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2023-01-08 02:57韩文龙张瑞生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统一经济

□ 韩文龙 张瑞生

一、引言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了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原则和措施等。《意见》为高质量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必将有利于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市场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其规模对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起着支配性作用。(1)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06):27—38.“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2)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对外经贸实务,2018(12):4—6+2.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我国超大市场的规模效应,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容应对风险挑战,准确把握发展机遇的底气所在。然而我国区域之间、行业及部门之间依然存在着诸多阻碍生产要素流动和商品服务流通的市场壁垒,由此产生的市场人为分割阻滞了我国发挥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我国的市场分割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自然经济现象,也是我国独特国情和追赶型增长战略的体现。(3)Young, A.(2000).The 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5(04), 1091—1135.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过去的发展模式在以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发展阶段则需要探索和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诸多学者主要从区域间的地方政府视角分析了我国地区发展不协调问题,也有部分学者对行业间的发展失衡进行了研究。从区域之间来看,我国为尽快追赶西方发达国家而形成的行政体制在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客观上也加深了区域间的市场割裂。地方政府官员以行政边界圈定的地区经济作为自身优异政绩的孵化地,在竞争体制下难以避免“为增长而竞争”的行为。(4)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06):3—12+95.地方官员的竞争模式,以政治形式激励其在“一亩三分地”上把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尽管地方官员的行动表象为拉动经济,但其深层目的却是政治晋升,这就容易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5)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07):36—50.区域市场分割正是基于这一矛盾:尽管统一化市场有利于经济更好发展,但于相对竞争的胜出无益;尽管市场分割不利于整体发展,但“以邻为壑”可以拉大经济发展的相对差距。从这一角度看,追赶型体制阻碍了国内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发挥,造成市场块块垄断。(6)刘志彪.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J].学术月刊,2021,53(09):49—56+84.此外,从行业之间来看,不同部门、规模、所有制和属地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标准,阻碍了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7)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02):60—67.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党和国家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和内生动力。学术界的研究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我国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第一,统一大市场是超大规模效应发挥的载体。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等优质廉价的要素建立了要素和商品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但粗放经济下要素流动和要素错配问题也造成了不小的效率损失和产出缺口。因此必须要破除要素和商品服务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我国经济真正实现规模效应和循环发展。(8)徐志向,丁任重,张敏.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阈下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12(05):40—63.第二,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推动科学技术迭代和产业结构重塑。规模化的市场可以拓宽科学技术创新的途径。统一大市场既是流通顺畅的市场,可以引导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又是超大规模的市场,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放大了创新的收益。(9)王小霞.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协同”创新和“整体”升级[N].中国经济时报,2022-04-19(001).在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对央地关系和政企关系也是一种重新审视,激励了地方政府鼓励企业创新和产业持久升级,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暂时的经济效益。(10)孙早,席建成.中国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产业升级还是短期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15(07):52—67.第三,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形成以我为主的全新对外开放格局。我国长期依赖出口创收的经济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现今国内外形势复杂,发挥我国强韧的内循环作用才是外循环畅通的前提。(11)江小涓,孟丽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1,37(01):1—19.内循环实现通畅无阻,自然会对国内外要素进行强力吸引,以自我优势实现投资聚集、消费升级,构建以我为主的双循环格局。

