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唯物史观论析

2023-01-07 21:53张志元雷慧俊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工程发展

张志元雷慧俊

(1.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2.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生动阐释了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奋力开创美好生活的伟大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践行人民至上这一核心理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既彰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新时代继续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涉及具体的、历史的变化发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认识与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以科学理论指导为前提,作为唯物史观的一种现代表达方式,社会工程哲学是运用实践性思维把握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运动及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分析,同时要在对标共同富裕总体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从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的关系角度思考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路径。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性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符合矛盾运动的理论逻辑,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以及不断推进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创新的历史主动性;同时也合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实践逻辑,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时代变迁。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重要体现:我国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客观逻辑

马克思唯物史观指出,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适应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党对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坚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理论界对历史性成就的研究进行了学理性阐释,为我们科学理解和把握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支撑。总体上看,学术界对历史性成就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宏观阐释到微观分析的转变,具体而言即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总述到所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等的具体化突破,尤其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的认知不仅探寻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源头,同时涵盖了中国共产党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原因分析、意义研究与启示价值等,从多个维度深化了对我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理解。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不平衡着重指向地区间、行业间、各领域间的发展差距问题,本质上体现我国发展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需要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领域以及东中西等各地区实现协调发展;而发展不充分着重指向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动力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部分领域发展存在数量不够与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将新发展理念贯彻于政策制定、制度建设以及具体实施等发展各环节。总体而言,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为前提,并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相适应。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2.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随之发生变化。纵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历程,集中体现为我国社会生产的供给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运动。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来看,人民群众的需要外延不断扩展和延伸,既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也反映了社会各主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全局性变化。唯物史观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就指明了物质需求是人类发展最基本的需求。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新的需求,而且需求呈现出范围更广和层次更高的特点①陶文昭.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06).。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是对人民群众当前真实生活需要的反映。因此,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期盼,也是更好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现实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主观必要性: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自觉

百年来,我们党对于共同富裕的追求,体现在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各领域和各方面,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到将共同富裕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高度,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路径的探索,进而到共享发展理念,以及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等更加具象化的理论建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内涵及目标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精准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进而将其上升为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基本依据,由此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的创造彰显着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把握,同时也彰显着推进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所蕴藏的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认识的发展与创新,其中蕴含着我们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科学认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中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并将其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蕴含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之“首要”的认识深化;另一方面,精准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彰显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所处新发展阶段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蕴含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此外,社会主要矛盾中涉及生产力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和生产关系中人民需要的主观诉求,也内含着二者关系的辩证演进,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根本”的认识深化。

二、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社会工程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发展具体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种现代表达方式,是科学把握和指导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是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矛盾关系长期演化的必然结果②田鹏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要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3).。因此,必须发挥社会工程哲学这一理论分析工具在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体转化中的重要指导价值。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重要体现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相统一构成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在这三大生产的过程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即衍生为社会关系生产,这一生产不仅贯穿于三大生产的全过程,而且还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发挥其重要的命脉作用③蔡成效.社会关系生产和社会生产系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这一生产与三大生产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广义范畴。社会关系生产源于社会主体人在社会实践中所进行的交往实践,是发生在社会主体人之间以及社会主体人与社会组织之间、围绕物质和精神产品等供求关系所进行的具体实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是我国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等方面所取得重大成就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我国整个社会关系生产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社会工程是社会主体人根据社会科学理论,借助社会技术等媒介,进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看,改造社会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其中包括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等诸多关系,而开展社会工程的主要环节是解构不合理的关系,促进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以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为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与我国发展之间的不完全匹配,但从根本上体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不完全适应,这为我们党提高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根本性成就,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变,解决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优势逐步凸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终归是要依靠更高质量的发展、更加科学的社会治理,并且当前社会治理理论不断实现科学化和系统化,社会治理模式逐渐向全方位、多领域方向拓展推进,在危机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成熟与完善,社会治理实践不断彰显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治理效能。因此,从社会工程的角度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重要体现。

(二)科学运用社会工程哲学理论正确理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成为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见证,而且也为开启新征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①刘同舫.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背后的必然逻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的运用与发展,科学认识新时代应运用发展着的新理论进行新的解读。社会工程哲学是一门不同于自然工程哲学的、运用社会工程技术的,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协调的学科,是人类把握现代社会世界的基本方式。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种现代表达方式,社会工程哲学对于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方面,社会工程具有系统性等特点决定了要从全局性出发,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在我国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从而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要求,贯穿于制定我国发展战略方针的全过程,以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带动我国奋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进而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得以稳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方法为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提供方法论指导。社会工程是综合性、系统性与复杂性兼具的预设性实践活动,社会工程经过了社会实践到社会设计、社会技术再到把握世界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内含着实践、建构、变革和建设性批判等具体环节,从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升华了一系列社会工程方法,包括社会工程抽象方法、社会工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等②田鹏颖.论社会工程方法论的时代特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05).。这些方法有助于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也有助于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和反馈中汲取有益经验,为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因此,将社会工程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进程中,运用于我国重大发展战略推进的具体实践中,继续发挥社会工程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将有助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进而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科学指引。

