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错误思潮的科学态度及方法论启示

2023-01-07 21:53谢益桂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潮恩格斯马克思

谢益桂

(1.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党建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房山 10248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核心要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也是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遵循。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14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大党来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更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中国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调整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面对“两个大局”历史背景下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空前复杂的境遇,如何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面对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考验,我们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抵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我们汲取批判错误思潮智慧的源泉。《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唯一“系统地、单独地来充分论述意识形态问题”的论战性著作①吕幸星,谭建平.批判与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向度——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尽管其中对意识形态的论述与当今时代讨论的意识形态存在差异,但并不妨碍我们能够通过原著深入理解和领悟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错误社会思潮、阐发意识形态学说的科学态度、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而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不断斗争中开辟前进道路的。②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错误思潮的现实依据及理论前提

学界关于社会思潮内涵的认识比较一致、但未有统一的定义,从社会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表现内容、发展轨迹、构成要素、性质特征等方面作分析归纳,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产生较大影响的某种社会意识、思想观念所形成的思想倾向和潮流,以观念的形式反映着一定阶级或阶层的诉求和要求,裹挟着许多社会心理、是非观念和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社会思潮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任何一种思潮的孕育、发展直至衰落乃至销声匿迹都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反映着社会历史和社会存在,“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基于此,我们也从《形态》文本中找到马克思恩格斯为何可能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进行批判的大前提,即直面社会思潮存在的客观事实并在批判中正面、系统阐发自己的思想观点,以彻底的理论进行批判,戳破错误思潮的虚假性和颠倒性。

(一)以“现实的人”的物质实践为批判错误思潮的出发点

19世纪40年代,在完成“两个转变”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流行思潮和学说(包括德国古典哲学、青年黑格尔派、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英国的国民经济学、蒲鲁东小资产阶级改良社会主义等)进行了系统批判和坚决斗争。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主要矛头指向青年黑格尔主义派,他们颠倒意识与存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主张以“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5.代替反对现存制度的革命实践,意识和观念仿佛是一切存在物的基础,按照这种方式理解的世界历史就成了单纯的观念史。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的物质实践出发揭示了一个最简单、最基本、最平凡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9.,即物质活动是个人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现实的人”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人类历史奠定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现实基础上,意识形态本身只不过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一个方面,观察意识形态要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只有从物质实践和人类社会出发才能够追溯并解释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产生的过程。正是立足于现实的人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基础之上,在《形态》的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观念统治和决定现实的人和世界,要把人们从这种“思想的统治”中解放出来。然而,当时德国哲学界的思想家们面对如何“反抗这种思想的统治”给出的各种各样拯救方法都是圄于精神、观念领域而不需要触动现实的,比如,费尔巴哈提出让人们用符合人的本质的思想来代替这些幻想;鲍威尔指出要教会人们批判地对待这些幻想;而在施蒂纳看来人们只要从头脑里抛掉这些幻想就可以了。这些青年黑格尔哲学的思想是脱离现实世界、抽象虚妄的怪影,无益于德国政治现实,若按照他们的幻想行事将会带来“有害后果”。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进而“跳出意识形态”回到社会现实的真实面貌中透视清楚“思想统治的形成及其本质”,重新审视“把人们从幻想、观念、教条和幻想的存在物中解放出来”的问题。《形态》的写作意旨就在于揭露这些充满神秘主义的哲学论调、直指青年黑格尔派的症结——“这些哲学家们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6.,同这些社会思潮进行最坚决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以生产劳动是现实人类史的基础来建构批判错误思潮的利器。其一,《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最初的四种历史实践活动——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直接生活的再生产、人自身的生产以及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并提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阐明了意识的物质性,在这里意识是对直接可感知的自然界、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物的一种直观反映。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多,人自发地产生交往并意识到交往的重要性,起初人生活在不同的部落,而后又归属于社会中的不同阶级和共同体,这就使意识逐渐过渡到更高一级的部落意识和社会意识。其二,马克思恩格斯从最基本的历史前提为出发点对人类历史进行认识,发现意识并不是一开始就脱离社会现实而存在,那么形成如德意志意识形态这般脱离社会现实的错误思想观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毋宁说“纯粹意识”是如何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分析物质实践进程,发现分工使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由不同的人来分担成为现实,二者之间产生分裂并使意识的“独立性”显现,出现了思想家、僧侣。从这个时候起意识开始摆脱现存世界去进行意识的抽象构造,人类意识的发展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它是和对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这时候意识摆脱了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4.。正是这种脱离世俗社会的“纯粹”意识的思辨化和虚假化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其三,马克思恩格斯接着对“由意识想象成为理想的,甚至是宗教的、神圣的利益”这一现象进行剖析,指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异己的、不以个人或个人总和为转移的实际力量,当人们未认识到历史发展规律时就会把生活的产物理解为思维的产物,导致认识发生颠倒甚至成为不真实的“神圣”力量。在此基础上,思辨唯心主义把统治思想同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割开来,作出“观念统治着世界”的论断,从而把抽象化的一般思想和观念当作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东西,自诩“自我意识”是创造世界历史的“英雄”,认为群众是“精神的敌人”。马克思恩格斯正面阐述意识发展的阶段,基于物质实践是意识形成的基础,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认识中发生颠倒的深层机理作了详细分析,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想观念置于现实中进行彻底地解剖与批评。尽管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物质实践的视角聚焦现存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以实践的思维方式阐释现存世界始终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