学者们的研究为探索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着力点奠定了理论基础。从“立”的角度看,统一大市场就是建立合理的制度实现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是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我国的现代化赶超体制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的发育,因此必须推进制度建设,使市场更为高效规范。退一步讲,即使在赶超体制中,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多依赖于制度化的市场秩序,因此规范的市场制度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12)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4(01):56—65+206.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适配于前一发展阶段的机制体制已经开始造成地区间非市场因素的资源错配,同时行业内和行业间的错配程度也日益加剧。(13)韩剑,郑秋玲.政府干预如何导致地区资源错配——基于行业内和行业间错配的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14(11):69—81.因此必须破除省际贸易壁垒,减少要素市场流动摩擦和产品流动摩擦成本,给市场参与者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从“破”的角度看,统一大市场要扫清一切阻碍公平有序竞争的制度规定。一方面,要加强对行业间垄断行为的管制,倡导以优质产品进行正当竞争。我国过去转轨经济下行业性行政垄断问题阻碍了产业内部的公平自由竞争,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14)于良春,张伟.中国行业性行政垄断的强度与效率损失研究[J].经济研究,2010,45(03):16—27+39.,同时如平台垄断等新型的市场垄断形态也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管。另一方面,着力化解行政区划间阻碍统一市场的无形壁垒。转型期地方政府参与市场活动,形成的“行政区经济”影响了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正当竞争(15)刘君德.中国转型期“行政区经济”现象透视——兼论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J].经济地理,2006(06):897—901.,需要界定好政府的职能结构,适当减少其对微观市场的直接干预,发挥好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经济职能,真正做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学术界对统一市场和大规模市场进行了许多开创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这些成果为本文进一步理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奠定了重要基础。针对这一战略下的具体问题和细则此前已有不少研究,但缺乏对全国统一大市场整体框架的系统构建。有鉴于此,本文系统阐释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六大对立统一关系,分析了新发展阶段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高效建设的实践路径。

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刻内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最新重大举措,要求加快建立统一的市场制度,打破经济循环中的堵点。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理解和把握六对辩证关系: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建立与破除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区域与整体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一)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

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主体性作用需要立足内需。首先,内需在我国经济中居于关键地位。我国内循环在经济中的比例非常高,在国际上排名居于前列。(16)黄群慧,倪红福.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J].管理世界,2021,37(12):40—58.同时2021年我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幅度接近80%,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可挖掘的潜力仍然巨大。要坚持立足内需,不断扩大内需,将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带来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转化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其次,国际格局的变化削弱了外部需求。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增加了各种不确定性,以往的高度依赖对外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内外部环境。必须立足内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国内基本盘,才能从容应对世界经济的大风大浪。最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决定了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根本。对统一大市场的重视,尽管有世界形势变化的影响,但根本原因在于新发展阶段的到来,我国具备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内在潜力的投资和消费能力,拥有了在世界大市场上占据主场地位的经济实力和相应话语权。(17)逄锦聚.深化理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J].经济学动态,2020(10):3—11.

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互促、互联、互通。一方面,国内大循环畅通是更从容参与国际循环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18)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J].奋斗,2020(21):4—10.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以畅通的内循环吸引全球的要素、商品和服务流入,我国在外循环中摆脱了以往“客场作战”的困境,以强大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世界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另一方面,国际大循环对国内经济畅通具有反向带动作用。历史上的闭关锁国使我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在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可脱离国际大循环而只专注自身循环。合理有度地参与进国际大循环,可以为畅通内循环提供重要的反推动力。

总之,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优质的要素供给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扩大了内需,“走出去”了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友好的投资环境也吸引了全球要素的集聚,“引进来”了更高质量的国际投资,反过来促进了国内大循环的循环畅通。

(二)建立与破除的关系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方面要“立”制度,着眼于规则建设,以制度为全国统一大市场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破”问题,着力于突出矛盾,打通制约统一大市场的关键障碍和堵点。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依托于统一规范的制度。由制度构成的行为规范是市场主体面临的直接环境,合理有效的制度可以使市场主体产权明晰、进退有序、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我国的市场制度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继续推动标准且统一的制度建设。一方面,完善市场制度要遵从标准原则。不仅要高标准构建市场制度,倒逼市场主体高水平参与经济活动,促进供给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优化,而且要高标准实施市场制度,严格监管制度的落实,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19)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06):1—21+243..另一方面,完善市场制度还要遵循统一规则。过去为更快摆脱落后状态,我国对一些区域和部门实行了差别化的政策,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使其率先发展起到拉动作用。但是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制度不统一、执行不统一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企业寻租、官员贪腐和非公平竞争等问题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破除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在以往的市场改革中,一些政策实施之初见效较快,但往往难以持续,需要解决的问题反复出现,原因就在于没有破除“堵点”。一个堵点可能会衍生出诸多妨碍市场秩序的表象,仅就这些表象问题进行解决,固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要根本上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必须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破除关键症结。我国经济循环中尚存在着制度不统一、要素资源错配、封闭小市场和自我小循环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必须要抓住问题核心、瞄准矛盾症结进行针对性解决,清除妨碍统一市场形成的各种明面规章和潜在规则,破除区域和部门间无形的市场壁垒,使各种要素和资源遵从市场规则并充分自由地流动。

