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执政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树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方面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形成了独特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梳理其主要内容,分析特点,对当前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就开始形成和发展,包含丰富内容,主要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首要因素,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重要意义。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乎党的战斗力。它要求实现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提升党的整体合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指导游击战争指挥关系时强调,“不协调、不统一、不集中是有害的,应尽可能地求得其协调、统一和集中”[2],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提出,“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斗胜利的。”[3]改革开放后,江泽民指出,“一个党如果组织涣散、各行其是,就不会有战斗力”[4]。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5]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和国家沿正确方向前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6],铲除宗派主义,“才能使党在团结全党同志和团结全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畅行无阻”[7]。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全党全国开始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8]改革开放后,党中央一度面临着权力下放过度、中央调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邓小平强调“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要加快对外开放,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局面,“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到”。[9]1989年,江泽民强调,中国正处在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时期,更需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否则“就很可能是乱哄哄的,什么事也办不成”[10]。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指出,“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这样一个大国,要维护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办成一些大事,保持社会团结和谐,必须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11]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意义。他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12]
邓小平曾说过,“集中统一,最重要的是思想的统一。有了思想的统一,才有行动的统一。”[13]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实现思想统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并善于做好思想统一工作。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首要内容。毛泽东曾在党的七大上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作为党的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否则,“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4]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的马克思理论学习活动,之后相继通过了《关于党的高级干部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办法的规定》《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组织高级干部学习马、恩、列、斯著作的批示》等党内法规,迅速实现了全党思想的统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党在思想战线上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主导作用,“真正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15],实现思想战线的统一。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干部要系统地学习马列著作。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强调,“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6]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基,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进,“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7]
将全党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上来是重要内容。1941年,毛泽东提出“路线是‘王道’”[18],强调了党的路线对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重新确立。邓小平将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包含于党的政治纪律建设,要求党员“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基础上同中央保持一致”[19],并将其作为衡量党员的思想、政治和纪律状况的标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全体党员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政治”,其根本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强调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紧紧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着眼党和国家的大局开展工作。[20]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求全党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21]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党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出“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22]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有助于党员理解中央决策,为贯彻党的决策扫清思想障碍,是实现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基础。
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是党团结统一、具有战斗力的基础。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在于维护核心的权威。
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有权威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意义。毛泽东曾用一个桃子只有一个核心来强调有且只有一个领导核心的重要意义。邓小平曾说过,“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23]他指出,因为有毛主席作第一代领导核心,所以“文化大革命”没有将共产党打倒;因为有他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所以经历两次领导人变动,党的领导都是稳定的。因此,全党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1999年,江泽民在总结军委工作经验时表示,“领导我们这么大一个党,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建设这么大一支军队,必须有一个团结统一的核心,这是一条历史规律。”[24]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强调要树立并维护领导核心的权威。习近平指出,“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25]。
维护核心权威,关键在于增强核心意识。对于全体党员来说,核心意识就是时刻与党中央、党的总书记保持一致。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之后,党在《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决议的总结》中强调,“号召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为党中央的总路线奋斗到底”[26],这实际上对提高全体党员的核心意识作出要求。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党员要顾全大局,以中央为基准实现全党的步调一致。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这里的“看齐”就是核心意识的具体表现。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多次强调党员要树立核心意识。他曾在1989年指出,要及时尽快建立起领导集体,全党全军同志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中的核心”[27]。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核心意识”的概念,但要求全党加强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等,最终目的是加强党中央权威。2016年,党中央提出“四个意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并不意味着不要民主集中制。相反的,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实现集中统一领导,树立党中央权威。中国共产党强调民主集中制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作用。
建党初期,党内民主制度尚不健全,极大阻碍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革命失败后,党加强探索党内民主与集中统一领导的关系问题。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将民主集中制概括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28]。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62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集中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叫做集中统一。”[29]邓小平指出,“不应该误解,以为强调集中统一,就可以抛弃民主集中制的那个民主”[30]。这表明,民主集中制已经成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为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党中央强调集中统一。1992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在改革和建设中的战斗力的意见》中指出,“只有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党的决策的正确和行动的统一”[31]。这突出了民主集中制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作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民主集中制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关系,他指出“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是不对的”[32],“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全党智慧,体现全党共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33]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决不能只表现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中,严格做到令行禁止。习近平指出,“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34]
一方面,党始终强调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实践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个服从”原则,指出“四个服从”是党的纪律,“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35]这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行为标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了政策执行的要求,他指出:“中央定了措施,各地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不但要迅速,而且要很有力,否则就治理不下来。”[36]1998年,江泽民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应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且“这种高度一致,体现在坚决拥护和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37]。这使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成为实践标准。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要将党员能否“在各项工作中毫不动摇、百折不挠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38]作为衡量党员能力水平的标准。2019年,习近平再次强调:“‘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如果党中央发出的号令没人听,做不到令行禁止,那还谈什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39]