(二)以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理论的“批判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彻底批判建立在现实的人的物质实践基础之上。从《神圣家族》揭示思辨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再到《形态》揭示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对唯心主义的彻底清算,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坚持客体至上的局限性,《形态》也成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志性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的现实存在和发展来认识周围世界,坚持站在现实历史中从物质实践出发来探讨社会思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当时的实践斗争和理论斗争的淬炼中,马克思恩格斯已基本阐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异化理论、劳动—所有制形式理论以及历史性变革的逻辑,并将上述理论与历史阶段学说进行结合①渡边宪正,盛福刚.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前提条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4).,找到了一个正确审视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物的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正是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了现实中人的生产劳动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交往形式创造的现实人类史,找到了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他一切观念形式的理论基础和参照系。“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4.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科学地解释了一般意识和意识形态的来源,要“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4.同时也只有通过具备物质因素的革命彻底推翻产生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的现实社会关系,才能把诸如思辨唯心主义等醉心于观念世界的“怪想”消灭。马克思恩格斯还在《形态》中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的强制性分工不断发展,带来积累的不断增加,同时也导致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愈发剧烈,从而意识形态也就越倾向于以在广泛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中升华出来的物的关系来掩盖人与人之间、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真实关系。①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5.基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展开了戳穿本质、切中要害的批判,以彻底的理论从根源上对错误思潮进行彻底的批判,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颠倒意识与存在、脱离人民群众的伪科学本质。

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错误思潮的价值取向

错误思潮是对社会存在的错误反映、与历史前进方向相悖、落后于科学理论的发展、落后于群众觉悟的发展。②姜迎春.错误思潮的理论实质和根治路径[J].前线,2020(09).面对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各种责难和攻击,马克思恩格斯总是能在各种观念的激荡之间保持清醒的判断、明确批判的方向,坚定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正面回应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在《形态》的文义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形态并不与世界、现实构成正确、准确的反映关系,反而意识形态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是关于“虚假意识”“统治意识”等“观念异化”的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之间是相关联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带来社会变革,而二者相互作用产生物质利益的变化自然也推动意识形态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的章节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意识形态在阶级与革命的关系中发生着变化,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样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也就是说,起初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争得胜利以至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阶级利益同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联系起来,从而把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想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2.。正是通过将自身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方式,新阶级在革命时才能获得广大社会群众的支持并在取得统治政权后将自己的阶级利益通过法律得以普遍表现,而这也使得统治阶级能够借助思想手段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统治。然而在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中这种个人利益、阶级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矛盾达到极致,在《形态》批判施蒂纳的章节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者的假仁假义的虚伪的意识形态用歪曲的形式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冒充为普遍的利益”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95.。对于具有自身利益的统治阶级而言,普遍利益——抽象地讲是思想的普遍性,是以虚幻的形式展现的,以此来保证自己既得利益和统治地位的延续,并对人民开展蒙蔽、掩盖本阶级的真实动机。

立场决定观点,不同社会思潮是不同阶级立场的体现⑥曹金龙.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错误思潮的方法与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马克思主义在最初也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在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时总是毫不掩饰地表明自己站在无产阶级的价值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关注“现实的人”及其发展,而一些错误思潮的阶级立场与广大社会群众是脱离的,譬如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所持的思辨唯心主义将群众看作自己的对立面,将其贬低为“毫无生气的东西”,认为只有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社会主义”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诉诸人的精神和自由活动却不研究社会现实运动,这些错误思潮宣扬的思想理论与现存世界相脱离,无助于人的“解放”的现实前进。尤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以超阶级的“爱”来描绘共产主义,会削弱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成为工人运动发展的障碍。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穷困人民的立场上、站在广大人民普遍利益的立场上,分析社会思潮兴起、变迁的实质和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帮助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实质和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指明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才是能够反映并代表广大人民真正需求和利益的意识形态,是公然为无产阶级申明和服务的意识形态,他们建构的“新世界观”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武器”。