(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优势,挖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规范政府的不当干预,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2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马建堂,张军扩.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性”优势 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从“超大”到“超强”的转变[J].管理世界,2020,36(01):1—7+44+229.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落脚点在市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经济以价格竞争机制自发调节资源的配置,社会的要素、商品和服务自主向回报率最高的方向流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约了资源配置的成本。而且,我国的市场有着内在的独特优势,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正在逐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现实动力。(21)陈朴,林垚,刘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21,56(06):40—57.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把握好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资源,是我国应对世界经济大风大浪的根本底气。但是,仅靠市场的自发作用,难以避免一些“市场失灵”现象。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一些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弊病还在阻碍着市场发挥其有效作用,必须依靠有为政府发挥其职能。

市场不是万能的,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兜底作用。我国经济的增长奇迹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有效引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赶超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已经渐渐显露其不足。地方官员的晋升竞争,使其热衷于短期见效和效益自留的政策,由此导致了地方产业结构的失衡和政府间的“以邻为壑”,超大规模的市场被人为分割成一个个“小市场”“小循环”,妨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22)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经济研究,2009,44(03):42—52.因此,有效的市场离不开有为的政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目光不能仅仅局限在市场建设上。必须经济激励和政治激励双管齐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化管制型为法治型、干预型为服务型,使其“有为”“敢为”“不乱为”,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利用好超大规模市场效应。

(四)区域与整体的关系

“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实质上舍弃了统一大市场的优势,不利于区域经济的长期和持续发展。区域间设置贸易壁垒,在短期内确实可以美化地方产业账面情况,但这种以非公平方式使地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不利于经济整体的健康运行,从根本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违背。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商品生产的扬长避短和商品交换的互利互惠。“小而全”的区域自我小循环不顾自身禀赋盲目追求“自给自足”,甚至为短期利益发展一些不适宜的产业,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非经营因素而削弱。地方企业不得不依托地方政府生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区域经济生态日益脆弱,失去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封闭的区域小循环也不利于创新驱动发展。区域间竞争的不公平,使企业分散资源进行政治寻租,不以创新也能从市场中获利的现象破坏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破除“小而全”的区域封闭小市场,构建起统一的整体大市场已经是势在必行。

从区域到整体的关键在有效的组织机制。我国很早就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但有的区域在严格的政策下依然频频出现市场分割、产业畸形、不正当竞争等现象,有的区域却能自发致力于区域的统一协作,实现经济的优势互补。我国地方政府的组织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矛盾:在一些区域,地方保护更利于官员任期内的政治考核,由此形成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在另一些区域,一体化的协作经济更利于区域发展,政府间就会选择合作。(23)徐现祥,李郇,王美今.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J].经济学(季刊),2007(04):1075—1096.市场统一程度高的区域多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如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等,这些区域市场较成熟,地区间的分工协作能很好地实现趋利避害,发挥比较优势。孟庆民将区域的组织机制比喻成“变压器”,有效的组织机制可以激励地方政府的合作,反之则阻碍统一市场的形成。(24)孟庆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开发研究,2001(02):47—49.这就要求政府制定合理的组织机制,以激励各区域主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机制的核心在于使各区域协作的收益高于“各自为政”的收益,使参与者有主动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动力,有克服建设阻力的经济和政治激励,使建设统一大市场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五)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辩证地看待市场经济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新发展格局下高效规范与公平竞争之间并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而是市场有效性的不同方面。(25)李建平,刘晓航.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有科学理论思维[J].当代经济研究,2021(01):10—12.高效规范强调生产力的提高,是把蛋糕做大;公平竞争强调生产关系的优化,是把蛋糕分好。