另一方面,党始终要求全党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个人主义、分散主义等不良倾向。民主革命时期,由于长期战争和党员的不断涌入,党和红军内部极易形成宗派主义、个人主义等,为中国革命带来极大阻碍。二十世纪30年代,张国焘事件的发生,将党内分裂主义等错误倾向鲜明地暴露出来。党中央先后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等,警示全体党员反对宗派主义、小团体主义,号召“全体忠实于共产党的同志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这种倾向做坚决的斗争”[40]。皖南事变爆发后,党中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项英、袁国平错误的决定》,再次强调党的纪律,指出军队干部的独立自主能力,“绝不能发展到不服从中央领导与中央军委指挥”[41]。新中国成立后,为克服官僚主义等错误思想,全党多次开展大型教育整风活动。1980年,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反对和防止分散主义、宗派主义作出具体规定。习近平多次强调广大党员要自觉摈弃不良倾向。党中央先后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全党防治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克服不良倾向产生积极影响。
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作为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继承性、发展性、时代性等普遍性质,也具有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伴随党的事业产生和发展,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全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提供基础。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始终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党中央要求权力收归中央,强调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等,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经济恢复和发展,党开始加强官僚主义治理力度,强调党中央统一规划和指挥政治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为实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党强调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有秩序进行经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以来,为统筹各方工作,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央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口号,加强党对各方的领导。由此可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在党完成中心工作过程中产生着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坚定的人民性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的鲜明品质。
一方面,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目的是人民幸福。落实好党中央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实现“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最终目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围绕人民的根本利益展开,强调党的团结,要求克服党内不良倾向,统一党内思想,坚定全党政治立场,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依靠人民。树立党中央权威依靠人民。权威的树立离不开科学决策,更需要集中人民的意见。毛泽东曾经说,“正确的领导意见只能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集中坚持下去”。[42]因此,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需要建立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建党以来,全党严格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从群众中发现问题,在群众中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维护党中央权威也要依靠人民。人民信任党中央、维护党中央,党才有力量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才能形成压倒态势打击不良倾向。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都体现出了群众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它根源于人民的意愿,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民的利益。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指聚焦于现阶段突出矛盾,弥补当前最薄弱环节。建党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曾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分裂主义倾向、极端民主化思想、军权大于党权等。针对这些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坚持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来实现全党的统一,表现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首先,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如,针对分裂主义倾向,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等相关决议,强调增强党的团结,提出党中央是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针对党员思想不纯问题,党中央提出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实现全党思想统一。其次,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军权大于党权的问题,中央严格要求各根据地建立以党为核心的一元化领导,并“确定中央代表机关(中央局、分局)及各级党委(区党委、地委)为各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43],一方面要求同级党政民各组织都要服从党委的领导,另一方面需要严格遵守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军权大于党权的问题,协调了党政军民关系不协调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将权力迅速统一到中央,党决定在中央人民政府组织建立党委会和党组,形成各级人员“党政合一”的形式,增强了党在政府中的影响力,符合了党领导新政权的需要。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决定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调整中央领导机构,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实行这些改革,推动了政府工作系统的建立,加强和改善了中央的统一领导。最后,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直注重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针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顽疾,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实现了长效化和制度化,有效遏制了相关问题再次出现。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统一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伊始,便在党纲中规定全体党员要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并将加强思想建设贯穿到整个革命过程中。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执政历程,党中央权威的确立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实现,必然伴随着全党思想的高度统一。这一方面要求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党多次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创办党校,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水平,对党员干部正确理解党的决策、及时落实党的决议提供了思想基础。现阶段,全党不仅要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更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另一方面,要严格治理不良倾向。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倾向是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外在表现,是影响党的决策贯彻执行的严重阻碍。建党以来,党通过严明纪律、整党整风等多种途径纠正党内错误倾向,在治理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个人主义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不良倾向逐渐具有了迷惑性和隐蔽性,需要更坚决、更彻底地纠正和治理。
我们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并不意味着消除党内民主,而是要将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自大革命失败后,党开始重视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强调实现集体领导,克服家长制作风,并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和党委制,为实现党内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后,党吸收经验教训,更加重视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强调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为实现党内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进入新时代后,党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更需要坚持党内民主,实现科学决策。这首先要求全党坚持人民立场,从思想上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其体现到一言一行中。其次,全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做到“四个服从”。“四个服从”作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保证了党在民主决策下的集中统一。最后,要继续坚持党委制,发挥各级党委会议的重要作用,保证党的决策科学性和正确性。
领导核心是党的灵魂,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一个坚强有力、人民信服的领导核心,是统一全党力量、树立中央权威的关键。民主革命时期,党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形成了坚强的领导集体,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这是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确立和维护的关键。进入新时代,要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需要从内部开始,强化领导核心。一方面,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国人民开展脱贫攻坚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提高了人民幸福指数,增加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成为令全党全国人民信服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另一方面,加强领导核心思想和组织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挑选忠于共产主义的党员组成领导核心,是维持党的领导核心先进性,防止腐化变质的保证。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实现长效化常态化。建党以来,党在思想教育、严明纪律等方面出台了大量规章制度,构建了集中统一领导体制、请示报告制、党委制、党内监督等机制,为实现党的领导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化水平是现阶段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健全完善党内法规。最重要的是树立党章的权威。党章作为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对党的性质和任务、党员的义务和纪律都作出相应规定,是保证全党统一的基本制度。以党章严格全党思想、组织和行动,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方法。同时,要完善其他党内法规,用规则条例约束党员行为,纠正党内错误倾向。另一方面,构建长效机制。要从思想贯彻、政策落实、监督问责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长效机制、构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长效机制、完善督查和问责机制,保证全党与中央的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