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梁满林认为,农村人口越来越多离开家乡,走向城市。没有人,振兴乡村无从谈起。要激活各地现有的生态资源,赋能乡村人力,从人开始乡村振兴的道路。
一是规划一批重点乡村,一村一专项进行重点开发,允许公务员内部组建市场化运作团队,项目可作为参与部门的财政收入。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成立专项团队,成员包括法律法规、国土规划、产业规划、运营宣传、建筑设计等方面专家,盘点乡村资源,按产业分类,制定适应当地的专属开发方案。同时,该项目成员按贡献分配股份比例,进行市场化操作,项目收益可作为公务单位的收入合理分配。这样制定出来的方案科学、合理且专业,不仅更适应当地发展,还将项目收益与项目规划人挂钩,产生良性驱动因素。
二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培育相结合,让本地人留下来,保障长远发展。根据各地先天优势和资源禀赋,各地区规划一个符合本地发展的基础产业,并引入职业教育,由政府专项拨款,针对当地适龄青年免费进行职业教育。该教育由政府和需求企业共同完成教学。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工作,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又为当地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不仅实现了村民留下来的目标,更为当地经济提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是扶持一批由农业高校与企业、当地政府共同组建的市场化团队,帮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转化能力。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多数乡村百姓没有市场化的意识,农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因此,可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高校和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结合地区农业优势,以市场化运作为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水准,提高生产效率,打造市场所喜爱的高附加值“网红农产品”。
四是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其完成情况纳入城市主要领导考核中。相较于城市较为完善的各项公共服务,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水平明显不足。这一短板直接阻碍了乡村人口的留存。因此,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备,是保障乡村人口留存的必要条件。而其中,交通及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则为重中之重。建议通过对乡村的专项体检,把公共配套设施专项规划的完成情况纳入该行政区域主要领导的考核中,引导乡村尽快补齐短板,为乡村人口留存,创造有利条件。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