一方面,高效规范的统一大市场是公平竞争的前提。高效的市场必须能对市场主体的行动范式进行调整。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区域,依靠高效的市场可以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市场主体更倾向于遵从市场规则公平竞争,效率与公平得兼;在一些市场经济较落后的区域,生产效率的低下不足以支撑起规范市场秩序的物质条件,导致效率与公平俱失。从现实来看,生产效率与市场化规范程度基本保持同步的现象证实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更进一步,建设统一大市场的目的之一是推动我国由“大”市场升级为“强”市场,而效率是“强”市场的直接表现。没有效率的公平,容易陷入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对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是利益的损害,不符合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习总书记提出的“统筹效率与公平”,可以看出我国对这二者相互关系的理解一直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离开生产力水平的公平,只是一种空谈,因此只有高效的市场环境下,才能为公平竞争提供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是市场高效规范的保证。市场主体间的公平竞争,可以最大化市场机制的优势。不合理的市场秩序,造成了市场主体间竞争的相对不公,参与者很可能会进行寻租以为弥补秩序因素导致的不公平。对非公平竞争下的利益既得者而言不利于激发其创新竞争的积极性,对利益损害者而言更是容易逼迫其也采取不公平的方式进行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这一恶性循环,损害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下,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对创新的积极作用,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企业为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不断提高其生产率的过程。

(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一切平衡都是偶然的。”(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62.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不可能完全平衡,为保持供需匹配效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政府必须对经济进行一定干预。因此,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使市场“在需求方面有一定量的社会需要,而在供给方面则有不同生产部门的一定量的社会生产与之相适应”(27)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印书馆,1975:210.,是新发展阶段下实现供需互促的必要措施。

一以贯之推动供给侧改革,以优质供给带动需求。首先是要素市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加快健全统一的传统要素和新兴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破除我国市场上诸多妨碍要素充分流动的堵点。以往靠要素数量堆积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必须以创新提高要素的供给质量和利用效率。其次是产品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匹配抑制了内需的扩大,随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上升的需求能力外溢到世界市场而没有被国内市场所消化吸收,供给方未能依托大市场的旺盛需求而提高供给质量,从而供给和需求双端出现错配。因此,建设国内大市场,一方面要调整产业使其生产结构和比例更趋合理,另一方面要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供给产品的质量,以适应需求结构的迅速变化。

发挥统一大市场优势,以高层次需求引领供给。我国人口众多,需求潜力十分巨大,但过去商品流通还存在诸多障碍,使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无法获取自己需求的商品。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现象扶持了当地产业,但新需求和更高层次的需求被束缚在固定范围的商品框内,无法得到充分释放,制约了当地居民的消费。因此,一旦统一大市场真正建成,对释放被长期压抑的需求潜力将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国内很大一部分需求,特别是制造产业对国外供给的依赖度很高,这固然是我国深入参与世界市场的体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供给侧存在的短板。统一大市场下,需求信息会及时反映在市场价格上,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调节相应的供给与之相适应,真正实现供需互促,产销并进。

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意义

立足新的时代起点,党中央敏锐察觉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8)韩庆祥,陈曙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8(01):5—16.面对人民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状,必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来促进内外大循环的畅通,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市场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在新发展阶段牢牢把握创新这一关键增长点。

(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下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展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运动形态。(29)刘同舫.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背后的必然逻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47—52+189—190.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研判。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可能有完美的市场体系,扎根于现阶段国情的市场体系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历史阶段。因此,为适应人民诉求的变化,统一大市场的推进势在必行。旧的需求被旧的供给满足后,便会催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新的需求通过市场信号引致了新的供给,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市场机制下的时间维度的动态发展。目前我国处于新需求已经被催生,但供给侧尚需调整结构以适应新需求,或者是供给侧可以生产相应产品但无法准确匹配到需求端的阶段。因此,通过统一大市场,调整供给侧的有序生产,才能更迅速、更准确地适应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

