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预后分析

2023-01-07 13:04杨永林
甘肃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结石

杨永林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甘肃 甘南 747000)

1 引言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的产生与结石阻塞到胆囊管有直接关系,导致胆囊中留置有较多的胆汁,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右上腹痛及发热等症状,在发病后若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会诱发胆囊坏肿、穿孔等疾病的产生,疾病治疗难度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近年来,肝胆外科中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导致胆组织功能遭受到严重的损伤,在发病后若不能给予患者合理有效地治疗,会延长患者病情,导致消化系统遭受到严重的损伤,营养补充缺失现象明显,免疫系统功能出现异常情况,进而诱发多种疾病的产生[2]。现阶段,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临床治疗中主要是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该种手术本身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及术后恢复效果好等优势,符合现阶段医疗发展要求及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需求,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助于确保患者病情快速恢复健康,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3]。但是在不同时机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从不同手术治疗时机出发,将于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中接受治疗的9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在不同时机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中接受治疗的9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7例。对照组,男性和女性为12例和35例,40~68岁,均值(56.3±4.2)岁;观察组,男性和女性为14例和33例,41~69岁,均值(57.1±4.4)岁。2组资料无差异(P>0.05)。

2.2 方法

给与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在急性发作24 h后实施手术,观察组在病情发作24 h内实施手术。手术方法为,给与患者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法,当麻醉成功后,为患者建立CO2气腹,将腹压控制在12~14 mmHg,协助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和左侧卧位姿势,使用三孔法进行治疗。穿刺部位为,剑突下1.0 cm处,脐上缘及右锁骨中线下距离1.5 cm处,置入套管针和腹腔镜,在腹腔镜下,全面探查患者的腹腔,评估患者炎症的粘连情况及严重程度,解剖Calot三角,游离胆囊管,完全暴露Calot三角,对胆囊管近端及远端动脉进行夹闭。当发现胆囊张力出现过高时,应先对患者进行穿刺引流,并适当进行减压,做好止血处理,取出胆囊。对于一些粘连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Calot三角解剖不清晰情况,若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由于无法有效进行控制,可中转开腹手术治疗,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术后,做好引流管放置,常规闭合切口,并给予患者抗生素,以此来预防感染的产生。

2.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疾病治疗指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观察2组不良反应(腹腔积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血管损伤、肺部感染、皮下气肿)发生率。

观察2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使用WHOQOL(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2组治疗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治疗指标对比()

表1 2组治疗指标对比()

3.2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3 2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3 2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4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提升,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外科疾病,在多次妊娠及肥胖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对于一些病情轻微者,使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完成对患者炎症的有效控制。但是对于一些急性重症患者,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确保能够将病灶快速根除掉,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5]。现阶段,在基层医院高原地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治疗中,倡导使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腹腔镜,对患者的腹腔镜内部进行多视角探查,可在不牵动患者腹腔脏器的情况下便可观察到患者的深处的病灶,降低了患者漏诊及误诊发生率,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高度认可[6]。另外,腹腔镜手术会在密闭的腹腔中进行,避免外界环境对内环境造成极大的干扰,使开腹手术及医疗创伤后遗症发生率大大降低。但是有相关的医学专家学者提出,在发病后的不同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应大力倡导在24 h内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防止病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侵害,手术难度大大降低,患者病痛明显减少,解决了胆囊严重炎症、腹腔脏器粘连、水肿和充血等问题,预防了不良事件的产生,手术效果显著,有助于确保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8]。因此可知,不同手术治疗时机均会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尽早实施手术疾病治疗效果更好,推荐在疾病临床治疗中使用。

综上所述,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在急性发作24 h实施手术者手术效果明显好于在急性发作24 h后实施手术者,疾病恢复效果好,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结石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