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以我校定点帮扶村为例

2023-01-08 09:07丰元林金廷芳
智库时代 2022年19期
关键词:攻坚农民人才

丰元林 金廷芳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重大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但随着大量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懂技术、勤思考、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在城里安居乐业,造成当前我国农村人才队伍大量流失,只剩孤寡老人、妇女、儿童等留守人口,这让多数乡村成了“空壳村”,导致乡村劳动力缺失,农民无文化、无学历、无技术,致富带头人缺乏,大量土地荒废。现代远程教育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通信网络、移动终端的全覆盖等现代科学技术平台,将现代远程教育中提升技术技能的课程资源和学习理念送往广大农村地区,让无数农民可以随时学、随处学,打破固有教学模式,帮助农民提升学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畅通知识文化、技术技能、创新理念下乡入村通道,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知识学历与技能水平,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队伍,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吸引广大农村青壮年回流,安心居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一、相关概念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教学、移动客户端或面授教学等形式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时时处处、方便快捷、内容广泛的教育服务,具有点多面广、形式灵活、资源丰富、传播便捷、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既可为广大“三农”工作者提供随时学、处处学的学历教育,也可对广大受教育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实操指导,提高广大“三农”工作者的能力与水平,切实为广大农村地区培养“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三农”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作出的战略安排,也是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①

二、现代远程教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境

自2019年以来,笔者先后到我校定点帮扶的从江县刚边乡加么村、三联村、秀塘乡打郎村等地20余次,对现代远程教育在该地区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现代远程教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中面临如下困境。

一是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网络状态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在乡村的开展。当前,多数贫困地区位于偏远山区,自然环境优美但交通不便,农户大多居住分散,不利于集中学习培训。如我校帮扶的从江县刚边乡加么村为全国最后出列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位于大山腹地,自然地理条件差,该地区远离城市,距离省会城市300公里,距离县城70公里,交通闭塞,人均耕地少,基础设施差,尤其是移动网络信号差,多数地方不仅没有宽带网络,而且多数农户家庭连电视都没有,这使得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所需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受到限制,无法普及到各村寨,从而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

二是学习对象的文化程度及年龄现状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在乡村的推广。从农村人才学历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来看,农户普遍学历低,多数为文盲或小学、初中学历,理解能力较差,尤其是对现代信息技术了解甚少,在运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智能平台方面技术差,而且语言沟通交流不畅。如我校帮扶的从江县刚边乡加么村,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壮族、苗族人口居多,沟通上为少数民族语言,与外界沟通不畅。而且农户学历普遍偏低,理解能力差,对较难的文化知识难以理解吃透,不懂得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不利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推广。村支两委干部的学历主要集中为高中(含中专)学历,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却无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使用计算机办公室软件、手机办公软件等进行乡村事务的管理。另外,农户对学习文化知识、技术技能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尤其是对较为枯燥的文化知识,更不易于其接受。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各种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工作吸引力越来越强,创业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虽然他们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但因较年轻,且缺乏“三农”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实践,受传统培训目的、形式和内容的制约,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在乡村的推广。同时,广大农村存在的“386199”部队情况也阻碍了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推进。

三是传统教学模式和人才培训模式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在乡村的普及。当前,现代远程教育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上,未能结合各地区实际和农户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没有在抓好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效果不明显,存在学做脱节的现象。在专业建设上,现代远程教育开设的专业多为全国普适性专业,未能针对各地区具体实际情况,开设与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的专业;在课程资源建设上,针对性不足,没有紧盯乡村振兴产业、技术、人才、组织等振兴需求,及时组织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符合农民需求,易于被农民接受的专业;在教育教学方式创新上,没有及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教育平台,仍使用传统的网络平台,未能应用抖音、快手等APP。在教学实施方面,没有结合各地区语言实际,多为普通话教学,从而不利于农户对知识的学习与接收,也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在乡村的普及。

因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中,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存在开展困难多、普及推广难、服务贡献低、作用影响小等问题,没有很好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随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独特优势。

三、现代远程教育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影响小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现代远程教育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较小。

(一)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影响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在学校进行,教师在教室里教,学生在课堂上学,强调的是“面对面”教学,注重知识的单方面传输。而现代远程教育则是通过网络视频讲解的形式对受教群众进行知识讲授、技能传授和答疑讨论,打造了一种随时学、处处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但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上,缺乏对受教群众的调研,没有能够做到针对广大农村分散、农忙、交通不便、学习兴趣不足、农户知识基础差、不便于集中学习等实际进行创新教学,没有考虑到受教群众是否懂得教学内容或是否真正有收获,更没有认识到将教学班开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田间地头,用农民话讲农民懂得的知识、技术,而是习惯于在教室采取满堂灌的模式,缺乏互动思考、没能产生共鸣。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很大一部分农村优秀青年通过学习考大学跳出“农门”离开家乡,且毕业后返乡创业意愿低,大部分青年多选择留在大城市或中小县城。而留守乡村的农民多为老弱妇幼,这部分人文化层次较低,多从事务农工作,且居住分散。加之交通闭塞、农务繁忙,他们对培训意愿不高、认识不够,对培训内容的接受能力较差,主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够,使得组织培训较为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

