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跨学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以《建筑设计基础》为例

2023-01-08 08:45朱卫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案例

文/朱卫琴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引言

案例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建筑设计基础》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课程,其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因而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故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能更好地实现理实一体化。

1 为何跨学科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引入案例教学法

跨学科课程是指由一些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新课程,也称交叉学科课程,《建筑设计基础》正是一种跨建筑学与艺术的交叉学科课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的立意和构思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选取教学内容[1],同时需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使得理实一体化流于形式,这就亟须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导入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等进行改革。基于此,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以期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效果。

1.1《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特性的呼唤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搭建从形态到技术、绘图到设计、建筑单体到环境城市的完整知识框架,更为重要的是将相关知识运用于实际建筑设计中,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原则[2]。

任何一门学科课程只有与真实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在学科之间建立起真正的联系,才能充分发展学习者的学科素养[3]。《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同样如此,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因而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并非只能束之高阁,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建筑设计问题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解决,从而也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同与理解[4]。

1.2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使然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能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受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院校老师教授《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时仍奉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自己的课堂讲解视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但单纯的教师讲授会导致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缺少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都无法得到充分调动,所理解的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知识非常浅显。此外由于该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能接受到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能力有所欠缺,无法满足新时代下市场的需求,从而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建筑设计作为一门跨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它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建筑与艺术的融合,并且其内涵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而当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沿用已久,和我国当前建筑领域的现状不相匹配。此外,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院校仍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仍停留在单纯理论知识传授阶段,使得学生无法进行实践演练[5],这就容易导致学生仅理解书本理论知识,却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致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成为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

因此如何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认为,案例教学法的引入,能够有效破解这一藩篱。首先,从教学方式来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分析案例,突破传统教学法这一牢笼;从教学组织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了一种民主开放合作的课堂气氛,实现了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从教学效果看,案例的引入架起教学情境与实际情境之间的桥梁,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2《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如何实施案例教学

针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中遇到的瓶颈以及考虑到其跨学科特性,故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该课程教学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课前:实施案例教学时应注重课前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授角色,从“教”转向“导”,发挥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课前预设探究性问题,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或查阅任务。如上“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章节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初步了气候、风向、阳光、植被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介绍该章节前,给学生提供蒙古包、黄土高原窑洞、闽南土楼、云南傣族民居等案例图片,让学生思考“不同地区建筑外观形象为何如此不同”真实问题,更为直观地了解自然环境与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的联结隐藏在对案例的研读中[6],通过课前预设的问题,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与问题案例之间存在何种关联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通过课前案例,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就问题查阅文献的习惯,同时激活学生思维,实现人人、时时积极参与课堂。

课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实际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剖析,理实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此外,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将课下的实践与课中学习无缝衔接,可通过小组讨论、专题辩论、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教师在立足教材并在完整阐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基于利用身边建筑物资源,设置关于建筑设计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讲授“建筑空间的尺度”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教学楼、办公楼、食堂、体育馆等场所开展实践教学,并且以分小组形式测量不同建筑的尺度并进行讨论。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建筑空间的尺度以及与人体尺寸、环境、整体关系的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梳理,对实际案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推动学生对建筑设计专业知识的内化吸收。

课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不够通透,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参加相关与课堂知识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们课后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如教师在讲解“建筑局部构造”后,结合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自行组队,对日常生活中不同材质的窗户进行测量并且按照比例绘制草图,促使学生切身体会建筑细部中所采用的不同材料及手法以及各自功能,促进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而且这些实际案例紧扣课程,与课程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性,启发学生在之后相关建筑设计实践工作中能够主动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此外,为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自身兴趣点搜寻现实生活中的建筑案例,并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3 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困境

3.1 案例资源匮乏,质量低下

丰富的案例资源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虽然非常注重案例教学法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但是对于实际案例的整理分析却十分滞后,大多直接借鉴国内外著名经典建筑案例,或者将相关网站上的资源直接整理成案例,尚未形成高质量的、有体系的案例资源库。此外,由于建筑设计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世界处于一种动态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感官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故很难实时搜集到与时俱进的案例,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滞后,也难以提高其课程核心素养。

3.2 案例教学所需主体资源匮乏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此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因为案例的引入,需要耗费大量教学时间,这给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诚然,好的案例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首要前提,但是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好坏更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需具备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的能力,能够站在建筑学科研究的前沿上,了解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及增加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3.3 教育客体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所以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预设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但是不同学生客体的基础不尽相同,可能导致无法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素养也有所差异,这可能会导致个别学生对案例理解不够透彻。此外,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国学生大多养成惰性思维,已习惯被动式接受知识,因此会给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增加一定的难度。

4 提升《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案例教学实效的策略

4.1 加强案例库建设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如缺乏丰富的案例,案例教学就只能是无源之水。因此当前这个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完善案例库的建设。首先,案例所需的素材内容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并且与我国当前建筑现状相符;其次,收集案例时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力求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案例,避免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丰富多元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最后,以《建筑设计基础》的课程目标为基础,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案例进行加工整合,形成最适合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案例库。

4.2 提升教师案例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所差别,教法的改革必然倒逼师资水平的提升,而继续秉持传统教学法必然无法满足实际案例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加强对实施案例教学客体的培训,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整个过程中的研究者、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启发者、引导者和推动者[7]。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教师群体的培训,切实提升教师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的能力,不断地加强学习和深入探究该方法,勇于实践,知行合一,高效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8]。

4.3 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处于“客体”地位,案例教学法则更多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会影响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实际效果。故此在案例教学时,应考虑全体学生,采取讲解案例法和讨论案例法,首先呈现案例并说明其中的建筑学知识,其次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案例,让学生充分内化知识,实现以案促思。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建筑设计,收集并整合案例素材,结合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案例,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从而提升其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结语

建筑行业发展到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相关建筑类课程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然而现实情况不尽如人意,教师依然沿用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远远滞后于建筑行业现状,导致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基于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鲜活而生动的案例,并且是学生能够轻易接触到的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内化,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基础案例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不等式”基础巩固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整式”基础巩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