三、以共同富裕引领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①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这一论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看,共同富裕的实现要达到既充分又平衡的状态②王小章.社会主要矛盾、共同富裕与社会建设[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对应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供给侧问题。从经济社会的发展主体看,共同富裕的实现归根到底是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回应社会主要矛盾中的需求侧变化,是集全民性与全面性为一体的共同富裕观,蕴含着社会主要矛盾破解是一项系统性与复杂性兼具的重大社会工程。需要发挥唯物史观及社会工程哲学方法论的重要指导作用,党中央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发展进步,需要我们强化思想认知,以社会工程思维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构建横向领域与纵向环节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社会工程格局,以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及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和新期待③徐奉臻.进行社会革命须一以贯之[N].光明日报,2018-04-03(02).。

(一)坚持新共同富裕观把握破解主要矛盾的顶层设计

共同富裕是一个相对概念,会经历一个历史发展进程,在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内涵目标,体现出历史阶段性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进程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进程相一致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④韩文龙.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实现共同富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即阶段性构成了新共同富裕观的现实基础;而全民性、全面性和阶段性等特征决定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重大社会工程,需要以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为基础,关键是要以社会工程思维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实际,即从思想认知层面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是一项重大社会工程。

社会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对社会发展模式进行预设,从微观层面上看,这一环节隐含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结合新阶段提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对策,这是社会工程全面性和系统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同时,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破解这一矛盾提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在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党和政府从宏观战略思想创新以及具体指导思想部署两方面,实现了推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破解的理念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针,即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深入推进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党中央又针对乡村发展具体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且围绕这一战略的推进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并且在国务院直属机构中成立了国家乡村振兴局,一系列的举措背后是党和政府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具体规划。总体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和重大战略思想,既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没有变,又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理论概括①田鹏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要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3).。实现了放眼长远与把握当下、宏观布局与具体安排、理论指导与实践推进的统一,构成了推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破解的重要方略。当然,其中每一项制度安排的落实落地都是影响改革进程和发展质量的重大社会工程。因此,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需要我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政治信念、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和实践探索。

(二)打造不同领域共同发力的共同富裕发展格局

作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社会工程哲学蕴含的工程思维为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遵循,使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社会工程在思想理念、政策制定、技术支撑等协同推进下,补齐共同富裕短板,构筑破解主要矛盾的社会工程格局。其中涉及这一社会工程的推进所覆盖的具体领域,即从横向维度打造不同领域共同发力的发展格局,以期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所涉及的供给侧看,其中所指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既是对我国发展问题的具体把握,又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是对各领域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共性把握;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所涉及的需求侧看,其中提到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对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的科学判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各个领域,同时也蕴含着对各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运用社会工程哲学全面系统的方法论指导我国各领域的发展实际,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

共同富裕之“共同”与“富裕”决定了共同富裕在实践中应是充分而又平衡的发展状态,共同富裕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富裕。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明确提出的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问题,成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短板,因此应以这两大问题的解决为重要出发点和关键抓手,运用社会工程理论逐步构筑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工程格局。一方面,经济文化方面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与经济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文化资源配置在不同地区间的不平衡、产品质量和性能与人民群众需要存在不协调等方面。从提高物质文化产品的质量看,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产品生产供应与流通的关系,以此提高高质量产品在总供给中的比重;从平衡物质文化产品的地区供给看,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找准地区发展定位、促进地区交流合作等方面着手,缩小不同地区间的分配和发展差距,逐步改变地区间、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状况。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要全面发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以及社会治理思维的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涵盖了破解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新诉求的关键举措,应在深化人民民主过程性和民主环节直接性的基础上,强化人民民主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全面性②吴玲娜,赵欢春.全过程人民民主: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必然[J].江苏社会科学,2021(06).。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层面以及生态环境方面呈现出的新需要,本质上体现了人民需要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方面供给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的解决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施重点,进一步推进“广义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社会治理思维和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社会建设的常态化发展。

(三)加快构建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工程推进体系

社会工程哲学是一种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理论,并在实践中更倾向于逐步实现由批判、解构到规划、建构的转变。要发挥其对于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指导作用,就必须以此理论指导为基础,构建一整套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所涉及相关具体环节相互贯通的、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进而补齐共同富裕短板。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蛋糕”在做大的情况下涉及分配不平衡性的问题,因此对标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我国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应主要包括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大具体工作。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关键要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①任保平.全面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J].社会科学辑刊,2021(0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社会保障事业,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战略眼光,增强风险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②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J].求是,2022(08).。

当然这一推进体系应在实践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的有机统一。具体包含有三大体系:目标体系、过程体系与结果体系,目标体系内含着对工程规划的目标及具体任务,牵引整个社会工程的方向;过程体系内含着对工程实施的具体举措及政策制度的制定,明确整个社会工程的抓手;结果体系内含着对工程评估的反馈及改进,掌握整个社会工程的发展进程,三大体系环环相扣,旨在适应、推进和改进社会主要矛盾破解的工程思维方式。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社会主要矛盾每一次转化无不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质的提升基础上实现的,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发展成果都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奠定了客观基础,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成为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一大重要依据。因此,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重大社会工程,需要以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推进为突破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主题,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奠定了主基调。因此,构建社会主要矛盾破解的具体环节相互贯通的运行机制,根本上就要构建适应、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过程体系与结果体系,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与方法论,科学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由关注对私人物品的满足到对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转变,将以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作为理解、把握和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价值旨归,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全过程,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工程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