们,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则需要在企业中让一些“老师傅”带领着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所以说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共同建立一种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不仅要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各高职院校具体的特色,还要体现出合作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此外高职院校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加强,一方面要将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职称评定中,这样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更好地成长。另一方面则要求合作企业选拔一些优秀、负责的老师傅作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指引者,并且将他们的教学任务、学生实践能力的情况纳入到职工绩效考核中。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可以逐渐完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并且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为了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方面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推行适合新型学徒制的教学体系,如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等内容,往往只在高职院校内部实施,导致无法了解学生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情况。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主动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并且让企业承担学徒制的教学培训工作,使企业也可以实现弹性学徒制和学分制等考核内容。同时为了帮助学生们正确处理工学矛盾,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们设置分阶段完成学业,当学生的学分达到某一标准后,学生就可以获得高职院校的毕业证书[11]。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大幅度调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实践热情。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各大企业的岗位特点,通过任务考核、项目牵引以及实习检验等教学方式,构建出新型的学徒培养模式,最终让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向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与理论知识考试为主,但是这种评价机制无法有效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必须转变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通过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为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因为现代化新型学徒制主要以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为主,将学生在岗位中的实践情况、工作情况、任务完成等多方面内容一一纳入考核中,最终形成与现代化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12]。而且通过这种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成长,同时能要求校双方合理建立教学评价质量,并明确量化标准,最后将评价成绩实现多元化、过程化、有效化,让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全面提高,最终实现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技术人才培养的无缝衔接。
高职院校中有许多专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们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安全教育,在建设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求以安全为主,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让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师傅告知学生们在岗位中的工作风险和注意事项,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案例和安全事故展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明白岗位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做到时刻以安全第一的要素实施工作内容。最后教师与企业师傅要以高标准、高要求对标自己在岗位中的言行举止,最大程度地降低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文中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高职院校的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注重学生人性化的培养、鼓励学生追求个人价值以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阐述,最后对构建科学课程管理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重视安全教育的管理等相关对策进行探讨,希望给相关的高职院校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