三、马克思恩格斯剖析错误思潮的方法路径

基于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和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图景进行了客观而全面地观察,切中肯綮地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狭隘性和地域局限性,揭示了社会思潮的形成有前提、有过程,要把社会思潮与其现实尤其是物质环境联系起来思考,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错误思潮是对现实世界的虚假、歪曲、错误的反映。《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说明“如何实际”批判社会思潮的示范文本①廖伟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看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方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其中所展示的“批判方法”,也进一步加深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最简单、最反常的事实出发

在《形态》批判施蒂纳的章节中,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到“由于费尔巴哈揭露了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的幻想(世俗世界在费尔巴哈那里仍然不过是些词句),在德国理论面前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费尔巴哈所没有回答的问题:人们是怎样把这些幻想‘塞进自己头脑’的?这个问题甚至为德国理论家开辟了通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道路,这种世界观没有前提是绝对不行的,它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因而最先是真正批判的世界观”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61.。马克思恩格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展开的批判也正是在寻求“人们是怎样把宗教幻想塞进自己的头脑的”这一蕴含最简单事实的问题答案中形成的。抓住矛盾聚焦点的这一事实,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生产物质资料为批判的出发点,分析了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在观念上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人们将产生何种意识形态,而思辨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没有意识到物质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真正作用和动力。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十分善于抓住最反常、最病态的事实,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者的假仁假义的虚伪的意识形态用歪曲的形式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冒充为普遍的利益”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95.,“意识想象成理想的,甚至是宗教的、神圣的利益,这是怎么回事呢?”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73.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向我们展现了资产阶级统治下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资产阶级以歪曲的形式制造共同利益的幻觉,在这种所谓共同利益的遮蔽下掩盖的却是固有的人的本质由于过度疲劳而丧失、被迫像机器一样地工作。

具体问题具有真实性、整体性、时间性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能够从最简单、最反常的事实出发,进行置于现实的具体分析还得益于二人扎实的文献功底。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论战性著作和时事评论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揭露错误思想的本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有一项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意识形态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批判对象的著作、思想体系、论证逻辑作了详细的研究,同时占有大量文献资料,也正是基于对文献的充分掌握他们能够深入分析错误思潮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证的缺失和颠倒认识提出直接且明确的批判,并在深入分析各种思潮和学说的过程中建构起自己的论述手法,最终完成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彻底的批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意识形态理论建构的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品格的体现。

(二)阶级分析:从社会思潮的属性出发

在现实的人的物质实践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意识的物质性并阐发了意识形态与利益、阶级、统治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看到了阶级形成的根本原因——阶级和阶级关系的形成是物质生产和所有制的直接产物,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意识形态问题并剖析了错误思潮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在这里,意识形态被界定为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或经济关系的思想衍生物,它受物质利益和阶级立场等诸多社会合集条件的制约。同时,意识形态除了具有作为经济基础的观念反映这一面外,还展现出了第二面:统治阶级把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宣扬为普遍的意识并强加于被统治阶级,以此来掩盖物质利益和真实动机并为现存不合理的制度进行辩解②戈士国.思想型权力: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功能学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尤其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自由主义的词句是资产阶级的现实利益的唯心的表达”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16.。从阶级利益与共同利益产生矛盾的角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过程中,指出青年黑格尔派代表特殊阶级的利益,但是其意识形态却把特殊利益描述成普遍利益,所以青年黑格尔派的意识形态就具有了虚假的特征。

如何克服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如何戳破资产阶级编造的意识形态幻想。马克思恩格斯继续沿着阶级分析的路径,找到了能够对世界进行彻底改变的现实力量——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此时作为革命阶级世界观和政治纲领的意识形态将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在新世界中“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6.。

(三)辩证思维分析:批判性和建构性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社会思潮的影响,面对错误思潮罔顾现实情况、排斥科学、满纸荒唐的言论,以至影响德国的发展、工人运动前进的迫切形势,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做到在错误思潮的萌芽时期就进行干预,并且长期地坚持社会批判,引导正确的方向。但是他们所做的绝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不是为了攻击对手而进行单纯的否定,而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是一种包含着肯定、转化和出路的否定。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也孕育、证实、丰富、发展和完善着能够指导工人运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阐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解。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把德意志意识形态置于现实中进行辨析和批判,同时在如何克服意识形态虚假性、摆脱某种思想统治的问题上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到彻底改变旧世界的革命力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7.。“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的真谛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具有毫无顾忌地探索和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其批判本身包含着超越和新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容置疑。马克思恩格斯对错误思潮的批判是在充分占有材料进而深入探寻错误思潮现实根源的基础上展开的,他们以《德法年鉴》的著述到《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一系列理论著作深入剖析了青年黑格尔哲学的思想体系,力求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剖析错误思潮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从现实的人的物质实践出发把发现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同唯物史观的建构结合起来深入分析意识形态的发展态势、揭示错误思潮的本质。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提出批判的目的在于反抗思想的统治、改变现存的世界,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最终实现人的解放,而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现实力量就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建构的意识形态批判学说就是服务于“理论为群众所掌握”,使参与社会实践的“现实的个人”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成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人的解放需要物质力量,同时也需要理论武器。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批判是具有现实说服力和强烈感召力的批判,是坚持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批判。

