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钰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强调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民政工作在乡村振兴中担负着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为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工作大局,把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民政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主要体现为“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等兜底性、基础性任务”,具体包括推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落实兜底保障责任、做好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开展移风易俗、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等方面。这都需要民政人才队伍作为力量支撑。
民政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民政业务领域内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管理和服务对象及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是民政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民政人才包括民政系统的行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以及由民政部门牵头负责的跨系统、跨部门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组织人才等。民政特有的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组织人才是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围绕民政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又可以将建设的重点进一步聚焦在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上来。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乡村振兴对民政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精准施策能力。民政各项兜底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基于精准的评估分析。民政干部要结合日常走访、接待来访、调查比对工作中掌握的一手情况和基础数据,加强对易致贫返贫人员、边缘户和其他特殊群体的监测,做好对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生活状况的分析研判,精准评估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救助帮扶措施。
二是新技术运用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及时回应群众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基层民政干部要善于运用新科学新技术,进一步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要帮助困难群众学会使用新技术,避免生活贫困叠加数字贫困、信息贫困,做好扶智工作,增强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资源链接能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支持。民政部门管理服务着90多万个社会组织、160多万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和2亿多名注册志愿者,是民政部门助力乡村振兴可以依靠的生力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民政部门可以发动社会组织帮助有需要的农村地区对接产业资源、推介产品项目,帮助特殊困难群众募集慈善资金;组织引导社工为困难群体提供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鼓励支持志愿者灵活开展各类服务项目,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四是民政服务机构管理能力。民政干部和民政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要加强对组织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的学习研究,提升民政服务机构的制度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对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公私合营等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学习研究,提升民政服务机构的运营效率和受益范围;加强对民政服务机构的行业规范和行政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五是选人用人能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治理有效。实现有效治理,需要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等。这些都需要民政干部在工作中善于发现人才,积极推荐人才。
在明确职责任务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可以从提高总量供给和素质提升两个角度来探索民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建设路径。
一是增加人才总量供给。首先,推动大学生到社区就业。今年6月,民政部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为提高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招录,鼓励具备条件的行政村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务工作者。其次,引导退役军人到城乡、社区就业,担任专职工作人员,使退役军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再次,统筹好乡村振兴中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专业化、项目化,发挥好联络、引导、吸纳、培育作用,主动联络各类志愿者组织,加强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规划、指导、培育与激励,完善宣传动员、招募派遣、管理服务、资源整合等制度。
二是通过远程教育提升队伍素质。线上远程教育方式成本低,可复制性强,可以有效缓解工学矛盾,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一线的人员,工作任务重,远程教育是一种良好选择。针对无需到现场学习的理论课程、工具方法类课程等,可以集中优质名师,开发线上资源。推动封闭式、标准化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融合、个性化、多媒体、多层次、全种类的新时空教学系统,从平面、单向、线性向全时空、全方位、全领域、全媒体拓展,建立面向基层一线全时全域全员的泛在学习环境。通过在线平台、在线学习室、图书馆、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多种载体,推动线上远程教育,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的基数。
三是合理安排脱产培训。对于承担乡村振兴任务的民政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要注重从内部挖潜,开展针对性的脱产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由专门机构在深入调研一线需求、积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培训项目研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培训师资队伍培养等工作。引入先进的教练式培训、小组学习、展馆参观、实践教学等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结合讨论式、案例式、体验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同时,注重开发现场教学点,在乡村振兴工作基础较好地区开展现场学习活动,实现在工作情境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