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波
(东营市垦利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东营 25750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兴科技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引起了多方重视。相比较于传统型社会发展模式而言,新时期的科技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生产、工作联系更为紧密,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便捷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各项工作成果。因此,信息化发展是社会各行各业创新的大方向,是时代进步的重要趋势。而教育事业作为现代人才培养和输出的核心根据地,也应适时紧跟社会前进步伐,适时引进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并将其切实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力求学生在正式走上社会岗位之前能够充分学习了解各项新兴技术,进而有效增强其综合发展实力。各个教育单位从其具体教学活动入手来渗透信息化教学理念,是新时期教育事业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全面展现出其自身价值的具体实施办法。
简单来说,信息化教学就是指教学工作者以信息化教学技术为支撑来组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并科学合理地在其中贯穿新时期信息化教育理念。相比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而言,信息化教学的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教学资源丰富、现代化教学办法应用范围广、多媒体技术使用便捷度高等方面。教师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办法,能够有效减轻其实际教学难度和压力,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技术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及管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为新时期教育事业革新输送支持力量。而对于学生而言,信息化教学办法的实施则有助于其锻炼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让其能够有的放矢地对课外知识进行探索,进而逐步优化其整体知识体系框架结构。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合理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各项学习活动的双边性,有效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教学资源拓展这一方面来说,信息化教学技术办法的引进为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重要渠道,使得学生的知识学习平台拓宽,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地吸纳新理念。
中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根据地,其系列教育活动的指向性较强,各个专业教师切实根据本专业特点对其教学重点及具体管理办法进行调整,力求全面展现出中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中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的发展现状为例,教师一味地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及办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没有适时根据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来对其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丰富,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对当前建筑行业的认知水平降低,无法切实将其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相比较于其他专业而言,建筑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它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有序参与具体建筑活动,切身感受建筑工程的各项工作流程,发现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学习之间的差异,进而促进其综合学习实力增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要求。在当前新兴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中职院校建筑专业教师仅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没有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进步需求,会使得其整体竞争实力减弱,阻碍其学习进程的稳步前行。
中职院校的建筑专业教学大多是采取前期理论教学和后期实训教学结合的办法来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培养,这是基于建筑专业特点而落实开展的。但就其各项教学办法的实际落实情况而言,大多数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而且不能熟练应用各项实践操作技能。因为社会在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适时进行着技术革新和理念优化,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在培养建筑人才时,应紧跟行业前进步伐,及时对其具体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和补充,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了解和学习到最先进的建筑学知识。传统型中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教学就是以教材为指向,教师按部就班地对其中知识点进行逐一讲解,没有适时引进建筑行业的热点事件,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发展受阻。
中职院校学生知识学习的针对性较强,学校管理单位切实根据其所学专业特点来对其进行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但各个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却没能将专业教学特点在其教学手段中展现出来,而是一味地对其进行知识灌输。其主要应用的教学办法是黑板板书教学、PPT展示和讲解,将学生视为知识接收物体来对其进行理念传输。这一系列传统教学手段的落实,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加深其抵触心理,影响整体课程教学进程发展。并且,建筑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灌输式教学手段无法使其对具体操作技术产生真切的直观感受,不利于其理解和掌握各项建筑技术。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的革新速度不断加快,不仅体现在其技术创新方面,而且体现在其发展理念上,这在全面展现出新时代信息化社会优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个高校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难度。所以,中职院校作为新时期专业型人才培养输出的重要根据地,在认清这一现状之后,适时引进新型现代化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优化其整体教学结构的同时,引导学生多了解和学习新知识,帮助其熟练掌握先进操作技术,充分体现出其专业特点。尤其对于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而言,建筑行业对建筑人才的要求较为严格,多方位对其专业素质水平进行限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其学习压力,但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前进方向。中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教师适时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再引导学生有机地将教材教学知识内容与实际建筑问题进行整合。或者,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对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进行处理,将其用信息压缩的方式整理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盘资源,以此便于学生在课后反复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化吸收。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若是教师使用单一的教学办法对其进行知识教授,会阻碍其自身学习技能的多样化发展,不利于其综合学习实力的增强。而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引进,能够从丰富教学资源的角度出发来帮助拓展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让其切实根据自身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选择性学习,是有效优化其最终学习效果的具体可实施办法。
中职院校的建筑专业最大的教学特点是其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不仅需要对其进行基本专业知识传输,而且要适时引导其参与进行操作技术实践练习活动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建筑专业教师过分重视理论课程教学,忽视了实训演练的重要性,导致建筑专业学生出现发展不平衡、理论知识应用不恰当等问题,严重阻碍其综合能力提升。而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引进,能够在课堂上直观地为学生展现各项建筑技术的实践过程,以此帮助其在脑海中初步构建起建筑技术应用体系,便于其在实际参与实训学习时有序开展各项操作活动。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减小建筑专业实训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压力,二来能丰富理论课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地对抽象知识进行形象化理解,加深其在脑海中的印象。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优势来对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实训教学课程进行革新优化,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
微课教学是一种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特点的新型教学办法,能够将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划分为多个细小分支,再利用视频讲解的方式有条理地对其进行阐述。相比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这一教学方法的实现与现代碎片化学习形式的适应度更高。微课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精炼,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视频学习过程中掌握好某一个特定的知识点,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若将其切实应用于中职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则可以以各个章节知识点为划分依据,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让其根据自身实际学习情况,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这一教学模式的实现,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整理零碎知识点,而且能辅助其对自身知识框架体系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这种精细化学习办法,还与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时间相适应,能有效避免其因为长时间学习而出现学习疲劳或抵触心理,进而长久保持其学习探究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训课程是中职建筑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质量关系着建筑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所以,中职院校在将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引进建筑专业教学活动中时,应适时将其与实训教学特点相融合,合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由于中职院校的实训课程教学条件有限,教师无法带领学生深入到实际建筑工作场景中去真切感受各项建筑技术及施工办法的具体开展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训课程学习成果发展。而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引进,能帮助教师突破外部客观条件限制,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实训场景,让其直观感受各项实训项目的整体操作流程,为其后续的实践练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仿真操作软件来对实训技术应用进行模拟,帮助其在计算机上进行工程测量练习,或是引导学生操作专业软件来绘制建筑施工图,以此增强其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的辅助下,教师实现了信息化资源与先进设备的合作教学,这样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实训教学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其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更有针对性地规划其后期教学活动。
新时期科技社会发展为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许多创新进步的契机,是支持其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所以,切实将其应用于教育事业中,是教育工作进行革新的具体实施办法之一,也是有效优化其最终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在这一新兴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能够逐渐拓宽自身知识面,锻炼实践技能。教师则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办法,提高各科课程教学效率,全面展现出中职院校专业教学特点和优势,为社会各行业发展输送更多高水平人才。
[ID:012984]