(二)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

当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多被运用在继续教育学历提升方面,在招生专业选择上,文经政法仍为热门专业,因此各学校在专业建设上,文经政法专业占主导地位。虽然我校开设有园艺、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设施农业与装备、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11个“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科专业,并依托10所分校和87各县级工作站面向全省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招生,但受村支两委、农户学历影响,招生效果并不理想。受国家开放大学专业设置及学校师资力量等因素限制,在结合我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专业开设和建设上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导致了现代远程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上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其次,课程资源针对性不强,资源短缺。由于学校涉农专业的招生较少,重视度不够,没有针对性的结合各地农村实际需要,结合受教群体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想方设法提供多样化、实用性、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方式。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上传统文经政法等专业的资源占主要部分,而面向全省广大农村或助力农业发展的课程资源却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未能够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如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专业,由于我省大部分地区受自然环境限制不能种植茶叶,导致该课程资源受众面窄,资源闲置浪费,而我省广大地区产业发展需要的课程资源却很短缺,从而导致吸引力差,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手段有限,限制了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发挥

当前,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责主业是教书育人,专心安心的上好课、搞好科研就是自己的任务,脱贫攻坚是学校领导、部分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在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上存在认识误区,对脱贫攻坚的主动思考不足,总认为自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中无从下手,力量微乎其微,不能做什么。以致于在教学上按部就班,工作中不关注和思考有关方向,因此未能针对受教学员的特点和实际,统筹共性需求和个人需求,实施差异化、精准化创新性的开展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教学。同时,因教师专业性不强,对口支持服务上作用小,广大专业教师未能深入广大农村,将教学带到广大受众群众中,以致于现代远程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作用发挥不明显。加之师资力量配备不足,导致在专业建设上重视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从而使得专业在服务农村区域经济上力度较弱。并且多数教师的专业为文法理工类专业,涉农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上,教师专业性不强,以致于在服务乡村振兴、指导农村产业种植以及培训农民、专业建设上支持力度小,使得远程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作用不大。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足,也制约了现代远程教育作用的发挥。通过调查,当前远程教育教学方式主要有线下的面授教学和线上的网络视频教学等,这些教学多为计算机、手机APP等平台,没有充分考虑到受众学员的操作能力、认知水平,是否能够很好地使用电脑客户端以及手机APP平台。若学员无法熟练地操作,从而影响了学习兴趣,无法很好的获得知识。

四、现代远程教育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有效举措

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素养,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进而影响一个家庭,而学历提升、教育培训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村地区培育一支符合“三农”建设要求的,有知识、有文化、懂经济、会管理、精明能干、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工作队伍,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广大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促进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农民生活富裕,让城乡居民一起追求和享受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宜居乡村田园生活,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学校和广大教师要立足乡村人才振兴的实际需要,准确把握好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确定实用的教学内容,开展实用性的教学活动,建设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首先要从传统的教室教学转变为田间地头的实践教学,可从问需入手,面向农民群体及市场需求,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采取差别化、精准化的教学,减少满堂灌,善于用大白话讲大道理,用农民话讲农业技术,增强学习吸引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当地政府和定点帮扶单位要结合具体实际,加强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涉农资源建设,善于用农民话、农村方言进行讲解,既通俗易懂又能被受教群体轻松接受。其次,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利用大多数农民熟悉的、经常使用的、操作简单的网络平台,如抖音、快闪、微信等,面向农业产业大户、种养殖大户、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管理人员、村支两委、返乡涉农创业者等致富带头人、农村使用人才、农业技能人才,采取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随时学、随地学的技能教育、学历提升,从而助力新型农民知识水平的提升。

(二)立足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实际需要,做好专业和课程设置

专业建设只有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有价值的人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服务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目的在于为广大农村地区培养一大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和技能带动型的农村实用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受教群众的学习需求往往是全方位的,他们更多的是期望学习到需要时马上就能用得上的实用知识,比如一到两种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或者养殖技术、家庭式作坊的经营知识、中小型乡镇企业的管理技术以及乡土文化等软实力等方面,目的在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奔赴小康社会。因此,各帮扶高校要结合各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做好专业建设,前期要加强对广大农村的调研,了解各地农业产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干部、返乡涉农创业者等致富带头人对知识、技能的现实需求,做好对专业的科学论证,既符合实际需要,又能科学实施。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理论与实操的结合,针对受教群众的各种内在需求,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理论教学要着重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价值取向等,以便他们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在实操课程设置中,其对象要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线农民为主,通过在农村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工程建设现场等,对农民开展讲解、示范、实操和解答等活动,着重解决当前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推广新技术的运用,培训内容要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农民易学易懂,目标力求精准,尽量做到一次培训只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传授一门新技术。

(三)强化师资力量,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乡村振兴教育培训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行的是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偏远山区的办学理念,培养的是涉及农林牧渔类的专科或本科层次人才,服务的对象是基层、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因此,要以“能学、够用、实用、有用”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因此,针对教师专业不对口,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学校要通过引进农业方面的专业教师、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或聘请地方乡土人才对农民进行教学,加强涉农专业的建设和资源的开发。加强对师资的实践培训,通过下农村锻炼、担任有关乡村干部历练,提高教学针对性,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善于用农民话传授农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加大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做到随时学、随地学,助力农民知识水平提高。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点多面广、省市(州)县三级联动的优势,为广大乡村地区提供便捷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如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提升学历教育,为广大农村培育村支两委后备力量,培育致富带头人;通过“国培”计划,为广大乡镇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送教下乡等方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特需知识的培训,如种植业、养殖业的培训,提高种养殖水平;对有学习需要的青年、退伍军人,可以加强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意识,强化农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依托产业发展培养实用人才,学员既学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操作,产业的发展让学员发挥带头作用有了“阵地”,让技术落到实处,让培训取得实效。通过学历提升、技能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http://tuopin.ce.cn/zg/202102/22/t20210222_36327814.shtml

猜你喜欢
攻坚农民人才
人才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