区域和行业间的发展失调需要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加以解决。我国以往的经济结构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但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结构逐渐暴露其弊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例如外向型经济导致的中东西部发展差异,产业不平衡导致的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供给不足等等。 “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根据利润率的升降进行的分配,供求之间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比例,使不同的生产部门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润,因而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30.马克思的利润率平均化理论表明,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要素流动以使区域和行业间利润率趋于均等化,因此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关键在构建循环畅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创新举措

高效的循环是市场机制发挥优势的前提,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中某一环节出现阻碍,就会影响整个循环的通畅。而我国经济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市场循环的堵点,特别是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降低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的分散妨碍了社会财富的积累。(32)李兰冰,刘秉镰.“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展望[J].管理世界,2020,36(05):36—51+8.要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就是要打破区域间无形的壁垒,在全国“一盘棋”上形成合力,挖掘我国超大市场的内需潜力,从而助推更深层次的国内大循环,进一步培育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推动双循环畅通无阻。

全国统一大市场立足内需,与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一脉相承,都反映了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面对疫情和国际紧张形势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趋势,立足于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减少对不稳定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以畅通的国内大循环应对外来风险、稳定国际大循环,是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下实现经济稳定的重要途径。当然,我国也不能脱离国际市场寻求自我封闭,以内循环为主体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大循环。(33)孙俊,沈雨田,胡恒强.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基于网络关联视角的一个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1(11):13—22.在统一大市场这一空间载体之上,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和统一的市场规则,实现国内资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以我为主构建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34)冯伟,邵军,徐康宁.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与外商直接投资:基于我国199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06):3—20.

统一大市场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劲持久的创新驱动力。必须认识到,我国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依然面临技术创新的瓶颈,许多领域被“卡脖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仍然不充分。(35)洪银兴,杨玉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研究[J].经济学家,2021(03):5—14.各自为政的小循环往往为追逐自身利益不顾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导致夕阳产业过剩而高新产业稀少,产业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产业结构扭曲进一步导致了创新能力的不足。产业链上的各产业布局科学,与产业链相渗透的创新链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驱动产业链上各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

高标准市场体系对新发展格局具有基础性作用。(36)马建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管理世界,2021,37(05):1—10.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了更标准统一的基础制度,促进了商品要素资源的高效流动,有力助推了国内大循环的畅通。

全国统一大市场内嵌于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党中央立足国情做出的最新部署。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遵循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基本准则。“十四五”规划构建了高标准市场的宏观框架,强调了市场基本制度的基础性作用,目的是以高标准市场有效配置要素,促进营商环境更加友好。统一大市场立足于高标准市场体系,更进一步提出“统一”和“大”的新要求,在建设统一规范制度的同时,更强调各地市场的统一协作,破除封闭小市场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妨碍了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推动。各区域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倾向扶持本地企业,各种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壁垒阻碍着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违背了市场机制下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我国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一矛盾,弱势企业利用各种隐形红利仍有发展空间。在我国经济寻求高质量增长时期,对企业非正规获利进行监管约束,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各市场参与者对规范统一市场的建设日渐迫切。

加快推进统一市场,是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前提。统一大市场聚焦于规模效应的释放,进一步阐释了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我国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碍于各种制度和物质的约束,各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超大规模市场被分割为一个个的条块小市场,规模效应被严重稀释。只有建立起统一大市场,才能充分利用市场这一最稀缺资源,助力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