四、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错误思潮的当代启示

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错误思潮的科学态度、基本思路及方法路径并不局限于文本对特定对象的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理论仍是当今积极应对错误思潮挑战和冲击的科学思维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②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各种社会思潮多元复杂、纷纭激荡、论争不断,存在着普世价值思潮与反普世价值之争、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成败是非之争、当代中国革命重大事件之争、民族团结融合与民族分裂之争、“宪政”问题之争、新民主主义回归、犬儒主义等等,各种错误思潮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构成潜在威胁。在社会思潮激烈碰撞和交锋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初期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对于我们今天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发展进步思潮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具有重大而关键的指导意义③朱亚洲,李春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及其现实启示[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01).。

(一)抓住矛盾焦点,把批判错误思潮与事物间的联系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辨析和批判中开辟前进道路的,列宁将其归纳为:“在40年代前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站在哲学唯心主义立场上的激进青年黑格尔派。40年代末,在经济学说方面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50年代完成了这个斗争,批判了在狂风暴雨的1848年显露过头角的党派和学说。60年代,斗争从一般的理论方面转移到更接近于直接工人运动的方面:从国际中清除巴枯宁主义。70年代初在德国名噪一时的是蒲鲁东主义者米尔柏格,70年代末则是实证论者杜林。”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同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辩驳和斗争历程,聚焦社会热点并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其中表现出的思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抓住矛盾焦点的社会热点事实,同时将剖析的切入点分为三类,一类是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的事实,此类事实能够反映某一问题的基本属性;一类是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可理喻的事实,此类事实反映了某一问题的矛盾尖锐化和对立程度;一类是最新且大量出现、不断增长而具有普遍化倾向的事实,此类事实预示着问题的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趋势②辛向阳.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磅礴力量[J].领导科学论坛,2018(16).。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类型的事实总和也孕育出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因此,针对矛盾聚焦点,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对由此产生的社会思潮进行理论探究、搞清历史来源,而且对与之相关的现实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与各种错误思潮的代表人物展开激烈的交锋和论战。

当下在全球化及互联网信息时代,多元化社会思潮层出不穷、无处不在、汹涌激荡,尤其是面对不良社会思潮利用网络进行渗透和普及,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负面效应冲击的紧迫形势。我们要善于从三种类型的事实出发把握矛盾聚焦点,从方法论层面注重批判错误思潮的视野和策略,抓住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致力于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能够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甄别清楚社会思潮的性质、目的与内容,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勇于向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亮剑。

(二)坚定政治立场,把批判错误思潮与伟大斗争结合

错误思潮产生的社会影响直指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到底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标这一根本问题,坚决抵制和防范各种错误思潮是关系中国社会历史走向以及党和国家政治、政权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历史教训警示我们,一旦意识形态工作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就会带来政权动荡,以致国家与社会防线垮塌。在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网络意识形态面临严峻风险挑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前沿阵地,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进行剖析和驳斥。

面对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考验,我们必须不断锤炼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长期以来“宪政主义”“普世价值”“新儒学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回归新民主主义思潮”等等思潮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主权安全、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挑战,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力和整合力。我们在面对错误思潮错误观念影响时,必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头脑清醒、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做到在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揭示并批判意识形态渗透的话语陷阱。

(三)建设性地批判,把批判错误思潮与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错误思潮蕴含着批判与建构的双重批判,体现着破坏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内在一致。从《形态》的文本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唯心史观的过程中提出了科学的唯物史观、在批判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过程中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这种批判与建构内在统一的方法在当今中国的运用就是要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发展进步思潮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要在批判错误思潮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正确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学引领社会思潮的合力。

理论清醒方能政治坚定,理论清醒才能行动自觉。一是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剖析错误思潮的基础,事实是批驳错误思潮的依据。只有在学好弄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不被错误思潮迷惑,用理论深度对错误思潮进行评析透视,以强有力的理论武装瞄准错误社会思潮的攻击方向精准发力。二是要持续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是当前构建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传阐释,不断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注入理论创新动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一方面要正面宣传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要坚决同各种质疑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潮展开有理有据的斗争,积极主动回应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毫不动摇地建设并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猜你喜欢
思潮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