(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高效畅通的市场自动引导创新要素的聚集和创新行为的产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的技术要素绝大部分依靠自力更生创造,但也有不小比例是“引进来”的国外技术,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对外依赖程度较高,这在过去是我国迅速追赶世界科技水平的重要途经。伴随着国际形势的紧张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这一模式渐渐捉襟见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比较高,廉价的要素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科技的需求层次日益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9.我国原本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要素优势正在被其他新兴国家所替代,而想要脱身产业链低端跻身产业链高端需要的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对外吸收技术转为自立创新驱动,是我国实现国内产业升级,重塑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经济循环不畅通是造成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谬论的根本原因。“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维误区只会造成产业被锁定在产业链低端。(38)魏旭.“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为什么要倒过来——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读[J].理论月刊,2015(05):17—21.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所需的技术层次较低,未曾触及发达国家的利益核心,因此可以依靠引进技术和购买设备来快速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减少创新的沉没成本。(39)刘伟,刘瑞明.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与内在逻辑[J].宏观经济管理,2021(04):7—14.此外,落后的交通方式和通信手段阻碍了信息的传递和要素资源的流动,需求无法准确及时传达到供给侧,要素资源的流动不畅限制了供给侧的有效供给,进一步导致我国过去本地造不如国外买,国外买不如国外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国内统一大市场高效配置国内要素进行技术的自主研发,是实现国内市场供给侧与国内高层次需求相匹配、与国外同类型供给相竞争的必然选择。(40)周文,刘少阳.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要义: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J].经济纵横,2021(07):1—9.在党和政府的协调下,各地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禀赋优势,形成结构合理、分布有序、优势互补、竞相创新的全国产业集群,筑牢我国应对大风大浪的稳定基本盘,在全球经济变局中争取到有利地位。

以创新实现全球产业链的跃升,必须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过去我国依靠国内廉价的生产要素供给,用“引进来”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上还能占据一席之地。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发展有了更高质量的要求,必须寻找新的对外优势支撑新发展阶段下的高质量开放。(41)徐康宁,冯伟.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58—67.理论和历史都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提高产业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要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激发产业的自主创新活力,实现强大的内循环,进而提高在全球产业链地位。

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践路径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着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基础性市场制度和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要素流动的范围和效率存在束缚,个别地区和行业市场治理不到位以及城乡融合不充分的问题。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持续高效建设,必须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组织核心,着力完善统一的市场制度体系、要素市场体系、市场治理体系以及城乡融合市场体系等。

(一)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只有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汇聚地区和部门间的合力,做到全国一盘棋。地方政府的职能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存在密切关系。(42)洪银兴.论我国转型阶段的统一市场建设——兼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J].学术月刊,2004(06):83—91.地方间的行政藩篱阻碍了市场的统一化,必须要依靠内部激励合作以及外部调控监管才能摆脱困境。(43)杨继瑞,周立新.区域与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中国区域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学术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83—89.而只有党中央有能力和魄力统一政府和市场各主体的思想和行动,进而规范调整地方政府的职能,推动地区和部门间的密切合作和良性竞争。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全面考量自身禀赋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地区间的优势互补,避免盲目追逐市场而导致产业的同质化。此外,各地区要抓紧对现存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市场政策进行自查,对新出台的政策规定要严格监督其是否妨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推动区域间的产业协作和利益协调,注重对较落后地区的产业帮扶,以市场手段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使区域间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的引领作用。最后还要对地方政府引资行为加以规范,防止以不合理方式强行将企业“绑定”在本地,要更多地依靠自身禀赋优势和制度环境吸引企业落地。

(二)加快建设统一的市场制度体系

在优质的制度环境下,市场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实现高质量的内外循环。(44)易先忠,欧阳峣,傅晓岚.国内市场规模与出口产品结构多元化: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J].经济研究,2014,49(06):18—29.统一的市场制度体系建设应以基础性制度为核心,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推动统一大市场下产权更明晰,进退更有序,竞争更公平,主体更诚信。

统一的产权确立和保护制度是市场规范运行的前提,要加快清理不利于产权明晰和保护的地方性政策,统一规范涉产权案件的裁判度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此外,还要保障市场主体依法进出市场,撤销地方上妨碍企业合法参与市场的各类清单,全国统一规范市场主体准入、经营和退出。然后,要发挥市场经济下自由竞争的优势,重点构建公平的企业竞争制度平台,加快制定配套法律法规,统一各领域的审查规则。最后,加快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评价和监管体系,全方面多维度搭建信用管理体系,实现信息采集规范、信用评价准确、守信激励得当、失信惩戒有度、信用修复审慎的统一信用制度。

(三)加快建设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

我国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依靠廉价要素建立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市场对要素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必须加快打造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促进要素更广泛更畅通地流动。

具体而言,第一,要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减少土地交易和转让的摩擦成本,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逐步实现以市场机制调节土地要素的交易流转。(45)刘灿.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J].经济学家,2013(12):14—15.第二,我国的劳动力因城乡户口、性别差异和行业壁垒等因素不能自由流动,不利于实现“人尽其才”的统一要素市场,因此必须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点,破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同时尽快完善劳动力报酬保障制度和培训教育体系。第三,要建立统一高效的资本市场,有序发展股票、期货、债券和各种金融衍生品市场,助力企业和个人融资,同时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第四,发挥市场的创新活力,激励各市场主体对“卡脖子”技术进行突破,对科技成果收益进行合理分配和保护,实现统一大市场下的“万众创新”新局面。第五,伴随着传统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在数字技术的创新领域要进行重点布局,必须尽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采集、处理、应用和监督等基础制度,用好数据这一全新高效的生产要素。(46)周文,韩文龙.平台经济发展再审视:垄断与数字税新挑战[J].中国社会科学,2021(03):103—118+206.

(四)加快建设统一的市场治理体系

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统一的市场治理体系保驾护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实践摸索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些领域发育尚未成熟,在监管力度不足的地区和行业依然存在着治理盲区。市场治理问题的本质是政府职能问题,地方政府职能的不明晰模糊了市场治理的界限,由此带来的不统一的治理标准妨碍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47)张宇.市场有效,党政有为,根基牢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J].红旗文稿,2014(08):4—8+1.此外,经济高速发展下涌现的新经济形态,带来了许多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没有应对过的新问题,为市场有效监督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完善统一市场治理体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优化超大规模市场秩序,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能动性,建立统一的市场治理体系。首先,对地方和行业间不合理的法规政策进行梳理治理,对地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遏制,以制度引导各主体合法合规参与市场活动;其次,严格规范产品市场秩序,在一些监管力度较弱的乡镇、城乡结合部等地区重点打击产品质量问题,严惩“假冒伪劣”生产和销售行为,从源头上保护消费者权益;最后,对数字经济等经济新形态加快属性界定,规范线上和线下同类企业公平竞争,一方面加强事前预警与事后治理两手抓,对新产业新业态不利于统一市场的行为进行规范,另一方面打造公平透明的良好营商环境,从根本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加快建设统一的城乡融合市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48)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求是,2013(22):19—2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迫于外部压力,为集中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选择了优惠政策和优质资源向城市一定程度倾斜,以发达城市带动落后农村的模式。这一模式下我国大城市发展迅速,辐射范围内的农村地区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机会,但也带来了城乡市场地位的不对等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依托统一的市场体系。一方面要破除城乡间的体制障壁,解放农村的经济活力。要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分配和要素流动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调整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加大对农村财政扶持,合理分配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重视数字经济在城乡融合的加速器作用等。另一方面要统筹城乡产业体系,使农村经济打破封闭状态,深入参与到城乡循环中。农村是“粮袋子”“菜篮子”的主要保障阵地,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农村应持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以高质量农产品供给拉动高层次内需,助推全国大市场在城乡维度的构建。

五、结论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着需求、供给、预期三重压力。提振内需、优化供给、改善预期的关键就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转变以往的粗放发展理念为新发展理念,转变以往的对外依赖发展模式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依赖大量廉价要素堆积实现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持续,新发展阶段下必须更好发挥市场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超大规模市场,必须牢牢把握好这一“最稀缺的资源”。超大规模市场效应的充分发掘,必须依赖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整体性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立破并举,加快建立统一的市场制度,打破经济循环中的堵点。为推进这一重大战略,必须重新审视政府和市场、区域和整体的深刻联系,认识到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让市场机制更好地高效配置资源,自主协调供需。为更快更好地实现这一战略目的,必须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快建设成契合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统一市场制度体系、统一要素市场体系、统一市场治理体系以及统一城乡融合市场体系。

猜你喜欢
统一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一个统一的爱尔兰:爱尔兰统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统一数量再比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